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监测
振动监测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2404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5篇、会议论文224篇、专利文献356753篇;相关期刊541种,包括爆破、设备管理与维修、噪声与振动控制等;
相关会议176种,包括第一届大直径深孔采矿技术与装备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等;振动监测的相关文献由634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进、王伟、高文学等。
振动监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6753篇
占比:99.64%
总计:358052篇
振动监测
-研究学者
- 李进
- 王伟
- 高文学
- 刘才学
- 李杰
- 刘彬
- 刘辉
- 张凯
- 张磊
- 李强
- 杨帆
- 何青
- 余红兵
- 夏惠兴
- 张军
- 杨在江
- 王浩
- 管晓明
- 蔡维由
- 赵明生
- 付晓强
- 何攀
- 何杉
- 吴涛
- 周建敏
- 夏军
- 姜振喜
- 孙超
- 康强
- 张永清
- 李丹煜
- 李卫东
- 李培玉
- 李林
- 杨涛
- 梁晏萱
- 沙德生
- 王鹏
- 程永锋
- 邹文莉
- 邹歆
- 陈光大
- 陈虎
- 黄新波
- 余志伟
- 关淳
- 冯显锟
- 刘伟
- 刘峰
- 华洪斌
-
-
李进;
熊振龙;
李磊;
李虎;
任彦帅
-
-
摘要:
面对海洋石油开展智能油田建设和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的需求,针对关键离心泵设计基于Zig・Bee和振动监测的无线监测系统,采用边缘计算技术能够有效获取设备异常数据。经过现场实际运用,能够有效开展数据评估和故障诊断,指导现场设备管理人员开展检修,为智能油田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
-
唐演;
缪融融;
钱杨
-
-
摘要:
振动监测系统可对大型竖井式贯流泵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与分析,同时可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可为泵站管理者搭建一个全面实时掌握机组设备运行状况的智能监测平台。本文主要讲述了振动监测系统的构成和判定标准,并通过案例证实了该系统分析和判断机组故障效果显著,可有效解决传统故障诊断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极大地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振动监测系统可在泵站工程监测中推广应用。
-
-
牛亮
-
-
摘要:
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非常复杂,设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激振力和振动自由度的影响。本文结合风力发电机组振动研究相关概念,分析了风力机组常见故障,对发电机组故障诊断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风力发电机组振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设计,提出了风力发电机组振动分析法的应用。
-
-
周继国;
焦健;
陈德山
-
-
摘要:
为分析某隧道开挖爆破对邻近民房的振动干扰,对周围民房进行振动监测,获取爆破振动能量对土坯民房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特点,并采用HHT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处理。结果表明,PPV未出现明显高程放大效应,利用萨道夫斯基公式可对其衰减规律进行描述;各测点PPV介于0.01~0.09 cm/s,主频率分布在10~40 Hz,符合爆破振动安全标准;爆破振动对于4#土坯民房的影响已超过安全允许标准,并造成累积性振动损伤。后期需采取措施提升爆破振动频率,与民房自振频率错开,起到保护民房的目的。
-
-
郑起;
庞子祺;
刘小龙
-
-
摘要:
旋转设备振动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是使振动检测仪器获取设备本体的振动数据,形成时域及频域等相关波形,并依据波形及现场运行工况判断设备运行状态,从而提出必要的运行及检维修策略。通过对电机及轴承2个故障诊断实例的剖析,实现对设备故障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降低生产运行风险。
-
-
黄帅;
李军霞
-
-
摘要:
提升钢丝绳作为摩擦提升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在提升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载荷的耦合作用,从而引发持续振动,通过有效监测钢丝绳振动并进行故障报警,对提升系统智能化运行以及矿井安全高效运行有重要意义。针对钢丝绳横向振动位移测量方法有接触式及非接触式。
-
-
刘佳杰;
刘晓飞;
刘钊臣;
张小军;
高文学
-
-
摘要:
为研究爆破荷载作用下地震波的传播和衰减规律,以渑池—淅川高速公路(渑池—洛宁段)路基爆破开挖工程为依托,在路堑边坡处布置监测点,通过采集爆破振动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爆破地震波的时程曲线和频谱特征图;对各测点3个方向峰值振速按萨道夫斯基公式进行了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爆源近区,V_(x)最大,但其衰减速度较快;随着爆心距的增加,V_(y)存在高程放大效应现象,V_(x)、V_(z)逐渐趋于一致,且均小于V_(y);岩体结构面对爆破地震波的滤波作用,使得爆破主振频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能量向低频区域集中。
-
-
冉文静;
赵晓顺;
霍晓静;
柏文杰;
田瑞涛;
刘尚坤
-
-
摘要:
针对耕整地机械核心工作部件在田间作业时结构磨损或疲劳断裂问题,通过阐述振动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电涡流型、磁电型及压电型3种传感器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分析3种传感器技术的优缺点;归纳应用于耕整地机械振动监测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梳理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分析3种振动信号处理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指出时域、频域分析不适用于非稳态信号分析;分析当前应用到耕整地机械中的阻尼材料、加装动力吸振器和改善机械部件结构3种减振技术及各自应用情况,指出加装动力吸振器应用范围窄,改变机械结构设计难度高。最后针对振动信号处理提出局部变换结合时频分析法、深度残差收缩网络法两种振动信号处理方法,针对机械减振措施提出采用阻尼材料实现机械减振的建议,期望为耕整地机械乃至其他农机装备振动监测及减振技术提供参考。
-
-
-
郑坤;
连林樱;
薛晨;
张严林
-
-
摘要:
直升机振动不仅使乘员感觉难受、飞行操纵困难,而且加速形成对直升机旋转部件的损伤及结构件的磨损、疲劳直至断裂,是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的故障。这类故障涉及旋翼、传动、动力及飞控等多个系统,故障难以定位,排故难度和工作量大。针对一起直升机空中低频筛动故障,通过性能调整、成品更换和飞行振动数据分析对故障进行定位,确认是直升机传动链扭振引起的筛动,对传动链扭振机理进行研究分析,给出了后续故障处理的思路,提出了开展常态化振动监测和专业化数据分析的建议,为机组人员监控和处理振动类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
-
-
-
张国辉
- 《2017年风电运行指标发布会暨全国风力发电技术协作网第十一届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在风力发电机组屡次发生重大机械设备损坏的情况下,运用振动监测技术减少机械设备损坏和财产损失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振动监测系统在风电领域中应用的特殊性,论述了风电振动监测的传感器选用和布局,振动监测的方法和数据分析,分析的方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时域进行分析,一种是在频域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对风电振动监测的认识.
