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态现象,遗传

多态现象,遗传

多态现象,遗传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1年内共计70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法律、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1篇、专利文献14484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法医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医学临床研究等; 多态现象,遗传的相关文献由2913位作者贡献,包括崔让庄、张鹏、王保捷等。

多态现象,遗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1 占比:4.62%

专利文献>

论文:14484 占比:95.38%

总计:15185篇

多态现象,遗传—发文趋势图

多态现象,遗传

-研究学者

  • 崔让庄
  • 张鹏
  • 王保捷
  • 刘亚举
  • 张素华
  • 李成涛
  • 李莉
  • 毛用敏
  • 丁梅
  • 丛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鑫; 蒋树林
    • 摘要: 遗传因素是华法林存在个体差异的最重要因素,与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药物转运相关的基因都能够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治疗.近年研究发现,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相关.本文就ApoE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以及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方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李元霄; 林汉斌; 刘昌云; 陈枝挺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分布与椎动脉支架内再发狭窄、复发性卒中和出血等预后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接受CYP2C19基因检测的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YP2C19基因型所致肝脏对药物代谢情况,将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分为快、中、慢代谢3组,观察预后.结果 3组患者在接受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前,血小板抑制率未达标(ADP%0.05);接受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月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中,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使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复发性脑梗死的获益明显优于中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且颅内出血及胃肠道、牙龈等其他部位出血影响不明显.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常规使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为影响患者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复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 吴菲; 刘婷; 严湘红
    • 摘要: [目的]探讨HLA-G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及类风湿因子(RF)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5例RA患者(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1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RA患者组根据类风湿因子(RF)是否阳性将其分为RF阳性组和RF阴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PCR-SSP)对研究对象的HLA-G等位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测序后对所得HLA-G的型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HLA-G等位基因在不同组间的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4种常见的HLA-G等位基因(HLA-G*01012、HLA-G*01011、HLA-G*01013和HLA-G*0103)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与RA发病相关的HLA-G等位基因类型.RF阳性组4种HLA-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RF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与RF产生相关的HLA-G等位基因类型.[结论]HLA-G等位基因在RA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无差异,与RA相关的保护性或易感性HLA-G等位基因无差异,HLA-G可能与RA的发病及RF的产生无直接相关性.
    • 马丽娜; 马红丽; 高敬书; 吴效科
    • 摘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以高雄激素血症、稀发/无排卵、多囊卵巢和生育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女性常见生殖内分泌异常疾病.其确切病因、病理机制未明.越来越多研究指出遗传因素在PCOS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认为PCOS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其发病可能是某些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PCOS易感基因对该病的病理机制探索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综述近年来PCOS候选基因研究进展,主要从与雄激素生物合成、储备及作用、性腺功能失调、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肥胖和慢性炎症等相关的易感基因进行阐述,以期为PCOS的病因、病理机制研究与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 俞刚; 陆峰泉; 沈静; 蔡辉
    • 摘要: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OL)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苏盛泽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1例,其中DN患者81例[男41例,女40例,年龄(61.5±14.2)岁]、糖尿病无肾病(DM)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57.7±10.8)岁];另纳入健康对照(NC)者77名[男39名,女38名,年龄(58.2±16.3)岁]。分别用酶循环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Y和FOL;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分析MTHFRC 677T&A1298基因多态性。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比较组间血清HCY、FOL水平,应用χ^(2)检验分析各组间MTHFR基因分布差异。结果DN组HCY水平[(19.76±7.81)μmol/L]与DM组[(15.62±5.01)μmol/L]、NC组[(8.09±3.74)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1.738,P0.05)。677TT/1298AA纯合突变型个体HCY水平、FOL水平与其他基因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12.955、15.504,均P<0.05)。结论MTHFR C677T&A1298C基因多态性所致HCY与FOL代谢异常可能为2型DN的遗传风险因素。
    • 张蕾; 冯晓俊; 秦立婷; 陈昭琳; 唐丽琴; 沈爱宗
