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临终关怀(舒缓疗护)伦理与实践国际研讨会
临终关怀(舒缓疗护)伦理与实践国际研讨会

临终关怀(舒缓疗护)伦理与实践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4-04-24

主办单位: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

会议文集:临终关怀(舒缓疗护)伦理与实践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舒缓疗护对放弃生命支持治疗的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放弃生命支持治疗的176例癌症临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由安护小组实施个性化舒缓疗护护理措施.护理干预前后分别给予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Partners健康量表(PHIS)、住院活动自评量表(PAM)对其生存质量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在给予个性化舒缓疗护后的生存质量状态得到较大改善,放弃生命支持治疗后的一个月后各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的舒缓疗护能显著改善放弃生命支持治疗的临终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使其在爱与尊重中安度生命的最后时光.
  • 摘要:目的:探讨在舒缓疗护科医务人员中使用"心灵发现会"群体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承担上海市府实事工程开展舒缓疗护科的试点医院)郊区的三家试点医院的舒缓疗护科61名医务人员,运用"心灵发现会"进行群体性心理疏导.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医务人员的心路历程对"心灵发现会"群体治疗法进行评价.结果:心路历程中提炼7个主题为减轻患者痛苦、理解与尊重患者选择、有尊严的离去、沟通、团队协作、对家属支持、自我疏导."心灵发现会"群体治疗法评价表的7个条目中6个条目的评价均为"满意"或"非常满意".结论: "心灵发现会"群体治疗法有助于舒缓疗护科医务人员认识在舒缓疗护中减轻患者痛苦、理解与尊重患者选择、有尊严的离去、沟通、团队协作、对家属支持、自我疏导的重要性.
  • 摘要:2012年上海市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肿瘤晚期病人提供居家和住院相结合的临终关怀服务—舒缓疗护"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闸北区坚持开展临终关怀(舒缓疗护)服务,组建了服务团队,形成临终关怀社区"三床联动"服务模式,完善了临终阶段的病情评估,总结形成缓和医疗适宜技术方法.在应对供需矛盾突出、需较大经济投入、专业人员缺乏、居家服务难以开展等方面,提出了健全社区临终关怀(舒缓疗护)服务网络,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给予政策扶持、构建制度保障等对策.
  • 摘要:目的:作为上海首批舒缓疗护病房试点单位,总结开设以来的收治患者的死亡情况,为后续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对55例死亡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梳理,根据患者的"临终病人病情评估表" (简称"评估表"),将评估表分成两组,一组为患者临终1周内所进行的评估,称之为"临终组" (n=55),一组为患者入院时进行的评估称之为"入院组" (n=37),从病情评估总评分,以及12个单项评分来分析临终组评分和入院组评分的区别.结果: 患者死亡前一周内的病情总评分为31.551.81,与入院组的病情总评分(45.551.42)有明显区别(P<0.01).对两组评分表的单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在临终前一周内的"摄入,体能活动,呼吸(次/分),神志,血压(收缩压),脉搏(次/分),尿量(MI/日)"的评分情况均比入院组的评分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别.营养状态,脏器状况,体温(腋下)和水肿在入院组和临终组无明显区别.结论:鉴于当前舒缓疗护病房的紧缺情况,应优先考虑病情总评分在31分左右及以下的患者,将稀缺资源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
  • 摘要:目的:对晚期癌症患者及晚期慢性非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两类患者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方法:访问晚期癌症患者752例及晚期非癌症患者380例,运用晚期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Concerns in the End of_Life Questionnaire,QOLC-E)作评估.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QOL评分.结果:晚期非癌症患者的整体QOL得分比晚期癌症患者(6.48±2.12)低(t=-2.12,P<0.05).在QOLC-E的8个分类中,晚期非癌症患者在生活价值、身体不适方面的评分高于晚期癌症患者评分,在负面情绪方面的评分较晚期癌症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晚期癌症患者及晚期非癌症患者有着相近的生活质量关注,但是需求不同,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可以从癌痛控制和提升生活价值方面加强护理,而对于晚期非癌症患者,则应从生活照护和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 摘要:目的:研究在晚期肿瘤患者及其家属中影响病情告知的相关因素,及病情告知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和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探讨病情告知在宁养服务中的作用.方法:对50位晚期肿瘤患者及50位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被问卷者的一般资料、情绪状态及需求.结果:得知病情的患者多数对于生命是积极的、乐观的,少数处于消极状态中,而多数不知道病情的患者因对自身情况的猜疑导致情绪障碍,患者的需求因自身情况的差异而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及宗教等因素对患者病情告知的需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病情告知在宁养服务中起重要作用,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但仍要根据个体特点并掌握一定技巧.
