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副文本

副文本

副文本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371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中国文学、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0910篇;相关期刊246种,包括北京社会科学、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新世纪中华文学史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第二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等;副文本的相关文献由361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安博、翟全伟、聂玉景等。

副文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8 占比:0.8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0910 占比:99.10%

总计:41281篇

副文本—发文趋势图

副文本

-研究学者

  • 朱安博
  • 翟全伟
  • 聂玉景
  • 蔡志全
  • 刘明东
  • 蔡华
  • 金宏宇
  • 阮晶
  • 文军
  • 曹灵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树槐; 韦雅琪
    • 摘要: 闵福德译《聊斋志异》是文学和商业的巨大成功,其副文本严谨、丰富,集学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本文研究了闵译文副文本的构成、功能、成因及启示。文章介绍了译文内副文本(封面、插图、导言、注释)和外副文本(译者访谈、读者评价)的内容和旨趣,探讨了其副文本具有的揭示文本特征、阐释文学精神、描绘中国文化、表达译者观点、促进商业成功五大功能,挖掘了译文背后的“五代汉学家”传统、《聊斋志异》翻译立场、副文本创作惯习三个成因。最后基于闵译《聊斋志异》副文本的成就,作者为中国文学以及典籍外译的副文本生产提出了十条建议。
    • 翟文慧
    • 摘要: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关于理想、人性等主题的讨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不仅在西方经久不衰,在中国也颇受欢迎,拥有多个中文译本。译本的副文本研究有利于解释翻译中的边缘现象,有助于显示正文本所不能明示出的内容,可以使翻译得到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从副文本角度切入,以诗人译者徐淳刚的《月亮与六便士》中译本为例,通过对内、外副文本的分析,明确副文本在译本读者方面所起到的显著作用。对徐译《月亮与六便士》副文本的研究表明,副文本对中国读者在了解作者、把握原作、补充异域知识、接受译作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极大增强了读者对《月亮与六便士》译本的信赖度和接受度。
    • 王彬
    • 摘要: 宣传动员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工作的最重要武器之一,革命作品的翻译是实现革命宣传动员的一种重要路径。复社所译的《西行漫记》是中国翻译史上最具抗日革命宣传动员力的不朽译作。在抗日革命宣传动员的动机驱动下,译者与作者合作,在正文本中展现真实的革命内容进行抗日革命宣传的同时,通过增加序、插图、译者附记等副文本,突显并强化了革命宣传主题,强化了抗日革命认同,增强了译作对目标读者的抗日革命感召力和革命参与意识激发。复社《西行漫记》翻译中副文本对抗日革命宣传动员的强化显著优化了作品的革命宣传动员价值,与正文本共同促成了译作在中国革命思想史上的不朽地位。
    • 许秀玲
    • 摘要: 作为口头诗歌,畲族哭嫁歌具有诗性语言因素,兼具非语言(文化)因素。在实现非语言因素的深度翻译中,阐释人类学的深度描写理论可提供启示。基于此,译者通过增添副文本——内文本和外文本信息(深度描写),构成一个互动空间,让译文读者在译本与译本背景的互动中深度理解与深度阐释畲族哭嫁歌文本(深度翻译),借此尝试其翻译理论的建构。
    • 乔艳
    • 摘要: 民国期刊围绕翻译文学存在众多副文本形式,根据其与正文的位置关系,副文本可分为外文本和内文本,前者包括发刊词、编后记、封面等,后者包括标题(副标题)、插图、译者序、编者按以及附录等。民国期刊翻译文学的副文本既引导了当时的读者阅读,影响了初期外国文学在我国的译介和传播,也是各类文化主体改写外国文学文本,由此实现自身文学和文化意图的手段,同时各类副文本为后世研究者了解当时的文学翻译和传播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但期刊副文本对翻译文学本身也有一定的遮蔽作用。
    • 杨玲燕
    • 摘要: 副文本理论由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提出,近10年来逐渐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助文献计量分析考察副文本与翻译研究现状,对2007年至2020年9月发表在知网上的230篇文献进行直观可视化呈现与分析,发现国内副文本与翻译研究尚不深入,主要表现在:1.副文本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与翻译研究结合多从隐性角度探讨;2.副文本视角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分析不足的基础上展望其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
    • 邵璐; 周以
    • 摘要: 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当下,将民族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语境中考察促成了文学研究的"世界"转向。通过梳理美国出版余华作品的副文本材料,文章探讨了世界文学背景下美国出版方针对中国文学采取的副文本策略,以及相关策略下目标语读者对翻译作品的接受状况。企鹅兰登书屋主要采用了强调地域他者和诗学共性两种策略以呈现余华英译作品,使其参与目标文化市场流通。对读者接受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上述策略基本符合目标读者群对余华作品的期待视野。余华作品在美国的成功译介揭示,在促进翻译文学在目标文化市场的有效传播方面,副文本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 杜桂萍; 孙蒙蒙
    • 摘要: 清代戏曲作品副文本繁多,与正文本的关系颇为复杂。随着版本的变迁、副文本数量的增减,彼此之间的指涉关系极为隐秘而多元,需借助各类副文本乃至正文本之互文性关系进行综合解读。徐燨的戏曲作品《镜光缘》和《写心剧》皆版本复杂,仅从版本变迁的视角即可发现有关作者生平经历、戏曲创作乃至戏曲主题的诸多特殊性,互文性解读为徐燨戏曲创作的阐释提供了多维的、有效的、价值丰沛的言说策略。
    • 操萍; 钱灵杰
    • 摘要: 《蜃楼志》译者韩南以添加副文本为途径显性干预翻译叙事,利用序言解释作品成长主题、情节主线与互文特质,彰显原作文学价值,利用注释解释相关时空概念、人物典故与风俗制度,再现原作文化价值。解释性叙事干预是译者声音的体现,有助于深化读者理解、建构民族形象、丰富文化语境。
    • 李晶; 石春让
    • 摘要: 哈罗德·沙迪克《老残游记》英译本在英语世界影响巨大,流传甚广。该英译本是由独特的多模态文本构筑而成。该多模态文本包括主文本和副文本副文本包括译序、注释、附录、照片、地图等。这些副文本内容丰富,形式多元,丰富地呈现了与原著相关的理论成果,明晰了中国文化信息的内涵,与主文本共同构筑出一个多模态的中国小说英译本。译者精心构筑多模态文本的动因在于:满足读者求新需求、实现赞助人愿望、发挥译者主体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