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放疗
术前放疗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1年内共计33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813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现代肿瘤医学、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中美放射肿瘤协会第三届学术会议、2012济南国际放射肿瘤学论坛、第七届全国大肠癌学术会议暨第十届广东省大肠癌学术会议、第七届江西省肿瘤学术会议等;术前放疗的相关文献由869位作者贡献,包括崔守仁、王瑞芝、顾晋等。
术前放疗
-研究学者
- 崔守仁
- 王瑞芝
- 顾晋
- 万德森
- 孙光绮
- 尹跃华
- 林俊忠
- 潘志忠
- 谷铣之
- 高永君
- 丁培荣
- 付尚志
- 叶岚
- 张洁
- 张静
- 曾智帆
- 汪勇
- 王林
- 艾毅钦
- 葛旭明
- 赵川
- 马丽菊
- 于大海
- 付玉兰
- 余子豪
- 冯林春
- 刘其腾
- 刘刚
- 刘海龙
- 刘迎春
- 刘长发
- 华正辉
- 吴小芳
- 周道安
- 孙三元
- 尤庆山
- 左志贵
- 巩汉顺
- 张佳节
- 张力军
- 张基永
- 张志贤
- 张景山
- 张杏兰
- 张武哲
- 张珊文
- 彭亦凡
- 徐刚
- 徐博
- 徐成钧
-
-
郑思悦;
陈楚莹;
陈佳艺;
曹璐
-
-
摘要:
新辅助治疗正在挑战乳腺癌的传统治疗模式。随着近年来放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术前放疗的优势得到重新审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面对差异化人群,乳腺癌的术前放疗有对应的差异化目标。本文归纳乳腺癌术前放疗的相关文献,就术前放疗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乳房重建和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转化性研究的意义作一综述。
-
-
韩利伟;
王利霞;
侯海燕;
张杰
-
-
摘要:
目的 探究术前放疗联合开放性手术治疗骨髓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108例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区分为实验组(术前接受放疗,49例)和对照组(术前未接受放疗,53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随访生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实验组患者ORR和DCR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放疗联合开放性手术对骨髓瘤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同时治疗安全性较好.
-
-
李超;
罗焕丽
-
-
摘要:
在中国,结直肠癌位于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第3位和死亡人数的第5位.在癌症负担总体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其仍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对其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作为直肠癌研究热点之一的术前放疗,三野、四野的三维适形技术目前被广泛采用,但其最佳的放疗剂量及其分割模式尚未定论.虽然调强放疗已经在前列腺癌、头颈部肿瘤等的治疗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其在直肠癌治疗中却存在不少争议.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的技术混合,以及调强中同步推量的使用让体外放疗的剂量分割模式更具可变性.然而,放疗剂量的增加既可通过体外调强放疗同步推量来实现,也可通过直肠内近距离照射技术来进行补量.对于高剂量率体内照射,人们同样赋予了多样化的剂量及其分割方式.
-
-
-
-
邹海峰
-
-
摘要:
目的:软组织肉瘤保肢手术患者应用术前放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40例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学习期间收集的软组织肉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前放疗,在放疗结束后休息4周行保肢手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8-14个月患者病情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9例,稳定3例,疾病进展0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2.5%.经术前放疗治疗后患者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术后发生伤口延迟愈合6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术后肺转移死亡3例,其中为治疗期间肺转移2例,术后1年肺转移1例.术后局部复发1例,其他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情况.结论:术前放疗在软组织肉瘤保肢手术中的应用,可有效缩小外科切除边界,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最大限度保持患者肢体功能,可加强应用.
-
-
刘茜;
罗京伟
-
-
摘要:
下咽癌起病隐匿,在头颈部肿瘤中预后较差.对于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传统多选择以全喉或部分喉切除术为主辅以放疗的治疗方式,喉作为上呼吸道、消化道器官,涉及多种至关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发音和吞咽,而此种治疗方式将对上述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喉功能保留的重视,非手术治疗逐渐成为趋势.本文就局部晚期下咽癌中的几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同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计划性术前放疗)以及不同剂量放疗后行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重点关注了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的喉功能保留效果及其生活质量,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
崔建利
-
-
摘要:
目的:比较术前放疗加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喉癌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的方式细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在进行疾病确诊后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病情确诊后,在进行手术治疗前期,给予患者喉部进行化疗.结果:实验组Ⅰ、Ⅱ喉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为63.63%,对照组Ⅰ、Ⅱ喉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为66.67%,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实验组Ⅲ、Ⅳ喉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85.71%,对照组Ⅲ、Ⅳ喉癌患者五年生产率为56.25%,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从数据可以看出,对于Ⅰ、Ⅱ喉癌患者来说,在疾病诊断后进行术前放疗对于其实际生存率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对于Ⅲ、Ⅳ喉癌患者来说,先进行化疗再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实际生存率.
