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
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

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

  • 召开年:200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5-10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会议文集: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把胶东半岛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所属区域建成全国区域经济中极具活力的地区,并以此带动山东全省的经济腾飞,是山东省委、省府的重大决策。在实施这一重大决策中,首先要搞好胶东半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本文介绍如何以现代化的思路来构思胶东半岛交通基础设建设。
  • 摘要:中国经济现代化是世界经济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实现现代化是我国的国家目标。在21 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将面临巨大挑战。为此,本文分析了三个问题。rn (1)世界经济中的中国角色,包括中国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和世界比重、中国经济质量的世界排名和经济水平的世界差距。rn (2)中国与世界大国的经济比较,包括中国与大国的经济效率比较、经济结构比较、经济现代化水平和经济增长速率比较等。rn (3)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包括世界经济现代化的现状和前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现状和前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运河战略、以及促进中国经济现代化的10 个建议。rn 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比较特点是:世界影响力比较大,国际竞争力比较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约为100 年,赶上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约需 100 年。中国经济现代化任重道远,两次经济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运河战略是一个合理选择。
  • 摘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我国发挥后发优势。本文首先对后发优势和新型工业化的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探讨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下的后发优势。最后指出,要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实现后发优势,要做到:加快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摘要: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基础。对于一定的社会地区和国家,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则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是关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的经典表述。
  • 摘要:发展主义政治具有国家领导人具有强烈的经济现代化建设倾向,而且其政权的合法性来自经济不断发展、军队或独裁性政党使国家具有强制性的“暴力潜能”,最高领导人的更替尚未制度化及程序化、在技术官僚的主导下,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政策取得较好的实效等特征。尽管市场体制下的经济迅速发展势必造成新兴阶层乃至新社会精英的出现,从而推动政治体制向高一个层次发展,但也出现了“发展成果流失”等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的障碍性因素。
  • 摘要:一、李博院士1996 年对南方草地的考察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根据李博院士建议,1996 年对我国南方草地进行了考察,1998 发表论文。但1998 年李博先生考察中欧草原不幸殉职。 1. 南方草地的特点。南方草地与北方草地相同点:景观开阔,保护水土,是有益的碳库和氮库。南方草地特点是:第一,水热条件好,单位面积生产力高,经改造后1~2 亩草地可饲养1 只绵羊单位;第二,牧草生长期长,经改造可形成终年不枯的常绿草地带,饲草供应较平衡,可全年放牧;第三,基本上无雪灾、旱灾、风灾;第四,已建立的禾草与豆科牧草混播草地可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的优质人工草地相媲美;第五,分布较零散,万亩以上草地约占总面积的20%;第六,土壤中缺磷,部分地区缺钾;第七,地形起伏,交通不便。
  • 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正像各个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会发展道路不同一样,城市化存在明显的地区和民族差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全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1.8%,有的地区已经超过50%。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加速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偏差和不足,其中突出的是城市化忽视了地区性和民族性。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研究。
  • 摘要:知识创新指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发明、创造或应用某种新知识,它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知识创造和新知识首次应用。一般而言,知识创新导致新科技,新科技产生新经济,新经济孕育新社会,最终导致新现代化。知识创新是经济现代化的动力和源泉,它已经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21 世纪知识创新的前沿领域,主要是自然科学前沿、社会科学前沿和技术科学前沿。本文简要介绍了21 世纪知识创新的重点领域及其方向。
  • 摘要: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能源的形式和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在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中,能源发生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从生物能向矿物能(煤)的转变,第二次是从煤向石油和原子能的转变;在第二次现代化过程中,能源也将发生两次转变,第一次是从矿物能向综合能,第二次将是从综合能向新能源的转变。根据中国现代化与能源定量关系的回归方程的预测,2020 年中国人均能源消费大约为 1244~1692 千克标准油/人,中国能源总需求大约为26~41 亿吨标准煤;未来20 年,中国人均能源需求大约保持1.51%~1.85%的年均增长率,能源效率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7% 左右,同时应控制人口的增长率。
  • 摘要:本文用指标体系反映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问题,即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数出现负增长, 在GDP 总量中社会发展总支出速度慢、比例低, 追求GDP 的高速度,经济效益和投资效果低下, 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过低、教育机会不均等, 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农村缺医少药, 社会不公平、机会不均等加剧,各种收入差距扩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它指明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过去长期以来,在“重经济、轻社会、轻生活”、的指导思想下,把追求GDP 的增长速度作为追求政绩放在突出地位,而把文化、教育、卫生、人民生活、社会福利及环保等社会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放在较次要的地位,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不和谐现象及社会不稳定因素。
  • 摘要:在2004 年中国经济现代化学术讨论会上曾经提出中国现代化人文指标的想法,在差不多一年的操作活动中逐步具有化为几个部分的研究。今天希望与参会的各位专家共同探讨,以求得研究的深入。
  • 摘要:作者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认为现代化战略需与“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吻合。落实“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为了使广大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提出现代化的推进应改变过去形成的操作习惯和定式思维。具体讲就是搞好“五个转变”,即转变“轻农重工”,狠抓重中之重;转变“轻三重二”,助推服务经营;转变“轻社重经”促进社会公平;转变“轻创重引”加速自主创新;转变“轻面重点”,扩大城市带动。