  • 摘要: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在晚期癌症病人中应用的护理措施.方法:在晚期癌症病人中实施临终关怀护理,给癌症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全方位护理服务.结果:临终关怀护理在晚期癌症病人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现了它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护理延伸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而且对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防范医疗纠纷以及提升医院形象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结论:临终关怀护理提高了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缓解病人的疼痛程度,同时可促进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纠纷,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服务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评估复发或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品质,为医护人员实施临床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60例晚期肿瘤患者自愿完成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医疗干预前后, 患者躯体症状、心理压力和精神层面受影响的差异.结果:晚期肿瘤患者的躯体症状、心理压力和精神层面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现行的医疗干预后,躯体症状明显缓解,在心理压力缓解和精神层面提高无明显改善.结论:医疗服务需要重视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和精神层面服务,从而全面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舒缓疗护是一门临床学科,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治愈疾病,而是提高患者以及他们家属的生活质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姑息治疗科,于2006年3月5日成立.发展至今,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发现舒缓疗护需要的不仅仅是用药物去控制躯体症状,一个专业的团队更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团队成员与患者以及家属的沟通交流,用我们的真心关怀,给他们一个好的精神支持,以缓解他们的精神症状,真正做到了"让逝者安宁,让生者无憾".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癌症患者数量持续攀升,仅在上海,每年约有3.6万人死于癌症,"舒缓疗护"作为社会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医护人员的关注.它作为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已经迅速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主角之一,它贯穿癌症治疗全过程,为各阶段的癌症病人提供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的治疗手段.rn 结合临床工作体会,"舒缓疗护"发展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使癌症终末期患者有尊严的度过生命最后的旅途.第一,对于目前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舒缓疗护"病区,与综合医院肿瘤科建立"传帮带"友好关系;与社会慈善事业等合作,通过社会工作者、营养学及宗教人士等志愿者共同参与做好该项工作;第二,借助目前全国创建"无痛示范病房"的契机,把"舒缓疗护"病区纳入无痛病房建设中来;第三,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级网络,一批肿瘤专科特色的二、三级医院可以开设癌症舒缓病房;第四,结合我国中医传统医学,可在"舒缓疗护"中加入中医治疗;第五,加强政府管理和"舒缓疗护"制度政策的制定;第六,加强"舒缓疗护"舆论宣传及引导,积极推进"舒缓疗护",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痛苦,让生命在逝去时保有一份安宁与尊严.
  •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结合常规护理干预对老年危重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老年危重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综合组、对照组各75例,分别于危重症疾病恢复第一周和出院时分别进行HAMD评定、及生活质量测评.结果:出院时综合组的HAMD总分及精神性抑郁、躯体性抑郁的各因子得分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时,躯体、角色、情感、认知、社会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评分的均值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综合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两组出院时呼吸困难、咳嗽、疼痛等症状评分较危重症恢复第一周降低(P<0.05或P<0.01).结论:心理结合常规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危重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预防危重症疾病的再发.
  • 摘要:本文阐述了恶性肿瘤病人的流行现状,介绍了舒缓疗护的定义、服务对象、服务理念、服务核心及生存期评估单,归纳了舒缓疗护病人常见的治疗与护理,以达到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为重点,关注其心理、社交及精神需要,缓解疼痛,提高和改善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总结了舒缓疗护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及遇到的难点.
  • 摘要:目的:通过临终关怀的临床实施,获得一些临床体会.方法:对某中心116位肿瘤晚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结果:临终关怀的实施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失去亲人的痛苦,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结论:临终关怀的意义远远地超出了医学的范畴,它的发展和完善还需要全社会正确认识和共同努力.
  • 摘要:本文简单回顾了某院20月来收治癌症舒缓疗护病房的情况. 自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门诊共评估268位患者,其中125位收住入院,死亡102位,主要病种为肺癌和结肠直肠癌,男女比例1∶1.该院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1.有较多的癌症晚期患者和非癌症终末期患者有治疗需求,但无法收住入院.2.部分患者及家属对舒缓疗护的认知不足.3.志愿者工作不够理想.4.工作人员面临的困境:心理状态差,多人有抑郁、焦虑、挫败感,待遇低等.对未来的展望:1.增加床位,放宽入院指征,开展居家舒缓疗护.2.加强安宁舒缓疗护的宣教工作.3.加强志愿者工作,专人负责、主导,在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指导下进行.4.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各级管理机构在分配疗休养等方面适当优先考虑从业人员.
  • 摘要:舒缓疗护的含义,指以病患为中心的症状缓解治疗和身体照护,针对无法治愈疾病的患者最后阶段,提供积极疼痛控制和其它不适症状的最大程度缓解,使病患尽可能获得舒适的生活,在宁静而安详的环境中有尊严地死亡.舒缓疗护可以提供晚期患者及家属精神心理及身体上最全面的照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对人的最大尊重.我国目前舒缓疗护的状况、实际工作中面临缺乏规范的临终关怀服务秩序和服务行为;缺乏对临终关怀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教育与培训等的保障制度,对于相关信息的传递收集交流等功能比较薄弱,无论工作能力、吸引力还有凝聚力都还不强。卫生行政部门对临终关怀服务工作基本上处于管理真空,面向临终关怀全行业的管理,仅能参照相应领域,无论是理念、职责、权限还没有到位等问题。现在我国提供临终关怀医疗服务基本靠政府,从政府的社会职责而言,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提供价格低廉、质量可靠、病家满意的临终关怀基本医疗服务。为确保服务的质量,法律、法规及制度保障方面文件需要逐步建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确保服务的效果,“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需要全面普及。有了制度保障和人文环境这两块基石,舒缓疗护工作就能顺利的推进。
  •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肺癌住院病人的心理、躯体、疼痛、功能的康复评定分析,以及在肿瘤治疗中关注相关实践对其情绪、生活质量、后续治疗、重返社会的影响;来探讨肺癌的康复实践是强调患者主动参与的过程;以使肺癌患者生理、心理、生活质量、社会功能,能尽快、尽最大可能地代偿或重建;并呼唤患者本人、家庭朋友及所在社区,均参与康复服务计划的实践.
