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6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7333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河北中医、上海针灸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暨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专家委员会2010年北京神经外科年会、全国中医药心脑病中药用药临床评价研讨会等;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文献由1469位作者贡献,包括缪中荣、刘新峰、李慎茂等。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7333篇
占比:99.57%
总计:107801篇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研究学者
- 缪中荣
- 刘新峰
- 李慎茂
- 朱凤水
- 凌锋
- 焦力群
- 李宝民
- 王君
- 王玉洁
- 刘建民
- 华扬
- 曹向宇
- 李天晓
- 李生
- 洪波
- 王大明
- 王子亮
- 白卫星
- 许奕
- 辛岳
- 高峰
- 黄清海
- 刘增品
- 刘恋
- 刘芳
- 史兰
- 孙瑄
- 张勇
- 张道培
- 徐晓彤
- 徐格林
- 朱良付
- 李金
- 杨洁
- 王健
- 王刚
- 石进
- 米艳娟
- 罗孟辉
- 莫大鹏
- 蔡俊秀
- 薛绛宇
- 许予明
- 贺迎坤
- 赵文元
- 赵林
- 边洋
- 陈秀华
- 马宁
- 马明祥
-
-
韩旭;
张焕;
陈杰;
武晔;
王志群;
崔斌
-
-
摘要:
目的 探寻能谱CT结合探针技术在优化椎动脉闭塞段血管显示及闭塞段成分分析的应用研究。方法 收集脑血管病事件接受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慢性椎动脉闭塞患者25例,采用双源双能CT新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分别获得40~100 keV(间隔10 keV)7个单能量图像,并以常规90 kV作为质量控制图像,比较各能级图像间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平均噪声。利用探针技术分别测量椎动脉闭塞近段血管0、5、10 mm处管腔内碘浓度、脂质含量及能谱曲线,分析不同分段测量值差异及曲线变化。结果 40~100 keV单能图像及90 kV共8个图像椎动脉闭塞段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平均噪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80 keV图像信噪比最高(5.43±2.39)、对比噪声比最大(3.48±1.52)。80 keV图像平均噪声明显低于40 keV、50 keV、60 keV、70 keV、90 kV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闭塞近、中、远不同节段碘浓度及脂质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动脉闭塞近段弓背向上型曲线发生率较中段和远段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80 keV双源双能CT新虚拟单能量成像可以提高头颈CT血管造影中椎动脉闭塞段图像质量;判别闭塞段管腔内脂质含量和碘浓度是否存在梯度变化,并结合能谱曲线分析,推测血管闭塞的原因。
-
-
余叶伟;
洪婷;
徐蒙辉
-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中施以自拟平肝熄风和血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鹰潭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4例VBIV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平肝熄风和血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对两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的Vm均高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和全血黏度(LB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VBIV患者中应用自拟平肝熄风和血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适宜临床推广。
-
-
孙英;
刘影;
孙晓羽;
徐雅楠
-
-
摘要: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4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77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予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予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rom 36 questionnaire,SF-36)评分、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可有效提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利于患者预后,且安全性高。
-
-
王刚;
王欢欢;
张晓敏;
程怡;
龚珊珊
-
-
摘要: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阿加曲班及长春西汀联合阿加曲班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VBIV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2、3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长春西汀、阿加曲班及长春西汀联合阿加曲班治疗;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参数的改变;使用羟胺法检测检测治疗前后三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使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对比临床疗效,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观察1、2、3组间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上述动脉血流速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3组治疗后上述动脉血流速均高于观察1、2组[左椎动脉(38.4±4.6)cm/s比(31.1±4.1)cm/s、(31.5±4.1)cm/s,右椎动脉(38.0±4.9)cm/s比(31.8±4.6)cm/s、(31.3±4.6)cm/s,基底动脉(38.0±4.0)cm/s比(32.4±4.7)cm/s、(32.5±4.1)cm/s](P0.05),治疗后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3组治疗后SOD[(73.5±12.8)U/mL比(56.3±10.1)U/mL、(55.1±9.7)U/mL]及MDA[(3.5±1.1)nmol/mL比(4.9±1.9)nmol/mL、(4.8±1.8)nmol/mL]水平改善优于观察1、2组(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阿加曲班可迅速缓解VBIV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疗效优于单纯用长春西汀及阿加曲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彭向玉;
柳凤华;
李晶;
肖蓉;
刘莉琼;
漆苏
-
-
摘要: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纳洛酮对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PCI患者随机编号1~80号,将单数归为对照组,双数归为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R、MAP较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纳洛酮治疗可有效提高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用药安全有效.
