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胆囊结石病

胆囊结石病

胆囊结石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68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8689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临床肝胆病杂志、国际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国际学术大会暨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年会、第二届山东省国际腹腔镜外科学术研讨会暨2006'山东省腹腔镜外科年会、全国辨证论治研讨会等;胆囊结石病的相关文献由2330位作者贡献,包括尚培中、张成、姜志宏等。

胆囊结石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4 占比:1.1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8689 占比:98.84%

总计:59377篇

胆囊结石病—发文趋势图

胆囊结石病

-研究学者

  • 尚培中
  • 张成
  • 姜志宏
  • 张伟
  • 张圣道
  • 李晓武
  • 蒋兆彦
  • 陈安平
  • 韩天权
  • 刘东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莫阿里; 王三贵; 陈伟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同期胆总管探查免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5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再根据同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的引流方式分为免T管组(n=36)与T管组(n=2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免T管组术后输液时间[(5.97±1.86)d vs.(9.09±3.06)d]、术后住院时间[6.00(5.00,8.00)d vs.8.00(7.00,10.00)d]、术后腹腔引流时间[4.00(3.00,6.00)d vs.6.00(4.00,7.00)d]、住院费用[31773.45(28478.87,35934.52)元vs.35784.00(31301.05,38993.47)元]、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15.36±6.40)g/L vs.(22.30±7.48)g/L]、术后白细胞值[(8.55±3.21)×10^(9)/L vs.(11.44±3.22)×10^(9)/L]均优于T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同期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免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最大限度保留胆囊功能的同时,可有效避免放置T管的相关并发症,且未增加胆道狭窄、胆漏等风险,具有术中出血少、机体炎症刺激轻、康复快、经济负担轻等优势。
    • 陈旭; 李伦旭; 祁冰; 张庆凯; 张桂信; 李爽; 尚东
    • 摘要: 胆石症是Bouveret综合征的发病基础,其特征是胆囊结石通过胆囊十二指肠瘘管后,阻塞幽门或十二指肠近端,从而发生胃出口机械性梗阻,多见于老年女性。由于Bouveret综合征临床罕见,其诊断治疗往往延迟,并导致高死亡率[1]。此外,目前尚无Bouveret综合征的标准化诊疗规范。
    • 吴国庆; 袁成龙; 司宇光; 韩威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75岁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20年8月68例≥75岁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均分为缝合组和引流组,缝合组予LC+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引流组予LC+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比较2组结石清除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结果与引流组比较,缝合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术后2 d 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术前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较术前降低(P0.05),2组TBIL、ALT、AST、GGT与术前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 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及TBIL、ALT、AST、GGT均较术前、术后2 d降低(P0.05)。结论LC+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75岁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效果佳,结石清除率高,能显著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对肝功能无不良影响,且能缩短住院时间。
    • 汪栋宇; 解芳; 王兵; 何旭; 袁志涛; 陈灿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26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0例于腹腔镜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行一期手术(联合组),110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胰胆管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期治疗(二期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血浆淀粉酶水平、住院时间、胰腺炎发生率、远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二期组;两组结石清除率及其他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双镜联合一期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与传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胰胆管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期手术相比,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减少远期胆道并发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 冯林松; 郁林海; 潘炳权; 徐国权; 汪韬; 王连青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为126例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经脐入路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两组,其中64例发病48 h内(A组),62例发病48~72 h(B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手术均获成功,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于发病48 h内经脐入路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高、创伤小,而且术后康复快,美容效果好。
    • 张金江; 尚培中; 卜晓沛
    • 摘要: 分隔胆囊系少见胆囊畸形,腔内由大小、厚薄及数量不等的隔膜将胆囊分成两个或多个腔室[1-2]。形成结石者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特殊性,对其病因、病理、诊断的认识有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我院于2020年4月24日收治1例两分隔三腔室胆囊伴近侧小腔室结石和远侧小腔室黏液栓患者,报道如下。
