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摩擦
接触摩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00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17670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5年全国塑性工程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九届泛珠江三角塑性工程年会、2009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机电与空间光学专业委员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交流会、2008中国材料研讨会—计算材料分册等;接触摩擦的相关文献由461位作者贡献,包括付洪宇、孙柏刚、张昊等。
接触摩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7670篇
占比:99.89%
总计:117805篇
接触摩擦
-研究学者
- 付洪宇
- 孙柏刚
- 张昊
- 斯杰里马赫·亚历山大
- 冯吉利
- 秦萍
- 周贤宾
- 张振宇
- 张晓静
- 戴振东
- 李豪杰
- 谭达明
- 贾长恒
- 刁海丰
- 吴朋朋
- 宋跃勇
- 戴枫
- 朱文第
- 李洪聪
- 潘道元
- 牛鹏豪
- 王珊
- 王金
- 程驰
- 胡晨星
- 蒋恒深
- 薛福成
- 邵兆广
- 郭意桥
- 钟强
- 闫兵
- 雷晓燕
- A.J.萨贝利
- A.多梅克
- B.A.豪厄尔
- B.R.沙姆拉
- D.J.巴青斯基
- D.S.杜恩
- G.E.卡斯纳
- J.A.惠特利
- J.D.格兰德鲁
- M.A.迈斯
- R.D.洛伦茨
- R.L.布罗特
- R.W.尚农
- S.D.斯科特
- T.迈尔
- 严志军
- 傅和平
- 刘大猛
-
-
肖晓华;
代继樑;
王昆鹏;
赵建国
-
-
摘要:
轮式牵引器的牵引力由驱动轮与套管的接触摩擦力决定.目前对驱动轮与套管的接触摩擦研究分析多采用考虑犁沟效应下的单齿模型,未考虑接触部位滑动时的剪切作用.为此,提出了驱动轮六面体梯形齿结构,引入黏着理论,同时考虑黏着效应和犁沟效应,建立了驱动轮与套管之间的力学模型,推导出相应效应下的摩擦因数公式,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驱动轮齿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驱动轮与套管之间的摩擦因数应为黏着效应摩擦因数和犁沟效应摩擦因数之和,其值为1.046;在套管损伤较轻的情况下,驱动轮齿的最优参数为齿顶角105°、齿倾角120°、下底长4 mm.所得结论可为轮式牵引器牵引力的提高和驱动轮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参考.
-
-
回忆之前
-
-
摘要:
我和火车的缘分太深,偶尔梦里还能听见车轮与铁轨接触摩擦的声音,看见枕木上石子滚动,看见火星点点。大学时候我坐几十个小时的硬座从上海回重庆的家,邻座背吉他的同学把靠窗的位置让给了我。深夜,他坐在桌上弹琴给大家听。困了,我们又东倒西歪睡成一堆。因为要打发漫长的时间,我们在夜里说平时从不说起的事。
-
-
秦斌(图/文)
-
-
摘要:
周日,上午8时,位于北京北四环的冰场里准时响起了悠扬的歌声,来自清华附小的小学生滑冰队开始了一个半小时的集中滑冰训练。小朋友手牵手两人一组,在教练的指导下,在冰面上练习滑冰技巧。场馆里除了教练的叫喊声,就是冰鞋的冰刀与冰面接触摩擦的“沙沙”声。
-
-
吴武刚;
刘永波;
吴家喜;
耿合龙
-
-
摘要:
倾角仪作为测量锚链姿态的设备,其实时监测功能对于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的系泊系统安全至关重要.倾角仪通过夹具安装在锚缆上,由于海上环境复杂,夹具必须具备足够大的抗自重和抗冲击载荷能力.鉴于此,以安装于"海洋石油119"上的新式锚缆夹具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锚缆夹具的ANSYS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获取夹具夹紧后的最大静摩擦力来评估夹具的在位能力.研究了夹具及橡胶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并分析了不同硬度的橡胶材料和不同压缩量下,夹具能够获得的最大静摩擦力,同时得到橡胶压力与螺杆施加的预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邵氏硬度50 HD的橡胶径向压缩3 mm时,夹具能抵抗约3.85G(G为夹具重力)的冲击载荷;其次,夹具能获得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橡胶的硬度近似呈二次关系,与压缩量近似呈线性关系;该夹具中螺杆的预紧力不能全部用于压紧橡胶产生摩擦力,其效率约为62%.研究结果对于倾角仪夹具设计及施加安装扭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蒋春容;