  • 摘要:目的:观察多瑞吉(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晚期消化道癌症患者的镇痛疗效、不良反应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通过自身对照研究,对我院86例晚期消化道癌痛(采用NRS疼痛评分≥6分)患者,给予多瑞吉以小剂量25ug/h开始,每3天更换1次,根据疼痛调整剂量,直至疼痛缓解.记录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经2周观察其中50例晚期癌症中度疼痛患者,完全缓解22例,明显缓解26例,总疼痛缓解率达96.0%.36例重度疼痛患者,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14例,疼痛缓解率为69.4%.不良反应有便秘、头晕、恶心、呕吐、排尿困难等,多能耐受,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多瑞吉止痛效果满意,使用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临终关怀(舒缓疗护)作为近些年来迅速发展的医学学科,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分量日益加重.临床上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处理好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尤为重要.良好的医患、护患沟通是建立和发展医患、护患关系的基础,它贯穿于日常医护工作中,有助于加强医患、护患之间的配合,减少病人的紧张程度,提高医护工作的效率.我中心于2012年9月开设临终关怀(舒缓疗护)病区以来,已收治患者168人;作者于2013年3月开始担任临终关怀(舒缓疗护)病区医师,目前已一年有余.通过日常临床工作,对如何与临终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有一定的经验.本文通过实际案例,探讨如何与临终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使患者及家属欣然接受临终关怀(舒缓疗护)理念,树立良好的生死观,正确看待死亡,帮助临终患者安宁、无痛苦的走向生命的终点.作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提出了告知患者病情的两种方法,即借题发挥、进行试探谈话与由远及近、探讨生死观点;指出可以通过触摸、回顾人生与了解需求的方法来减轻患者临近死亡的心理压力,并特别强调了在与临终患者沟通中的五点注意事项;在使患者坦然面对死亡的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思想抚慰工作,主要分为确认病情,相互合作及患者身故三个阶段.
  • 摘要:在晚期癌症患者的自觉症状中,疼痛的发生率最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控制疼痛及其症状列为优先项目之一,对有意识和情感的临终者,缓解疼痛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首要任务,众多的专家和学者都主张控制疼痛,减轻痛苦,体现生命价值,维护生命尊严.因此,需要护士具备处理癌痛的多方知识,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如能通过非药物实施有效地止痛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
  •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癌症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但疾病本身及复杂的治疗方法会给患者的生理、心理、日常生活及家庭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改善和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心理和社会支持能够促进癌症患者的全面功能康复,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及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进行综述,进一步关注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予晚期癌症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照顾,采取更为有效的心理社会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旨在唤起护理同仁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更多的关注,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晚期癌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是癌症治疗所面临的挑战,探讨晚期癌症的生活质量能指导我们更好的进行护理干预.
  • 摘要:"舒缓疗护"是在临终关怀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肿瘤晚期病人,以控制症状为主、护理照料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舒缓疗护在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家属及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亦需要得到维护和增强.舒缓疗护工作的进行不仅需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还需要跨行业合作、全社会支持.某院自2012年10月试点开展舒缓疗护,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舒缓疗护的各项服务规范、工作制度.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社区特色的舒缓疗护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内容.
  • 摘要:本文探讨了医务社会工作在舒缓医疗中存在的必要性,医务社会工作在舒缓医疗中的实务方法;分析了医务社会工作在舒缓医疗中面临的困境,并为将来社会工作在舒缓医学中的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 摘要:舒缓疗护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需要护士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良好的修养和素质,熟练的技术。舒缓疗护对我们是一个新课题,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的接受有关专业性教育,从生理学角度,使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使患者由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从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价值和质量,保持人的尊严。“舒缓疗护”即临终关怀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点研究和实践的领域,各国政府都把临终关怀作为健康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临终关怀服务将成为我国社会所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舒缓疗护服务将成为和谐社会的构成元素。
  • 摘要: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恶性肿瘤死亡已位居我国各类死亡的第一位.根据国外文献记载,34%-44%的晚期肿瘤患者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从性减弱、生活质量下降、激惹性增高、医患矛盾上升.临终是指临近死亡的阶段,现代医学不能彻底医治的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维持性(支持性)治疗,仍不能好转,病情逐渐恶化,医生认为是无效治疗时至病人临床死亡的时间为临终.许多晚期肿瘤患者都步入此阶段,所以要落实好临终关怀,使临终肿瘤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的前提则是纾解患者和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不同年龄阶段的晚期肿瘤患者因为认知、经历等的不同,心理特征的不同,对自身疾病的心理反应也不同.因此如何帮助晚期肿瘤患者在临终阶段减轻心理负担、摆脱情绪困扰、改善生活质量以及维护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是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的一项问题.
  • 摘要: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临终关怀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了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并阐述了如何提高临终关怀质量.在此基础上,对临终关怀事业进行美好的展望.
  • 摘要:目前国内的现状是,大多数医院都没有舒缓疗护病房和专门从事舒缓医疗的医生,癌症患者在肿瘤明确诊断后并不了解也没有机会接受舒缓治疗,肿瘤科医生通常也不会对患者讲解舒缓治疗方面的知识,最终导致患者对舒缓医疗的不理解和认识的缺乏。癌症是主要死亡原因,早期对癌症患者进行舒缓疗护的积极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经济负担、节省医疗资源、体现社会文明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摘要:作者于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徐汇区的湖南社区街道展开居家舒缓疗护的一系列工作.针对其中7例社区居家舒缓疗护的临床资料与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了上海市中心城区街道的社区居家舒缓疗护开展的背景以及具体居家舒缓疗护的病例和每一个患者的基本情况.另外分析了实际社区医护患比例以及居家舒缓疗护采取的方式以及居家舒缓疗护的实贱内容.通过一个基层工作者的角度来对舒缓疗护进行思考,在这7例居家舒缓展开的实际例子中分析、总结提出目前针对基层社区居家舒缓的一些建议.首先,我国可以提倡,让舒缓疗护的患者事先立好"预嘱",使患者及家属在伦理方面生死两相安;其次,针对社区居家舒缓的相关工作迫切需要完整的、强大的政策、法律以及经济支持.再者,最重要的是加强整个居家舒缓疗护团队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生命的价值以提高从事此项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
  • 摘要: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病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可,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癌症病人治疗后获得长期生存的数量逐年增加,而癌症长期生存最重要的就是生存质量,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同时,由于癌症本身的特点,患者需要经常往返于医院、社区、家庭等不同场所进行抗癌治疗、症状管理和姑息治疗等.对于癌症病人来说,实现连续性照护是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社区内末期老人、尤其是晚期肿瘤病人的临终关怀日益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国家在对老人进行长期照顾的基础上,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社区临终关怀模式.晚期肿瘤病人连续性照护就是调动医院、社区和家庭等多方面力量,共同给病人提供多方面的、连续的服务,最终实现住院阶段、转诊阶段和社区护理街道的无缝隙链接.目前,我国对于晚期肿瘤临终关怀连续性服务模式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医院与社区的联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通过多层面、多方位予以解决.