    • 丁文辉; 刘黎明; 杨庭松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OCBDE)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由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行开腹手术(OCBDE组)和微创手术(LC联合LTCBDE组)各60例,统计分析2组手术方式对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残余结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TCBDE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OCBDE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OCBDE组,镇痛剂使用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CB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CBDE组术后1 d、3 d、7 d和LC联合LTCBDE组术后1 d、3 d的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淀粉酶(AMY)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LC联合LTCBDE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炎症因子和AMY水平均明显低于O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BDE组术后1 d、3 d、7 d及LTCBDE组术后1 d、3 d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和碱性磷酸酶(ALP)均明显高于术前,OCBDE组术后7 d的AST、TP和ALP也明显高于术前,LC联合LTCBDE组术后3 d的丙氨酸转氨酶明显低于OCBDE组,术后1 d、3 d的总胆红素明显低于OCBDE组,术后1 d、3 d、7 d的AST、TP和ALP均明显低于O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联合LTCBDE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式。
    • 邓宗奎; 曾荣城; 林华玲; 郭桢力; 宋雅君; 柏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军队疗养体检人员胆囊结石病(以下简称胆石病)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桂林康复疗养中心接受体检的3 593名特勤、保健及康复疗养员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收集其临床资料、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统计其胆石病的患病情况;比较胆石病组与非胆石病组临床及生化指标差异;并通过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胆石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胆石病总检出率为5.34%,其中女性(5.56%)略高于男性(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05)。男女性胆石病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石病组的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体重指数(BMI)、血糖(GLU)、总胆固醇(TC)等均显著高于非胆石病组(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超重/肥胖、NAFLD、高GLU、高TC均为胆石病的危险因子(OR值分别为0.632、1.851、1.322、1.561、2.834和0.506,P值分别为<0.001、<0.001、0.004、0.009、0.002和0.010)。结论 军队疗养体检人员胆石病的总患病率为5.34%,女性及≥50岁的中老年人是胆石病的高发人群。高龄、高血压、NAFLD、高GLU、超重/肥胖及高TC是胆石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马荣强; 于海鹏; 史永腾; 杨扬; 杨卫军; 孟春英; 闫成涛; 马超群; 孙传东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的方法、术中难点及处理经验。结果:本组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及胆管损伤发生,术后患者均顺利康复。14例(82.4%)采用常规三孔法、3例(17.6%)采用四孔法施术。处理胆囊三角:常规入路14例(82.4%),壶腹入路3例(17.6%)。处理胆囊管结石:以腔外游离为主,腔内探查为辅,纵行切开取石。患者均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胆囊管并取石,其中1例(5.9%)行胆道镜下网篮取石。处理胆囊管残端:常规夹闭12例(70.6%),线扎2例(11.8%),缝扎1例(5.9%),2例(11.8%)于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取石后用6-0可吸收线缝合切开部,再以Hem-o-lok夹闭残端。本组完整切除胆囊8例(47.1%),部分切除9例(52.9%)。9例(52.9%)放置腹腔引流管,72 h后拔除。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管结石安全、有效,术中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处理可保障手术的安全。
    • 多小勇; 张示杰; 张宏伟; 杨婧; 王文强; 余林知; 张宝财; 卓怡呈; 贾云超; 彭妍; 胡帅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南疆地区胆囊结石(GS)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为南疆地区代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经验。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收集2015年3月—2019年3月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就诊的GS患者作为病例组。通过整群抽样收集同期于第三师五十一团医院体检人群为对照组。通过纳入排除标准及按年龄、性别进行一比一配对,最终病例组、对照组均纳入1140例。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GS的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纳入哑变量的方法评价MS组分间的相乘交互作用;借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和协方差矩阵(相关系数矩阵)及交互作用计算表,计算和评价MS组分之间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MS患者GS的患病风险是非MS患者的2.33倍(OR=2.33,95%CI:1.86~2.92)。且MS的各组分:血糖(OR=2.94,95%CI:2.36~3.68)、血压(OR=1.50,95%CI:1.26~1.80)、血脂(OR=1.48,95%CI:1.25~1.75)、BMI(OR=1.44,95%CI:1.21~1.70)也增加了GS的患病风险。经多因素调整后,随着代谢异常数目:一项异常(OR=1.55,95%CI:1.22~1.99)、两项异常(OR=2.13,95%CI:1.66~2.72)、三项异常(OR=3.48,95%CI:2.59~4.69)、四项异常(OR=4.65,95%CI:2.79~7.84)的增加,GS的患病风险逐渐增加。MS各组分之间未发现存在相加、相乘交互作用。结论南疆地区GS与MS密切相关,且随着MS组分的增加,GS的发病风险逐渐增高,GS与MS各组分之间无相加交互及相乘交互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