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谱法
极谱法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71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药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3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211609篇;相关期刊305种,包括岩矿测试、冶金分析、云南冶金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暨第十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第二届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产品质量控制国际研讨会、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0)等;极谱法的相关文献由121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平、潘景浩、邹洪等。
极谱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1609篇
占比:99.67%
总计:212311篇
极谱法
-研究学者
- 李建平
- 潘景浩
- 邹洪
- 毛禹平
- 袁倬斌
- 陈文
- 宋俊峰
- 陆光汉
- 朱红求
- 阳春华
- 杨明敏
- 张正奇
- 张祖训
- 焦奎
- 孙伟
- 张天民
- 张辉
- 李勇刚
- 蔡卓
- 郑修文
- 魏小平
- 刘快之
- 刘燕娥
- 卢燕
- 唐杰
- 张凯
- 李启隆
- 李文最
- 梁云爱
- 汤晓勤
- 蒋治良
- 郭玉晶
- 严规有
- 向仕学
- 张勇
- 张建民
- 张红芬
- 李秀玲
- 李艳霞
- 杜凌云
- 梁云生
- 樊惠芝
- 王术皓
- 石秋芝
- 章敏
- 过玮
- 龙萍
- 亢晓峰
- 侯怀信
- 倪永年
-
-
高燕梅;
陈文;
张之琛
-
-
摘要:
本研究基于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在pH=6.09的B-R缓冲溶液中,于-1.3~-1.4 V(vs.SCE)电位范围有一灵敏的还原峰,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phonate,PFOS)与BBR可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减少溶液中可还原的BBR,导致溶液峰电流下降,其峰电流的变化值在PFOS浓度范围为0.2~60μmol/L时,呈良好的相关性,据此建立了单扫描极谱法检测PFOS的新方法,方法检测限为0.13μmol/L。对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测定,回收率在95.00%~105.50%之间,满足分析要求。本法分析成本低,操作方法、快捷、较灵敏,可以选择作为水样中PFOS快速检测的方法之一。
-
-
余文丽;
王小强;
赵亚男;
王振生;
王昊;
胡锦楠
-
-
摘要:
为确定地质样品中不同含量钨的测定方法,分析了重量法、光度法、极谱法、光谱法等多种钨的检测,并从实验试剂、分析方法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各个方法适用的范围及注意事项,为矿石、岩石、土壤等样品中钨的测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样品中钨的含量以及误差要求合理选择测定方法。
-
-
薛程
-
-
摘要:
采用极谱法测定了大米中的铅,通过实验确定了方法的前处理条件及仪器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0.004 m g/L,相对标准偏差为小于10%,相对误差0.89% ~2.36%,并对同一实际样品采用极谱仪法和国家标准方法进行了比对实验,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
于启斋
-
-
摘要:
雅罗斯拉夫·海洛夫斯基,捷克化学家。1914年获伦敦大学理学士学位,1918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因发明和发展极谱法而获得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出版了《极谱法在实用化学中的应用》和《极谱学》等著作。海洛夫斯基的父母都是有学问的人,从小就对小海洛夫斯基培养严谨其实的精神。当小海洛夫斯基上学的时候,其认真精神在同学们中已经非常出名了。什么错误在他的这里都是难以逃过的。
-
-
-
胥亚庆;
陈文;
林泳茵;
青树雄
-
-
摘要:
本研究以极谱分析方法为检测手段,采用平衡振荡法对农药吡虫啉在七种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及迁移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去有机质土壤的吸附行为研究,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吡虫啉在土壤吸附中的影响.结果 显示,吡虫啉在七种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Elovich方程,解吸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解吸行为符合线性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其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其吸附常数显示七种土壤吸附行为差异较大.由土壤理化性质与吸附常数Kf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得出: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吸附吡虫啉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阳离子交换量.吡虫啉在七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曲线均为非线性,其吸附经验常数1/n均不等于1,其中除遂宁土壤属S型,其它都属L型.吡虫啉在七种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绝对值均小于40 kJ·mol-1,表示吸附机理主要为物理吸附.同时采用土壤薄层法,研究了吡虫啉在七种土壤中的移动性,吡虫啉在七种土壤的迁移等级为中等迁移和不易迁移.
