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考
文考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0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专利文献7459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四川劳动保障、中关村、古籍研究等;
文考的相关文献由167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宝民、叶兆言、吴垠康等。
文考
-研究学者
- 唐宝民
- 叶兆言
- 吴垠康
- 姚瑶
- 张志军
- 文志光
- 杨秀廷
- 欧阳克俭
- 沙文浪
- 石庆慧
- 罗安圣
- 袁显荣
- 何伟良
- 何林超
- 何瑞云
- 余敏
- 余秋雨
- 余达忠
- 傅剑平
- 冯艺
- 刘兆静
- 刘双双
- 刘太云
- 刘洁
- 刘燕成
- 刘美
- 刘航
- 叶梅
- 吴亚群
- 吴从发
- 吴佺新
- 吴克敬
- 吴兴权
- 吴园妹
- 吴定国
- 吴庆钧
- 吴胜才
- 吴遵智
- 吴锡镇
- 吴雁南
- 周世忠
- 周凌
- 周妍卉
- 周根红
- 周红阳
- 唐明
- 唐诘
- 唐迁光
- 夏雨
- 姚晓英
-
-
许世和
-
-
摘要:
西周中期有同铭的三件孟簋(《殷周金文集成》4162—4164。以下简称为《集成》),铭文揭示于下:孟曰:朕文考眔毛公遣中(仲)征无需,毛公易(赐)朕文考臣自氒(厥)工,对扬朕考易(赐)休,用■兹彝乍氒(厥)子=孙=其永宝。
-
-
诸定国
-
-
摘要:
三个月后,初三的同学就会步入中考考场。在后期复习中,语文学科要关注的内容有很多,但可以说,作文复习则是最应当关注的,一方面是作文赋分高,另一方面是作文复习难。作文复习时,有些老师常常将文体知识再讲一遍。其实,单纯的、静态的写作知识教学往往收效甚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些老师结合阅读练习讲作文写作技法,此法可取,但毋庸置疑,阅读文本多为作家所写,学生模仿起来是有难度的。
-
-
章中林
-
-
摘要:
我16岁到安徽省东至县东流镇读高中,对一个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农村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在高中的几年里,我成了村里人关注的对象,内心默默地憋了一股劲儿。高三下学期,大考前的气氛就如被漫天的乌云笼罩着,空气也仿佛凝滞了。一向很少来学校的父亲,不时地来看我,带些菱角菜、煎辣椒炸的熏鱼之类,
-
-
鲁达
-
-
摘要:
马志文从上海浦东走出,从小喜爱绘画,也喜爱集体活动。1959年马志文考取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62年,三年的学习期满,马志文到上海戏剧学院舞美专修班深造,从此走上了戏剧艺术之路。还在上戏学习期间,马志文就觉得学院的绘画与一般的美术专科学校不同,被他称作“上戏画风”。这种绘画风格在全国可称独一无二,而马志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从上世纪末起,马志文进一步强化了“上戏画风”的平面化趋势,推出了他的彩墨画,中国画式的墨线,成为他造型的主要手段,画面的装饰性也大大加强。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和韵味,马志文完成了他创作生涯的一次飞跃。但对于他来说,这还是刚刚起步,他的创作风格还没有定型。我们正期待着他的下一次起跑、另一次飞跃。
-
-
高希
-
-
摘要:
王若曰①:"孟侯②,朕其弟,小子封③。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④。用肇造我区夏,越我_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⑤,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时叙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⑥。"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⑦!祗遹乃文考⑧,绍闻衣德言⑨。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远惟商耇成人⑩,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宏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
-
-
唐宝民
-
-
摘要:
1917年夏,北大在上海招生,刚从美国归来的胡适担任了阅卷工作。在阅卷过程中,有一篇作文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一边读一边叫好,毫不犹豫地给了满分。然而,当他查看这名考生的其他各科成绩时,不禁大失所望,原来,这名考生除了国文考得好之外,其他几科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竟然考了零分。按照当时北大的规定,有一科考试成绩为零分就不予录取,但胡适爱才心切,决定力荐这名考生入北大。
-
-
朱清云
-
-
摘要:
古代科举制作文考"三天",现在高考作文约为"一小时"。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即使你在生活中已经是个作家或超级写手,但你不一定能写好高考作文。原因是两个半小时的高考语文留给写作文的时间也就只有一个小时左右。在这可怜而又可贵的一小时内,你能写点什么呢?也许思维的火花刚开了头便要煞尾。
-
-
王开春
-
-
摘要:
近日因翻检宋人陈造《江湖长翁集》,见四库馆臣谓元人申屠尝为其作墓志,《全宋诗》陈造小传亦云元申屠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一文。但《全元文》未收此文,亦未为申屠立条目,显属遗漏,《元史》亦未为申屠立传,今就翻检所及,略述其生平,并将所见之申屠文附后。
-
-
陳平
-
-
摘要:
最近,陳國代先生《文獻家朱熹:朱熹著述活動及其著作版本考察》終於出版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以下簡稱《文獻家朱熹》),作爲'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的作品,它是朱熹文獻學研究領域的一部力作。兹不揣蒙昧,將筆者閲讀此書後一些膚淺的想法寫在下面。朱熹是繼孔子之後儒學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兩宋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一生遍注
-
-
李志文
-
-
摘要:
《经典释文》是古代十四部经典进行单字注音的集大成之作。本文结合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运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方法就《经典释文·老子音义》中所存在的异文进行示例考辩,从而揭示新材料对异文研究的作用。一、引言陆德明《经典释文》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吸收各家的训诂,对文字进行注音释义的同时也兼及异文的辨析和文本的校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异文材料。本文通过对《经典释文·老子音义》与马王堆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