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比目鱼肌

比目鱼肌

比目鱼肌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体育、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155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田径、上海体育学院学报、解剖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暨组织修复与重建新技术研讨会等;比目鱼肌的相关文献由548位作者贡献,包括樊小力、高云芳、余志斌等。

比目鱼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3.1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7155 占比:96.74%

总计:7396篇

比目鱼肌—发文趋势图

比目鱼肌

-研究学者

  • 樊小力
  • 高云芳
  • 余志斌
  • 吴苏娣
  • 冯汉忠
  • 宋新爱
  • 谭金海
  • 陈振光
  • 何志仙
  • 周红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世亮; 杨文超; 左鲁玉; 蒋强; 张树玲; 孙君志
    • 摘要: 目的:探究有氧与抗阻运动对去负荷性肌萎缩大鼠比目鱼肌收缩特性及蛋白MuRF1,PGC-1α和FNDC5表达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恢复组(CT)、有氧运动组(A)、抗阻运动组(R)和对照组(C),每组6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实验处理,其余3组先进行2周尾部悬吊,而后恢复组安静恢复,有氧组与抗阻组进行2周运动干预。运动方案:有氧组大鼠采用65%最大摄氧量(VOmax)对应的跑台速度,60 min/d,5日/周;抗阻组大鼠负重65%最大有意负重(MVCC)爬梯,3次为一组,共5组,每次休息1 min,每组间歇2 min,5日/周。最后一次运动后禁食24 h,取比目鱼肌观察组织学变化、测试收缩性能并检测MuRF1,PGC-1α和FNDC5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恢复组大鼠体重、比目鱼肌湿重、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与肌收缩性能都明显降低(P<0.01),PGC-1α/FNDC5表达明显降低(P<0.01)和MuRF1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恢复组相比,有氧组和抗阻组大鼠体重、比目鱼肌湿重、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与肌收缩性能都明显升高(P<0.01),PGC-1α/FNDC5表达明显升高(P<0.01)和MuRF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有氧组相比,抗阻组大鼠比目鱼肌PGC-1α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MuRF1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有氧和抗阻运动可明显提高肌收缩性能,上调PGC-1α/FNDC5的表达,抑制MuRF1蛋白表达,表明有氧与抗阻运动改善去负荷性肌萎缩的分子机制可能与PGC-1α和MuRF1蛋白相关。
    • 袁彪(编译)
    • 摘要: 多年来,轻重量、高训练量一直被认为是增大小腿肌群体积的正确训练模式,但考虑到小腿肌群(主要由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组成)在我们步行、爬楼梯、踮脚尖等日常活动中已经得到大量刺激了,再继续用轻重量、高训练量的模式刺激它们似乎在逻辑上有些牵强。
    • 肖凯; 杨林; 周江红; 高鑫峰; 赵晶晶; 黄若昆
    • 摘要: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肌肉骨骼疾患(MSD)大鼠比目鱼肌钙离子通道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2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MSD模型组及川芎嗪(6 g/L)组,每组14只.采用静态姿势负荷建立大鼠MSD模型,根据负荷时点的不同(2、5、8和10 h),每组大鼠又分为4个小组.检测负荷不同时点的比目鱼肌中Ca2+-ATPase的活性;对于负荷10 h的比目鱼肌,采用TUNEL染色检测比目鱼肌细胞凋亡情况;RT-q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L-型钙离子通道Cav1.3及兰尼碱受体1(RyR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caspase-9、Cav1.3及RyR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SD模型组大鼠比目鱼肌细胞Ca2+-ATPase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与MSD模型组比较,川芎嗪干预组细胞Ca2+-ATPase活性显著增加(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比目鱼肌细胞凋亡水平及caspase-3、caspase-9和Cav1.3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RyR1表达显著下降(P<0.01),而川芎嗪干预后上述指标均被逆转.结论:川芎嗪能显著缓解静态姿势负荷引起的大鼠肌肉骨骼疾患,其机制可能与提升Ca2+-ATPase的活性及RyR1的表达,并抑制L-型钙离子通道Cav1.3表达,维持钙离子稳态进而抑制比目鱼肌细胞凋亡有关.
    • 赵艳玲; 吴亦影; 顾建帮; 刘珂; 边伟红; 黄河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骨骼肌去肌腱对碳酸酐酶3(CA3)蛋白表达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切断大鼠同侧趾长伸肌或比目鱼肌远心端的肌腱,取术后7、14、28和56 d的两侧(去肌腱组和对照组)趾长伸肌和比目鱼肌肌肉组织,对相邻组织切片分别进行ATPase染色和CA3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分析CA3蛋白表达水平,固相膜上原位酶活性分析CA3的磷酸酶活性.结果 去肌腱组比目鱼肌组织形态无显著变化,趾长伸肌的快纤维逐渐肥大.相邻切片染色显示去肌腱组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肌纤维ATPase染色和CA3免疫染色对应关系不变,即CA3免疫染色着色纤维即ATPase染色的Ⅰ型纤维.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去肌腱组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CA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但CA3的磷酸酶活性降低,且去肌腱组比目鱼肌的CA3的磷酸酶活性下降更为显著.结论 去肌腱后骨骼肌CA3蛋白水平逐渐增加而磷酸酶活性降低.反映了骨骼肌运动对CA3影响的复杂性,提示评估运动对骨骼肌影响时需全面考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和活性状态.