-
-
-
-
陈春香;
陈文;
熊旭尧
-
-
摘要:
采用线性扫描极谱法,利用呋喃西林(NF)在pH=2.70的B-R缓冲溶液中,于起始电位-0.666V(vs.SCE),以900mV/s扫描,在峰电位-0.970V(vs.SCE)处可以产生一个灵敏的还原峰,且该峰峰电流的大小与呋喃西林浓度呈正比关系,据此建立了检测呋喃西林的极谱分析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呋喃西林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2~6.00μg/mL,检出限为0.0013μg/mL。该方法可直接用于环境养殖水样中呋喃西林的检测,回收率为95.71%~107.20%。初步讨论了电极反应机理。
-
-
胥亚庆;
陈文;
覃凡
-
-
摘要:
本文利用吡虫啉(Imidacloprid,IMI)在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PBS,pH=8.0)与1.0×10^-3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底液中,能够产生一个灵敏的还原峰,从而建立了一种测定农作物中吡虫啉农药残留的极谱分析新方法。实验于起始电位-0.40V(vs.SCE),以700mV/s扫描,在峰电位-1.10V左右(vs.SCE),吡虫啉浓度分别在2.0×10^-6~2.8×10^-5mol/L和2.8×10^-5~1.24×10^-4mol/L的范围内与其峰电流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2×10^-7mol/L。该方法直接用于农作物中吡虫啉残留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7%~109.2%。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了检测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证明极谱波为不可逆还原吸附波。初步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
-
-
和振云;
陈世焱;
祝建国
- 《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暨第十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过氧化钠熔融分解样品,热水浸提,试样经铍盐做共沉淀剂,用EDTA消除钙、镁等的影响,在盐酸-氯化铵底液中,用极谱法对锡进行测定,改进并简化了国标方法.对极谱法测定复杂地质样品中锡从熔矿方式、测试温度以及干扰元素的影响及消除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仪器的工作条件进行优化.锡的方法检出限为10.0μg/g,方法经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吻合,并进行不同仪器和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一致,准确度高.方法精密度(RSD,n=12)<2%.本法效率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已应用于大量复杂地质样品的分析中.
-
-
YANG Wang-dong;
杨旺东
- 《2012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2)》
| 2012年
-
摘要:
乙酸离子可以络合铅离子,消除铅离子的干扰;乙酸可以保证在酸性溶液中测定,避免锌电解中控溶液中锌离子等大量碱土金属离子的沉淀析出而干扰测定.碘化钾中碘可以络合微量镉离子,改良镉极谱波的波形.实验证明:以乙酸盐和乙酸溶液为底液,碘化钾络合极谱法测定电解锌中控溶液的微量镉,方法简单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加标回收率在95%~105%间,结果令人满意,解决了无法准确测定电解锌中控溶液中微量镉的实际问题.
-
-
刘丽;
汤京龙;
王硕
- 《第二届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产品质量控制国际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角膜接触镜按材质分类主要分为软性角膜接触镜及硬性角膜接触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简称:RGPCL,在矫治屈光不正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成像自然、质量高;直径小,透氧性能高;材料稳定,强度高等等.硬性角膜接触镜透氧系数Dk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极谱法(FATT)、库仑法.FATT法具有相对方便、实用和重复性好等优点.rn 透氧系数Dk是在规定条件和单位压力差作用下,氧分子通过单位面积、单位厚度镜片材料的速度.FATT法的测量原理很简单,当氧分子透过材料时,通过电化法把它们从溶液中分离,极谱法通过直接测量透过接触镜的氧分子扩散数,从而计算接触镜材料的透氧系数.当从待测接触镜中分离出一个氧分子,它与中心电极(阴极)接触,瞬间转化成两个氢氧根离子,产生的离子构成仪器可测量的电流,通过计算得出待测接触镜的透氧量.
