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草原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3年内共计1340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中国文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05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359篇;相关期刊2709种,包括新疆畜牧业、草业科学、草原与草业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成立30周年暨2014年学术年会等;草原的相关文献由1448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小忠、冯起、贾冰等。
草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05篇
占比:89.57%
总计:13403篇
草原
-研究学者
- 王小忠
- 冯起
- 贾冰
- 郭瑞
- 宋伯航
- 张宝星
- 亚楠
- 辛晓平
- 殷国梅
- 邢旗
- 那日苏
- 佚名
- 刘蔚
- 宋明信
- 杨林山
- 陈松涛
- 鲍尔吉·原野
- 周道玮
- 王海
- 陈佐忠
- 孙海莲
- 徐斌
- 李洪法
- 程刚
- 侯向阳
- 刘思博
- 李官明
- 狄彩霞
- 郭小燕
- 陈丽娟
- 陈翔
- 李军
- 李娟
- 杨吉慧
- 杨秀春
- 冯立涛
- 塔娜
- 崔国盈
- 梁晓阳
- 王慧敏
- 王洋
- 石磊
- 等
- 邱晓
- 郭继勋
- Churles G.D.Roberts
- 一一
- 于红妍
- 刘亚红
- 刘伟
-
-
常畅;
常禹;
胡远满;
布仁仓;
张恒
-
-
摘要: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世界范围内森林、草原火灾频发,在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探究森林和草原可燃物含水率能够预测火的发生和蔓延,从而规避火灾风险。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基于CiteSpace 5.7.R2对获取的题录信息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1)研究历程可分成3个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波动增长阶段;这一方向是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具有一定的空间维度和实际应用性;美国的研究实力在世界各国中最强,我国则有较大的进步空间。(2)森林和草原可燃物含水率相关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以遥感反演为主流研究方法,气候变化是最常见的研究视角,植被或枯落物的可燃性是研究的核心内容,美国西部是研究最多的区域,火灾科学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3)当前的研究前沿主要有3个方面,大尺度的全球火险预测研究、对可燃物可燃性的多维度分析、基于MODIS反演可燃物含水率。
-
-
贠静;
郑逢令;
安沙舟;
阿斯娅·曼力克;
李超;
艾尼玩·艾麦尔;
田聪
-
-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PROSAIL模型监测天然草地的动态变化,掌握草地的质量与数量。【方法】研究使用地物光谱仪连续3年在天山北坡中段的2个山地草原样区采集光谱数据和配套数据,基于PROSAIL模型进行冠层LAI的高光谱反演,重点研究应用不同代价函数、植被种类变化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多数代价函数反演LAI的决定系数(R^(2))在0.54~0.55,均方根误差(RMSE)在0.23~0.25,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在17~19。在9个来自不同统计类型的代价函数中,常用的RMSE代价函数的反演精度相对不高。将获取的427个样方数据依据种类数分成组,然后用PROSAIL进行LAI反演。种类数越多,RMSE在增大,R^(2)在减少,反演精度越差。但精度的下降幅度不是均匀的,种类数≤2的组和种类数≤3的组之间精度差异最大。【结论】在利用物理模型反演天然草地的叶面积指数时,不同代价函数获得的反演精度差别比较大;随着植被种类数量的增多,反演的精度是下降的。
-
-
孙克艳
-
-
摘要:
没有见过草原的人,都有草原梦——无垠的草原绿毯似的蔓延到天际,成群的牛羊在阳光下悠然地啃食着青草,温馨的帐篷蘑菇样洒落在草地上。牧人甩着长鞭,鹰隼展翅翱翔……美好的想象,只是海市蜃楼般的幻景而已;那些只不过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草原风光,或者是曾经的草原。然而真实的草原,就在王小忠的《黄河源笔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年11 月)里。
-
-
-
-
-
摘要:
为了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规范行政执法机关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省林业和草原局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审核办法》,集体研究审议两起重大行政处罚决定。
-
-
智华
-
-
摘要:
地处祖国北疆的呼伦贝尔牧区在推进牧区振兴战略过程中,以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为典型引领区,探索出拆除草原网围栏的创新做法,该做法打破了对草原的分割,通过整合利用草原,推动了以草原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兴旺。该做法通过有效地恢复和保护草原,为牧民营造出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同时又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了牧区基层治理能力,让牧民群众在生活富裕的道路上迈上了新台阶。由于呼伦贝尔牧区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发展条件相似,可通过把握其中关键点,让该模式在呼伦贝尔牧区更大范围内得到复制和推广利用,更好地推动牧区的全域、全面振兴。
-
-
刘要仙;
敖特更达赖;
李耀祯;
赵海燕;
张晓刚;
张丽芬;
李伟;
康锦艳;
田瑞军;
李怀平;
雷晓云;
王泽平
-
-
摘要: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国家继退牧还草工程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之后做出的又一保护草原生态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广大农牧民期盼已久的普惠工程。它标志着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伊金霍洛旗从2011年开始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我旗以政策创新做支撑,全面落实国家草原补奖各项政策,十多年来,3万多户农牧民从中受益,大大地减轻了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取得了草原生态持续好转,农牧民收入明显提高,对于持续推进全旗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杨建春;
胡江林
-
-
摘要:
张掖市从实施草原禁牧以来,认真落实了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措施,促进了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保障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本文对张掖市实施草原禁牧项目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有关建议。
-
-
-
李海
-
-
摘要:
草原资源是我国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我国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草原面临的生态危机愈发突出,如大规模的资源开发致使草原持续干旱、退化;害虫引起草原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草场退化,生产率下降等。因此,加快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步伐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卓尼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实际,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对策。
-
-
李素英;
孙改清;
常英;
吴佳佳;
张祯玺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以锡林郭勒草原区为研究对象,利用CASA模型估算草原区的NPP,分析草原植被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及分布规律.模型估算的2008-2016年的NPP结果与地面实测生物量数据间的相关性R2为0.414,与MODIS17A3产品相关性R2达到0.711,说明可以利用CASA模型来估算研究区的植被生产力;2008-2016年,草原植被NPP在7月或8月达到最大;草原NPP的季节分布为夏季>秋季>春季;从2008年到2016年,区域NPP年均值有缓慢的上升趋势,其中,2012年NPP年均值最高,2016年最低.植被NPP的月、季、年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一致,由西向东逐渐增加.
