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死亡态度

死亡态度

死亡态度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4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229篇;相关期刊176种,包括卫生职业教育、护理管理杂志、护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现代护理论坛、中华护理学会第3届全国男护士发展论坛、临终关怀(舒缓疗护)伦理与实践国际研讨会等;死亡态度的相关文献由822位作者贡献,包括史宝欣、崔静、张淋淋等。

死亡态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2 占比:21.1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76%

专利文献>

论文:1229 占比:78.13%

总计:1573篇

死亡态度—发文趋势图

死亡态度

-研究学者

  • 史宝欣
  • 崔静
  • 张淋淋
  • 谢云天
  • 黄丽群
  • 朱海玲
  • 宋洁
  • 张小满
  • 王艳艳
  • 肖文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位真; 李光辉; 刘艳玲
    • 摘要: 目的:探讨支持-表达性团体辅助对肺癌病人心理弹性、死亡态度及述情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4例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3月—2020年8月收治的42例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42例肺癌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肺癌护理,观察组在基础上给予支持-表达性团体辅助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死亡态度以及述情障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心理弹性中坚韧、力量、乐观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趋近接受、自然接受、逃离接受评分高于对照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述情障碍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持-表达性团体辅助可提升肺癌病人心理弹性,提高病人自然接受死亡态度,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同时降低病人述情障碍。
    • 张宇林; 王凌云; 许丽杰; 张帆
    • 摘要: 目的通过对社区老年人死亡教育的实践探索,为开展民众死亡教育提供借鉴。方法 2019年4—11月,在北京市某社区1家养老院及1个居民小区选取≥60岁老年人60人,以需求为导向,按死亡教育的"死亡本质、死亡态度、死亡准备、超越死亡"的4阶梯理论,进行4次递进式死亡教育;采用"死亡教育需求调查表"了解被教育者基本信息和死亡教育需求,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临终与死亡问题对待与处理量表"了解教育前后状况。结果教育前有效调查60人,教育后有效调查58人,死亡教育需求7个条目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临终治疗与死亡相关问题看待(4.15±0.57)、死亡准备与后事安排(4.12±0.77)、哀伤的处理与应对(4.07±0.65)、临终与死亡相关话题的沟通技巧(3.98±0.75)、临终陪伴与照顾技能(3.98±0.52)、临终与死亡的相关知识了解(3.96±0.81)、临终治疗与救治意愿表达(3.91±0.85),均处于或接近"需要"水平。经4个主题死亡教育后,死亡态度5个维度中的死亡恐惧(2.47±0.76)和死亡逃避(3.07±0.76)2个维度得分,较教育前(2.77±0.86、3.47±0.65)均降低(t值分别为2.02、3.05,P值均<0.05);临终与死亡问题对待处理5个维度中仅临终意愿表达维度得分(4.28±0.46)与教育前(3.9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对死亡教育有较高需求,递进式死亡教育能有效改善死亡态度,但对临终与死亡问题处理能力提升有限,应持续开展民众死亡教育。
    • 齐玉; 刘馨竹; 王坤; 汪张毅; 赵浩梅
    • 摘要: 目的:运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对我国护理领域死亡态度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护理领域死亡态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方向。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对国内护理领域死亡态度研究(1994年—2021年)的249篇文献,从文献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来源及高频关键词5个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深层次挖掘我国护理领域死亡态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结果:1994年国内护理领域出现首篇关于死亡态度的文献,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总量偏低;文献作者、机构及地域分布不均,彼此合作度较低;文献期刊来源较为分散;研究热点和前沿为“死亡教育及需求”“临终关怀”“护士”“护生”“影响因素”“老年病人”“癌症”等。结论:我国护理领域死亡态度研究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起步晚,发展较快,但其关注度和重视度仍有待提高。强调国家相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立健全相关流程体系,加大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开展相关死亡教育与培训,促进作者和机构跨区域间的科研合作交流,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经验与教训,进而促进我国护理领域死亡态度研究科学化、多元化地发展。
    • 冯佳欢; 谢紫玲; 许世杰; 裴彩利
    • 摘要: 目的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与死亡态度的现状,并分析医学生网络成瘾与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死亡态度测试量表和网络成瘾中文量表对991名在校本科医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科医学生网络成瘾总分为(60.57±11.54)分,死亡态度总得分为(92.01±16.64)分,死亡态度各维度(除死亡恐惧维度外)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家庭居住地”“理想授课方式”“每日上网时长”等对医学生网络成瘾程度有影响(P<0.05),“性别”“家庭居住地”“理想授课方式”“每日上网时长”“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等相关学习”等对医学生死亡态度有影响(P<0.05)。结论本科医学生网络成瘾倾向较高且死亡态度偏向消极,各高校教育者应重视网络授课对医学生造成的影响,并为后续采取针对性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赵浩梅; 汪张毅; 朴京京; 魏莉瑛; 邸淑珍; 尹晓华
