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结合
数理结合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教育、数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专利文献58936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考试周刊、数理天地:初中版、数理天地:高中版等;
数理结合的相关文献由20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国平、李东升、严峰等。
数理结合—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936篇
占比:99.70%
总计:59112篇
数理结合
-研究学者
- 杨国平
- 李东升
- 严峰
- 任念兵
- 宋丽飞
- 张桂琴
- 戎杰
- 施振刚
- 李常明
- 李金丑
- 李鸿
- 杨志宇
- 杨朋
- 潘小慧
- 王仁泉
- 王涛
- 程颖
- 谌雄文
- 邵永
- 陈光学
- 陈明凯
- 高俊元
- 丁正良
- 任冠军
- 何立文
- 傅明峰
- 傅洪波
- 冯志芳
- 冯越春
- 刘俊秀
- 刘军
- 刘庆学
- 刘庆贺
- 刘惠兵
- 刘晓鸣
- 刘桂云
- 刘治强
- 刘立柱
- 华兴恒
- 单佳佳
- 司国民
- 吕春江
- 吴利芳
- 吴洪华
- 吴立翠
- 周吉南
- 周峰
- 周新祥
- 周满意
- 周满意1
-
-
傅明峰
-
-
摘要:
2022年高考随着时光的脚步正慢慢走近。高三的小伙伴们,你们对高考命题的动态和趋势有多少了解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预测2022年高考物理命题的方向,并制定出科学的备考策略吧!一、2022年高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和原则1.命题特点:以物理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不回避经典题的改编,保持稳定性;发挥物理学科特点,体现综合性;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重视数理结合;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突出创新性;突出图像的呈现方式,考查信息提取和加工能力等。
-
-
潘海宁
-
-
摘要:
以人教版(新教材)“简谐振动的描述”一节进行基于思维型课堂模式的逆向教学设计与实施,旨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数理结合能力.提出通过创设情境引出研究主题,通过数理结合分析理解知识本质,通过设计实作任务和练习促进灵活迁移的策略.
-
-
戎杰;
孙旭磊;
王雨轩
-
-
摘要:
针对带电粒子最短运动时间的疑难问题,运用解析法、几何法、运动分解法、Matlab软件模拟法展开深度思考.夯实基本方法,培养高阶思维,拓宽学科视野,促进素养水平,体现数理结合、软件模拟等思想方法在解决物理疑难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
-
-
杨培军;
王伟民
-
-
摘要:
高考评价注重能力考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数理结合的跨学科思维的突出特征是思维上融合贯通.以2021年全国物理高考试题为例,分基础型和发展型两类,从数理结合的跨学科思维角度剖析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
-
段晓岗;
邢彦君
-
-
摘要:
做题是高考备考阶段重要的复习方法,掌握正确的选题做题策略,对提高复习效率和快速提升成绩至关重要。一、选择质量好的试题选取优质试题能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优质的试题,首先能够体现对主干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与诊断,对复习有良好的诊断性和导向性,如2020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Ⅱ第23题;二是综合性,一道试题能针对不同的考点综合考查,或针对同一考点,考查对多种物理方法与模型的灵活运用能力,考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能力,体现数理结合、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的转换,如201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16题,201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Ⅱ第19、21题,2020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Ⅱ第24题.
-
-
邬启超
-
-
摘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数学"工具",尤其是在中考复习时,此时学生的脑海中不仅有物理知识还有数学知识,命题者便可以考察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思维的一种体现.如何提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习题教学中渗透数理结合的思想.
-
-
-
毛远飞
-
-
摘要: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我们可以从科学实验、数理结合、形象思维三个角度理解密度概念.先从物理学严密的逻辑思维开始,借助更简单、更容易理解的数学知识让逻辑思维逐渐深入,并利用简单直观的例子形成形象的理解,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
-
-
邵永
-
-
摘要:
通过圆周运动临界极值问题的变式分析,体会在相同的物理模型中,不同的赋值有可能不会,也有可能会影响临界极值情境,体会条件互换后分析难度虽然加大,但分析问题的方向不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追根问底、格物致知的思维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避免盲目,做到有的放矢,传承和发扬试题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