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鼻腔填塞

鼻腔填塞

鼻腔填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26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369篇;相关期刊331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专题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等;鼻腔填塞的相关文献由186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健、崔永华、张惠荣等。

鼻腔填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3 占比:15.1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369 占比:84.77%

总计:5154篇

鼻腔填塞—发文趋势图

鼻腔填塞

-研究学者

  • 张健
  • 崔永华
  • 张惠荣
  • 黄洁华
  • 于虹
  • 余蓉
  • 刘俊秀
  • 刘忠俊
  • 刘红
  • 刘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仕林; 张翼琳; 史欣; 陈进伟; 樊丽娜; 王玮; 蒋源; 孙继周; 张柯
    • 摘要: 目的探究鼻中隔成形术后鼻中隔缝合和鼻腔填塞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鼻中隔成形术患者6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术后采取鼻中隔缝合,对照组术后采取鼻腔填塞,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QOL评分均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鼻中隔成形术后鼻中隔缝合的效果更为显著,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促进相关症状消失,提升生活质量。
    • 吴紫陆; 蔡一宁; 蔡纪堂; 王俊杰; 李静波
    • 摘要: 鼻康复鼻腔透药疗法是河南省中医院的中医特色鼻病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鼻部炎性疾病及其所并发的其他疾病,包括咽炎、腺样体肥大、鼾症、分泌性中耳炎等。能够促进窦腔内脓性分泌物的排出,具有祛风除湿,芳香开窍,清热消肿,活血化瘀止痛,湿润黏膜,紧缩息肉之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鼻部炎性疾病患者。文章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鼻康复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在临床上的有效性与其独特的制药和给药方式密切相关,并提出应加强基础研究,以期为临床鼻部炎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证据和支持。
    • 刘亚军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105)及B组(n=105)。B组行鼻腔填塞法治疗,A组行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观察指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B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鼻腔总出血量少于B组,鼻腔通气时间及鼻黏膜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6 h的疼痛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低于B组的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对鼻黏膜的损伤程度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田春辉; 刘业海
    • 摘要: 目的 探讨2种不同填塞材料在鼻内镜下鼻中隔术后填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日间病房收治的57例临床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术后根据使用填塞材料不同随机分为2组:A组填塞膨胀海绵(30例),B组填塞纳吸棉(27例)。术后第1天和去除填塞物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系统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2种不同填塞材料在鼻内镜术后填塞应用中的止血效果、术后第1天患者鼻腔胀痛及头痛程度、术后40~48 h内去除填塞物时的疼痛程度、难易程度及鼻腔黏膜出血情况等,并判断疗效。结果 膨胀海绵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为(7.73±1.11)分、去除填塞物时为(8.47±0.21)分,均较纳吸棉组[分别为(5.85±0.95)分和(1.44±0.19)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纳吸棉作为一种新型膨胀可吸收止血绵,用于鼻中隔术后术腔填塞具有止血效果好、填塞后疼痛反应小、去除时疼痛程度轻、去除容易以及出血少甚至不出血等优点。
    • 赵新星; 唐正一; 席婷; 桂源; 陈昊鹰; 廖婷; 韦干观
    • 摘要: 目的 评估鼻内镜下“M”字连续贯穿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科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患者256例,其中对照组128例,术后使用膨胀海绵填塞鼻腔;观察组128例,术后应用5-0圆针可吸收缝线“M”字连续贯穿缝合鼻中隔黏膜。比较2组患者术后主观不适感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值及术后鼻出血、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48、72 h的鼻部疼痛、鼻塞、流泪、头痛、口干、睡眠质量等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行鼻腔换药时引起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出现鼻塞的VAS评分与术后12、48、72、96 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出现鼻中隔血肿的患者中,黏膜完好者出现的概率(87.7%)高于黏膜破裂者(14.3%),且多出现在棘突、嵴突型的黏膜凸出处。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患者行“M”字贯穿缝合能明显改善患者围手术期鼻部疼痛、头痛、鼻塞、流泪、口干等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不增加术后鼻出血、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常涛; 王申; 金建平