    • 摘要: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者对新入职护士开展死亡教育培训提供参考。方法以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7~8月选取河北省11所医院的387名新入职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死亡教育需求量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及死亡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总分为171.76±40.83;死亡教育需求与正向死亡态度和死亡焦虑呈正相关(均P<0.01),与负向死亡态度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所在医院等级、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在校是否开展死亡教育、死亡态度及死亡焦虑是死亡教育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67.6%。结论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处于较高水平,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院管理层应提供以提高死亡应对能力为前提的个性化、多样化死亡教育培训,多途径、多层次提升新入职护士死亡相关知识的储备与积累,进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 徐敏玲; 邓伟英; 蒋向玲; 陈丽富; 张莉
    • 摘要: 目的:探讨三级综合医院恶性肿瘤患者临终阶段对死亡的态度、优逝的需求与期望,为终末期患者的安宁疗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对11例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死亡和优逝的话题进行深入访谈、资料分析。结果:肿瘤终末期患者对待死亡包括2个主题:讨论死亡的时机、死亡态度,对优逝需求、期望包括4个主题和10个副主题:生理需求(减轻身体上的痛苦)、心理需求(自主权的选择、维持尊严、满足愿望、家庭寄望、后事交代、死亡地点的选择)、精神需求(内心慰藉)、社会需求(经济状况、医疗系统支持)。结论:医护人员应深入了解肿瘤患者对死亡的认知和态度,引导患者表达临终的感受和身心需求,医护家属三方共同合作,满足患者各层面的优逝期望,加大医护人员优逝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力度及广度,探讨更优化的善终方法,帮助终末期肿瘤患者实现优逝。
    • 曾连; 李长英; 曾成姚; 李世英; 王永红; 刘红梅
    • 摘要: 目的调查内江市三级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对待死亡的态度和职业倦怠的现状,进一步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2019年6月—2020年3月期间,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四家内江市三级综合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14名医护人员完成了问卷调查,死亡态度五个维度平均得分为:死亡恐惧(21.59±5.32)分,死亡逃避(16.35±4.21)分,自然接受(19.88±2.64)分,趋近接受(26.43±7.81)分,逃离接受(13.63±4.62)分。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平均得分为:情感耗竭(28.09±10.26)分,去个性化(11.84±5.95)分,个人成就感(27.97±6.02)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和去个性化两个维度与死亡态度量表中死亡恐惧、死亡逃避和逃离接受维度均呈正相关;个人成就感维度与自然接受、趋近接受维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被调查的医护人员对于死亡的态度以自然接受为主,存在中度的职业倦怠感,医护人员对待死亡的态度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相关人员死亡教育的培训,加强心理疏导,从而缓解其面对死亡的心理压力,要注意肯定医护人员的工作,增加自身价值感,减轻其对工作的倦怠情绪,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牛鹏; 郭夏君; 王莉莉
    • 摘要: 分析医学院校本科生的死亡态度现状,为院校开展针对性的死亡教育提供依据,以提高学生死亡认知,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 张俊贤
    • 摘要: 目的:探讨叙事教学法在生死观与临终关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8级46名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6)。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叙事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死亡态度、临终关怀态度、教学效果评价和课程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死亡态度和临终关怀态度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及课程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教学法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死亡态度和临终关怀态度,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和课程满意度。
    • 黎海兰; 李娟华
    • 摘要: 目的调查本科护理实习生的死亡态度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本科护理实习生死亡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通过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死亡态度量表(中文修订版)(DAP-R),对广东省八家三甲医院实习的133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3名护理实习生死亡态度总分(98.41±16.44)分,其中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顺序排列依次为:死亡逃避、趋近接受、逃离接受、自然接受、死亡恐惧。是否接受过相关死亡教育课程因素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接受过相关死亡教育是影响护理实习生的死亡态度因素,在护理教育中应围绕“死亡教育”主题开展形式多元化的培训,培养护理实习生科学的死亡观,用理性的态度对待死亡,使其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