张津杨;
任香亭;
陆旦宏
-
-
摘要:
本文分析了定子的振动、定转子的法向接触和切向摩擦,考虑了定子齿结构,采用解析法建立了环形行波超声波电机定转子接触摩擦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定子表面质点与转子间的接触时间和切向摩擦力以及电机的转矩-转速特性。此外,也对考虑定子齿结构和忽略定子齿结构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相同的预压力下,考虑定子齿结构时,定子表面质点与转子的接触时间比忽略定子齿结构时要长,而且转矩-转速特性的计算结果要低于忽略定子齿结构时的计算结果。最后,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考虑定子齿结构时的计算结果比忽略定子齿结构时更接近实验值,说明考虑定子齿结构的接触摩擦模型能准确地反映定转子间的接触和摩擦特性。
-
-
张士华;
魏云港;
田宏军;
胡雪扬;
曹宇光
-
-
摘要:
脐带缆的静强度解析模型不考虑其内部构件间的摩擦,因此无法准确分析脐带缆变形及受力情况,局限性较大.鉴于此,基于螺旋缠绕圆柱分析方法,采用ANSYS软件建立脐带缆多层滑移接触摩擦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梁单元和实体单元模拟铠装钢丝和直构件,设置线线接触、线面接触模拟构件之间的接触摩擦,对脐带缆进行了静强度分析,计算其截面拉伸刚度和弯曲刚度,通过对比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解析计算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从钢丝缠绕角度、钢丝直径、摩擦因数及外压等因素入手,对其截面力学性能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接触摩擦的有限元模拟能够更加准确地展现脐带缆的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且其截面性能受钢丝缠绕角度、钢丝直径、摩擦因数及外压等因素影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脐带缆的截面设计及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
-
周洋靖;
冯志强;
宁坡;
汪昌勇
-
-
摘要:
以实现拥有部分算法特色的金属成形定制化CAE(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软件为目的,在自主开发的OmtDesk平台基础上,嵌入金属成形数值计算程序.首先,以双势理论为基础,运用Uzawa算法求解金属成形中的接触摩擦问题;其次,采用建立在更新拉格朗日框架上的返回映射算法,求解金属成形中材料非线性问题;最后,通过压缩回弹和挤压成形两个数值算例,验证了自主开发的金属成形定制化CAE软件FEM/Form的准确性与通用性,并将求解结果与ANSYS对比.在压缩回弹算例中,采用ANSYS得到10–3 mm量级的穿透量,相同算例采用FEM/Form则能将穿透量控制在10–7 mm量级,说明采用双势接触模块能更加精确地控制金属成形数值模拟中的穿透量,使金属成形过程更加准确.
-
-
-
-
毕厚煌;
柯国琴;
安宗权;
郭文举
-
-
摘要:
制动机构作为汽车整体结构组成中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使用价值.刹车制动时刹车片与制动盘之间接触摩擦行为消耗行驶中车辆的动能,而摩擦过程中生成的热量会对制动盘、刹车片的材料力学性能和车辆制动性能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模拟汽车刹车制动过程,考虑摩擦面的表面对流和热辐射等因素,对制动盘分别作为刚体和柔性体两种状态下的制动过程进行热力耦合动态分析,为通风盘式制动机构的结构设计及对其性能量化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参考.
