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五届上海国际放射肿瘤会议
第五届上海国际放射肿瘤会议

第五届上海国际放射肿瘤会议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06-11-18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会议文集:第五届上海国际放射肿瘤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rn 方法:30例头颈部癌术后或放疗后复发或转移患者。局部浸润麻醉,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粒子针平行排列,间距1~1.5 cm,原发肿瘤边缘外放lcm,转移瘤影像学边界。利用M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粒子间距l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 D)90~160Gy,每颗粒子活度0.40~0.70mCi,每个病灶植入3颗~84颗粒子,中位粒子数24颗。10例患者术后l周加外放疗,每次200cGy,总剂量45~50Gy。术后24小时拍头颈正侧位和胸部X线片,了解粒子移位或游走。rn 结果:随访3月~33月,中位12个月。全组局部控制率为93.3%,2例因局部复发死亡。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1.7%和19.4%,中位生存期12个月。没有l例发生严重的皮肤反应。rn 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癌疗效确切,尤其是对那些手术后或放疗复发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和微创治疗手段。
  • 摘要: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rn 方法:40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A,B组各20例。A组给予静滴唑来膦酸4mg;B组静滴唑来膦酸然后局部行放射治疗。rn 结果:两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显效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B组则相应为12,7,1例。平均起效时间A组分别为7.2+2.0天,B组则为3.0±~1.2天。二组比较,在平均起效时间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rn 结论: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结合放射治疗效果更好。
  • 摘要:目的: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食管癌病人的局部病灶控制率和复发率的作用。rn 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60例食道鳞癌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后超适形组(30例)。常规组采用3野交叉照射,1.8-2.0Gy/次,5次/周,总量64Gy~后超适形组先前后对穿照射40Gy/4周,自第4周起,改为后超适形方法,每次1.5C_,y,每日2次,间隔6-8小时,DT24Gy/16次,两组均采用6Mv-x线外照射。rn 结果:常规组和后超适形组局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87%和97%(x2=0.873,P=0.35);2年复发率分别为50%和20.7%(x2=5.209,P--0.022);1,2年生存率分别为60%,30%和90%,66%(x2=7.2,P--0.007和x2=8.076,p=0.004)。后期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后超适形组提高了食道癌病人的生存率,减少了肿瘤的复发率,未加重后期反应。
  • 摘要:目的: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亚I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HT)简称亚甲减患者经左甲状腺素(LT4)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及血脂的变化。rn 方法:选择自1998年11月至2002年11月首程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76例鼻咽癌患者,均采用体外放射治疗,鼻咽病灶及阳性淋巴结区照射剂量60Gy~76Gy,中位剂量70Gy;颈部预防剂量45Gy~60Gy,中位剂量55Gy:甲状腺受照射剂量40Gy~60Gy,中位剂量50Gy。放射治疗后4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为对照组,36例并发SHT为亚甲减组,给予LT4口服治疗,从小剂量25ug/日开始,逐渐加量至促甲状腺激素(TSH)恢复正常,测定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包括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血清值,分别比较。rn 结果:TSH、FT3、FT4、TC、TG、I-IDL-C、LDL-C在亚甲减组LT4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分别为10.57±5.50、4.37±0.55、13.39±1.26、5.03±0.91、1.55±0.89、1.35±0.36、3.03±0.55:2.58±1.23、4.92±1.17、15.29±2.28、4.52±0.83、1.12±0.71、1.32i±0.25、2.67±0.61;2.23±0.91、4.83±0.70、15.27±1.81、4.48±0.71、1.05±0.60、1.41±0.23、2.62±0.46;亚甲减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及对照组比较,除HDL-C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0.05;亚甲减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O.05,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可导致亚甲减,经口服LT4治疗后,可改善甲状腺功能及血脂代谢异常。
  • 摘要:目的:观察小鼠全脑放射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改变及血管内皮牛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探讨放射性脑损伤的机理。rn 方法:采用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全脑照射建立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20Gy及10Gy全脑照射组和对照组,在照射后l、2、3、7、14、28、56和84天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微血管密度的改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每个观察点为6~8只鼠。rn 结果:20Gy组放射后脑白质MVD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在照射后第28、56和84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10Gy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神经元细胞表达VEGF,20Gy组和10Gy组在放射后第7天开始表达增高,第28天急剧上升,尤以20Gy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l。bFGF在神经元细胞的胞浆表达显著增强,其中20Gy组从第3天到第84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10Gy组第7天、第14天、第56天和第84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小鼠全脑照射后脑白质MVD减低,VEGF和bFGF在神经元细胞中表达增高,表明MVD减少是脑损伤的重要机制,VEGF和bFGF在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物理参数,为进一步优化食管癌适形放疗计划,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提供参考标准。rn 方法:回顾性总结55例食管痛患者的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及临床资料,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的统计分析。rn 结果:55例中发生放射性肺炎12例,其中2级9例,3级3例。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的因素有二程放疗、总剂量、后半程射野数、总射野数、肺v10、肺V15、肺V20、肺V25、肺Dmean、食管GTVV5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二程放疗、后半程射野数、肺V25为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n 结论:全程适形与后半程适形的照射方式对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影响不大;二程放疗、后半程射野数、肺V2s为放射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二程放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适当降低放疗剂量。
