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资源特征

资源特征

资源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63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旅游经济、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41698篇;相关期刊244种,包括商场现代化、中国地质、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201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等;资源特征的相关文献由83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彤、宋立军、彭翼等。

资源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6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1698 占比:99.75%

总计:142052篇

资源特征—发文趋势图

资源特征

-研究学者

  • 张彤
  • 宋立军
  • 彭翼
  • 李俊建
  • 付超
  • 党智财
  • 侯占国
  • 王登红
  • 倪振平
  • 刘金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立明; 陈志波; 李新瑶
    • 摘要: 红色文化名人故居作为一种特殊的红色旅游资源,是进行红色教育、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从资源数量、文化内涵、空间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红安县红色文化名人故居的资源特征,系统总结了红色文化名人故居旅游开发原则及路径,并以红安县为例,提出针对性的旅游开发策略:挖掘内涵,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分区开发,有机整合多类旅游资源;软硬结合,完善旅游服务和设施;营销推广,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多措并举,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本研究可促进红安红色文化名人故居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其他同类地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
    • 徐健华; 李城; 林聪聪; 谭莹; 钟丹苗
    • 摘要: 以2016年浙江省桐庐县古树名木普查基础数据作为研究数据,分析了古树名木分布特点、乡镇分布、生长场所、树种等资源特征,并采用最近邻点指数、核密度、集中度与均衡度分析的方法,利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研究了浙江省桐庐县的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桐庐县古树名木数量众多、树种多样、珍稀树种丰富,呈现以桐君街道、城南街道为主要核心空间集聚分布,对应的地理集中化指数G为32.10,大于理想状态下的地理集中化指数。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浙江省桐庐县古树名木保护、城镇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 林常威; 张益琛; 郑建乐; 张利; 陈影; 周亚鹏; 王树涛
    • 摘要: 从土地本质属性明确资源核心分布带和优势带,探究资源分异规律,科学划分资源类型区。采用样带法,基于海拔因素,选取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3条样带,分析土壤、地质、植被、水资源、地形和气象数据特征,结果表明:阜平县土壤资源、植被资源、气候资源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不同尺度下核心分布带与优势带分布具有差异性。将阜平县划分为4个资源类型区,从土地功能角度提出发展建议。
    • 樊念; 韩荣培; 李瑞
    • 摘要: 以贵州省的337个三星级及以上农家乐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及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探究星级农家乐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使用计算地理联系率、图层叠加等方法对其分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各星级农家乐总体核心分布于黔中至黔东北地区,表现出凝聚型空间分布特征,呈团簇状分布格局,均以贵阳市为中心分布,其中四星级农家乐最为明显;2)农家乐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到地形水系、旅游资源、社会经济环境、交通可进入性以及民族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建议贵州省农家乐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山地环境以及乡村生态资源特色,加强星级农家乐片状分布区联动发展规划,同时推动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保护。
    • 刘云侠; 颜麟; 陈鑫; 陈思瑞; 彭建松
    • 摘要: 为实现云南省隆阳区古树名木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结合现有古树名木档案,通过实地考察、测量和走访等方式,对隆阳区古树名木的资源、空间分布及生长特征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隆阳区古树资源共3275株,隶属32科52属70种,以木棉、杧果和榕树等为主要优势种,树龄较低龄化,呈典型金字塔型结构;(2)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沿水系和山脉呈线状分布,集中分布在潞江镇和芒宽彝族傣族乡,呈现多聚集少分散的分布格局,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3)胸径、冠幅和树高之间呈线性正相关(木棉为主)。