-
-
魏承;
王洪柳;
赵阳
- 《2009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机电与空间光学专业委员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交流会》
| 2009年
-
摘要:
机械臂捕获漂浮目标时,抓取装置与目标间的接触碰撞、抓取后变结构组合体的动力学与控制以及卫星平台的稳定控制等直接关系到抓取的成功与安全。本文首先建立了空间机械臂及目标的动力学模型,引入了末端装置抓取目标时的计及接触摩擦的碰撞模型,并提出了“动态抓取域”用于机械臂抓取目标时的控制,并同时应用关节主动阻尼控制以减小抓取碰撞激振对空间机器人冲击的影响;引入误差四元数对基体姿态应用比例微分控制,并根据抓取成功瞬间的动量守恒定理建立了抓取后变结构组合体动力学模型,而后研究抓取后机械臂与基体的稳定控制;而后研究了接触碰撞摩擦系数对抓取过程碰撞力冲量和控制输出的影响,并优化抓取装置与目标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小抓取过程的振动及能量的消耗。通过仿真分析,接触碰撞系数的增大虽然使碰撞力略有增加,但选择适当的摩擦系数能够减少控制输出及碰撞力冲量,从而增加抓取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
-
许莹;
洪深泽;
周明智
- 《第二届全国塑性加工学术年会,全球华人先进塑性加工技术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将节理单元引入到坯料与模具接触面上的摩擦模拟中,并简单介绍了其基本特征及接触摩擦区由节理单元组装成的矩阵方程.但当采用了节理单元进行接触摩擦区的模拟后,变形体中将存在两个不同类型的单元,这将给模拟分析带来困难.这篇文章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将本体部分与节理单元部分的矩阵方程进行了叠加,并组装成整体,耦合为一个整体刚度矩阵方程.
-
-
ZHAO Gangyao;
赵刚要;
XU Shengkai;
徐圣凯;
ZHANG Ranyang;
张冉阳;
GUO Zhenghua;
郭正华;
LU Chengjun;
陆诚俊;
LIU Chong;
刘翀
- 《2015年全国塑性工程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九届泛珠江三角塑性工程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铸态高强铝合金筒形件强力热反旋成形过程中筒坯与模具接触摩擦是影响旋压不均匀变形的主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成形过程中筒形件的圆度等形状精度.为此,本文基于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建立了该成形过程三维热力耦合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基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摩擦对椭圆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旋轮与筒形件间摩擦系数的增加,筒形件椭圆度在第二道次时出现了波动式减小,第三道次时基本不变,第四道次时波动式增加;随着芯模与筒形件间摩擦系数的增加,筒形件椭圆度在第二道次时变化不大,第三道次时先减小后稍微增加,第四道次时逐渐增大.该研究可以为铸态高强铝合金筒形件强力热反旋成形摩擦的选取提供依据.
-
-
林军志;
赵明阶;
杨洪武
- 《2008中国材料研讨会—计算材料分册》
| 2008年
-
摘要:
采用真空离子镀的方式在AISI D2钢基体上制备渗N,TiN及复合涂层,并采用模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涂层的磨损性能。将Archard经典粘着磨损模型离散化后用Fortran子程序的形式嵌入到商业化的有限元软件中,以求解接触摩擦过程中接触区每个节点或单元的磨损深度,定量分析了基体及三种涂层的磨损深度。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具有最优耐磨性能,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符合。
-
-
-
范薇;
李小青;
邓海龙
- 《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以复合地基为对象,将桩-土-垫层-承台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复合地基体系,通过考虑桩土界面接触摩擦作用、土体的非线性特性及系统各个部分的主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进行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性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复合地基的理论分析及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
-
-
赵德安;
张克华
- 《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五十周年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隧道衬砌的耦合问题必须借助于数值分析模型进行研究,本文就单层衬砌和双层衬砌隧道两种类型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初期喷锚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以及围岩与衬砌之间的接触摩擦状态,并对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文中采用了一种接触摩擦单元并利用了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分析的Mohr-Coulomb塑性准则.对同一隧道采用不同的衬砌类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衬砌之间以及衬砌与岩土之间存在力学上的分离现象.
-
-
王建;
钱若军
- 《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接触与摩擦问题作为一种边界非线性问题而广泛存在于土木结构工程领域中,接触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作为分析接触问题的主导方法,已经在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接触问题分析方法的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本文对接触问题的各类数值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数学规划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研究展望.
-
-
雷丽萍;
曾攀;
方刚
- 《第二届全国塑性加工学术年会,全球华人先进塑性加工技术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塑性微成形工艺是微型机械系统结构元件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是以塑性变形方式生产毫米到微米量级微型零件的技术方法.本文以塑性微成形工件尺寸微小化后尺寸效应的本质性特征为基础,讨论了材料流动规律的尺寸效应、成形过程中的接触摩擦问题、温度效应、工件的尺寸精度和成形设备选择等工艺技术问题,分析了塑性微成形工艺的一些基本特点,进一步指出了塑性微成形技术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