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8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75篇;相关期刊231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等;多形性腺瘤的相关文献由140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铸钢、尹小朋、王洁等。

多形性腺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5 占比:32.7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975 占比:67.15%

总计:1452篇

多形性腺瘤—发文趋势图

多形性腺瘤

-研究学者

  • 王铸钢
  • 尹小朋
  • 王洁
  • 龚忠诚
  • 凌彬
  • 朱声荣
  • 李劲松
  • 林兆全
  • 董福生
  • 赵旭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飞飞; 秦文娟; 冯佳; 周旭阳; 孙二灿; 黎昌学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灰度直方图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多形性腺瘤(PA)与13例腺淋巴瘤(AL)患者的术前超声图像进行灰度直方图分析,比较PA与AL组患者直方图的均值、方差、偏度、峰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PA组的方差高于AL组,偏度和峰度值低于AL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峰度值最具鉴别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744(P=0.022),最佳临界值为1.71,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61.1%,约登指数为0.380.方差的鉴别诊断效能、最佳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0.735(P=0.028)、864.94、72.2%、76.9%及0.491.结论 超声灰度直方图对PA与AL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 娄琴; 李邦国; 徐春艳; 朱琎
    • 摘要: 1病例报告患者,女,53岁,因“鼻痛2+年,加重伴双侧鼻塞1年”入院。专科检查:外鼻塌陷,鼻腔狭窄,双侧鼻腔粘膜慢性充血,左鼻腔见肿物,质硬,触之出血,穿鼻中隔达右侧鼻腔,鼻中隔前端穿孔。鼻窦CT平扫加增强:左鼻腔-上颌窦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大小约4.5cm×4.0cm×4.0cm,密度不均,周围骨质变薄,鼻中隔不完整、向右偏曲,肿块突入右侧鼻道,鼻道阻塞(图1~图3),增强扫描肿块轻度强化(图4)。
    • 孙爽; 尹昳丽
    • 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经病理学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62例(66个病灶)和多形性腺瘤47例(49个病灶)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DCE)检查。比较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患者临床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DC)值,DCE-MRI参数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值和DCE-MRI参数值在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中的鉴别价值。结果: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病灶最大截面积、部位、形状、边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Warthin瘤容量转移常数(Ktrans)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01),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明显低于多形性腺瘤(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DC、Ktrans、Ve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00×10-3 mm2/s,0.19 min-1,0.42,灵敏度分别为81.82%,83.33%,84.85%,特异度分别为73.47%,77.55%,69.39%,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741,0.760,三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AUC分别为95.92%和0.866。结论:多模态MRI技术用于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娟; 朱止平; 李振玉; 彭保成; 牛永超; 马园
    • 摘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与沃辛瘤(Warthin tumor,W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5例PA与20例WT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颌面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5例PA患者中,男性9例(36.0%),女性16例(64.0%),平均年龄(44.1±13.6)岁,均为单发,病灶位于非后下象限者22个(88.0%),增强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20例WT患者均为男性(100.0%),平均年龄(58.0±9.2)岁,均有长期吸烟史;其中10例(50.0%)多发,共35个病灶,25个病灶(71.4%)位于腮腺后下象限,35个病灶(100.0%)动脉期呈中度或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呈“快进快出”表现。结论:不同的临床及CT特征在腮腺WT与PA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对绝大多数病灶作出明确诊断。
    • 金朋; 蒋翠萍; 陈松旺; 陈洁; 石岩; 张柳婷; 郭培杰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和沃辛瘤(Warthin tumor,W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71例腮腺WT患者资料,选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多发、病灶长径、短径、长短径之比、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高低、内部回声均匀性、囊病变、网状条索、钙化、后方回声和血流分级等指标,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超声指标对腮腺WT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是否多发、病灶长径、长短径之比、形态、内部回声高低、内部回声均匀性、囊性变、网状条索、后方回声和血流分级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筛选出鉴别诊断价值最高的3项超声特征分别为网状条索、血流分级和长短径之比。网状条索诊断WT的灵敏度68.49%,特异度95.56%,AUC为0.820;血流分级诊断WT的灵敏度76.56%,特异度71.43%,AUC为0.740;长短径之比以1.51为截断值,诊断WT的灵敏度65.80%,特异度80.00%,AUC为0.708。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T的超声表现具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当肿瘤内出现网状条索、血流分级为Ⅱ~Ⅲ级、长短径之比大于1.51时,应考虑可能为WT。
