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04年中国国有企业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年中国国有企业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年中国国有企业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4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04-05-28

主办单位:上海社科院

会议文集:2004年中国国有企业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人们普遍认为,在迈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比俄罗斯取得了更大的成功。部分原因在于俄罗斯的运气不佳。1989年它与东欧的贸易关系瓦解以及1991年苏联解体,削减了多达一半的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我以前曾估计,这在改革初期使得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了14%。中国在贸易中避免了这样的中断。
  • 摘要:@@ 一引言:管理国有企业在体制发育不全和缺乏必要支撑基础的经济体里,市场失灵较为广泛,因此,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政府必须在推动市场的形成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此外,在转型阶段,为了促进企业的重组并最终使它们在市场经济中获得生存能力,政府在企业治理中发挥作用也许是合理的。从对27个转型国家的企业重组的文献考察里,简可夫和穆瑞(2002年)得出结论:由政府和强有力的外部的非财政的巨额所有权(block ownership)所组成的混合所有制,可能产生足够好的公司治理,从而支持有生存力、能盈利的企业。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关注波兰管理其国有企业的经验来考察公有制推动企业重组成功的条件。
  • 摘要:@@刚才两位演讲人讲到了波兰和俄罗斯的经验。我觉得对中国来说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说中国必须要能够从别的国家吸取经验。尽管个人觉得,中国的情况很明显与其他的国家,比如波兰、俄罗斯是非常不一样的。但我们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就是我们要有一个结构重组,要让我们的国有企业重组成功,政府必须要有一个很清楚的改革目标。因此,在转型中,比如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这种国家部门。必须有这个权力与能力来制定一个很好的程序,这样,整个国有企业的转型重组就能以比较有序的方式进行。能在一个比较清楚的框架下运行。比如说立法框架、财政框架以及人事改革、社会保险框架等等。
  • 摘要:@@前面两位发言人所做的对波兰、俄罗斯经验的介绍和研究,对我们来 说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启发,比如对改革时机的选择,在什么时点上开始 私有化和私有化进程的节奏,或者在私有化过程当中如何做到先进行重 组,包括剥离、分拆等等。还有在私有化过程当中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政 府与企业决策之间的关系,甚至还有在私有化进程中,如何保证已经完成 改制的企业能够进入真正市场化的经营轨道,从而选取能够熟悉市场运作 的企业经营人等。这些都是很有针对性的。
  • 摘要:@@一中央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务院国资委)于2003年3月20日正式成立。
  • 摘要:@@在过去10年中,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汉语里“改制”就意味着“改变制度”,它已经成为中国大部分地方的主要现象,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涉及完全私有化。与东欧和前苏联出现的大规模私有化计划不同,中国政府的改制计划是渐进的、低调的。不过,我们不应低估中国改革的意义。从许多方面来看,与东欧和前苏联相比,中国的改革不仅进行得同样深入,而且普遍具有更好的经济效果。
  • 摘要:@@1.问题的提出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能不从它的形成历史谈起。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实行的是战时经济,光复后,苏联红军又最早进入东北,加之一五期间156个重大项目,58项落在东北,因此东北地区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历史最久,程度最深。 其特点是:重化工业的内循环性与国有经济的封闭性相结合;重化工业的垂直管理与命令经济相结合;国有经济与政府的特殊关系。
  • 摘要:@@我国部分大型国有企业是按《企业法》注册的,因此其治理结构的基本体制是国家机关作为股东和资产所有者行使所有权,企业由总经理全面负责,不存在董事会。这种体制造成了许多问题:有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就成了董事会;有的企业把权力都给了总经理,没有董事会监控,最后惹出很大问题。
  • 摘要:@@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已有25个年头了,可是,其总体状况依然不佳。仍陷于困境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不适应于市场经济改革,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根本无法结合,外国如此,中国同样如此。 那么,为什么宝钢、上汽、长虹等国有企业,能取得改革与发展的如此杰出的成绩呢!? 有人的评议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成功是偶然,不成功是必然。 以偶然与必然的哲学观点来评议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有点意思,但问题在于如何分析这中间的偶然与必然。
  • 摘要:@@我想,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 我们所有的演讲者讲了这么多有创新的、严谨的观点,对目前的制度改革、程序改革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对改制的目的等都做了精彩的演讲。 从我的角度看来,我觉得首先就像胡先生今天早上讲到的那样,我们必须要了解为什么要改革国有企业?为什么要给国有企业改制?我非常同意他的意见。国有企业改革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整个中国的经济水平,作为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一部分,国有企业是其中的中流砥柱。姚洋教授的研究指出,正在进行改制的这些国有企业,他们的损失的工作是比较少的,而改制之后工作机会的增长又很大,整个的效率、生产力等,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是改制之后。同时,袁教授也提到,我们有很大的国有企业。比如宝钢,是非常成功的。
  • 摘要:@@一政府介入商业活动的问题政府介入商业活动并不是新生事物。从东方到西方,许多政府建立了国有企业,其原因各异,比如说对关键资源行使所有权和营运影响、加速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或者是在私营部门无关紧要或微弱的地方支撑经济。许多这样的国有企业在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中曾经起到了或者仍然在起重要的作用。