    • 摘要: 目的 总结与探讨鼻中隔改良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鼻部疼痛、头痛、溢泪、耳闷、睡眠困难等症状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在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局部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24 h,填塞组在吞咽困难、鼻部疼痛、头痛、耳闷、睡眠困难等方面的VAS评分值均高于缝合组(t=14.14、21.54、18.60、28.58、23.00,P均<0.05);术后48 h清理鼻腔时,填塞组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缝合组(t=26.80,P<0.05);此外,术后填塞组出现4例鼻中隔血肿、2例鼻腔粘连,而缝合组仅出现1例鼻中隔血肿,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应用鼻中隔改良缝合技术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不适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于辉; 刘俊秀; 许尧珂; 邱继宽; 王佳悦
    •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鼻腔支架与膨胀海绵应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后填塞的临床效果及舒适度,分析鼻腔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因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56例,按填塞方式随机分为鼻腔支架组(实验组26例)和膨胀海绵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填塞期止血效果、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率69%,对照组有效率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72),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值显示实验组鼻塞、鼻痛、头痛、溢泪、面部胀痛、吞咽困难、睡眠障碍、口干及总体不适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鼻腔支架作为鼻中隔矫正术后新型填塞方式安全有效,舒适度优于膨胀海绵填塞,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 于辉; 刘俊秀; 许尧珂; 邱继宽; 王佳悦
    • 摘要: 目的比较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支架与膨胀海绵鼻腔填塞对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5月因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59例,随机分为鼻腔支架组(n=29)和膨胀海绵组(n=30),比较2组患者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拔管质量、呛咳和屏气等情况。结果鼻腔支架组麻醉恢复期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均明显低于膨胀海绵组(F=4.284,P=0.043;F=9.673,P=0.003);MAP拔管后即刻(T1)较麻醉前(T0)下降,在拔管后5 min(T2)、10 min(T3)明显较麻醉前(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HR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明显高于拔管后即刻(T1)(P=0.000,P=0.007),与麻醉前(T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别和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4.977,P=0.004;F=3.028,P=0.037)。鼻腔支架组拔管质量评分明显优于膨胀海绵组(Z=-4.403,P=0.000);2组患者患者拔管后10 min内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0,P=0.231);鼻腔支架组拔管后呛咳、屏气评分优于膨胀海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2,P=0.001);鼻腔支架组麻醉后监护时间中位数14.0 min,明显短于于膨胀海绵组16.3 min(Z=-2.291,P=0.022)。结论鼻腔支架作为鼻中隔矫正术后新型填塞方式较传统鼻腔填塞可以减轻麻醉拔管后应激反应,降低拔管风险。
    • 刘娟; 倪杨; 吴建芳; 韩宇; 周平; 洪雯婷; 李厚勇; 顾瑜蓉
    • 摘要: 目的探讨鼻中隔贯穿缝合在鼻中隔成形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94例行鼻中隔成形手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填塞组在鼻中隔成形术后填塞膨胀海绵,缝合组行鼻中隔贯穿缝合。观察患者术后发热、使用药物(止痛药、安眠药和止血药)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适感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缝合组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32/39)、止痛药(12/59)和安眠药(7/64)使用率均低于填塞组患者(14/109、4/119、2/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缝合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各项不适感的评分均低于填塞组患者,且大多数观察指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填塞组患者相比,鼻中隔缝合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结论鼻中隔贯穿缝合的处理方式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利于鼻中隔成形术后的快速康复。
    • 马芙梅; 佘翠平; 刘得龙
    • 摘要: 目的 讨论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46例鼻中隔偏曲并伴有下鼻甲肥大(单纯下鼻甲肥大、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粘软骨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等离子射频下鼻甲消融术.术后缝合组改良缝合鼻中隔黏膜,而填塞组应用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比较术后两组临床症状及术后48 h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情况.结果 缝合组术后鼻塞、头痛、溢泪、耳闷、睡眠困难及进食困难等VAS评分均低于鼻腔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及术后1个月内鼻出血、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鼻中隔偏伴有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仍然是较好的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