    • 摘要: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和基因分布频率,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H型高血压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2例患有高血压的脑卒中住院患者.查询病历系统采集患者基线及生化资料,采用PCR-芯片法对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检测,按照基因型将患者分为三组(CC、CT和TT).结果 研究人群中有72%为H型高血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MTHFR C677T突变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为56.04%高于女性患者40.32%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CT和CC基因型患者,与之相反,TT基因型患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低于CT和CC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组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频率高于CT组和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是H型高血压的重要遗传风险因素,对脑卒中高血压患者MTHFR C677T基因型检测有助于临床精准诊疗.
    • 刘雨; 吕冬梅; 薛婷; 丑晓华; 高杏
    •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JAK2 rs10119004基因多态性对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Cmin)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伏立康唑治疗重症监护室(ICU)侵袭性真菌感染个体化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CR及Sanger测序方法检测JAK2 rs10119004位点的基因型,同时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Cmin),分析各基因型患者Cmin的特点及不同基因型患者用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70例患者伏立康唑Cmin为0.12~12.23 mg/L,平均3.07(1.92,5.48)mg/L.70例患者JAK2 rs10119004位点基因型共3种:野生未突变型G/G 25例,杂合子突变型G/A 32例,纯合子突变型A/A 13例.不同Cmin和不同基因型分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Age)、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和JAK2 rs10119004基因型患者,其伏立康唑Cmin存在差异;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元回归模型,得到回归方程C1=7.479+0.048×Age-0.233×ALB+1.405×X1(X1:G/A=1,非G/A=0);C2=7.479+0.048×Age-0.233×ALB+1.208×X2(X2:A/A=1,非A/A=0).结论 JAK2 rs10119004基因型可影响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的Cmin.
    • 方建红; 张淑红; 徐敏; 杨燕; 卢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清叶酸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及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68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GDM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674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分析所有受试者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基因型,同时检测其血清叶酸水平.采用χ2检验,对2组受试者MTHFR基因C677T及A1298C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以及不同妊娠结局GDM孕妇C677T位点基因型分布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性差异(LSD)-t检验,比较不同妊娠结局GDM患者血清叶酸水平,对2组MTHFR基因C667T位点3个基因型受试者的血清叶酸水平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C667T位点不同基因型联合血清叶酸水平,对于GDM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经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5年)伦理批第(11)号)],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GDM组受试者MTHFR基因C667T位点等位基因C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9%vs 61.5%,χ2=24.483、P0.05),并且2组均以A等位基因及AA基因型为主.②2组均为MTHFR基因C667T位点为CC、CT、TT 3种基因型受试者的血清叶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C基因型受试者血清叶酸水平显著高于TT基因型者,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GDM组MTHFR基因C667T位点为CC、CT及TT基因型受试者的血清叶酸水平为(16.4±2.4)nmoL/L、(14.6±3.8)nmoL/L及(12.4±3.1)n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2.5)nmoL/L、(18.5±3.4)nmoL/L及(16.3±3.0)nmoL/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40、19.292、22.869,均为P<0.001).④MTHFR基因C667T位点不同基因型联合血清叶酸水平预测GD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P<0.05).⑤GDM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受试者MTHFR基因C667T位点CC基因型频率(32.5%)及血清叶酸水平[(13.3±4.2)nmoL/L],均显著低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42.3%、(15.9±4.0)nmoL/L],而TT基因型频率(25.3%)则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17.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26、P=0.018,t=7.446、P<0.001,χ2=4.680、P=0.031).结论 GDM患者MTHFR基因C667T位点CC基因型占比较高,并且血清叶酸水平较健康孕妇低.MTHFR基因C667T位点基因型和血清叶酸水平,与GDM患者的妊娠结局有关.
    • 阿丽叶古丽·艾皮热; 皮尔地瓦斯·麦麦提玉素甫; 王俭; 艾克拜尔·艾力;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 摘要: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β链(FGB)基因rs4220、rs1044291位点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胆囊结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2020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及健康体检的维吾尔族、汉族胆囊结石及非胆囊结石患者各150例,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浆Fg水平,并在前期的FGB基因全外显子测序结果的基础上,选择FGB基因rs4220、rs1044291多态位点,采用SNaPshot法进行基因型鉴定.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各变量与胆囊结石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汉族人群中,胆囊结石组血浆F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0(2.43~3.49)g/L vs 2.47(2.06~3.02)g/L,Z=-3.62,P0.05);在汉族人群中,胆囊结石组rs4220位点GG基因型者血浆Fg水平高于对照组[2.84(2.32~3.61)g/Lvs2.34(2.05~2.75)g/L,Z=-3.04,P0.05).结论 FGB基因多态性对血浆Fg水平的影响可能与种族有关;FGB基因rs4220、rs1044291位点多态性可能通过调控Fg水平影响新疆人群胆囊结石的发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