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罗家伦

罗家伦

罗家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0篇、专利文献11652篇;相关期刊213种,包括做人与处世、同舟共进、名人传记:上半月等; 罗家伦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夏根、唐宝民、智效民等。

罗家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0 占比:2.92%

专利文献>

论文:11652 占比:97.08%

总计:12002篇

罗家伦—发文趋势图

罗家伦

-研究学者

  • 冯夏根
  • 唐宝民
  • 智效民
  • 梁阁亭
  • 牛力
  • 罗久芳
  • 刘宜章
  • 孟丹青
  • 张昌华
  • 王吴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甜甜
    • 摘要: 新潮社由傅斯年、罗家伦等人于1918年末成立,从一开始就立场明确地站在了新文化运动的一边,积极响应《新青年》,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旧道德。其出版刊物《新潮》是除《新青年》、《每周评论》外的又一著名白话文刊物,在当时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不亚于《新青年》,在推动新文化运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五四运动当天,新潮社成员也积极参与其中,有些甚至还起着领导作用。
    • 胡颖群
    • 摘要: 作为一位在现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有着相当历史地位与影响的人物,罗家伦曾执掌著名学府——清华大学,也由此成为现代中国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大学校长。作为一个杰出的教育家,罗家伦主张教育要以学术为本,提倡学术独立与教育自由,并在国难当头之际,强调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等。其教育理念的贯彻与实行,不仅奠定了清华大学的学术基础,而且也推动了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向鸿波
    • 摘要: 对“中国近代史”学科而言,罗家伦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留欧时受好友影响从历史哲学转向“中国近代史”,初步确立近代中国历史的时限和主题,强调史料搜集是著述科学“近代中国通史”的基础,希望借此贡献中国学术。回国后更是积极宣传提倡,尝试为近代中国史料整理提供纲领性指导,并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史料搜集整理提倡与著述难于下笔的对立,也反映罗家伦在“中国近代史”缘起演变中的真实贡献,以及彼时学界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复杂认识。
    • 杜嘉希; 许懋彦
    • 摘要: 本文以国立大学时期(1928年8月—1937年7月)的清华校园设计理念和空间建设结果为研究对象,以在任校长和主要建筑师为界,将国立清华大学时期分为“罗家伦与杨廷宝时期”和“梅贻琦与沈理源时期”两阶段,论述两个阶段的办学目标、校园建设观念、相应的设计策略及建设成果。校长与建筑师分别从办学和空间角度出发,形成合作和碰撞。行政方与设计方的互动为探究国立清华大学校园演变提供了具体和动态的视角,促使今天更深入地理解国立大学时期清华校园从1930年“罗家伦与杨廷宝时期”规划宏图的诞生和初步实施,到“梅贻琦与沈理源时期”基于现实对既有规划的偏离和调和,这一颇具争议的重大“转向”背后的一贯性。
    • 李醒民
    • 摘要: 罗家伦虽然不是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但是作为思想家的他对科学和科学论较为关注,就此撰写了诸多论著.本文围绕他关于科学的概念、分类、本性或特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的功能或价值,科学与玄学的关系,罗家伦与批判学派几个论域展开论述,比较全面地介绍他的科学论思想,并作出适当评价.
    • 郭道平
    • 摘要: 目前言及近代文学与新文学史研究,多以胡适撰写于1922年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为开端之作;实际上,这一"开端"可再上溯至1920年罗家伦《近代中国文学思想的变迁》一文.至1930年代中期,阿英和郑振铎自觉使用"晚清"概念,收获《晚清小说史》与《晚清文选》两项标志性成果,并在当时学界与文坛掀起一股"晚清"潮流,意味着"晚清"成为独立的学术史概念和专门研究对象,晚清文学研究正式兴起.追究其动因,在学术史的内在理路上,乃是由于"新文学"史自我书写的确立,此前流行的"近代"概念内部出现裂隙,从学理上驱动了"晚清"之"发现";而1930年代中国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亦是不可忽略的现实引擎.
    • 苏格
    • 摘要: 张幼仪离开徐志摩后,带着幼子寡居在德国柏林,一个旧式女子生活在异国他乡,其悲凉可想而知。这时,离美赴欧到柏林深造的罗家伦便以“救世主”的姿态闯入她单调乏味且凄苦黯淡的生活里。罗家伦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周作人对他做过一个评价:“虽是文化运动出身,可是很有点鄙陋,钱玄同见过他的西文名片,写作罗斯福罗,每相见的时候,常要叫这个名字。”
    • 宋春丹
    • 摘要: 五四运动后,留学新潮浩荡。五四之子们负笈出洋,从此向左转,向右转,阵营两分,命运殊途1920年6月,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师生和社会名流聚集于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茶楼,欢送五位新文化运动干将集体赴美国留学。五人即段锡朋、罗家伦、汪敬熙、周炳琳、康白情,他们的留学是由大实业家穆藕初全额资助的,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事,被戏称为“五大臣出洋”。
    • 胡小善; 林俐; 李伟峰
    • 摘要: 罗家伦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近代著名教育家,在近代高等教育改革上卓有成效.罗家伦体育论述是在他担任大学校长后对体育深刻认识后的感悟,整理研究罗家伦体育论述文献,能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提供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有益启迪,对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文章解读罗家伦的体育论述及其体育实践,凝练其体育教育观特点为倡导军国民教育、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重视美育、推崇强者文化.
    • 摘要: 上海市复旦中学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前身为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创办于1905年的复旦公学,百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诸如陈寅恪、罗家伦、胡绳、金冲及等文化名人、大师及15位院士。该校坚持"文化立校,自强育人"的办学思想和"文理相融,人文见长"的发展特色,传承发展博雅教育。在"双新"背景下,该校以上海市双新实验校建设为抓手,聚焦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持续推进以"课程·课堂·践行·评价"为主线的课程改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