    • 董霁红; 吉莉; 高华东; 刘峰; 王蕾; 黄艳利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煤炭资源的持续开发,部分矿井已到达其生命周期终点。预计到2030年,我国关闭矿井将达到15000处,矿井直接关闭不仅会造成资源巨大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还可能诱发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关闭矿山引起资源浪费及环境与社会问题,如何科学开发利用关闭矿山资源,促进资源枯竭型矿区转型,已成为当今世界能源环境领域的重要议题。主要研究:①分析国内外关闭矿山学术关注与相关研究热点,总结了关闭矿山领域主要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探究关闭矿山研究理论体系及主要评价方法。②采用卫星-机载-地面数据识别关闭矿山资源特征并划分了矿井地上/下资源类型,地上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土地资源、工业广场和生活区建筑等,地下资源包括地下水资源、残留煤炭资源、地下空间资源和井下设备等。③运用井上/下空间资源评价模型,计算得到朱家河煤矿工业广场建筑空间体积为1.04×10^(5) m^(3),井下空间包括井筒、巷道、硐室体积共1.18×10^(5) m^(3),总残留煤炭资源量近5600万t。④比较已有国内外关闭矿山转型利用方式,基于约束因子、转型适宜等级、资源条件等给出了关闭矿山转型路径技术体系。地上转型分为4个模式:矿业旅游开发利用模式、自然生态修复模式、融合地下空间利用模式、修复与开发综合利用模式。地下转型分为3个模式:地下资源再利用模式、经济利用开发模式、低碳生态发展模式。并根据资源转型路径确定步骤,制定了渭河流域15对关闭矿井最适转型路径。
    • 尹海鉴
    • 摘要: 本文结合中国铝土矿资源现状,以贵州省为例分析当前铝土矿资源特征进行分析,探究铝土矿资源特征及矿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铝土矿资源特征等内容,提出铝土矿资源特征及矿业可持续发展建议,通过加强地质勘察、合理开发资源、创新开采研究、加强重视矿山基本农田冲突问题等内容完善矿业可持续发展。
    • 阳镇东; 黄宝亮; 颜志强; 李荫中; 周岳强
    • 摘要: 钴在国民生产活动的多种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国内外一直被视为稀缺资源。湖南省目前已圈定的钴资源量为9492.3吨,表现出较大的开发潜力,但钴矿研究程度总体偏低。本文总结了湖南省钴矿床(点)形成时代、空间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区域成矿区带的划分。结果表明,湖南省内已发现的钴矿床(点)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志留纪以及白垩纪,大量分布在下扬子古陆块之江南古岛弧,总体呈一个等轴状高值区和两个北东向高值区带分布。本文将扬子钴成矿亚省划分为3个成矿带5个成矿区,旨在为湖南省钴矿的进一步找矿勘查提供第一手资料。
    • 邱族周; 胡希军; 钱惠; 韦宝婧; 廖坤富
    • 摘要: 【目的】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文物”,是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和生态价值。为进一步掌握湖南省新田县的古树资源组成特征,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古树分布的地理环境因素,对新田县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利用最邻近指数分析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类型,通过核密度分析古树的空间分布密度,分析古树资源的组成及分布特征,并探究地理因素与古树分布的关系。【结果】新田县共有古树名木2483株,隶属于39科58属71种,优势种为柏木、樟树、枫香、甜槠、马尾松和青冈栎等,古树资源丰富且极具价值。从古树年龄结构来看,三级古树(100~299 a)占比最大,为87.11%,二级古树(300~499 a)和一级古树(≥500 a)次之,分别占总数的10.79%和2.09%;大于1000 a的古树为5株银杏和1株红豆杉。从径级结构看,树高主要集中在10~29 m之间,占比为73.66%;古树胸径以1 m以下为主,占比为91.78%;冠幅以10 m以下为主,占比为62.75%。从生长势来看,98.27%的古树为正常株。新田县古树名木在空间上为显著集聚模式,呈现出“散点状与多组团状”并存的状态。从分布密度来看,新田县古树名木有多个密度团集聚分布,其中存在2个高密集区中心,分别位于新圩镇和枧头镇,分布密度达7.20~9.32株/km^(2);此外存在4个次密集区,分别位于金盆镇、门楼下瑶族乡西部和大坪塘镇西北部和东部,分布密度达4.54~7.19株/km^(2)。从新田县各乡镇古树分布数量来看,门楼下瑶族乡古树数量最多其次为枧头镇和新圩镇。古树主要分布于农村区域,占古树名木总数的98.83%,其中耕地类型古树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8.74%,其次为林地、建设用地和草地。新田县地层以泥盆系为主占总面积的70%,其石灰岩钙质土壤为柏木、青冈栎、麻栎等古树树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从生长立地条件和土壤质地分布情况看,新田县古树分布区域以平地及缓坡、紧密红壤质地区为主。【结论】新田县古树资源丰富,其分布特征与人口密度、立地条件、土层地质等因素密切相关,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 付超; 党智财; 李俊建; 周淑敏; 倪振平; 彭翼; 宋立军; 张彤; 侯占国
    • 摘要: 【研究目的】金矿是华北地区的优势矿种之一,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开展华北地区金矿资源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对于进一步开展金矿勘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收集和整理了已有金矿地质资料,全面总结了华北地区金矿资源禀赋、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控矿因素、成矿演化及资源潜力。【研究结果】从矿床成因角度,华北地区金矿类型可划分为花岗-绿岩型、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型、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砂金型和风化壳型等6大类;从矿产预测角度,可划分为44个矿产预测类型,其中与岩浆岩、火山岩、绿岩建造有关金矿类型最为重要。根据金矿演化规律,将华北地区金成矿划分为五台—吕梁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5个主成矿期,其中燕山期为金矿爆发期。金矿主要产出于华北克拉通边缘、裂谷带及造山带内,形成于大陆裂谷、岛弧(火山弧)、活动大陆边缘等构造环境。【结论】本文在华北地区划分出47处金矿重要找矿远景区,并提出加强重要找矿远景区及矿集区深部金矿资源勘查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