-
-
左志贵;
王蓉蓉;
叶星照;
史壹雄;
姜有恒;
宋华羽;
倪士昌;
蒋磊
-
-
摘要:
目的 研究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联合氟尿嘧啶对结直肠癌细胞术前放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结肠癌细胞系RKO给予4种不同方式干预,2Gy放疗、氟尿嘧啶联合2Gy放疗、西妥昔单抗联合2Gy放疗、氟尿嘧啶及西妥昔单抗联合2Gy放疗,对各组细胞行CCK8检测不同干预后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预48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比例,统计分析不同干预方式对RKO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利用RKO行裸鼠成瘤,对成瘤裸鼠同样给予4种不同方式干预并评估干预结果.结果 西妥昔单抗及氟尿嘧啶各自单独联合放疗均提高了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妥昔单抗与2Gy放疗联合明显降低了G1/G0期肿瘤细胞的比例(P<0.05),而氟尿嘧啶与2Gy放疗联合则导致细胞周期检测出现一个明显的凋亡峰.裸鼠成瘤实验显示2Gy+氟尿嘧啶组,2Gy+西妥昔单抗组瘤体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还显示2Gy+氟尿嘧啶组瘤体重量明显低于2Gy+西妥昔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妥昔单抗提高放疗敏感度主要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减少引起对放疗损伤逃逸的G1/G0期细胞的比例,而氟尿嘧啶提高放疗敏感度主要通过增加细胞凋亡,氟尿嘧啶与西妥昔单抗比较增加放疗敏感度更加显著.氟尿嘧啶、西妥昔单抗各自单药均明显增加了2Gy放疗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但西妥昔单抗联合氟尿嘧啶没有提高氟尿嘧啶单药对放疗敏感度的增加.
-
-
-
-
-
徐强;
李国庆;
陶志伟
- 《第七届江西省肿瘤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放疗在软组织肉瘤保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26例软组织肉瘤术前接受直线加速器外照射,DT 5000cGY/25次/35天.结果:术前放疗后肿瘤达到CR2例、PR21例,2例无变化,1例继续增大.结论:术前放疗可以降低软组织肉瘤外科分期,缩小外科切除边界,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保肢率,降低保肢风险.
-
-
潘志忠;
林俊忠;
万德森;
方淯靖;
赵美卿;
伍小军;
李力人;
丁培荣;
孔令亨
- 《全国大肠癌治疗规范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广东省大肠癌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XIAP、Smac与直肠癌术前放疗病理反应程度的关系,评价XIAP、Smac蛋白表达水平预测直肠癌术前放疗敏感性的价值. 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接受术前放疗的42例直肠癌病例,评价其放疗后病理反应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治疗前活检标本和手术后切除标本中XIAP、Smac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活检组织中XIAP、Smac蛋白表达水平与病理反应程度的关系,以及放疗前后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研究结果:直肠癌组织中Smac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单纯术前放疗效果密切相关,Smac蛋白高表达者术前放疗效果明显优于低表达者,并且放疗后Smac蛋白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但是,XIAP与直肠癌术前放疗敏感性未见明显相关性. 研究结论:直肠癌组织中Smac蛋白表达水平可作为术前放疗敏感性的预测因子,并且肿瘤经辐射后Smac表达下降,这可能是直肠癌放疗抵抗的重要因素,针对Smac的靶向治疗将有可能改善直肠癌术前放疗敏感性.
-
-
-
LIU Chang-qing;
刘长青
- 《2015年北京放射肿瘤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保留功能的手术结合放疗是躯干四肢软组织肉瘤标准的综合治疗模式.术后放疗能够防止局部复发,对于高危患者还能延长生存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辅助治疗方法,但长期纤维化、水肿、关节僵硬的发生率较高.术前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与术后放疗相似,但手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术前和术后放疗中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治疗后的并发症,维持良好的肢体功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