-
-
李元霄;
林汉斌;
刘昌云;
陈枝挺
-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分布与椎动脉支架内再发狭窄、复发性卒中和出血等预后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接受CYP2C19基因检测的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YP2C19基因型所致肝脏对药物代谢情况,将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分为快、中、慢代谢3组,观察预后.结果 3组患者在接受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前,血小板抑制率未达标(ADP%0.05);接受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月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中,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使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复发性脑梗死的获益明显优于中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且颅内出血及胃肠道、牙龈等其他部位出血影响不明显.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常规使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为影响患者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复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
-
戴京红;
张颖;
苏增锋;
王书
-
-
摘要:
目的 采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检测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脑内物质代谢的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确诊的CCCI患者45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单纯CCCI组29例和认知障碍组16例.另选健康志愿者21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行MRS检查,获得优势侧额叶、颞叶、半卵圆中心为感兴趣区(ROI)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和胆碱峰的波幅下面积,计算NAA/肌酸、NAA/胆碱和胆碱/肌酸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认知障碍组MMSE、MoCA评分明显低于单纯CCCI组和对照组(P<0.05).认知障碍组在额叶、颞叶、半卵圆中心ROI的NAA/肌酸比值、NAA/胆碱比值均低于单纯CCCI组和对照组(P<0.05);单纯CCCI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3组额叶、颞叶、半卵圆中心ROI的胆碱/肌酸比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MSE、MoCA评分与额叶、颞叶、半卵圆中心NAA/肌酸比值(r=0.812和0.657、0.636和0.620、0.482和0.308)、NAA/胆碱比值(r=0.575和0.479、0.565和0.594、0.602和0.404)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CCCI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与其物质代谢异常具有相关性,对早期诊断CCCI继发认知功能障碍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张岐平;
李育英;
李海宁;
梁炳松;
饶源;
陈小玲;
李健;
陈英道
-
-
摘要:
目的 分析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支架置入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工人医院治疗的112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支架+药物组,每组56例.药物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支架+药物组给予支架置入联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12个月后循环缺血性事件发生率、血管狭窄改善情况和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情况.结果 支架+药物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 (56/56).支架+药物组治疗后血管狭窄率低于药物组[(15.21±3.74)%比(18.62±4.27)%],但再狭窄率高于药物组[26.79% (15/56)比7.14%(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药物组治疗后后循环缺血性事件总发生率低于药物组[8.93%(5/56)比28.57%(1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92,P=0.008).支架+药物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生命质量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药物组[(2.30±0.36)分比(3.75±0.52)分、(4.11±0.51)分比(6.14±0.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置入配合药物方案应用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总有效率,有助于患者生命质量改善,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
-
李琪;
孙杨;
王本琳;
佟小光
-
-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重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1例慢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MRI定位梗死部位,CTA确定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以及狭窄率,DSA明确侧支代偿情况,分别行枕动脉-椎动脉(OA-VA)搭桥术、颈外动脉-桡动脉-椎动脉(ECA-RA-VA)搭桥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OA-PICA/AICA)搭桥术、颞浅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STA-PCA/SCA)搭桥术等后循环血管重建治疗,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 11例患者经CTA确定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分别位于基底动脉占2/11,双侧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串联病变占1/11,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占2/11、颅外段占1/11,一侧椎动脉颅内段合并对侧颅外段占4/11,一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合并另一侧椎动脉纤细占1/11.DSA明确侧支代偿情况,代偿血管分别为后交通动脉占7/11,小脑软膜吻合(包括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占5/11,颈升动脉占4/11,大脑软膜吻合(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占3/11,脊髓前动脉占1/11.11例患者顺利完成血管搭桥术,影像学检查(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DSA和CTA)均提示桥血管通畅.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可疑颅内感染,均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11例患者出院时mRS量表中位评分为1;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9例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1)、2例预后中等(mRS评分为2~3).结论 血管重建治疗慢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具备临床可行性.