  • 摘要:目的: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的住院费用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区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85例,为A组;同期收治的普通病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84例,为B组;2006年-2007年普通病区收治肿瘤患者88例,为C组,收集三组住院病例费用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组的住院费用低于C组,但高于B组.三组病例的床位费、药费、诊疗费、检查费及护理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政策制度及理念的影响,舒缓疗护住院利用方面,过度医疗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住院费用下降是必然;但舒缓疗护的特殊医疗服务,住院费用及药费高于非舒缓疗护是必要也是必需.
  • 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的姑息医疗制度构建历程回顾.强调国家是防治癌症的责任主体,从癌症防治制度制定不断完善,癌症对策基本法及癌症基本法实施计划具有条款详细目标明确、中央及地方分层定立癌症防治立体计划、癌症防治经费逐年递增、姑息医疗一切以癌症病人为中心具有操作性制度经验的介绍.从完善癌症防治的立法规章;建立多方需要诊疗模式和团队;认识多形式的姑息医疗、介护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对我国的启示.
  • 摘要:笔者旨在浅谈本文浅谈在临终关怀问题的看法与见解.通过个人在面对临终关怀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与具体实例介绍从如何与家属沟通与告知,同时明确医疗及护理的目的,在具体医疗过程中注重心理方式的疏导,为今后处理类似的案例提供宝贵的经验.作为一名医生,更能明白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既然每个人最后都是要走近死亡、面临离开这个世界的最终归宿的,那么是否就此消极地面对一切,消极地面对各类情感,面对学习、面对工作,不再努力去追求.正因为人是有追求的,这是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司马迂曾说过,生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古往今来,无数先哲都在探讨生命与死亡的共同话题.作为医生,平时我们所见到的多是一些生离死别的场景.我们如何去和那些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患者打交道,作为医生又无能为力,无法扭转乾坤的时候,正是遇到两难的境地.在面对不久的将来生命即将离世的这一事实,整个医疗过程围绕着如何让患者延长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任何人都避免不了死亡,在整个临终关怀过程中,让患者尽量舒适,尽量减少病痛的折磨,让其有尊严地、没有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在整个治疗及护理过程中,不仅仅是个人,而是整个团队的集体参与,在整个过程中医疗团队得到了锻炼,在经验上也有一定的提高,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提升.结合科室的工作经验,来谈谈我们的体会.
  • 摘要:给予病人人性化的关怀是医务人员神圣的职责之一。提高肿瘤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而并非痛苦地延长生命,这才是对生命真正的珍惜和关爱。
  • 摘要:目的:评价尊严疗法在中晚期肺癌患者临终护理中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方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肿瘤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晚期肺癌患者16例.采用个人访谈和小组访谈相结合的形式.2013年8月至2013年10月,对患者进行了3次访谈,每次访谈活动前举办肿瘤相关健康教育讲座,并组织观看与临终护理相关的视频.尊严疗法的实施者为接受过尊严疗法培训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者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2个月采用病人尊严量表(PDI)和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估患者.结果:接受尊严疗法干预后,患者PD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3,P<0.05).干预后,患者DT得分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5,0.05<P<0.1).结论:尊严疗法能提高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尊严水平,能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在整体护理中,责任护士应尝试将尊严疗法逐步渗透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帮助癌症患者正确面对死亡,有尊严地离去.
  • 摘要:目的:了解四平社区开展肿瘤患者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现状,总结现有服务模式.方法:对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服务过的180位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服务患者一组管理38名(21.11%),二组管理33名(18.33%),三组管理109名(60.56%),入组时Karnofsky评分62±9分,平均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时间108±142天.30.56%恶性肿瘤患者为肺癌占首位,35.56%的患者完全不知道自己病情,51.11%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式,74.81%患者选择在医院病房过世,14.07%的患者在家中过世,患者及家属对服务满意及较满意率达100%.结论:初步形成了"社区筛查评估、全科医生分级管理、家庭参与",免费上门服务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居家管理模式.但总体服务率低、传统观念和伦理文化的影响、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明确的适宜技术和评估标准是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面临的挑战.应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制度、推广相关宣传和生死教育、加强专业队伍培养、进一步明确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的功能定位.
  • 摘要:由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基于传统道德观念,许多人往往排斥或漠视临终关怀服务.所以本文本文从为何要进行"生死教育"、何谓"生死教育"、如何加强"生死教育"这三方面来阐述"生死教育",对顺利开展社区临终关怀工作有重要意义.而且这项工作刚刚起步,有待于今后的不断完善和加强.
