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4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26113篇;相关期刊406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急症、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材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等;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文献由283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霆、胡志伟、杨镇洲等。

放射性肺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4 占比:3.95%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26113 占比:95.92%

总计:27223篇

放射性肺炎—发文趋势图

放射性肺炎

-研究学者

  • 张霆
  • 胡志伟
  • 杨镇洲
  • 燕忠生
  • 王绿化
  • 祝淑钗
  • 陈胜东
  • 马胜林
  • 侯炜
  • 李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昊; 唐星; 丁井永; 张兰会; 耿碧竹; 赵传琳; 郑瑾
    • 摘要: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治疗放射性肺炎急性期(热毒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期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基础治疗及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激素冲击治疗联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热解毒方中药颗粒剂口服,连续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分级(RTOG制定)、宗氏焦虑评分(SAS评分)、KP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30.00%(12/40),对照组显效率为17.50%(7/40);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联合西医疗法治疗放射性肺炎急性期(热毒壅肺证)有良好疗效。
    • 邹航; 李淼; 何嘉宁; 朱诗雨; 翁文浩; 赵春阳; 蔡佳怡
    •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索经典名方桂枝茯苓丸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桂枝茯苓丸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和OMIM数据库收集放射性肺炎靶点(2021年5月31日更新检索)。应用Cytoscape构建网络关系图,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运用R软件对相关基因进行KEGG和GO富集,应用AutoDock对活性成分和蛋白靶标进行对接。结果桂枝茯苓丸作用于放射性肺炎的潜在靶点共计85个,存在90个潜在生理功能,136条相关通路,8个亲和性较好的小分子。结论桂枝茯苓丸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是多靶点作用,潜在靶点可为后续的药理学研究提供依据。
    • 刘露; 钱小军; 彭梅
    • 摘要: 目的比较艾叶挥发油α-萜品烯醇、β-丁香烯醇,泼尼松3种药物治疗放射性肺炎大鼠的疗效。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组T(艾叶挥发油α-萜品烯醇),组D(艾叶挥发油β-丁香烯醇),组C(泼尼松),组K(生理盐水)。60只大鼠行放射性肺炎造模。组T予α-萜品烯醇,组D予β-丁香烯醇,组C予泼尼松组,组K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30 d后处死大鼠,检测淋巴细胞数、氧化应激指标(SOD)、炎性因子(TGF-β、PDGF、IL-1)含量,观察肺泡炎发生情况。结果组T中淋巴细胞数、炎性因子(TGF-β、PDGF、IL-1)含量明显低于组D、组C、组K(P<0.05)。组T氧化应激指标(SOD)较组D、组C、组K明显上升(P<0.05)。组T大鼠出现轻度肺泡炎,组D为中度,组C为重度,组K为极重度。组T肺泡炎评分低于组D、组C、组K(P<0.5)。结论α-萜品烯醇治疗放射性肺炎大鼠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 时彦川; 李晶
    • 摘要: 目的分析胸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出现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RP)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石家庄平安医院行胸部肿瘤放疗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中药应用情况以及放疗计划系统(TPS)导出的放射治疗计划参数。分析其与患者发生2级以上RP的关系。以放射治疗开始3个月内出现2级以上RP为研究终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胸部肿瘤患者发生2级以上RP的影响因素。结果全组RP情况:2级以上发生率为25.38%(33/130),其中2级发生率为21.54%(28/130),3级发生率为3.85%(5/130),未出现4级RP。单因素分析显示,RP的发生在肺疾病史、总剂量、双肺V_(20)及是否应用中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病史、双肺V_(20)为发生2级以上R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肺病史、双肺V_(20)是2级以上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东娟; 朱翠敏; 吕喜英; 林萍萍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性肺炎(RP)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老年NSCLC患者97例,根据是否发生RP分为RP组28例与无RP组69例。所有患者采用调强放疗,放疗剂量60~70 Gy/30~35次,6~7 w。所有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统计RP发生情况。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比较RP组与无RP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变化;PR患者不同分级血清PCT、CRP和IL-6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CRP和IL-6水平对RP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P影响因素。结果RP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无RP组(P<0.05)。3级和4级RP患者血清PCT、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2级,且4级RP患者显著高于3级(P<0.05)。经ROC曲线分析,PCT对PR诊断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58.33%;CRP对PR诊断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46.15%;IL-6对RP诊断灵敏度为60.00%,特异度为38.46%。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CRP和IL-6为影响RP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PCT、CRP和IL-6水平在老年NSCLC患者RP中高表达,且为影响RP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预测RP灵敏度良好。
