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外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71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85322篇;相关期刊281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第五届微创外科论坛、2013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等;肝外胆管结石的相关文献由1535位作者贡献,包括秦明放、周旭坤、于庆生等。

肝外胆管结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3 占比:0.8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5322 占比:99.17%

总计:86035篇

肝外胆管结石—发文趋势图

肝外胆管结石

-研究学者

  • 秦明放
  • 周旭坤
  • 于庆生
  • 周军
  • 张琦
  • 彭彦辉
  • 晁志涛
  • 李智
  • 梁久银
  • 薛忠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汪栋宇; 解芳; 王兵; 何旭; 袁志涛; 陈灿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26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0例于腹腔镜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行一期手术(联合组),110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胰胆管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期治疗(二期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血浆淀粉酶水平、住院时间、胰腺炎发生率、远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二期组;两组结石清除率及其他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双镜联合一期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与传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胰胆管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期手术相比,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减少远期胆道并发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 董建伟; 董亚东; 詹学斌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或十二指肠镜同期治疗胆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84例胆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胆道镜组(n=42例)与十二指肠镜组(n=42例)。予以胆道镜组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予以十二指肠镜组患者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石清除情况(结石残留、结石清除)。比较2组患者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时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术后7 d时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腹腔出血、急性胆管炎、胆漏、急性胆囊炎等。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结石残留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镜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肠道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时,2组患者CD4^(+)、CD8^(+)、IgG、IgA及IgM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胆道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52%。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或十二指肠镜进行同期治疗胆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损伤,且安全性高,但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的住院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施振峰
    • 摘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该院治疗的5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术后观察组采用Ⅰ期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T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残石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05.63±31.98)min、排气时间(25.41±4.86)h及住院时间(6.08±1.46)d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83±0.64)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5.105、6.338、3.270,P0.05)。结论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术治疗行之有效,具有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微及恢复快速等优点,能够促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能成为肝外胆管结石治疗的首选术式。
    • 万仁海; 徐建华; 尚龙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免“T”管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5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免“T”管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统计两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分析两组炎症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致痛物质[感觉神经肽P物质(SP)]变化趋势,统计两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 d及出院时hs-CRP、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者,行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免“T”管术治疗,手术创伤小,有利于促进患者肝功能早期恢复,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和疼痛程度,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黄益华
    • 摘要: 目的探讨MRI与CT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0月宜春浙赣友好医院治疗的7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实施CT检查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实施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CT和MRI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观察组阳性37例,检出率为90.24%,对照组阳性24例,检出率为64.86%,观察组检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特异度均为100.00%,观察组灵敏度为68.83%、准确度为76.19%,对照组灵敏度为36.59%、准确度为48.78%,观察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肝外胆管结石的检出率高于CT,MRI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可降低误诊、漏诊率,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施吉飞; 庞秋杰; 顾垚伟
    • 摘要: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联合)在肝外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体会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双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病人43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治疗体会和临床疗效。结果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均治愈出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胆漏2例,腹腔引流量最大时约30ml,有右上腹部疼痛,无发热寒战等全身反应,保持通畅引流约5天后逐渐好转,术后7天拔管后无异常。胆管狭窄两例,结石残留2例。术后胰腺炎1例,术后无胆管出血或感染发生。结论对于不能行ERCP或ERCP+EST失败的病人,采用LCBDE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创伤、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高军峰; 阎晓宇; 王培培
    • 摘要: 目的:观察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联合腹部CT检查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128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腹部CT检查和MRCP检查。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CP检查、腹部CT检查、MRCP联合腹部CT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能(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漏诊率和误诊率)和不同大小结石检出率。结果:128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检查诊断为肝外胆管结石阳性111例,阴性17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检查结果显示,111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共存在261块结石,其中直径>9 mm结石118块,直径≤9 mm结石143块;MRCP联合腹部CT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MRCP、腹部CT单项检查,MRCP联合腹部CT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漏诊率低于MRCP、腹部CT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 mm结石、直径≤9 mm结石的检出率均高于MRCP、腹部CT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P联合腹部CT检查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效能和结石检出率高于MRCP、腹部CT单项检查。
    • 颜喆; 陆品相; 张舒龙; 祝凯华; 王吉祥; 罗轩明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LCBDE+PDC)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组(LCBDE+PDC组,n=22)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组(ERCP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BMI、结石数目、结石长径、WBC、TBIL、DBIL、A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TBIL、DBIL、A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LCBDE+PDC组相比,ERCP组手术时间更短[(26.58±6.59)min vs(79.95±9.95)min]、术后肛门通气时间更短[(14.18±1.64)h vs(21.59±3.53)h],术后第1天WBC更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数量≤2枚及结石长径≤15 mm的患者,采用LCBDE+PDC与ERCP治疗的效果未见明显差异,但ERCP治疗较LCBDE+PDC在总手术时间、术后恢复等方面更有优势。
    • 苏彬; 娄丽华; 张诗彤; 刘森; 杜留锁; 赵靓雯; 李智成; 娄兴旖
    • 摘要: 目的:探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术将肝外胆管的结石取出后,再行腹腔镜将胆囊切除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采取传统外科手术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术将肝外胆管的结石取出后,再行腹腔镜将胆囊切除的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每一种术式49例,观察组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术将肝外胆管的结石取出后,再行腹腔镜将胆囊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结石完全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910,P<0.05),观察组使用镇痛药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127,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t=14.239、8.068、8.476、3.863,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价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6.341、10.75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078,P<0.05)。结论:非急诊手术患者采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术将肝外胆管的结石取出后,再行腹腔镜将胆囊切除,此方法疗效显著,患者预后较好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 梁麦映; 李娟
    • 摘要: 肝胆管结石是由于左右肝胆管病变所致,发作时常伴有肝外胆管结石、肝脏纤维化以及肝内外胆管狭窄,会带给患者巨大痛苦^([1])。肝胆管结石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以彻底清除病灶,但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较大损害,并且由于肝脏解剖结构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2])。全面质量管理法(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OEC)护理模式源于 OEC 管理模式,该模式主张当天任务当天完成,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良好效果,但目前OEC 护理模式尚未在临床大范围推广^([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