  • 摘要:临终关怀旨在为患者提供积极的支持,通过减轻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因为患者进入生命终末期,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瞬息万变,要求护士及时巡视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认真、准确评估患者症状,尤其神志变化、呼吸频率和深度、定向力改变等,当患者神志由清转为澹妄或进入昏迷时,呼吸变为叹息样或点头样或出现痰鸣音伴随神志不清时,是病情加重、临近死亡的标致,特别警惕可能距离死亡仅有几个小时。当晚期癌症患者入院后,护士应尊重患者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尊重患者和家属意见,进行优活优死观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修养环境,鼓励家人陪伴和探视。
  • 摘要:现代临终关怀的诞生和发展始终顺应着全人类的发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缓解临终病患的痛苦的方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在事实上,临终关怀是对患者心理、感受的尊重;在法理上,临终关怀提供给患者"优死"的权利,进阶地对天赋人权进行了诠释,这些都是发展临终关怀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随着癌症病发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国民意识的开化,我国社会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量一直在急剧地增长.但是在目前来看,在临终关怀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上,我国大陆与欧、美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具体表现为没有对临终关怀机构的设立、临终关怀学科的专业规范等进行明确的界定,也没有建设出系统的服务体系.法律休眠,制度麻木,没有法制的支撑,我国临终关怀事业难以得到广泛普及和统一规范,还没有步入长远发展的道路.因此可以看出,想要更加合理、高效地发展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需从法治层面出发,填补相关立法的空白.若要完善我国临终关怀的相关立法,吸收、借鉴英、美、法、香港、台湾等临终关怀服务发展良好的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经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就是说,探索我国临终关怀的法治出路, "法律移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摘要:临终关怀是现代社会尤其是护理方面的一个热点问题.临终关怀可以达到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同时给患者家属精神上的支持,提供包括沮丧期在内的生理、心理关怀.通过总结国内外临终关怀的护理实践经验和发展现状以及对策,了解影响临终关怀的因素以及所采取的对策,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在一定程度上为临终关怀的开展提供一些相应的借鉴.现国内外各机构越来越重视临终关怀,也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临终关怀的诸多问题,还需要不断予以解决,特别建议加强临终关怀教育,以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 摘要:舒缓疗护是晚期癌症病人安宁之地,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是以患者"优死"为目的,达到生理、心理、心灵和身体的完整关怀,最终使患者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舒缓疗护现还处于探索阶段,有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在舒缓疗护科的一部分家属甚至医务人员认为隐瞒病情对患者有利,他们害怕告诉患者真实病情后,患者会有心理压力,精神萎靡,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其实,让患者知晓自己的病情,可以更好的达到舒缓所要求的最高境界:提高生命质量,走的安详,走的尊严,生死两相安.
  • 摘要:临终关怀是一种人性关怀,能使疾病终末期患者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的尊严.但是目前我国临终关怀的发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临终关怀"的定义中指出:临终关怀是善终医学实施的医护方案和一种适宜的技术方法,是人类对善终的一种向往.临终关怀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用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高超精湛的临床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安详、无憾、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体现了医护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患者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推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面临许多较为尖锐的医学伦理问题,其中舒缓疗护中死亡教育的伦理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和我国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的道德观、医学模式有着较强烈的冲突.加强死亡教育,能引导人们走出死亡的心理误区,提高传统伦理环境对临终关怀的积极作用.而提高社区舒缓疗护从业人员的死亡教育则显得急迫而重要.
  • 摘要:随着我国舒缓疗护事业的发展,护理人员在舒缓疗护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舒缓疗护的概念、目的、舒缓疗护发展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护理人员对舒缓疗护伦理问题的对策四个方面的分析,探讨护理对舒缓疗护伦理的重要性.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临终患者的心理干预.方法:将中心舒缓疗护病区自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设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情志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终患者的临终关怀结合中医情志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 摘要:本文是一名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日记,日记内容记录了一名晚期鼻咽癌患者在舒缓疗护期间的生活过程,由于将患者的心结打开,使得患者离世时没有一点挣扎。平静,无痛苦的死亡是对晚期癌症患者最好的护理方式。
  • 摘要:本文探讨了运用人文关怀模式对住院的123例舒缓疗护患者进行护理的体会.人文关怀性护理措施包括:创造舒适、安静、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给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体系;评估患者心理问题,尽量满足患者需求;舒适护理及对家属的人文关怀.详细阐述了在这些护理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措施,充分表现对患者的尊重和满足需求为主的护理,使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对人文关怀进行理论和循证探索,培养护理人员人文的服务理念,提升护理文化、护理质量,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
  • 摘要:通过医务社会工作在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的探讨,可以找出一种适合于医院的临终关怀模式。初步了解病情和心理状态,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为个案工作做好准备;个案工作能够针对特殊个体解决具体问题,是收效最快最为患者所喜欢的方法,社工的工作是病区临终关怀中的一部分,是给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病人减少一些遗憾,多一些关爱,让他们走得更安详、更有尊严。
  • 摘要:目的:探析社区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面临的伦理挑战。方法:选取入住社区舒缓疗护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8例进行观察与访谈,采用倾听患者叙事、沟通对话、田野日记、工作日志等收集资料。结果:了解社区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伦理困境,并寻找解决的对策.结论:社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不仅需要仁德之心关爱,同时要加强优死教育、伦理教育,积极改善伦理环境,提高临终者生命质量,构建和谐社会.
