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征引

征引

征引的相关文献在1938年到2023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汉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专利文献35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中国哲学史、船山学刊、学习与探索等; 征引的相关文献由195位作者贡献,包括汪俊、张鹏飞、A·杨科夫斯基等。

征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69.57%

专利文献>

论文:35 占比:30.43%

总计:115篇

征引—发文趋势图

征引

-研究学者

  • 汪俊
  • 张鹏飞
  • A·杨科夫斯基
  • D·梅尔滕斯
  • M·拉特克
  • P·施蒂莫特
  • 何沛松
  • 刘元朋
  • 刘华江
  • 刘哲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白杨; 陈婷
    • 摘要: 《医学纲目》的编纂以脏腑为纲,选取上自《内经》,下至历代圣贤书传及诸家名方。通过对《医学纲目·小儿部》征引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医学纲目·小儿部》十分重视宋金元时期的文献,同时对这些书中保存的宋以前的文献也有大量的征引,但没有明确表明是间接引用,因此在出处和内容的准确性上存在问题。另外,《医学纲目·小儿部》中还保存了部分亡佚文献,对相关的文献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医学纲目·小儿部》征引文献频次分析,提示楼英对小儿病内容的编纂以钱乙和朱丹溪的理论为框架和基础,对其他文献中的小儿病进行了分类汇总。
    • 王启才; 张可
    • 摘要: 唐代一改魏晋六朝《吕氏春秋》接受的冷落局面,诗文中较多征引《吕氏春秋》,其中唐诗征引《吕氏春秋》典故在550次以上,多为事典、物典,主要表现在伶伦制律、高山流水、宁戚叩角、宓贱鸣琴、戴星、汤祝、剪桐、蚌胚等方面。对于其它难以归类的典故,也从词性与用法方面予以辑评。从唐诗征引《吕氏春秋》典故,管中窥豹,既可分析诗人的趣尚、生态与心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人对《吕氏春秋》的认可与接受情况。《吕氏春秋》以类书性质在唐代的广泛传播,使它超越魏晋六朝,上承两汉,下开两宋,在《吕氏春秋》接受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 李筱蓦; 郑洪
    • 摘要: cqvip:曲直濑道三(1507—1594),名正庆,字一溪,通称道三,活跃于日本室町(1336—1573)末期至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被矢数道明先生称为日本汉方医学的"中兴之祖"。道三晚年惜乎本国尚没有察证辨治之全书,于是对传日的中医书籍进行缜密考量,取理精法圣者缀成《启迪集》八卷。《启迪集》又名《察证辨治启迪集》,于天正二年(1574年)完成,为时下"医者必读之书"而竞相传抄,至今仍保留的古抄本有28部。
    • 郭洪義
    • 摘要: 一引言作爲域外漢文出土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越南古代漢文銘刻真實記録了古越民族的政治體制、社會結構、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對外文化交流等諸多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研究價值。越南古代漢文銘刻中徵引了不少來自中國的漢文典故^(①),不僅是中、越歷史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亦是考察和研究儒學在越南傳承、傳播、發展的絶佳文獻資料。筆者不揣淺陋,以越南李。
    • 朱供罗; 李笑频
    • 摘要: “依经立义”是研究《文心雕龙》的一个较新的角度.《文心雕龙》对五经的征引达1 000多次,可归为八类:袭用特有词语、评论儒家经典、评论历史人物、评论作家作品、评析文化现象、支撑材料例证、阐发儒家义理、建立文论主张.除袭用特有词语外,其他七类征引都体现了“依经立义”.其内涵又可概括为三个层次:一是文体风格上的“依经立体”;二是理论内涵上的“依经立论”;三是思维方式上的“依经而思”.
    • 刘华江
    • 摘要: 《集韵》在编纂过程中特别倚重《说文》.在征引数量上,《说文》居于众多征引文献之首;《集韵》明引《说文》的原则是《集韵》的注音和释义与《说文》释义和徐铉注音相契合;《集韵》所据《说文》底本虽以大徐本《说文》为主,当对其他《说文》版本有所参考;《集韵》征引《说文》原有字与徐铉新附字有所不同,当是"凡字训悉本许慎《说文》"的原则在征引徐铉新附字上没有贯彻到底.
    • 郭善兵
    • 摘要: 《周礼折衷》是南宋儒者魏了翁撰写的一部诠释《周礼》(仅有“天官”部分)的著作.该书广征博引《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记》等十部经典,集东汉儒者郑众《周礼解诂》、郑玄《周礼注》,唐代儒者贾公彦《周礼疏》,宋代王安石《周官新义》等前世儒者有关诠释,间或加以魏氏考释、评议.魏了翁或后世抄刻者由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所征引儒家文献采取增、删、改、移等改写方式,既有割裂、窜改文献的弊端,也有校勘、补佚的价值.
    • 刘华江
    • 摘要: 《集韵》在编纂过程中特别倚重《说文》。在征引数量上,《说文》居于众多征引文献之首;《集韵》明引《说文》的原则是《集韵》的注音和释义与《说文》释义和徐铉注音相契合;《集韵》所据《说文》底本虽以大徐本《说文》为主,当对其他《说文》版本有所参考;《集韵》征引《说文》原有字与徐铉新附字有所不同,当是“凡字训悉本许慎《说文》”的原则在征引徐铉新附字上没有贯彻到底。
    • 王诚
    • 摘要: 章太炎所撰《春秋左传读》是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所参考和引用的一部比较重要的著作.《春秋左传注》征引《春秋左传读》的条目较多,包括正式征引和其他形式的参考,或引用观点,或引用材料,或全部引用,或有所取舍.引用条目中既有杨伯峻认为可取的、比较确凿的结论,也有他所否定的或仅备一说的观点.文章考察了《左传注》对《左传读》的征引情况,并从训诂的角度分析了杨伯峻对太炎观点的评判和取舍,同时对部分征引内容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 王东
    • 摘要: 文章考察认为,段玉裁对于扬雄《方言》之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其《说文解字注》中,然而学界对这些成果重视不够.段玉裁为疏证《说文》征引《方言》的例子达500余条,其中包含着对《方言》诸多方面的研究成就,概言之,包括援引《方言》以订正《说文》,援引《方言》以说解《说文》,諟正《方言》之讹衍乙,纠正《方言》和郭璞注说解之误,揭示古、今本《方言》之差异,考寻《方言》之本字,考察《方言》词语及词义(训释《方言》词语之意义、探讨《方言》词义之演变、揭示《方言》词义之来源),探究《方言》字际关系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