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文献

政治文献

政治文献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900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边疆经济与文化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8年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国际研讨会等;政治文献的相关文献由14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小萍、田莺歌、姚艳阳等。

政治文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3.3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900 占比:96.58%

总计:4038篇

政治文献—发文趋势图

政治文献

-研究学者

  • 王小萍
  • 田莺歌
  • 姚艳阳
  • 王文婧
  • 白国应
  • 陈启
  • 何晴霞
  • 何魏魏
  • 刘子夜
  • 古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司炳月; 李一同; 吴美萱
    • 摘要: 以2010年至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原文及英译本为研究语料,将COCA语料库作为参照语料,对英译本中泛义动词“做好”及其搭配的翻译方法进行归类和历时研究。研究发现:政治文献英译本中的泛义动词主要采取四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其中明晰化的翻译方法使用频率最高,动补化和省译次之,直译的使用频率最低;随着年份的推进,动补化、省译和直译的出现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只有明晰化的翻译方法使用频率总体保持上升的趋势,说明译文呈现出不断“归化”的特点,可反映出政治文献译者的读者意识不断增强,注重表达的简洁性与地道性。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研究有助于提升中国政治文献的翻译质量,为今后的翻译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 摘要: 本期“党政文献翻译”栏目刊发4篇文章,韦彩珍《汉语复杂句的壮语翻译——以党政文献翻译为例》、周秀才让《新词术语藏语翻译方法探析——以藏语文新词术语翻译专家审定会为例》、张铱《上下义词在党政文献外译中的应用研究》、吕艳艳和张南薰《政治文献重要术语日译策略的历时性考察——以“温饱”“小康”的日译为例》,分别从翻译实践的共时与历时角度考察分析汉语复杂句的壮语翻译问题、新词术语的藏语翻译方法、上下义词在党政文献法语翻译中的选择应用,以及政治文献重要术语日语翻译策略的演变,通过不同语种、多个层面的分析研究,为党政文献翻译实践提供了丰富视角和有效借鉴。
    • 吕艳艳; 张南薰
    • 摘要: 政治文献记录了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展成果,是国家发展情况的具体体现,其中包含了大量重要术语。重要术语翻译研究不仅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还有利于塑造国家形象、向世界传递中国故事与中国声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提到“温饱”“小康”等重要术语,虽然国内也有一些研究立足于该类术语的外译策略,但大多数都停留在共时研究对其进行成因分析。因此,本文立足于历时视角,结合不同时期术语本身逻辑内涵、历史文化语境、外宣诉求等对“温饱”“小康”的日译策略进行梳理和探究。
    • 烈热
    • 摘要: 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党和国家民族语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涉藏地区做好政治文献藏语翻译工作,对于推进党和国家的理论宣传阐释工作,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屈文生
    • 摘要: 如何选择恰如其分的历史译名,是译者翻译历史文献时常面临的一大难题。历史文献的翻译(下称历史翻译)近似于政治文献的翻译,但译者常常无法把握立场。翻译实践中译者在选择历史译名时缺乏必要的历史素养而无意识地造成译作不合史实、有违原作史观或有悖原作史论的现象,即显性或隐性的“历史无意识”。“历史无意识”主要体现为译者缺乏恰当的历史观指导和缺乏历史理性等两种情形。对于历史翻译而言,选择历史译名就是译者在选择历史立场。中国近代史文献的外译,要求译者熟悉大历史观、革命史观、人民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史观等历史研究范式;中共党史文献的外译,特别要求译者掌握正确的党史观;外国历史文献的汉译,要求译者熟悉现代化史观、“冲击—回应”史观与“西方中心观”等历史研究范式,以及相应的历史叙事模式和历史话语。译者只有养成历史意识,熟悉主要的历史观和重要的历史话语,并站在恰当的立场上完成符合史实和原作史观、史论的翻译,才能克服“历史无意识”。
    • 赵文
    • 摘要: 副文本包括内副文本与外副文本,是读者接触文本的"门槛".政治文献翻译向目标受众介绍执政方略、理论方针、内外政策等,副文本协调文本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将作者、译者、出版商和读者联系起来,提高对外宣传效果.研究政治文献副文本,比较中英文版内副文本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外副文本,探讨翻译中体现的受众意识.内副文本在语言层面、逻辑层面、信息传递层面考虑目标受众,外副文本体现作者和译者对受众意识与文本接受效果的关注.
    • 杨艳蓉
    • 摘要: 政治文献可以被视作"话语",反映国家形象.国家形象的对外话语建构是一种社会实践,受制于各种因素.政治文献英译的研究重点是翻译过程中译者所运用的策略及其实现方式.为了准确再现原文的表达主题,译者运用所指策略,明确动作的实施者,表现出中国的责任与担当;运用谓语指示策略,调整修饰词,建构出中国客观公正、倡导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运用视角化策略,直接引述转化为间接引述,使行文更加简洁,建构出中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大国形象;统一叙述视角,体现出我国外宣材料对读者的关照;运用强化策略,增加情态动词,建构出我国在推行人权事业发展进步中态度坚定,大力推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形象.
    • 徐伟; 杨占
    • 摘要: 古今中外,国家间交流从不局限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1])。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间来往起着重要作用~([2])。通过分析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演讲文本及其官方翻译,结合情境,对其中的文化词汇进行"去文学化"翻译分析,旨在归纳政治文献中文化词汇在翻译中的去文学化表达策略。
    • 王文婧
    • 摘要: 从语言输出目的角度出发,政治文献不仅要便于多国阅览和多语种的翻译,也要能够表达最核心的语言概念与语用价值.本文将概念整合的理论知识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基础的网络模型,把我国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作为案例,解析其中的隐喻翻译方法,从直译法、直译加增译法以及意译法这三个角度进行阐述.意在通过文章论述,能够为我国当前政治文献的隐喻翻译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与实证基础.
    • 徐伟; 杨占
    • 摘要: 古今中外,国家间交流从不局限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1].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间来往起着重要作用[2].通过分析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演讲文本及其官方翻译,结合情境,对其中的文化词汇进行"去文学化"翻译分析,旨在归纳政治文献中文化词汇在翻译中的去文学化表达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