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物内生真菌

植物内生真菌

植物内生真菌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植物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87888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菌物学报、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研讨会等;植物内生真菌的相关文献由50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海燕、林福呈、周转忠等。

植物内生真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7888 占比:99.96%

总计:288012篇

植物内生真菌—发文趋势图

植物内生真菌

-研究学者

  • 李海燕
  • 林福呈
  • 周转忠
  • 毛黎娟
  • 王国平
  • 章初龙
  • 江悦娟
  • 高克祥
  • 周立刚
  • 李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农向群; 王广君; 蔡霓; 刘蓉; 张泽华
    • 摘要: 绿僵菌是广为知晓的昆虫病原真菌,被用作生物杀虫剂防治多种农林植物害虫。近年发现它也是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一员,且有证据表明它内生于一些植物的根组织中,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拮抗植物病原菌、诱导植物抗性等作用。本文着重综述绿僵菌根际作用和植物内生性研究进展,从对植物的直接作用角度,了解其田间生态适应性及与植物的互作关系,以拓展昆虫病原真菌作为植物保护剂的认识,有助于根据生态学特点制定未来的生物防治应用策略。
    • 石逸冰; 白岩; 潘华奇; 胡江春
    • 摘要: 研究植物内生真菌布雷青霉菌(Penicillium brefeldianum)F4a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及其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采用液体发酵培养,大孔吸附树脂HP20提取后,经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开放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应用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吸收法进行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色氨酸-L-脯氨酸)(1)、3,3′-Methylenebis(4-hydroxy-6-methyl-2H-pyran-2-one)(2)、2-(2′S-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3)、染料木素(4)、大豆素(5)和苯酚(6)。化合物1和2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4和5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青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为首次报道。
    • 冯楠楠; 李青青; 沐琦; 林珊愉; 刘圣权; 李浩君; 李春远; 熊亚红
    • 摘要: 【目的】研究红树内生真菌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 L28的代谢产物及其抗真菌活性。【方法】柱层析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二倍稀释法测试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番茄枯萎菌F. oxysporum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分离鉴定出7-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化合物1)、Livistone A(化合物2)、Barceloneic acid A(化合物3)、Barceloneic lactone(化合物4)、2′-O-methylbarceloneate(化合物5)、Spirostaphylotrichin R(化合物6)、 Spirostaphylotrichin U(化合物7)、β-谷甾醇(化合物8)、β-胡萝卜苷(化合物9)和β-腺苷(化合物10)。化合物1能强烈抑制小麦赤霉菌和番茄枯萎菌的生长,MIC均为100μg/mL;化合物5对番茄枯萎菌的生长具有中等抑制作用,MIC为200μg/mL。【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5可作为相应抗菌农药先导化合物开展研究。
    • 黄建蓉; 高磊; 李丽; 李文均; 蒋宏忱
    • 摘要: [目的]研究咸海岸边不同暴露时期土壤带的土壤真菌和植物内生真菌群落构成及其对湖泊干涸的响应.[方法]从咸海湖岸远端(土壤带的暴露时间最长)到湖岸近端(土壤带的暴露时间最短)的不同土壤带采集土壤样品,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分析.同时也采集各土壤带的土壤样品和优势植物,通过ITS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土壤真菌和植物内生真菌群落构成,进而探讨其如何响应湖泊干涸(如盐度升高、矿物组分变化、植物种类丰富度变化等)过程.[结果]持续暴露的咸海湖床从湖泊远岸到湖泊近岸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盐度梯度:E48(暴露于1970年之前,总可溶解盐0.5±0.5 g/L);E38(暴露于1980年之前,总可溶解盐0.4±0.2 g/L);E28(暴露于1990年之前,总可溶解盐23.3±2.1 g/L);E18(暴露于2000年之前,总可溶解盐23.7±7.5 g/L);E9(暴露于2009年之前,总可溶解盐71.3±6.1 g/L);E1(暴露于2017年之前,总可溶解盐62.9±10.7 g/L)和E0 (2018年湖岸线附近沉积物样品,总可溶解盐69.9±8.3 g/L).咸海岸边不同土壤带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在E48和E38区域中占优势地位;滨藜(Chenopodium album)在E28、E18和E9区域占优势;而在E1和E0区域无可见植物物种分布.另外,咸海岸边不同土壤带的主要矿物成分也存在差异:粘土矿物和蒸发岩的含量从咸海湖岸远端到湖岸近端逐渐增加,而碳酸盐矿物含量逐渐减少.咸海岸边不同土壤带土壤样品优势真菌类群(>5%)为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黑粉菌亚门(Ustilaginomycotina)和伞菌纲(Agaricomycetes),且按植物种类丰富度进行聚类.而植物样品优势真菌类群为未知真菌门类(>97.8%),且按植物种类进行聚类.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咸海岸边不同土壤带土壤样品真菌群落差异性与暴露时间距离具有显著相关(R2=0.32,P<0.05),而与总可溶解盐差异则无明显相关性.而植物内生真菌群落差异性与暴露时间距离/总可溶解盐差异之间均无显著相关.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咸海岸边不同土壤带土壤真菌群落与植物种类丰富度和矿物成分组成(如白云石、方解石、微斜长石和石膏)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植物种类丰富度和方解石含量的相关性系数最大;植物内生真菌群落与方解石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咸海岸边不同暴露时期土壤带的土壤真菌和植物内生真菌种群结构具有时空差异,与植物种类丰富度和特定矿物组成相关,而与总可溶解盐无显著相关.