  • 摘要:舒缓疗护项目是人类对善终的一种向往,它对提高生命质量、安详、无憾,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体现了医护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患者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作为项目管理人员的伦理认识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在如何实施项目中,应该始终将生命伦理学的四项原则贯穿于中.在"行善关爱原则"指导下整修病房;在项目实施前对医护人员的伦理培训;在舒缓疗护中对医护人员的伦理关怀;如何在舒缓疗护中发挥志愿者的伦理关怀.
  • 摘要:通过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附属医院学习舒缓疗护经验,感触很深.舒缓疗护以人为本,舒缓疗护服务以团队为基础.通过团队中成员的全方位服务,尽可能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状态,使患者和家属提高生活质量,走好最后一程.通过在澳大利亚舒缓疗护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我们舒缓疗护工作的不足,在舒缓疗护的工作中,应该给予患者和家属更多的心理慰寄.舒缓疗护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已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铺开,同时,也需要二、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能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搞好这个利国利民的项目.最后,我希望有更多仁人义士加入到舒缓疗护工作中来,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 摘要:为期3周的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包含了大至澳洲卫生系统运作及概况介绍,小至舒缓疗护临床技能的传授,从综合性医院、临床诊所到社区医院的不同人员分工,上课老师包括管理人员、临床教授、社区家庭医生护士、甚至包括社会工作者和牧师等。通过参观学习,认为我国舒缓疗护工作中应更新理念,改进“沟通”方法,改进用药和医疗技术。
  • 摘要:目的:了解临终患者家属的死亡态度及影响因素,为开展死亡教育提供依据,同时提高临终关怀服务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入住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肿瘤临终患者家属10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死亡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78名研究对象对死亡持接受态度,28名持排斥态度.文化程度、接触死亡及濒死情况、参加葬礼次数及在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对其死亡态度均有影响(P< 0.05或P<0.01).结论:死亡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实施临终关怀护理时,应注重死亡教育的方式.
  • 摘要:宗教信仰作为一种心理"止痛剂"或者说是"安慰剂"在肿瘤患者群体中日趋流行,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他们的宗教心理应受到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有宗教信仰肿瘤患者认知水平、生存状态、心理需求、社会文化影响等因素,而造成了一些宗教蒙昧态度和宗教心理倾向.作为护理工作者,要理性看待这种现状,针对有宗教信仰肿瘤患者的宗教心理采取有效对策,改革日常护理宣教的内容和方法,更贴近患者生活的实际,提高患者的心理挫折承受能力,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有力支持.rn 通过对于2010年01月—2013年12月入住某院姑息治疗的447例有宗教信仰肿瘤临终患者进行了宗教心理分析研究.从认知水平、生存状况、心理需求、社会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决定了它的认知水平来自不同层次的理解力.肿瘤患者自身的思维可因其文化、经济、性格等多方面的局限,存在片面化、绝对化的缺陷,不能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不能把握宗教观的实质.宗教的某些教义,正好迎合了患者们的要求,使他们对宗教的态度由排斥到暧昧,到世界观改变而信仰宗教.rn 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理性看待部分有宗教信仰肿瘤临终患者的宗教蒙昧现状;继而加强对临终患者的宗教文化知识引导;从而改进有宗教信仰临终肿瘤患者宣教的内容和方法;同时要加强心理引导.rn 此次研究表明,有宗教信仰肿瘤患者的宗教心理应对与认知水平、生存状况、心理需求、社会文化影响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们的临终状态.护士向患者提供整体化的护理,集各种角色于一身,专业心理指导者也是其中一项.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理性分析有宗教信仰肿瘤临终患者的宗教心理,努力寻找有效的护理对策,帮助此类患者辨析和汲取宗教带来的积极影响,抵制和消除宗教带来的消极影响.
  • 摘要:本文介绍了儿童临终关怀的定义,分析了与成人临终关怀的区别,详细阐述了儿童临终关怀的服务内容,最后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舒缓照顾服务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概述。
  •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伴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生命价值观的日趋完善,临终关怀(hospice care)的应用及发展已成我国卫生保健体系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医护人员认知缺乏及政策法律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临终关怀目前在我国发展较为滞后.死亡教育的推广;多学科团队包括社工、心理咨询师等的组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课程培训的加强和规范及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是促进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的关键举措.
  • 摘要:临终关怀是一种人性关怀,能使疾病终末期患者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的尊严.但是目前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出现了伦理上的两难困境:一方面,临终关怀是对社会需求的满足,也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出于无法坦然接受死亡以及传统孝道的影响,临终关怀存在巨大的伦理道德困境.加强生死观教育,促进临终关怀与传统文化的相融,健全临终关怀的保障体系,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 摘要:本文从护理伦理角度来分析了舒缓疗护工作中的护患沟通方面的护理伦理问题,主要有隐瞒病情与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护理伦理冲突;传统死亡观与舒缓疗护服务的不协调;并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护患沟通的护理伦理冲突将对促进舒缓疗护工作进一步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摘要:目的:通过提供居家宁养护理指导和心理疏导的方法,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身、心、灵全方位的照顾,从而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1位晚期肿瘤患者进行症状控制、护理指导、心理疏导、灵性沟通.结果: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的自身照顾能力提高,晚期肿瘤患者在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最终达到善终.结论:身心灵的照顾在宁养服务中起重要作用,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但仍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并掌握一定技巧.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名护理人员为帮助患者脱离悲观情绪,惧怕死亡来临的心理而进行的对话。通过对话患者心理的负担得到了释放。
  •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舒缓音乐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其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癌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与舒缓音乐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抑郁、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QLQ-C3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加强音乐疗法能够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应用于肿瘤晚期患儿的护理措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维护尊严并对患儿及家属提供生理和心理的照顾。方法:对1例晚期肝母细胞瘤患儿实施症状护理、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指导家属护理方法.结果:患儿的身心获得了最佳护理,人的尊严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家属反映临终关怀护理平静安详地度过生命最后阶段.结论:临终关怀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满足患儿和家属得到理解和尊重的需要,在儿童临终关怀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定借鉴意义.
