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4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教育、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1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9978篇;相关期刊452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卫生职业教育、护理管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5现代护理论坛、中华护理学会第3届全国男护士发展论坛、临终关怀(舒缓疗护)伦理与实践国际研讨会等;死亡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404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小红、崔静、赵继军等。

死亡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1 占比:3.90%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9978 占比:95.97%

总计:20818篇

死亡教育—发文趋势图

死亡教育

-研究学者

  • 任小红
  • 崔静
  • 赵继军
  • 张慧兰
  • 李永红
  • 罗羽
  • 谢云天
  • 黄丽群
  • 刘琳
  • 唐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文森; 高春兰
    • 摘要: 临终关怀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其服务的发展目标就是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且减轻现代家庭养老的负担。但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发展时间晚,人们传统观念的禁锢、死亡教育的缺失、临终关怀服务专业化不足、未规范相关医保报销项目等问题使临终关怀服务发展遇到了瓶颈。因此我国相关部门有必要深入思考宣传死亡教育、提高临终关怀服务专业化水平、规范并完善相关医保制度。
    • 岳芸; 丛晓峰
    • 摘要: 20世纪中期兴起的生命教育,不仅拥有哲学、宗教渊源,而且拥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和价值立场。目的指向关涉现实生命问题,而价值立场则关涉生命的来源、存有、升华、消亡等四个方面的价值信念。在我国,生命教育兴起于20世纪末,原本应具有自己的目的指向和价值立场。由于生命教育的“舶来”性特点,以及文化传承的断裂性、社会价值的多元性、社会实践的特殊性,我国的生命教育在价值立场问题上悬置了它的民族性和独立性,致使明确、构建恰当价值立场成为当今开展生命教育的第一要务。具体而言,我国在生命教育价值立场方面应凸显科学之真、伦理之善、主客之美、信仰之圣,使生命教育成为真善美圣的统一。
    • 司谞; 杨丽; 李丽; 朱彩平; 李芳; 龙艳芳
    • 摘要: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对安宁疗护的态度现状,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5月至6月,借助问卷星平台,使用一般人口学资料、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态度量表,对某三甲医院1102名护理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095份,有效回收率为99.36%。该三甲医院护理人员安宁疗护态度的总体得分为(88.13±11.36)分,标准化得分为70.50分,其中“安宁疗护提升生命质量方面的益处”维度得分最高,为(21.19±3.94)分,标准化得分为84.76分,“安宁疗护的障碍”维度得分最低,为(16.83±5.14)分,标准化得分仅为56.1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亲眼目睹临终患者死亡过程的经历及已经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工作是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该三甲医院护理人员安宁疗护态度总体较为积极,普遍认同安宁疗护对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有益,并认为安宁疗护工作的开展存在诸多障碍,其中症状管理困难是主要障碍。目睹临终患者死亡过程及开展安宁疗护工作的经历可对其安宁疗护态度产生正面影响。
    • 王艳晖; 岳仙; 郑瑞双
    • 摘要: 目的:明确在肿瘤科实习的护生对死亡教育的需求,为对其开展死亡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17名实习护生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死亡教育知识的需求、死亡教育技能的多样化需求、提升自我关怀能力的需求。实习护生自述他们接受的死亡教育内容不全面,未充分掌握死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其临床实践需求,不能有效应对患者死亡,且经历患者死亡后表现的自我照护能力较差。结论:建议医学院校为实习护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死亡教育相关课程;建议临床带教老师为实习护生适当提供临终护理实践机会,同时关注实习护生经历患者死亡后的自我关怀能力,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死亡观,提高其自我关怀能力,满足实习护生的死亡教育需求。
    • 斯海雁; 李建儿
    • 摘要: 目的探讨安心卡引导的工作坊模式在内科护士死亡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选取该院内科护士106人,参与安心卡引导的工作坊模式的死亡教育,采用修订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调查培训前后内科护士的死亡态度状况,并调查其对该模式的评价反馈。结果接受死亡教育培训后,内科护士死亡态度中死亡恐惧、自然接受、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维度得分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护士均认为安心卡引导的工作坊模式有临床意义;96人(90.6%)认为能提升自己的死亡教育能力;89人(84.0%)认为实用性强且愿意推广;85人(80.2%)认为该方式促进自己珍爱生命,活在当下;79人(74.5%)考虑会尝试用安心卡与患者讨论和解决死亡问题。结论安心卡引导的工作坊死亡教育模式,被大部分参与者认可,能促进内科护士死亡态度的正性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实用性。
    • 张治萍; 李苏静; 居娴静; 顾丹凤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处理突发死亡模式为基础的死亡教育对急诊科护士突发死亡事件态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将我院急诊科58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名。观察组开展以处理突发死亡模式为基础的死亡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未接受死亡教育。于干预前后采用修订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与中文版死亡焦虑量表(T-DAS)评估其死亡态度及死亡焦虑。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恐惧、逃避态度评分以及死亡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逃离接受、趋近接受及自然接受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诊科护士以处理突发死亡模式为基础的死亡教育可有效促进其死亡态度正向改变,消除逃避、恐惧心理,缓解死亡焦虑情绪,有利于正视并积极应对死亡。
    • 张辰; 杨浩杰; 董丽丽; 王佳弘; 刘鑫; 梁涛
    • 摘要: 目的深入了解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需求,为构建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个人深度访谈法对心力衰竭重症监护病房9例晚期心力衰竭患者、9名医务人员进行访谈,采用Nvivo11.0软件和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即迫切需要缓解身心症状;需要多方面社会支持;需要主动评估精神需求;对死亡教育的需求医护人员和患者本人意见存在分歧。结论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需求较多,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促进医患有效沟通,重视患者死亡观念影响因素的评估,有利于提升患者临终质量。
    • 赵浩梅; 汪张毅; 朴京京; 魏莉瑛; 邸淑珍; 尹晓华
    • 摘要: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者对新入职护士开展死亡教育培训提供参考。方法以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7~8月选取河北省11所医院的387名新入职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死亡教育需求量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及死亡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总分为171.76±40.83;死亡教育需求与正向死亡态度和死亡焦虑呈正相关(均P<0.01),与负向死亡态度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所在医院等级、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在校是否开展死亡教育、死亡态度及死亡焦虑是死亡教育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67.6%。结论新入职护士死亡教育需求处于较高水平,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院管理层应提供以提高死亡应对能力为前提的个性化、多样化死亡教育培训,多途径、多层次提升新入职护士死亡相关知识的储备与积累,进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 邢冰玉; 梁冠冕; 舒婉; 缪群芳
    • 摘要: 探讨器官捐献者家属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为在器官捐献领域进一步推广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提供依据。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目的性抽样选择8名器官捐献者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主题。结果显示,器官捐献者家属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状况可归纳为3个主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施面临的问题;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施的肯定认同;影响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推广的因素。器官捐献者家属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概念陌生、认知不清晰,但认为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具有积极意义,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该群体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医疗自主权、死亡教育等方面的宣传,以期促进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发展,提高器官捐赠意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