-
-
李燕春;
邓飞跃
- 《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0)》
| 2010年
-
摘要:
建立了不分离铁锰,用极谱法对铅锌镉进行快速连测的方法。实验发现在盐酸聚乙烯醇抗坏血酸体系中,铅镉锌分别在-0.4 V、-0.6 V、-0.96 V处出现良好的还原极谱峰,铅镉锌浓度分别为0.2~0.2×103μg/mL、0.4~0.2×103μg/mL、2.0~0.2×103μg/mL时,与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为分别为98.58%~99.64%,98.20%~100.01%,98.29%~102.31%,RSD(n=6)分别为0.56%、0.54%、1.07%。将本法应用于测定锌矿、铅锌矿、锌渣、铜镉渣、高炉冶炼渣、铅锌渣、镉冶炼渣中铅锌镉的测定,简便、快速、消耗试剂少,结果令满意。
-
-
-
张建民;
石秋芝
- 《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
| 2005年
-
摘要:
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是体系最重要的热力学数据,其测定方法可以分为平衡态技术和动态技术两类.应用离子敏感电极(平衡态技术)和示差脉冲极谱(动态技术)两种实验技术,对金属络合物体系进行研究,并通过一种联合的数学处理方法,使两种实验数据可以用来设计金属络合物体系模型及计算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将联合的数学处理方法应用于镉-甘胺酸络合物体系,不但验证了文献上报道的三种络合物MLML2和ML3的存在,还发现了两种新的络合物MHL和ML2(OH),并且优化得到了这五种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同时也证明以前基于动态技术(极谱方法)提出的实验络合物形成曲线(ECFC)和理论络合物形成曲线(TCFC)的概念及编写的计算机优化程序可以直接用来分析平衡态技术(ISE)得到的实验数据.
-
-
程司;
张五龙;
李晓晔;
孙晓莉;
宋俊峰
- 《2004年色谱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目的:建立基于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双增敏的螺内酯测定新方法,并将之应用于螺内酯片剂中螺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电化学分析方法.结果:在包含1.8×10-2mol·L-1H2O2和4.0×10-6mol·L-1SDBS的Britton-Robinson(pH=6.1)缓冲液中,催化波峰高与螺内酯的浓度在5.0×10-8~6.0×10-6mol·L-1范围内成线性,线性方程为Y(mm)=0.25+5.83X(mol·L-1),相关系数r=0.9997.日内催化波峰高的精密度为1.64%,平均回收率为99.6%.结论:与已有的文献相比,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度好.
-
-
周长利;
陈明俊;
罗川南
- 《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分析化学年会暨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在pH5.65的B-R底液中,研究了杯芳烃-槲皮素体系的相互作用和电化学极谱行为.在2.5次微分极谱仪上槲皮素在-1.12 V(vs.SCE)处产生还原波,杯芳烃使其峰电位正移,峰电流增敏,加入苯二酚后体系的峰电流减小,故可利用杯芳烃-槲皮素形成的超分子作电化学探针测定苯二酚.研究了该探针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建立了测定苯二酚的新极谱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分别为10-8~10-7、7.8×10-9 mol/L.应用该法测定了废水中的苯二酚,结果令人满意.
-
-
周长利;
陈明俊;
罗川南
- 《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分析化学年会暨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在pH5.65的B-R底液中,研究了杯芳烃-槲皮素体系的相互作用和电化学极谱行为.在2.5次微分极谱仪上槲皮素在-1.12 V(vs.SCE)处产生还原波,杯芳烃使其峰电位正移,峰电流增敏,加入苯二酚后体系的峰电流减小,故可利用杯芳烃-槲皮素形成的超分子作电化学探针测定苯二酚.研究了该探针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建立了测定苯二酚的新极谱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分别为10-8~10-7、7.8×10-9 mol/L.应用该法测定了废水中的苯二酚,结果令人满意.
-
-
周长利;
陈明俊;
罗川南
- 《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分析化学年会暨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在pH5.65的B-R底液中,研究了杯芳烃-槲皮素体系的相互作用和电化学极谱行为.在2.5次微分极谱仪上槲皮素在-1.12 V(vs.SCE)处产生还原波,杯芳烃使其峰电位正移,峰电流增敏,加入苯二酚后体系的峰电流减小,故可利用杯芳烃-槲皮素形成的超分子作电化学探针测定苯二酚.研究了该探针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建立了测定苯二酚的新极谱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分别为10-8~10-7、7.8×10-9 mol/L.应用该法测定了废水中的苯二酚,结果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