  • 摘要:目的:了解机构——居家舒缓疗护联动服务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居家舒缓疗护联动服务的晚期肿瘤患者21例为联动组,按照性别、年龄1∶1匹配舒缓疗护病房服务患者21例为干预组,分别评估入组时、2周、4周的社会支持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联动组总体社会支持水平优于一般组,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社会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强的趋势.联动组焦虑、抑郁评分的低于一般组,焦虑和抑郁的评分联动组随着时间推移持续下降,而一般组在第2周到第4周趋于稳定.结论:机构—居家舒缓疗护联动服务,较单一的病区舒缓疗护,对患者的心理有着更加积极的影响.
  • 摘要:生命观和死亡观的形成与全社会文化教育水平及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居住地、职业、个人期望、疾病知情情况、病人的社会关系、重病接触经历、丧亲经历、经济情况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习俗性、复杂性、个体性等特点决定了死亡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多方参与和努力,而目前仅靠医务人员来完成是不可能完全胜任的。除了医护人员的努力以外,积极邀请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有针对性的工作,如对包括正确生命观和死亡观的教育及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对肿瘤和死亡的恐惧、焦虑状态。请心理咨询师、康复患者志愿者、社工、护工尤其是普陀区癌症康复俱乐部会员等有经验的社会志愿者予以帮助。他们作为第三方,与医患双方不存在契约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也没有利益和利害冲突,患者与家属更容易接受他们的热心帮助和心理辅导。
  • 摘要: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它是善终医学实施的医护方案和一种适宜的技术方法,是人类对善终的一种向往,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用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高超精湛的临床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安详、无憾,有尊严的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自2012年起上海市政府已将临终关怀项目纳入政府实事之一,而我科通过一系列的临终关怀的护理实施措施深刻体会到了人类进行自身生命控制和优化自身质量的过程.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医护环境、温馨服务和坚强的精神支持等帮助患者完成人生的最后旅程.
  • 摘要:在中国开展临终关怀事业,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现从我国文化背景的影响、社区医生实施临终关怀的决定权、专业人员缺乏、社会力量参与不够、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着重点,探讨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社区顺利开展.
  • 摘要:舒缓疗护是一种特殊卫生保健服务,指由多学科、多方面的准业人员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为当前医疗条件下尚无治愈希望的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帮助,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病痛,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得以舒适安宁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为了更好地关心、照顾到上海每年约3.6万肿瘤晚期病人的痛苦与困境,"舒缓疗护"工作模式在全市各试点社区顺利开展,通过住院和居家相结合的运作方式,为癌症晚期病人在生命最后阶段提供一个有尊严、稳定而安全的疗护环境.自2012年起上海市政委已将舒缓疗护项目纳入政府实事之一,至目前为止,上海有18家舒缓疗护试点单位,他们均有自己的舒缓疗护"病区,配备专职医护人员,专门接收癌症晚期患者,由市红十字会每月给住院病人提供2000元医疗补助, "居家宁养"每月提供1000元补贴医疗费用,给癌症晚期患者免费提供止痛药.但舒缓疗护在上海乃至全国都算是比较新起的事物,它的利弊,它的难点与解决途径,它所遇到的伦理问题,都将向我们发起挑战,它的未来前景是光明的,但我们仍需仍重而道远.
  •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芬太尼透皮贴剂和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7月收治的中重度癌痛患者70例,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芬太尼贴剂,给予对照组患者盐酸吗啡缓释片,2组均以服药10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疼痛控制情况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眩晕、便秘等方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然而观察组患者瘙痒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经对比,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和缓解率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中重度癌痛中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能够达到和盐酸吗啡缓释片相似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盐酸吗啡缓释片,是较为理想的阿片类药物,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摘要:目的:减轻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痛苦,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生命质量,实现优终优逝.方法: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控制癌症疼痛,加强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和饮食指导,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尊重患者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进行尸体料理,帮助家属办理后续事宜。结果:2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实施舒缓疗护(即临终关怀),28例患者平静的接受现实,家属满意度达98.8%.结论:舒缓疗护使患者得到了全面的人性化护理,消除了患者死亡的恐惧感及焦虑心理,接受事实,能平静地面对死亡,家属情绪平和,也减轻了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使家属顺利度过悲伤期.
  •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临终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舒缓疗护病区100例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除了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增加音乐疗法干预,每次30分钟,每天1次.结果:实验组采用音乐疗法干预后,癌因性疲乏疲乏程度与干预前比较明显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总体生活质量为(46±13.11)分,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36±8.84)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值-4.276,P<0.01).结论:应用音乐疗法对临终肿瘤患者进行干预,可消除癌因性疲乏或缓解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了解开展舒缓疗护(本文的舒缓疗护对象为晚期肿瘤患者)工作中的各类人群心理状况,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通过统计病案资料和调查78例舒缓疗护患者及相关人员的心理状况.结果:了解自己患病情况的患者及其服务人员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显示部分因子优于不了解自己患病情况的患者.结论:让患者早期了解自己病情有利于晚期舒缓疗护工作的开展.