    • 郑韵琳; 刘欢; 文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多期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PA)及基底细胞瘤(BCA)CT优势期相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0例PA及50例BCA患者的术前CT多期影像及临床资料,将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119例及验证组51例。图像预处理并提取组学特征,计算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ICC),经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 RMR)算法及LASSO回归分析降维、筛选后建立影像组学标签。用单因素分析筛选临床数据,将优势期相组学标签及临床资料建立联合模型,并用列线图评估其效能。结果 选取ICC≥0.9的组学特征共1 135个,筛选出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特征总数为9个、9个、8个、5个,影像组学特征及模型最优为动脉期,其曲线下面积为0.968(95%CI 0.940~0.997)。将年龄、部位、同侧肿大淋巴结及动脉期组学标签纳入联合模型,其曲线下面积为0.973(95%CI 0.949~0.997),优于各期组学标签。结论 CT扫描动脉期的影像组学特征鉴别腮腺PA与BCA优于其他期相,动脉期组学标签及临床资料建立的联合模型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 杨侃荣; 赵继泉; 欧卫谦
    • 摘要: 目的:分析腮腺良恶性肿瘤的MRI图像特点,提高腮腺肿瘤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腮腺肿瘤MRI图像及临床特点。包括肿瘤部位、形态、边缘,肿瘤的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34个病例中,32例良性,2例恶性。良性肿瘤:混合瘤、腺淋巴瘤、表皮样囊肿、淋巴上皮囊肿;恶性肿瘤:淋巴上皮瘤样癌和腺泡细胞癌。多形性腺瘤共13例,10例浅叶,3例深叶,T2WI序列上高信号9例,高低混杂信号4例。7例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1例环形强化,1例未见明显强化;腺淋巴瘤共13例,均位于腮腺深叶,腮腺的下极。T2WI序列上稍高信号7例,等信号1例,高低混杂信号5例。强化方式13例均为轻度强化;表皮样囊肿4例,3例腮腺表面,1例腮腺浅叶。T2WI高信号,2例不强化,2例环形强化;淋巴上皮囊肿2例,腮腺浅叶。T2WI高信号,1例不强化,1例环形强化;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腮腺深叶,T2WI等信号,轻度强化。腺泡细胞癌1例,腮腺深叶,T2WI混杂信号,轻度强化。结论:磁共振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有困难,但对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诊断影像表现有特异性。
    • 曹石; 王芳
    • 摘要: 伴有脂肪化生的多形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多形性腺瘤。本文报道1例伴有脂肪化生的多形性腺瘤,该患者为28岁女性,发现左耳前肿物2年余,伴有疼痛。CT及B超检查提示为多形性腺瘤可能。手术治疗后病理结果为伴有脂肪化生的多形性腺瘤,脂肪成分占肿瘤的60%。结合文献,本文讨论了该类疾病的命名,总结了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
    • 齐金博; 高安康; 白洁; 程敬亮; 文宝红; 王斐斐; 张赞霞; 马潇越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MR多序列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及区分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4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64例多形性腺瘤,60例Warthin瘤)和5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MRI图像。使用ITK-SNAP软件在T2脂肪抑制序列(fat saturated T2 weighted imaging,FS-T2WI)上手动勾画肿瘤的感兴趣区,然后配准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 enhanced T1 weighted imaging,CE-T1WI)图像上。采用FAE软件分别从FS-T2WI、ADC及CE-T1WI序列中提取1316个影像组学特征,利用循环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方法进行特征选择,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个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评估模型间的差异。结果 腮腺肿瘤的MRI特征表现:相比腮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多位于深叶或双叶(P<0.001),边界欠清晰(P<0.001),肿瘤内部信号欠均匀(P=0.003),多发生囊变、坏死(P=0.002),肿瘤侵犯周围结构或出现淋巴结转移提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P<0.001)。影像组学模型分析:基于FS-T2WI、ADC及CE-TIWI序列构建7个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腮腺肿瘤的良恶性,其ROC曲线下面积如下:FS-T2WI模型为0.798,ADC模型为0.838,CE-T1WI模型为0.856,FS-T2WI+ADC模型为0.815,FS-T2WI+CE-T1WI模型为0.858,ADC+CE-T1WI模型为0.863,多序列联合模型为0.878。以同样的方法构建7个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910、0.848、0.887、0.876、0.915、0.954。结论 多序列联合模型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及区分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序列和双序列,其中单序列中又分别以CE-T1WI和ADC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
    • 翟晓静; 曹石; 辛文龙; 曹珊; 张皓
    • 摘要: 多形性腺瘤是唾液腺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组织学形态是多样性的。约25%的多形性腺瘤可伴有鳞化,而伴有广泛鳞化及角化囊肿的病例极其罕见,需要与其他囊性病变、鳞状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等进行鉴别。本文报道了1例伴有广泛角化囊肿形成的罕见病例,鳞化及角化囊肿成分约占多形性腺瘤的40%。最终,通过文献复习,笔者总结了伴有广泛角化囊肿的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