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焦虑
数学焦虑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数学、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990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与行为研究、大众心理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军队院校数学课程创新教学研讨会、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等;数学焦虑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司继伟、范大付、陈英和等。
数学焦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990篇
占比:97.96%
总计:11219篇
数学焦虑
-研究学者
- 司继伟
- 范大付
- 陈英和
- 李顺雨
- 付军
- 任波
- 凌明伟
- 刘喆
- 刘坚
- 刘娇
- 刘希1
- 刘桂强
- 刘沛汝
- 占盛丽
- 叶蓓蓓
- 吴汉文
- 吴汉文1
- 周忠进
- 周琳
- 周达
- 唐翠芳
- 姜爱萍
- 孙岩
- 封洪敏
- 尹明霞
- 庞茗萱
- 廖爽
- 张日昇
- 张日霞
- 张晓龙
- 张美娟
- 张野
- 彭乃霞
- 徐军
- 徐艳丽
- 徐速
- 方小平
- 曾菊华
- 朱宏
- 朱展霖
- 朱彩兰
- 李春红
- 李晴
- 李燕姿
- 杨国全
- 杨小慧
- 林革
- 沈学文
- 温嘉嘉
- 王乾宇
-
-
司继伟;
郭凯玥;
赵晓萌;
张明亮;
李红霞;
黄碧娟;
徐艳丽
-
-
摘要:
研究采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的类别转变以及父母教育卷入在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类别转变中的作用。以1720名三、四年级儿童为被试,对其数学焦虑和感知到的父母教育卷入进行3次追踪,每次间隔1年。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数学焦虑存在低数学焦虑组、高数学评估焦虑组和高数学获得焦虑组3种不同类别;(2)随时间的推移,高数学评估焦虑组倾向于向低数学焦虑组转变,高数学获得焦虑组倾向于向高数学评估焦虑组转变,而低数学焦虑组稳定性较强;(3)父亲/母亲教育卷入对儿童数学焦虑类别转变的预测作用,因不同的数学焦虑类别而异。上述发现为深入理解数学焦虑的形成机制以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
-
赵莹莹
-
-
摘要:
以初中的常见模型“K型图”为例,从关注元认知出发,把握元思维,关注思维生长点和延伸点,形成思维定势后,拓展新思维的方法.
-
-
李嘉欣;
雒瑞帆;
封洪敏;
司继伟
-
-
摘要:
为考察同伴支持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177名七、八年级学生感知到的同伴支持、数学认同、数学焦虑和数学学习投入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同伴支持不仅能直接预测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投入,还通过数学认同经数学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对数学认同和数学焦虑的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学生分为高认同-低焦虑、中认同-中焦虑和低认同-高焦虑三组,同伴支持可预测学生的不同亚组,三组学生的数学学习投入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上述发现为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
-
王琳
-
-
摘要:
高度信息化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为了适应高技术人才的要求,人们越来越关注数学教育。但过度的关注又引发了严重的焦虑情绪,这种数学焦虑在小学生到成人之间都普遍存在。 目前小学生的数学焦虑处在中等偏下水平,男生低于女生,五年级比六年级表现更明显。因此我们要分析内外因,提出改善措施。从内因上看,包括自我概念、动机和兴趣、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先前知识经验;外因上看,包括父母、教师自身的数学焦虑情况以及社会学科刻板印象。根据其成因,从个体、家庭、教师和社会这四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
-
李丹阳;
王步遥;
张晶晶
-
-
摘要:
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选取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和全球最大的科技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WOS),着重对国内外2001~2020年公开发表的关于数学焦虑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绘制出关键词共现、聚类、关键词突现的科学知识图谱。旨在帮助相关研究者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重点文献期刊及前沿演进,希望为推动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提供支持。
-
-
张玉娟;
王硕
-
-
摘要:
对鞍山市初三学生的数学焦虑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初三学生数学焦虑程度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数学知识焦虑和数学考试焦虑是促使初三学生数学学习产生焦虑的两个主要因素;数学成绩与数学焦虑各维度均呈负相关,数学知识焦虑与数学成绩相关性最大;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在性别上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基于初三学生数学焦虑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
-
尹杰
-
-
摘要:
数学焦虑是高中生面临的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它既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和社会性交往的发展.这一问题应当引起教师、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在阐述数学焦虑的概念和成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数学焦虑对高中生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提出了解决这些消极影响的策略.