    • 叶鑫; 王娜; 牛世伟; 张鑫
    • 摘要: 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阻碍设施蔬菜的生长发育,植物内生菌能够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该研究从次生盐渍化环境的番茄植株和根际土壤中筛选真菌,研究真菌发酵液对逆境下番茄种子发芽的影响.经分离纯化,从番茄植株和根际土壤中分别获得16株植物内生真菌和54株根际土壤真菌.利用不同浓度硝酸钙模拟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环境条件,其中75 mmol/L硝酸钙胁迫下,植株株高、苗鲜重、苗干较对照分别低了36.73%、55.39%、38.71%,根长、根鲜重、根干较对照分别低了28.14%、66.87%、52.85%,因此选择75 mmol/L硝酸钙作为最佳胁迫浓度.在75 mmol/L硝酸钙胁迫下,利用分离出的16株植物内生真菌发酵液处理番茄种子,结果显示,DL12内生真菌发酵液可促进番茄种子发芽,发芽率较对照高29.01%,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的毒害作用.
    • 毛露甜; 朱蔚健; 徐良雄; 练英铎; 夏树敏; 吕镇城
    • 摘要: 从藏地植物筛选具有抗黑曲霉活性的菌株及代谢物,为化妆品天然防腐剂的研发提供候选天然产物.采集6株藏地植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到78株内生真菌,经玉米和大米固体发酵并提取得到156个代谢物,采用滤纸片法筛选具抗黑曲霉活性代谢物13个,其中LT46C、LT46R、LT62R等8个样品对黑曲霉的抑菌圈大于1mm.活性最高的菌株LT46、LT 62、LT 36经ITS分子鉴定分别为ConiolaRella属、Coniochaeta cipronana亚属和Daldinia属.该结果为研发化妆品新型天然防腐剂提供实验依据.
    • 黄燕; 曾东强; 唐文伟; 杜良伟
    • 摘要: 植物内生真菌是寄居植物组织内,与植物共生的真菌种类.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性的特点,因而可为医药及农药创制提供先导结构,具有巨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文综述了近三年来(2017 ~2019年)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出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碱、聚酮、萜类、甾醇、蒽醌以及其他类化合物,并分别简要概述了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内生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 金秋珠; 颜桢灵; 黄植清; 袁海莹; 刘广华; 农小霞; 李鑫; 骆海玉
    • 摘要: 植物内生真菌是挖掘不同类型壳聚糖酶及发现新酶的资源宝库.该研究从122株柑橘和血散薯内生真菌中筛选能产生壳聚糖酶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初步研究酶活力影响因素,为后期其酶学性质及产壳聚糖酶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病害防御互作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透明圈法初筛结合液体发酵法进行复筛,得到2株可产生壳聚糖酶的内生真菌Stdif9和Stdif9-4,并发现Stdif9-4最高酶活力(0.968 U·mL-1)显著高于Stdif9(0.780 U·mL-1).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将菌株Stdif9-4鉴定为青霉属菌株,即Penicillium sp.Stdif9-4.通过DNS试剂法初步研究影响该菌株产壳聚糖酶活力的因素,发现不同培养时间对菌株壳聚糖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在培养96 h时,壳聚糖酶活力达到最大值.9种金属离子对菌株的酶活力具有不同影响,其中Mn2+和Ca2+对壳聚糖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Ag+、Zn2+、Cd2+、Ba2+和Fe3+对壳聚糖酶活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Ag+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K+和Na+对壳聚糖酶活力无显著影响.不同培养代数菌株产酶活力无显著差异,说明其产酶活力稳定.
    • 黄蓉; 王滟; 张宪栋; 杨会祥; 刘吉开
    • 摘要: 目的:探究马铃薯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新型倍半萜类化合物TA的抗炎作用.方法: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NO的产生量、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释放量、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环氧合酶(COX-2)蛋白表达量,从而评价化合物TA的抗炎活性.结果:化合物TA对细胞无毒性,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刺激产生的NO,降低ROS水平,减少细胞炎症因子TNF-α 和IL-1β的产生及下调iNOS,COX-2蛋白的表达量.结论:马铃薯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新型倍半萜类化合物TA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 元超; 郭玉华; 张影波; 王鸿发; 胡璇; 王丹; 官玲亮; 于福来; 李刚
    • 摘要: 对分离自海南植物艾纳香的一株内生真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 J9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通过多种色谱技术从其大米培养基中分离获得了8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缩酚酸环醚类化合物corynetherC (1)和7个己知缩酚酸环醚类似物:corynether B (2)、corynetherlactone A (3)、corynether A (4)、diaryl ether (5)、corynesidone C (6)、corynesidone D (7)和corynesidone A (8).采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电喷雾质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叶片喷洒饲喂法抗稻水象甲活性评价显示,所有供试化合物均无杀象甲活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