  • 摘要:临终关怀医学诊疗模式是一种集躯体—心理—社会—灵性为一体的模式,本文着重阐述国内外灵性照顾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并介绍了灵性照顾的实践评估方法及其结果。
  •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下、不同宗教信仰下对死亡的认识,在老龄化、高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中国,阐述树立正确死亡观的重要性、开展临终关怀的紧迫性、临终关怀多元化的必然性.
  •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临终关怀中涉及的宗教的生死观和宗教临终关怀,首先解读了宗教与临终关怀的关系,再从当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临终关怀的实践展开,说明藉由宗教给予临终患者心理和灵性层面的慰藉,对于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 摘要:本文以一例癌症临终患者为对象,通过微观层面分析,选择合理的医务社工介入方法以及服务内容,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医务社工专业服务,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同时结合具体的专业实践过程分析介入后的服务效果,进而更深层次探讨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的独到之处.
  • 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医务人员从事临终关怀工作中经验和体会.方法:分析某中心在建设临终关怀病区和门诊、收治病人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及解决这些问题方法.结果与结论:在社会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将走上正轨.
  • 摘要:本文对145例癌症晚期患者的基础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临终病情观察,对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等多方面临终关怀护理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145例肿瘤患者在护理人员的临终关怀和护理后,生命得到了尊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命孩子两,患者心理状态平稳,平静、坦然地面对现实,120例死亡,25例自动出院。
  •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制护理服务对居家晚期肿瘤患者舒缓疗护家属应对能力干预效果.方法:以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为基础,通过对社区41例居家晚期肿瘤患者的舒缓疗护,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家属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护理技能合格率、患者舒适度及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家属舒缓疗护知识知晓率、生活护理技能、患者舒适度及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满意度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居家晚期肿瘤患者舒缓疗护过程中,应重视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和生活护理技能指导;通过推行家庭医生制护理服务,能够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 摘要:由于肿瘤发病率和在居民死亡原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舒缓医学越来越受到肿瘤界同仁关注.本文介绍舒缓医学的内容和服务形式,并指出发展舒缓医学重要性和影响学科发展的原因,探讨合国内晚期肿瘤患者服务的舒缓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重要途径之一.
  • 摘要: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逐年上升,舒缓疗护作为社会文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全球化研究的热点话题.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舒缓疗护是指针对那些对治愈性治疗无反应的晚期患者,提供积极及全面的照顾,以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为重点,并关注其心理、社交及精神需要,目的在于提高和改善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2012年,上海市各区县试点开展"舒缓疗护"项目,作为从事舒缓疗护临床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笔者从"生理需求难解决,缓解疼痛是重点"、 "心理需求难满足,生命关顾是关键"、 "传统观念难逾越,医患沟通是难点"三方面浅谈舒缓疗护临床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以期能对舒缓疗护工作的全面深入推进提供一点借鉴.
  • 摘要:本文介绍个人文化背景、信仰等限制了舒缓疗护事业的普及深入,传统医学模式影响了舒缓疗护的发展,我国舒缓疗护机构资源相对不足,舒缓疗护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为解决以上舒缓疗护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管理和制度政策方面的支持。
  •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临终关怀作为医学界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在我国已有较大发展.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其工作内容是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与照护,其目的是追求生命品质,提高生活质量,为晚期患者提供安适、有意义、有希望的生活.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帮助病患家属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但由于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经济条件和社会状况背景,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阻力和相当多的障碍.这些发展中的问题,较大程度地涉及到伦理方面的两难境地,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的道德价值观、医学模式有着较强烈的冲突.临终关怀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体现了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注重人生命的质量与价值,帮助那些濒临死亡的人们减轻死亡的痛苦与恐惧.但由于人们对死亡的不同认知与共同存在的抵触心理,临终关怀发展中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伦理问题与阻碍.因此,深刻认识临终关怀的本质,全面了解临终关怀的定义及道德原则,才能避免将临终关怀引入误区,更好的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健康发展.
  • 摘要:目的:通过应用NCCN进行癌症疼痛的全面评估和具体量化方法,评价在改善癌症晚期临终病人癌痛控制效果的作用.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成人癌痛专家组制订的2010年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对来院的58位经二级医院以上明确诊断的晚期癌症伴有癌痛的患者进行全面疼痛评估,镇痛药物滴定及不良反应处理.结果:经过全面评估及镇痛滴定治疗后癌痛患者疼痛数字评分(NRS):轻度疼痛25例,中度13例,重度1例,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通过NCCN进行癌症疼痛全面评估,量化,细化,能更快速减轻癌痛,镇痛效果更好;在社区终末期肿瘤临终关怀服务中有很好的指导及实际应用意义.
  • 摘要:死亡和病痛自古以来便是人类关注但又恐惧的焦点,也是渴望解决或缓解的问题之一.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发展,以往许多不治之症都得以痊愈.但目前仍有许多癌症和慢性疾病的晚期病人将要饱受死亡的恐惧和折磨,经历一段可预见的临终期.临终关怀(Hospice)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它并非是一种治愈方法,只是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虽然在临终关怀过程中,临终患者能获得许多层面的帮助,但绝望、挣扎、无助等情绪的崩溃,以及缺乏支持的孤独感在患者身上仍然非常普遍.在临终关怀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机构,乃至政府发现社会工作在介入临终关怀服务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专业性.本文便是从社会工作临终关怀服务的角度出发,通过典型案例对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危机进行专业评估和分析,展现临终老人面临的伦理困境和社会支持的缺乏.并采用危机介入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模式,对服务对象进行系统咨询和干预,提升临终患者在临终期的生活质量、自尊感和安宁感.并通过具体干预过程和干预结果,展现社会工作临终关怀服务的有效性.最后对临终关怀服务和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提出一点体会和意见.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