  • 摘要:这篇微型论文标题上所写的“中心国家”是指,在某一特定历史发展时期,在全球人类社会进程的经济、货币和技术等领域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某个或某几个领先国家;“关键产业”则是指中心国家赖以建立其这种地位的主要依靠所在,这一或这些产业通常对中心国家经济强势具有决定性意义,至少是重要的作用,同时一般又都是当时的技术领先部门,而且多半还具有政治意义;至于本文所说的“转移”,可能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主要是后起国家和外围国家自身也努力建立发展起类似的产业部门,从而使中心国家早先据有的优势被分散、削弱甚至赶超;其次是中心国家出于竞争和盈利考虑,把某些有关企业外迁或直接在国外新建工商设施。循着上述思路,我们来回顾和观察一下历史与当今中心国家关键产业的转移问题。
  • 摘要:当代中国正在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进入一个以多元复合社会转型为特征的战略机遇期。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总会布满荆棘,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陷阱,中国社会转型所呈现出的多元复合特征更加剧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正确认识社会转型的特征是政府制定正确政策的前提,只有加快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才能避免陷入挫折与断裂充斥的现代化陷阱,顺利完成中国现代化的多元复合转型。
  • 摘要:澳门综合生活素质指标的构成原则如下:一是充分考虑澳门特别行政区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二是坚持避繁就简、突出重点的原则。三是本研究以社会条件层面的客观指标为主,较少涉及个人生活层面的主观指标。四是坚持可测度、可比较的原则。根据提升居民综合生活素质的战略目标,按照上述基本原则,参照国内外已有的各类评价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和现代化指标体系,经过反复比较和综合,本文构造了由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生活条件、自然环境、社会安全保障五个子系统衡量综合生活素质。
  • 摘要:新世纪,世界进入大竞争时代,这种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的竞争和文化生产力的竞争,这已成为21 世纪的重要现实。 21 世纪又是世界城市大竞争的时代。就城市而言,大竞争时代是指当今世界范围和亚洲范围内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的竞争和较量。这种竞争是基于文化的一种博弈。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上,“软件活力”或“软实力”,成为竞争的主要“筹码”。本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
  • 摘要: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实质是经济权利从国家向民众的回归。以民众作为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看,回归的权利包括:创业权、竞争权、组织权、财产权、交易权创新权。
  • 摘要: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社会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领域,即政治活动领域、经济活动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与此相适应,社会组织也可以分作三类,即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如果说政府组织是第一部门,营利组织是第二部门,那么,第三部门就是各种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的总称或集合。也就是说,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各种社会组织。
  • 摘要:1990 年,迈克·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力优势》分析说,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于其产业集成状况、各个产业和公司的发展水平,而不在于它的国民经济总量与经济特征。不仅如此,波特还具体描述了一个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四阶段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大致要历经四个重要阶段,即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管理阶段。
  • 摘要:论文从现代化横向比较的角度对中日、中韩、中印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科技投入、教育发展水平、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等相关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得出了中国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及其与日本、韩国、印度现代化的差距与潜力。通过对比,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摘要: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直接后果,城市化与工业化相适应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本文在转轨经济的框架内,从工业化战略转型视角考察中国城市化路径变迁。认为: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城市化路径由重工业优先战略内生而成;改革以后,小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相伴生,表现为中国城市化的路径依赖;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轨和发展战略转向新型工业化,既奠定城市化的体制基础,也强制解构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相依存的制度安排,诱致与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相匹配的制度安排,实现中国城市化的路径替代。进而基于一系列相互配套的政策、制度,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缓和乡-城二元对峙,发挥集聚经济效益,使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城市化替代路径产生对新型工业化的强有力推进。
  • 摘要: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环境中必须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因而对现代化建设主体的要求更高,因为现代化发展模式的选择、机制建设、大众认同、有效操作等均需人的现代化先行。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人的组织形式和社会活动形式的现代化,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结构、情感心理的现代化等等,而中国目前大规模促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是文化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而其基础依然是经济现代化。
  • 摘要: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而且需要大批现代技能人才。现在,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比较缺乏。为此,我国要制订现代化技能人才发展的战略规划,搞好技能人才的供求均衡。还要制定技能人才发展政策,改革有关的管理体制,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增加投资。
  •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提出和未来社会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科学普及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提高人的现代意识已成为一个新的命题。本文就现代化城市科普发展的阶段、定位、作用、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指出了今后城市科普的发展方向。
  • 摘要: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主旋律,纵观美国率先进入第二次现代化,源于强劲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创新,包括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一切领域和所有层面。如:理念与文化,战略与策划,管理、经营与服务;政治、经济(工农业、交通运输、通信、金融业等),文化、教育、科学与技术;工艺与发明;国家与地区发展,城市与乡村;等等。在科学学看来,现代化是发展前沿的集合,与创新相伴,相互促进。创新是第一性的,它推动现代化,而现代化又促进创新。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