    • 白震民; 王哲培; 郭明航; 张灵婕; 徐继来; 于亮; 李春日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和被动牵伸运动对小鼠后肢石膏固定制动所致腓肠肌、比目鱼肌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探讨电针结合被动牵伸运动对废用性肌萎缩小鼠骨骼肌恢复的作用.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被动运动组和结合干预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采用石膏固定方法制备废用性骨骼肌萎缩模型.电针干预组给予双侧"足三里"电针治疗,每次10 min,1次/d;被动运动组双下肢进行被动牵伸运动,每次10 min,1次/d;结合干预组每次电针干预5 min,被动牵伸5 min,1次/d.各组均干预4周.用肌肉形态ATPase法观察各组小鼠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慢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TNNI1)、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TNNI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比目鱼肌与腓肠肌的快、慢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下降(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干预组小鼠腓肠肌快、慢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升高(P<0.05);结合干预组小鼠比目鱼肌、腓肠肌的快、慢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腓肠肌TNNI1、TNNI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结合被动牵伸运动的治疗较单纯被动牵伸运动,能显著促进肌肉横截面积的恢复,同时还可以促进腓肠肌肌钙蛋白的表达,提示临床采用电针结合被动牵伸运动可促进固定制动导致的肌萎缩康复.
    • 田晓彦; 图虫(图)
    • 摘要: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如何调动腿部力量,让它的衰老速度慢下来?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帮到你:踮脚:,一次踮脚,调动腿部8处肌肉当我们在做踮脚这个动作时.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8处肌肉会共同参与。这些肌肉中,腓肠肌强大,短跑、蹦跳时产生的爆发力就大;锻炼比目鱼肌,可以增加站立、行走、慢跑时的耐受力,适合各年龄段练习。
    • 田晓彦; 吕沛宛
    • 摘要: 一次踮脚,调动腿部8处肌肉:当我们在做踮脚这个动作时,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8处肌肉会共同参与。这些肌肉中,腓肠肌强大,短跑、蹦跳时产生的爆发力就大;锻炼比目鱼肌,可以增加站立、行走、慢跑时的耐受力,适合各年龄段练习。
    • 孙谢璐; 董雁雁; 陈晓乐; 徐茂晟; 邹春鹏
    • 摘要: 目的 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研究糖尿病患者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剪切波速度变化.方法 应用VTQ技术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35例糖尿病患者及22例健康人的小腿后侧肌群进行检测,分别于踝关节自然位、最大背屈位及最大跖屈位下在纵切获得双侧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的剪切波速度.比较糖尿病组小腿后侧不同肌肉在踝关节同一体位下剪切波速度的差异,比较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同一体位下对应小腿肌肉的剪切波速度,同时分析小腿后侧不同肌肉在不同体位下获得剪切波速度的重测信度.结果 在踝关节自然位置、最大背屈位,最大跖屈位下,糖尿病组的左右侧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比目鱼肌的剪切波速度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踝关节在同一体位下,腓肠肌内侧头与腓肠肌外侧头剪切波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腓肠肌内侧头与比目鱼肌的剪切波速度在3种体位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5.348、52.364、30.348、45.697、51.621、39.318,P均<0.001),而腓肠肌外侧头与比目鱼肌的剪切波速度仅在最大背屈位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6.636、47.288,P均<0.001).分别于踝关节自然位置、最大背屈位、最大跖屈位下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组的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比目鱼肌的剪切波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8、4.110、2.202、10.852、2.246、2.682、2.493、2.541、2.355、2.139,Z=-3.203、2.829、-2.698、-2.912、-3.185、-3.177、-5.439、-2.796,P均<0.05).腓肠肌内外侧头及比目鱼肌在3种体位下剪切波速度的重复测量组内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75,重测信度较好.结论 糖尿病可能会导致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比目鱼肌肌肉的剪切波速度降低,并且糖尿病患者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比目鱼肌的剪切波速度与踝关节体位相关,不同肌肉肌肉的剪切波速度也有差异.
    • 凌召
    • 摘要: (接上期)第六盘左右撑补左右撑补,重在锻炼下肢股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的肌肉的收缩能力,并发展腿部各侧韧带的弹性;同时还能使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良好的改善。从仆步、弓步的变换,加上上下冲拳动作,已经为技击打下坚实的基础。
    • 张功林; 王伟世; 师富贵; 王行高; 冯致举; 何如祥; 胡军; 孙萍; 岳孝太; 赵文学
    • 摘要: 目的 总结腓肠肌内侧头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修复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16例患者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术治疗.男11例,女5例;年龄20~46岁,平均37岁.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范围为(12.0 cm×11.0 cm)~(16.5 cm×14.0 cm).双肌瓣修复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后,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所有肌瓣全部成活,肌瓣没有发生血管危象.有1例发生受区小的植皮坏死,经游离植皮修复后愈合.术后随访2.5~4.5年,平均3.5年,骨折愈合牢固.受区和供区外形较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修复胫骨近端较大的骨外露创面,减轻了对供区的损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