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明
技术发明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1年内共计1203篇,主要集中在科学、科学研究、化学工业、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52127篇;相关期刊799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中国科技奖励、科学画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二届泛珠三角科技教师论坛、2012第11届中国消失模铸造技术创新大会暨首届高致密高耐磨高精良铸件空壳与振动浇筑专题会、2012消失模·V法·新一代精密铸造中国发明创新观摩大会等;技术发明的相关文献由757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项义考1、丁东等。
技术发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2127篇
占比:99.22%
总计:153327篇
技术发明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项义考1
- 丁东
- 吴红
- 孙永旭
- 李晓岩
- 牟丕志
- 王海山
- 蒋卫东
- 郑永年
- 陈仁政
- Chris
- 党治国
- 刘兵
- 刘志明
- 刘玉满
- 刘翔
- 劳永新
- 包国光
- 周春彦
- 周科际
- 尤放
- 师昌绪
- 康荣平
- 张兴业
- 张明国
- 徐建红
- 李斌
- 李晓伟
- 李毅
- 林毅夫
- 武夷山
- 江忠宝
- 温家宝
- 王明泉
- 王树恩
- 聂羽
- 薛梅
- 钱志明
- 门里牟
- 陈敬良
- 黄胜辉
- Alison McCook
- Joyce
- Michael Savage
- TechKoala
- W.DS
- ZHANG Ying-yan
- hyacinth
- 丁恺
-
-
吴玲英;
陈则恩
-
-
摘要:
技术发明是《失乐园》中众多科技情节的范例,主要包括生火、金属冶炼和火药武器三种与火相关的发明.通过对技术发明的细节描写,弥尔顿与培根就有关科技发展的"大复兴"论进行了"对话".培根"大复兴"论认为,人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恢复到堕落以前对于自然的主宰状态,并实现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弥尔顿则将上述三项发明置于人类历史中,对"大复兴"论进行了反思,探讨技术对于人类文明前进的复杂作用,强调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精神文明作为支撑和指引.科技与人文价值的结合,也成为史诗《失乐园》中设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
-
-
-
-
-
-
-
王晴1
-
-
摘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8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喜获8项国家科技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中,装备电磁兼容性设计关键技术(苏东林主持)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高精度位置网及其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应用(施闯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空间极端环境下机构复杂序列运动地面测试装备关键技术(丁希仑主持)、仿复眼成像的单相机三维流场测速关键技术及装备(王晋军主持)、航天器复合自主****控制与测试评估技术(郭雷主持)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大范围路网交通协同感知与联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王云鹏主持)、先进航空装备故障诊断、预测与健康评估技术与应用(王自力主持)、空地一体化协同防撞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张学军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
-
刘道玉1
-
-
摘要:
人类文明的标志是文字和城市的出现。人类诞生后经历了无数次关键性的进步,包括工具的使用,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和农业耕种方法的推广,并一步步将科学技术发明推向前进。
-
-
李怀伦
- 《2016高职素质教育学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根据其准确的办学定位、专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高职工科类专业培养的是生产一线,面对生产工艺、设备,处在生产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明确提出了只有将技能(技术)创新、技术发明作为其创新创业的落脚点,才能为社会、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人才"精确供给".同时强调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技能(技术)创新、技术发明的前提,"工匠精神"是技能(技术)创新、技术发明的核心,实践是技能(技术)创新、技术发明的着力点.
-
-
张秀香
- 《第二届泛珠三角科技教师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有效指导是至关重要,而指导的策略应根据学生选题内容来定.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总结、积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选题、研究,在此阐述学生技术发明和论文选题及研究的指导策略,注重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是引导学生,并不是学生作品的"代办者".
-
-
-
包国光
- 《2007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叙述并肯定了前人关于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需求”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一般性机制在于“技术缺失”的显现和对这种显现的领会。在劳动和生活中,工具或物品的缺点暴露得越明显,对需求条件的具体匮乏感受得越强烈,技术改进的方面和方向也就越明确。本文结合技术史上的一些发明例子进行论证,并且指出,现代技术尽管异常复杂,但它的发明仍然是以另一个层次的“技术缺失”为条件的。
-
-
-
-
翟晨阳
-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目前核技术领域的发明申请中,国内申请的授权率一直偏低.笔者从审查实践出发,分析了导致这一结果的三方面主要原因及其体现的特殊现象.文中主要从申请文件缺乏新颖性或创造性、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不清楚、说明书撰写不当这三个方面,分情况列举了常见的问题,分析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对策,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
-
-
-
刘瑞珣
-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关系到学习效率和未来的创新能力。在理工大类中,真正学理的人数很少,多半是学工的。广义的工科包括全部工程和技术科学,所以理科的特点很容易被淹没在工科的特点中而被忽视或取代。在这种形势下强调理科特点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围绕理科人才的创新特点提出理科大学生应关注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