  • 摘要: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并结合病理TNM分期进行对比分析。rn 方法:58例可切除胸段食管癌,术前行钡餐造影、胸部CT扫描和腹部超声波检查,根治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病理TNM分期:II a期28例占48.3%,IIb期2例占3.4%,III期27例占46.6%,Ⅳ期l例占1.7%。术前临床分期:II期27例占46.6%,Ⅲ期28例占48.3%,Ⅳ期3例占5.2%。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统计两种分期的相关性和符合性。rn 结果:(1)术后病理T分期与术前临床T分期的相关性不明显r=O.233,P=O.079;而术后病理N分期与术前临床N分期具有显著性相关r=O.285,P=O.030。对病理TNM和临床TNM两种分期进行相关性检验,相关系数r=O.289,P=O.028,有显著性相关。(2)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者30例占51.7%,术前CT片显示淋巴结肿大者33例占56.996,二者具有显著性相关r=O.388,P=O.003。(3)病理TNM分期和临床TNM分期均呈现分期越晚转移淋巴结个数越多,同样钡餐造影的病变长度也随期别越晚,病变长度越长,且有统计学意义。(4)临床T分期与CT片显示的肿大淋巴结个数和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个数均具有显著性相关r=O.289,P=O.028和r=O.298,P=O.023,然而病理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未显示相关性。rn 结论:两种分期系统有一定相关性和符合率,但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病变局部T分期和早期病例的符合率较差,内窥镜超声介入可能会有所帮助。
  •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1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技术可行性、近期疗效和副反应。rn 方法:23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其中3例行2次粒子植入。20例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3例局部麻醉。20例患者体位为腹卧位,3例患者为仰卧位。术前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既往放疗患者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10Gy,未行放疗患者140~160Gy。治疗靶体积(:PTV)包括CTV加lcm外周。每颗粒子活度为0.50mCi~0.70mCi。CT引导下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植入粒子33~137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术后l周3例患者加三维适形放疗,20~30Gy/f,总剂量45~50Gy。随访3~28个月。每3个月复查1次CT。rn 结果:术后平均7天疼痛缓解,其中完全缓解率80%(12/15例),部分缓解率13.3%(2/15例),无变化6.7%(1/15例),总有效率93.3%,肿瘤局部控制率86.7%,TTP为7.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4例复发患者中3例行2次粒子植入, 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3.33%和50%。4例全身合并全身转移,2例8个月和12个月时死于肺转移。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rn 结论:CT引导放射性125I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和疗效肯定等优势,粒子治疗后应配合外放疗和全身化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计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直肠并发症。rn 方法:80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其中68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12例行粒子治疗联合外放疗。单纯1251粒子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140~160Gy,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MPD为9~110Gy。联合组外放疗剂量为40~50Gy/4~5w,20Gy/次,5次/周,四野照射,粒子植入后4周进行。根据术中计划,利用Mick抢后退式植入粒子,活度为0.35~0.50mCi,中位植入粒子65颗(19~100)。术后1个月行盆腔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rn 结果:68例单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后直肠I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4.4%、2.9%和1.5%,而12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联合外放疗直肠副反应I级和Ⅱ级发生率分别为lO%和10%,没有Ⅲ级以上直肠副反应。直肠反应出现中位时间12月(1~16个月)。rn 结论:超声弓f导经会阴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直肠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需要进一步明确直肠剂量与发生副反应的关系。
  • 摘要: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近年来精确放疗已经逐渐成为鼻咽癌放疗的主流技术。精确的放射治疗的靶区适形性好,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有利于剂量的进一步提升,但该技术的实施是以精确的靶区勾画、精确的计划设计、精确的治疗实施为基础的,其中靶区勾画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靶区勾画错误是整个放疗环节中最严重的错误。由于鼻咽的位置深在,同时鼻咽癌易侵犯周围的脂肪间隙以及颅底骨质,对于局部病灶范围的评价主要依赖于断层影像学,因而CT、MRT。rn 在鼻咽癌的诊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n 随着MRI应用的逐渐广泛,已有许多研究证实MRI对于鼻咽癌的诊断优于CT。本研究旨在探讨MRI检查在初始鼻咽癌患者精确放射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
  • 摘要:肝癌放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临床受益率高,而且还有根治的可能。对巨大肝癌合并肝内亚临床转移灶患者,先行全肝移动条野放射治疗+缩野技术+分段放疗的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射杀肝内亚临床转移灶为基础,并随着主体瘤的缩小,针对病例个体化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手术、微创外科或局部消融疗法综合治疗,值得进一步应用探讨。试用三氧化二砷作为肝癌放疗增效研究也有一些苗头,有待扩大病例探索。放射治疗能否作为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有效干预手段是值得探索的新领域。肝移植等待供肝的围手术期放疗能否预防肝移植后肝癌复发也是有待探索的课题。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