-
-
CHEN Ling-ling;
陈玲玲;
Yang Ming;
杨明;
Zhang Xuan;
张翾
- 《201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文化的资源特征,基本判定阿旗草原游牧文化符合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文化景观遗产的定位和类型划分.随后文章对比分析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以游牧文化为主题的蒙古国鄂尔浑峡谷和霍尔托巴吉公园两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总结其遗产构成及特征,并基于《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框架,对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文化进行遗产价值分析和可行性评估,深入分析了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文化的真实性、完整性,在《填补空白——未来的行动计划》报告的基础上从世界遗产的类型框架、年代-地域框架和主题框架三个角度分析遗产的代表性、平衡性和可信性,最后提出的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文化的申遗路径(单独申遗、扩展申遗和联合申遗)、目标和意义.
-
-
FENG Xiangchao;
冯祥超;
Sala;
萨拉;
BAOYINTao-getao;
宝音陶格涛
- 《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生态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草业科学研究生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始牧时间和方式对草原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现在主要结果有:1.放牧利用改变了草原土壤脲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规律,这种改变以生长季节变化为主效应时的差异不显著,但是以生长季节与处理的互作效应时,差异显著(P<0.05).2.放牧利用基本没有改变在土壤深度为0-10cm、10-20cm、20-30cm深度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加深,土壤脲酶活性增强的变化的规律,这种增强的差异是显著的(P<0.05).3.全季节放牧、夏秋放牧以及夏秋放牧处理比较于围封处理,改变了生长季节脲酶活性走势以及增大了脲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4.夏秋放牧处理与全季节放牧处理相比,脲酶活性高于全季节放牧的状态从6月份10-30cm土层转移到8月份0-20cm土层,夏秋放牧随着放牧处理季节变化土壤脲酶活性升高表层化.5.夏晚秋处理与夏秋处理比较,夏晚秋处理在0-20cm两个土壤层次的脲酶活性高于夏秋放牧,在20-30cm土壤深度则相反.
-
-
孔令英
- 《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成立30周年暨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在新疆草原生态现状以及草原生态补偿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对目前实施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进行评估分析,找出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新疆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提出科学的意见、建议: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一体化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草原生态补偿系统管理服务体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可持续性,为新疆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
-
云锦凤
- 《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始终贯穿于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美丽草原的建设.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与森林一起构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草原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牧区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更是草原文化的载体.建设美丽草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不仅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更是加快草原地区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
-
HOU Xiang-yang;
侯向阳
- 《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欧亚草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较好的草原区,在发展经济社会、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欧亚草原区的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立足北方草原,面向欧亚草原保护和发展的跨国跨学科综合研究发展思路,对于揭示制约欧亚草原区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机制,探索促进中国北方草原和欧亚草原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途径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
-
孟慧君;
程秀丽
- 《第十二次全国畜牧业经济高峰论坛》
| 2013年
-
摘要:
草原生态建设和生态建设补偿机制,是事关草原生态建设持续有效性、缓解"三牧"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谐新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研究命题.本文以正在实施的草原生态建设为实践背景,提出目前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有: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资金不足、补偿标准单一、补偿期限短、短期内增加牧户生产成本、农牧民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等.通过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完善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法律机制,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和期限,建立草原生态建设补偿长期投融资机制,完善创新草原产权制度,健全草原生态建设补偿组织管理体系,实施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产业转型战略.
-
-
孟慧君
- 《第十二次全国畜牧业经济高峰论坛》
| 2013年
-
摘要:
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持续有效实施正面临诸多问题与困惑,其实质是生态保护建设与牧民生计、牧业生产、牧区发展的不同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设"草原生态.其困惑的制度根源,在于草原产权不明晰、法律机制不健全、草原惠牧政策缺失、融资机制不完善、组织管理体制薄弱等多重制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困惑的制度根源,进行深层剖析,旨在为相关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奠定研究基础;为国家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包括国家高级别的草业管理机构缺位,环境资源多部门分割式管理体制,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
-
Su Du;
苏都;
Hong Mei;
红梅;
CHEN You-jun;
陈有君;
HAN Guo-dong;
韩国栋;
WANG Zhong-wu;
王忠武
- 《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论文以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为理论基础,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初步揭示了不同放牧强度条件下淡栗钙土水分的时序动态、空间分布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受降水影响,2010年土壤水分动态波动比2009年大,变化强烈.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水分的时序波动逐渐变小.放牧使深层土壤水分略有增加.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空间变异性减弱,空间相关性变强.从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来看,表层(0~20 cm)土壤含水量在对照处理中的高值斑块比其它放牧区的多,中间层(40~60 cm)土壤水分表现随机性分布,但是在深层(60~80 cm)中高值斑块主要集中在重度放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