-
-
-
-
-
Xing Yijiang;
邢益江;
Zhang Qing;
张青;
Li Fei;
李飞;
He Jiahui;
何嘉辉;
Zhang Yucheng;
张玉成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为确保工程的安全、进度、质量目标顺利实现,并解决基础建造的施工难点和保障邻近建筑物结构安全,在慕拉士公共房屋基础项目中,施工难度最大的是部分钻孔灌注围护桩在邻近14层高的澳门电力大楼的浅块型基础旁,没有足够的工作空间使用传统的RCD机械来施工,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经过改良的桩机施工,而打桩时引起的振动传到邻近的建筑基础可能会影响到结构安全.经过详细分析评估地质特性及场地限制,最终制定最适合的方案,采取的方法是在建造地下人造隔墙.本文分析探讨是基于振动的监察数据,探土报告分析出的地质资料,以及澳门电力大楼的浅块型基础竣工图等数据.为验证地下人造隔墙的结果,使用地盘具体的地质参数,预计经过建造地下人造隔墙,传播至14层澳门电力大楼的结构主体的峰值粒子速度会有效降低,以保障桩基施工的安全目标.结论是基础工程计划施工时,应分析评估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从而制定有效措施控制及监管以达到预期目标.
-
-
Xing Yijiang;
邢益江;
Zhang Qing;
张青;
Li Fei;
李飞;
He Jiahui;
何嘉辉;
Zhang Yucheng;
张玉成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为确保工程的安全、进度、质量目标顺利实现,并解决基础建造的施工难点和保障邻近建筑物结构安全,在慕拉士公共房屋基础项目中,施工难度最大的是部分钻孔灌注围护桩在邻近14层高的澳门电力大楼的浅块型基础旁,没有足够的工作空间使用传统的RCD机械来施工,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经过改良的桩机施工,而打桩时引起的振动传到邻近的建筑基础可能会影响到结构安全.经过详细分析评估地质特性及场地限制,最终制定最适合的方案,采取的方法是在建造地下人造隔墙.本文分析探讨是基于振动的监察数据,探土报告分析出的地质资料,以及澳门电力大楼的浅块型基础竣工图等数据.为验证地下人造隔墙的结果,使用地盘具体的地质参数,预计经过建造地下人造隔墙,传播至14层澳门电力大楼的结构主体的峰值粒子速度会有效降低,以保障桩基施工的安全目标.结论是基础工程计划施工时,应分析评估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从而制定有效措施控制及监管以达到预期目标.
-
-
Xing Yijiang;
邢益江;
Zhang Qing;
张青;
Li Fei;
李飞;
He Jiahui;
何嘉辉;
Zhang Yucheng;
张玉成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为确保工程的安全、进度、质量目标顺利实现,并解决基础建造的施工难点和保障邻近建筑物结构安全,在慕拉士公共房屋基础项目中,施工难度最大的是部分钻孔灌注围护桩在邻近14层高的澳门电力大楼的浅块型基础旁,没有足够的工作空间使用传统的RCD机械来施工,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经过改良的桩机施工,而打桩时引起的振动传到邻近的建筑基础可能会影响到结构安全.经过详细分析评估地质特性及场地限制,最终制定最适合的方案,采取的方法是在建造地下人造隔墙.本文分析探讨是基于振动的监察数据,探土报告分析出的地质资料,以及澳门电力大楼的浅块型基础竣工图等数据.为验证地下人造隔墙的结果,使用地盘具体的地质参数,预计经过建造地下人造隔墙,传播至14层澳门电力大楼的结构主体的峰值粒子速度会有效降低,以保障桩基施工的安全目标.结论是基础工程计划施工时,应分析评估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从而制定有效措施控制及监管以达到预期目标.
-
-
Xing Yijiang;
邢益江;
Zhang Qing;
张青;
Li Fei;
李飞;
He Jiahui;
何嘉辉;
Zhang Yucheng;
张玉成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为确保工程的安全、进度、质量目标顺利实现,并解决基础建造的施工难点和保障邻近建筑物结构安全,在慕拉士公共房屋基础项目中,施工难度最大的是部分钻孔灌注围护桩在邻近14层高的澳门电力大楼的浅块型基础旁,没有足够的工作空间使用传统的RCD机械来施工,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经过改良的桩机施工,而打桩时引起的振动传到邻近的建筑基础可能会影响到结构安全.经过详细分析评估地质特性及场地限制,最终制定最适合的方案,采取的方法是在建造地下人造隔墙.本文分析探讨是基于振动的监察数据,探土报告分析出的地质资料,以及澳门电力大楼的浅块型基础竣工图等数据.为验证地下人造隔墙的结果,使用地盘具体的地质参数,预计经过建造地下人造隔墙,传播至14层澳门电力大楼的结构主体的峰值粒子速度会有效降低,以保障桩基施工的安全目标.结论是基础工程计划施工时,应分析评估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从而制定有效措施控制及监管以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