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笔记

笔记

笔记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3年内共计2441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4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0266篇;相关期刊1878种,包括上海集邮、作家、书法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学术研讨会等;笔记的相关文献由21752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项彬、穆涛等。

笔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44 占比:16.9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266 占比:83.02%

总计:24411篇

笔记—发文趋势图

笔记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项彬
  • 穆涛
  • 刘慧阳
  • 叶旭东
  • 李晓峰
  • 杨振
  • 蒋燕
  • 赵长亮
  • 陈宗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孙克艳
    • 摘要: 没有见过草原的人,都有草原梦——无垠的草原绿毯似的蔓延到天际,成群的牛羊在阳光下悠然地啃食着青草,温馨的帐篷蘑菇样洒落在草地上。牧人甩着长鞭,鹰隼展翅翱翔……美好的想象,只是海市蜃楼般的幻景而已;那些只不过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草原风光,或者是曾经的草原。然而真实的草原,就在王小忠的《黄河源笔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年11 月)里。
    • 管飞
    • 摘要: 《西海固笔记》,季栋梁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宁夏西海固地区,向以“苦瘠甲天下”著称,一部西海固的历史,就是一部贫穷的历史。而在新时期的扶贫史上,西海固地区作为宁夏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格外引人关注。《西海固笔记》从西海固的历史写起,在翔实的历史资料之中,大量的当地民歌、俗语随时切入,如“种了一茬子,割了一抱子,装了一筐子,打了一帽子。”“种一坡,拉一车,收一簸箕煮一锅。”“猫儿吃浆子,总在嘴上抓挖。”
    • 张志杰
    • 摘要: 因为三苏的文化影响力,苏洵《题张仙画像》对苏轼兄弟出生故事的记述,引发了后世关于张仙的种种谈论。在历代的口传、笔记与图像的互文性叙述中,尤其所谓花蕊夫人“假神祀昶”的传闻,成为了关于张仙历史化议论的焦点,而明清文人对于此说的辨正中,又从张姓、蜀地、挟弹三个要素关联起颇多神祇、人物,衍生出对于张仙其神身份的各种重塑,诸说相互承续又转化衍变,形成了繁复错杂的张仙叙事谱系。
    • 胡鹏
    • 摘要: 笔记文体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宋而大盛。宋室南渡以后,一般士人圈层的社会阅读出现了新的变化:逐渐由精读经史经典,转为博读各类文本,其中又以笔记为一大宗。陆游是南宋前中期典型的笔记作家,一生创作闳富,《老学庵笔记》即为代表。仔细分析《老学庵笔记》及相关文本,还原其材料来源和创作概貌,不仅能够厘清陆游个体的笔记阅读史,还可以借此典型个案来管窥社会阅读所反映出的一般知识圈层之知识、精神世界的近世化徵象,进而于传统历史叙述粗枝大叶的概括之外,在更细部的社会阅读领域里把握宋元明转型大潮的演进脉络。
    • 罗燕
    • 摘要: 苏轼一生几起几落,生活经历十分丰富,宋代笔记与此相关的记载颇多。这些笔记的记载横跨苏轼的一生,涉及苏轼的生命和生活的许多方面,为我们重新建构出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苏轼形象。这些相关的笔记描写主要体现了苏轼诙谐风趣、宽厚仁慈,不慕荣利、随顺洒脱,良师益友、关爱后生的形象特点,反映了苏轼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 郑从彦
    • 摘要: 重读历代笔记,是与古人穿越时空的对话,千年的文字因重新阅读而焕然新生;历代笔记新说,是立足当下的再次审阅旧世,期求对今生有更全面的认知。两者融合,如“金风玉露一相逢”,定然“胜却人间无数”。今年五月,陆春祥先生再次以熟悉的方式冲向古典笔记的苍穹,去找寻一面名为“云中锦”的镜子。
    • 摘要: 这是一本久居北京而写就的自然观察和城市物候笔记。跟随作者细致的观察、细腻的书写,我们看到在这座巨大的城市里,在人居住的空间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共生在这个环境里的物种。在城市的边缘,在日常生活里,甚至就在身边一小方天地里,只要留心,我们还可以聆听到许多荒野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和珍贵之处。
    • 耿占春
    • 摘要: "文字长出的藤蔓相互纠缠"看到《时间笔记》的时候,我以为它呈现的是一部长时段的作品,没想到这部诗集基本上都是梁平的近作。而就其所显露的心迹而言,又的确可以视为长时段的生活所酝酿的变化在近期的一个呈现。这种变化是诗人情感从外向内的推进,从宏阔向幽微的调试,在"大我"与"小我"之间构成血与肉的关联,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冲突与隔阂中达成和解。很明显,这个变化的根本所在,是在努力甚至是执拗地推进情感的强度。
    • 李宇豪
    • 摘要: 在明清易代之际,涌现了一批忠于旧朝,不仕新朝的明代遗民.这些遗民以生者的身份为明朝守节,张岱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这些遗民虽然在政治上大多默默无闻,却在其文学创作中留下了许多带有鲜明遗民色彩的作品,张岱《快园道古》正是其中一部富有笔记特色的作品.笔记《快园道古》充分展现了张岱本人对于故国的深厚感情以及遗民的坚定立场,足以为后人所称道.
    • 沈佳伟
    • 摘要: 在同传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译语的质量.其中,数字是著名的诱因,会给译员的精力分配造成困难,进而影响译语的输出.遇到数字时记笔记是一些同传译员会采取的做法.以Daniel Gile的"精力分配模式"和"问题诱因"为理论框架,以英汉同传中的数字密集语篇为例,将实验对象分为记笔记组和不记笔记组进行实验,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探究笔记对译语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记笔记组译员同传表现大体优于不记笔记组译员,但记笔记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影响译语的准确度.结合实验和分析,最后总结出数字密集语篇同传时可采取的合理策略,并提出本研究对MTI同传教学的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