    • 孙甫; 兰翠茹; 熊卫平; 李丛; 吴府容
    • 摘要: 目的研究铅门自动跟随技术对食管癌调强放疗计划的质控效果以及对放射性肺炎剂量体积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20例,分别采用铅门跟随技术和铅门固定技术对患者的放疗计划进行重新设计,根据患者的放疗计划将其分为铅门跟随技术组和铅门固定技术组,制定两种技术条件下的治疗计划,比较两组PTV、心脏、脊髓、肺及肺相关指标(V_(5)、V_(10)、V_(20)、V_(30)和V_(40))的剂量曲线,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危及器官和虚拟器官的γ通过率。结果两组PTV、心脏、脊髓、肺及肺相关指标(V_(5)、V_(10)、V_(20)、V_(30)和V_(40))的剂量曲线基本一致;铅门跟随技术组中PTV和肺的γ通过率比铅门固定技术组中分别小0.55%和0.05%,铅门跟随技术组中虚拟器官V_(5)、V_(10)、V_(20)、V_(30)和V_(40,Spared)的γ通过率比铅门固定技术组中分别小0.04%、0.04%、0.09%、0.13%和0.0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门跟随技术组中心脏的γ通过率比铅门固定技术组的大0.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门跟随技术对食管癌调强放疗的计划质控和放射性肺炎剂量体积指标无明显影响,两方法均可用于临床治疗。
    • 杜傲男; 陈宏林; 王强
    • 摘要: 目的在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中应用固定准直器(FC)技术进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设计,以期在达到计划靶区(PTV)目标剂量分布的同时降低危及器官(OAR)的受照射剂量,特别是降低肺部低剂量区的受照射体积。方法应用瓦里安Ecplise 13.5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于徐州市肿瘤医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20例患者,采用同一物理参数,应用FC技术与自动准直器(AC)技术设计IMRT计划,比较FC计划与AC计划的PTV剂量学参数、OAR剂量学参数、执行效率及3%/3 mm标准下的γ通过率。结果两组计划的PTV计量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满足临床需求。FC计划的双肺V_(5)和D_(mean)均低于AC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计划的总机器跳数(MU)、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γ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达到了95%以上,满足临床需求。结论应用FC技术进行IMRT,可有效保护肺部低剂量区,可将其作为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重要补充。
    • 刘维鹏; 朱青山; 冯连杰; 张庆富; 付小娜
    •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17A(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及其对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将147例接受放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n=67,发生放射性肺炎)和对照组(n=80,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比较放疗前、放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NLR及血清IL-17A、TGF-β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外周血NLR和血清IL-17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放疗前,两组患者的外周血NLR及血清IL-17A、TGF-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NLR和血清IL-17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NLR和血清IL-17A水平均高于本组放疗前,血清TGF-β水平均低于本组放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NLR诊断放射性肺炎的灵敏度为60.00%,特异度为72.50%,AUC为0.715;血清IL-17A诊断放射性肺炎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85.00%,AUC为0.859;NLR联合IL-17A诊断放射性肺炎的灵敏度为83.75%,特异度为88.81%,AUC为0.919。结论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外周血NLR和血清IL-17A水平均较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显著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放射性肺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谭惜颜(综述); 朱苏雨(审校)
    • 摘要: 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但早期多以化疗结合放疗为主要治疗方案。霍奇金淋巴瘤(HD)最常用化疗方案为ABVD,其中博来霉素最易导致肺损伤,发生率最高可达28%[1-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最常使用的化疗方案为R-CHOP,其中利妥昔单抗被文献报道能导致间质性肺炎发生,发生率为3.7%~10.0%,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3-5];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建议行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卡莫司汀报道亦可产生严重肺损伤,发生率最高可达59%[6]。
    • 和瑞莲; 张国际; 和文杰
    •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RP)的危险因素及血清可溶性清道夫受体分化抗原163(sCD163)对R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放疗的NSCLC患者130例,根据患者有无发生RP将患者分为RP组(n=38)和非RP组(n=92),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炎(RP)的危险因素,比较2组血清sCD16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sCD163对RP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体类型、肿瘤部位、GTV、全肺V5、AVS5、全肺V20、AVS20、MLD与NSCLC患者放疗后发生RP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V5、AVS5均是NSCLC患者放疗后发生RP的危险因素(P<0.05)。RP组血清sCD163水平明显高于非RP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163诊断NSCLC患者放疗后发生R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95%CI:0.763~0.940),灵敏度为80.49%,特异度为63.41%(P<0.001)。结论NSCLC患者放疗后RP发生率较高,导致RP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部位、V5、AVS5。同时血清sCD163对NSCLC患者放疗后发生R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