-
-
刘英;
陈君蓉;
但倩
-
-
摘要: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讨老年颈源性眩晕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行TCD检查的48例颈源性眩晕患者(眩晕组)及同期行TCD检查的36例患者(对照组)纳入研究.记录并分析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搏动指数(PI)及RI.结果:2组椎动脉或基底动脉血流异常情况:眩晕组38例,对照组9例.眩晕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s、V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源性眩晕患者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存在血流异常,TCD检查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影像学参考,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
梁爽爽;
李安氏;
蔡笑
-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暨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专家委员会2010年北京神经外科年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TCD)特点.方法:使用DWL经颅多普勒仪,探头频率2MHz,患者取坐位,经枕窗探测双椎动脉,基底动脉.根据患者Vm,频谱形态,PI值的对称情况和基底动脉Vm的相对变化,将椎—基底动脉Vm降低和增高分为两组.并将降低结果和增高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主要是测查脑底动脉血管的血流速度来了解脑血管病变的.如果TCD检测到伴有频谱紊乱的血流速度增高多见于脑血管痉挛或狭窄.血流速度减慢,频谱异常,PI值升高,RI值增大.PI值是反映血管顺应行与脑阻力血管变化的可靠性指标,病理性的PI值增高多伴有血流速度的减低,因此TCD检测血流速度降低多见于脑供血不足.结论:TCD检查对VBI确有很高的阳性率,TCD能准确的判定所探及的每一条血管的功能状态及供血情况,定位性强,灵敏度高,价格低,是VBI理想的检查方法。对VBI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肯定的价值。
-
-
梁爽爽;
李安氏;
蔡笑
-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暨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专家委员会2010年北京神经外科年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TCD)特点.方法:使用DWL经颅多普勒仪,探头频率2MHz,患者取坐位,经枕窗探测双椎动脉,基底动脉.根据患者Vm,频谱形态,PI值的对称情况和基底动脉Vm的相对变化,将椎—基底动脉Vm降低和增高分为两组.并将降低结果和增高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主要是测查脑底动脉血管的血流速度来了解脑血管病变的.如果TCD检测到伴有频谱紊乱的血流速度增高多见于脑血管痉挛或狭窄.血流速度减慢,频谱异常,PI值升高,RI值增大.PI值是反映血管顺应行与脑阻力血管变化的可靠性指标,病理性的PI值增高多伴有血流速度的减低,因此TCD检测血流速度降低多见于脑供血不足.结论:TCD检查对VBI确有很高的阳性率,TCD能准确的判定所探及的每一条血管的功能状态及供血情况,定位性强,灵敏度高,价格低,是VBI理想的检查方法。对VBI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肯定的价值。
-
-
梁爽爽;
李安氏;
蔡笑
-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暨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专家委员会2010年北京神经外科年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TCD)特点.方法:使用DWL经颅多普勒仪,探头频率2MHz,患者取坐位,经枕窗探测双椎动脉,基底动脉.根据患者Vm,频谱形态,PI值的对称情况和基底动脉Vm的相对变化,将椎—基底动脉Vm降低和增高分为两组.并将降低结果和增高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主要是测查脑底动脉血管的血流速度来了解脑血管病变的.如果TCD检测到伴有频谱紊乱的血流速度增高多见于脑血管痉挛或狭窄.血流速度减慢,频谱异常,PI值升高,RI值增大.PI值是反映血管顺应行与脑阻力血管变化的可靠性指标,病理性的PI值增高多伴有血流速度的减低,因此TCD检测血流速度降低多见于脑供血不足.结论:TCD检查对VBI确有很高的阳性率,TCD能准确的判定所探及的每一条血管的功能状态及供血情况,定位性强,灵敏度高,价格低,是VBI理想的检查方法。对VBI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肯定的价值。
-
-
梁爽爽;
李安氏;
蔡笑
-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暨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专家委员会2010年北京神经外科年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TCD)特点.方法:使用DWL经颅多普勒仪,探头频率2MHz,患者取坐位,经枕窗探测双椎动脉,基底动脉.根据患者Vm,频谱形态,PI值的对称情况和基底动脉Vm的相对变化,将椎—基底动脉Vm降低和增高分为两组.并将降低结果和增高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主要是测查脑底动脉血管的血流速度来了解脑血管病变的.如果TCD检测到伴有频谱紊乱的血流速度增高多见于脑血管痉挛或狭窄.血流速度减慢,频谱异常,PI值升高,RI值增大.PI值是反映血管顺应行与脑阻力血管变化的可靠性指标,病理性的PI值增高多伴有血流速度的减低,因此TCD检测血流速度降低多见于脑供血不足.结论:TCD检查对VBI确有很高的阳性率,TCD能准确的判定所探及的每一条血管的功能状态及供血情况,定位性强,灵敏度高,价格低,是VBI理想的检查方法。对VBI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肯定的价值。
-
-
梁爽爽;
李安氏;
蔡笑
-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暨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专家委员会2010年北京神经外科年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TCD)特点.方法:使用DWL经颅多普勒仪,探头频率2MHz,患者取坐位,经枕窗探测双椎动脉,基底动脉.根据患者Vm,频谱形态,PI值的对称情况和基底动脉Vm的相对变化,将椎—基底动脉Vm降低和增高分为两组.并将降低结果和增高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主要是测查脑底动脉血管的血流速度来了解脑血管病变的.如果TCD检测到伴有频谱紊乱的血流速度增高多见于脑血管痉挛或狭窄.血流速度减慢,频谱异常,PI值升高,RI值增大.PI值是反映血管顺应行与脑阻力血管变化的可靠性指标,病理性的PI值增高多伴有血流速度的减低,因此TCD检测血流速度降低多见于脑供血不足.结论:TCD检查对VBI确有很高的阳性率,TCD能准确的判定所探及的每一条血管的功能状态及供血情况,定位性强,灵敏度高,价格低,是VBI理想的检查方法。对VBI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肯定的价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