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核苷(酸)类药物

核苷(酸)类药物

核苷(酸)类药物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89840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肝纤维化、肝硬化学术会议、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等;核苷(酸)类药物的相关文献由34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欣欣、鲁凤民、张伟等。

核苷(酸)类药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9840 占比:99.93%

总计:189967篇

核苷(酸)类药物—发文趋势图

核苷(酸)类药物

-研究学者

  • 张欣欣
  • 鲁凤民
  • 张伟
  • 邓俊
  • 于建国
  • 于德敏
  • 侯金林
  • 宋相伟
  • 张东华
  • 张增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邵春芝; 韩鹏; 孙欣祖
    • 摘要: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对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胶州中心医院门诊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划分成观察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及对照组(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序贯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肝功能指标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血浆白蛋白(Alb)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乙型肝炎患者,通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提升疾病疗效,明显改善疾病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
    • 邓如兵
    • 摘要: 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曾是引发慢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随着新生儿疫苗接种和母婴阻断等预防措施的广泛应用,我国HBV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目前我国仍有HBV感染者约7000万,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约2000万~3000万。而在我国的肝硬化与肝癌患者中,经乙肝恶化发展来的比例约为30%~45%。可见,积极治疗乙肝是避免其发展成肝硬化与肝癌的重要途径。
    • 朱姣姣; 王勤; 王光霞; 张毓珍
    • 摘要: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HCC)的危险因素,为HCC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采用核苷(酸)类药物(NA)治疗的278例CHB患者临床资料,专人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调查整理,对可能影响HCC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78例患者中31例患者发生HCC,HCC发生率为11.1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HBeAg表达状态、NA抗病毒治疗药物不同时HC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酗酒史、糖尿病史、HBV感染家族史、HCC家族史、HBV-DNA表达状态、肝硬化状态、抗病毒治疗时间不同时HC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60岁、有HCC家族史、HBV-DNA阳性、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时间<1年是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有HCC家族史、HBV-DNA阳性、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时间<1年是NA治疗CHB患者发生HCC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CHB患者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并随访.
    • 陈学福; 张东敬; 罗晓丹; 陈仁
    • 摘要: 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主要通过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指标来定义.已批准上市的两大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均能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以及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然而,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目标是功能性治愈,其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结局.目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抑制HBV复制,但不能清除病毒,HBeAg和HBsAg血清学清除率低.研发以功能性治愈为目标的新型药物,并评价与现有药物的协同、联合等作用是HBV治疗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 石新星; 王林; 张鸿; 黄亮; 曾义岚
    • 摘要: 目的 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停用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后诱发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 纳入2014年6月—2019年6月我中心收治的所有HBV-ACLF患者共1164例,根据是否停用NAs分为停药组(n=187)和非停药组(n=977).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临床特征,分析停药时间与ACLF发生的相关性和远期总体生存率.结果 停药组患者的HBeAg阳性率、HBV DNA载量明显高于非停药组,ALB和PLT水平低于非停药组(P均0.05).结论 患者因停药后诱发HBV-ACLF,其HBeAg阳性率、HBV DNA载量和脓毒症发生率显著上升;停药会影响HBV-ACLF患者的近期生存率,且停药组患者短期病死率更高,但停药时间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
    • 刘明琛; 杨兴雯; 彭思雯; 邹军; 鲁凤民
    • 摘要: 核苷(酸)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之一,可以有效抑制HBV复制.血清HBV DNA可以反映HBV复制水平,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病毒学检测指标.血清HBV RNA作为新兴的病毒学指标在监测肝细胞内cccDNA的活性以及评估停药风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关注了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血清中病毒核酸性质和对定量结果的影响,总结了目前病毒核酸定量的常用方法,评价了血清HBV DNA和RNA联检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指导意义.
    • 姜明霞; 于俊洲; 王卫东; 王红梅; 于连英; 徐守芳; 吕思锐
    • 摘要: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过程中HBVRN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0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恩替卡韦采用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诺福韦治疗.比较两组HBV RNA与各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前及治疗96周后,两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6周后,两组ALT、AST、TBIL、HBsAg、HBeA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TA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及治疗96周后,两组肝脏纤维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6周后,两组LN、HA、PCⅢ及Ⅳ-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BV 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组间×时间=6.131,P组间×时间<0.05).结论: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过程中HBV RNA变化能反映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能指导临床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邬琪焕; 练祥; 柯婷婷; 梁云; 张增增; 胡宇涛; 孙斌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酸)类药物(NAs)相关基因耐药突变的异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49例接受NAs治疗且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HBV逆转录酶区(RT区)耐药突变位点数据、临床数据及随访数据,根据NAs耐药突变与否分为非耐药组和耐药组.结果 非耐药组和耐药组年龄、治疗后HBVDNA转阴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RT区耐药位点的突变发生频率不同,变异最多的位点为204位点,其次为180位点,169位点突变最少发生;其中仅173位点上,女性的突变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 耐药突变的CHB患者平均年龄大于非耐药患者,耐药突变给予优化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转阴所需时间相对更长,病毒学突破患者应及早进行HBV-RT区耐药突变检测.
    • 沈鑫; 韩国军; 赵晶华; 宋相伟; 盛彦敏
    • 摘要: 核苷(酸)类化合物是临床上抗病毒治疗的重要药物,具有抗病毒、抗炎和抗真菌等作用,占目前己临床应用抗病毒药物的50%以上.本文就核苷(酸)类药物的生物活性、作用方式及其对人线粒体的毒性等方面加以总结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沈鑫; 韩国军; 赵晶华; 宋相伟; 盛彦敏
    • 摘要: 核苷(酸)类化合物是临床上抗病毒治疗的重要药物,具有抗病毒、抗炎和抗真菌等作用,占目前己临床应用抗病毒药物的50%以上。本文就核苷(酸)类药物的生物活性、作用方式及其对人线粒体的毒性等方面加以总结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