-
-
林子琪;
侯瑞豪;
刘芸;
高亚茹;
司继伟
-
-
摘要:
为探讨课堂注意行为、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和间隔一年的追踪设计对19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1)同一时间点的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同一时间点的课堂注意行为和数学成绩呈负相关,不同时间点的课堂注意行为和数学成绩也呈负相关.(2)当前课堂注意行为在数学成绩和数学焦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纵向课堂注意行为在数学成绩和数学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当前课堂注意行为在小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焦虑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纵向课堂注意行为在小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焦虑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
-
樊鑫;
张鑫武;
唐彬;
常芳
-
-
摘要:
数学焦虑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它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基于2017年陕西和2018年台湾农村地区230所寄宿制小学四、五、六年级横截面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验证了数学焦虑程度对学业成绩负向影响,分析了学生家庭背景和父母参与对学生数学焦虑的影响,并探索了数学焦虑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首先,学生家庭背景、父母参与对数学焦虑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在陕西和台湾呈现出区域差异性;其次,寄宿显著影响数学焦虑,但在陕西和台湾呈现出区域差异性,并且数学焦虑呈现出较大性别差异性.未来的政策重点是,加大对学生生活老师的政策支持,学校加强对寄宿生数学焦虑的关注力度,老师更加注重缓解女生的数学焦虑,同时引导父母正确认识父母参与对孩子学习生活的积极性.
-
-
温嘉嘉;
李燕姿;
杨小慧;
张日霞
-
-
摘要:
研究发现,数学焦虑(即数学自我评估)对算数成绩有一定的影响,数学焦虑与数学自我评估的特定认知相关.目前,还不清楚数学焦虑和心理活动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算数成绩方面的具体作用,但是之前的研究揭示数学焦虑与学校算数成绩有关.本研究探讨了数学焦虑是否会对数学学困生在算数成绩上产生影响.
-
-
黄小瑞;
占盛丽
-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考试中,中国上海学生和芬兰学生的成绩都名列前茅,但各自付出的代价却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从数学焦虑这一微观视角出发,可以从一个侧面更为准确地刻画不同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本文使用多组结构方程模型对2012年PISA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数学成绩对于数学焦虑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特别是在上海学生中,高数学焦虑对男生的负面影响更大.中国上海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越长,数学焦虑越高;但芬兰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长短对数学焦虑没有显著影响.在芬兰和中国上海的学生中都发现,数学成绩较低的学生,课外补习时间长更有利于降低数学焦虑;成绩较好的学生,课外补习时间短更有利于降低数学焦虑.
-
-
张野
- 《军队院校数学课程创新教学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军队大专院校的教学框架一般由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课、科学文化课、军事共同课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综合实践等几部分构成,“高等数学”课程属于科学文化课课群,大多在学员人学第一年实施教学与考核。数学焦虑是军校学员数学学习不良的典型表现.本文拟从军校学员数学焦虑的特点与成因入手,探讨了变革型教师的四维结构及其对缓解学员数学焦虑具有的优势,例如绝对权威地位的打破、自身修养的完善、将对学员的选择性注意转变为全面关注等.最后提出了运用科学手段甄别数学教师的人格特征、组织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建议.
-
-
-
戴时茂
- 《军队院校数学课程创新教学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针对军队院校学员在高等数学学习中厌学现象日益突出的问题,从学员和教员的角度对军队学员在数学学习中数学焦虑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从加强数学学习重要性教育,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提高学员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消除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