  • 摘要:@@中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问题应该放在整个国企改革的大环境下来分析,国企改革的状态决定了国企治理结构的状态。中国国企改革目前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国有企业经营方式的市场化与国有企业的制度、体制、机制的市场化。 这两个改革任务之间的关系在于,国有企业经营方式的市场化属于浅层次的改革,解决的是浅层次矛盾,而国有企业制度体制的改革属于深层次的改革,解决的是深层次矛盾。就好像地质钻探,前者属于在土壤层钻探,后者则是在岩石层钻探。后者要比前者难得多,甚至有时看到钻头在冒火花,却没有前进。当前国企改革恰恰达到了这样的一个阶段,或者换句话说,我国国企深层次改革刚刚开始,进入了最艰难、最复杂、最实质性的阶段。应该说,最近两三年,国企改革确实进入了实质性改革阶段。
  • 摘要:@@上一个单元有人提到秦始皇的事,我也有同感。今年二月份,我与我太太到印度去度假。我们到了印度的南边与北边,在那儿,我才发现我们中国人欠秦始皇一个非常重要的债。怎么说呢?印度以前是几百个国家,每个城市是一个国家,到今天为止,印度还是有十六种语言,英文是十六种语言之一。你懂一种语言不等于你懂其他的语言,所以印度是一个很难沟通的国家。北边的印度人与南边的印度人完全是两回事。历史上,印度人没有一个传统国家的感觉。直到英国人独占了整个印度半岛,才有了印度这个国家。其实,India,这个词从哪来?是英国人听Hindi(发音)听错了,以为是India,所以India这个词是英国人发展起来的。我回来以后,我才感到秦始皇的伟大。这是我今天想说的小故事。
  • 摘要:@@为什么别的一些国家的国有企业不能够像新加坡一样运作地这样成功呢?当然,我们知道16%的年回报率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我觉得,我们必须把这放到一个具体的情境中来看。尤其是新加坡曾经是一个殖民地,英国的殖民地。这个情境意味着它们一开始就有一些基本的产权制度。当然这加强了Andrew提出的一些重要争论。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新加坡基本上是一个有着巨大的国际竞争问题的开放城市经济体。即使政府控制了公司,也不可能改变公司行为。我们知道,它们并不可能必然生存。另外,还有一些原因在于,第一篇论文提出并强调的政府作为投资者与管理者的角色分离,而且他们非常强调选择过程。
  • 摘要:@@从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开始,国有经济的改革已近二十个年头。在这期间从放权让利到承包制、股份制,许多改革措施虽逞一时之效,但随着时间推移,效应递减,甚至适得其反,所以直到现在为止,国有经济的改革仍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是一座难以攻克的重要堡垒。近几年尤其是十六大明确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过,如何实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涉及到许多基本的经济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经济学家们并没有做多少深入的研究,实际上国有经济改革为一种肤浅的理论所主导,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导致国有企业改革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中前行,长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而搞清楚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一个很好的目标定位,并根据目标设计科学的实施方案,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 摘要:@@一引言均衡概念在经济学中占据中心地位,而无序和不均衡是力量失灵的结果。因此,需要阐述均衡和不均衡的变化,指出经历着不均衡的经济主体可以做出两个积极的反应或者补救措施:退出,即从一种已经建立的关系,诸如企业、家庭、政府等组织中退出;呼吁,即试图通过传送一个人的抱怨或不满补救或改进关系。虽然大多认为呼吁属于政治领域,退出大多涉及经济领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研究美、日企业的体制比较。根据退出与呼吁概念,我们将美国的企业治理看做是退出体制(Exit Systems),把日本的企业治理看做呼吁体制(Voice Systems)。换言之,美国的企业治理结构常常被看做市场机制,而日本的企业治理结构被看做网络机制。在学术界日益重视制度的情况下,对于制度环境下的市场机制产生了复杂的认识。制度环境是市场机制必要的基础,极有可能会阻碍市场发育和发展。
  • 摘要:@@上海国有控股公司的改革最近又一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十多年来,上海国有控股公司的改革之所以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理论根源的:既想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滑行在传统计划经济的轨道上,上海国有控股公司的改革是无法走.出二律背反的两难境地的。以往的改革取得过阶段性的成果,但市场经济对参与竞争的企业主体是有严格规制的,只要政企不分这一计划经济体制运行的内核在上海国资管理体制和国企改革中未被真正击碎,上海国有控股公司必定仍是上海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乃至障碍,市场化的进程将会一次再一次地把这一矛盾凸现出来,直至彻底得到解决。
  • 摘要:@@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在我国已拉开序幕,打破上中下游一体化垄断经营格局的燃气行业.尤以下游城市燃气管网输配销售市场的多元竞争最为激烈,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纷纷进入,兼并收购愈演愈烈,国企改革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上海大众燃气有限公司(简称大众燃气)是本市燃气行业第一家由国有独资改为股权多元的企业,也是第一家在改制当年即产生赢利,率先改写本市燃气行业亏损历史的企业。从这些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路径来看,大众燃气似乎走的也是一条常规之路:产权变动——内部重组——业务拓展。然而在一个长期由国家垄断经营、缺乏竞争压力的行业,几度改革却难以摆脱历史形成的传统观念、体制烙印极深的企业,为何在改制成大众燃气之后却迅速出现了一般改制国企少有的良性发展?解读大众燃气的改革经验对正在深化的燃气行业改革颇有借鉴。
  •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混合所有制公司制企业的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是建立在以下假定基础上的:一是证券市场高度发达;二是银行业高度发达;三是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生产要素归不同性质的所有者所有,资产完全证券化;四是企业以公司制形态运营并且上市。
  • 摘要:@@一前言长久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喜爱其公营事业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不过,自1980年代以后,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的趋向不仅在计划经济中表现很强烈,在市场经济中亦复如是。尤其是主要国家的领袖们开始强调自由竞争和经济自由化的重要性。例如美国的已故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cher),基于管制成本太高而竞争会诱发创新的信念,均鼓励自由竞争。他们相信政府不宜参与竞争而应鼓励竞争。
  • 摘要:@@一导言尽管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成员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而名声在外,但是这些国家在管理公营(即国有)企业方面拥有广泛和丰富的经验。直至20世纪70年代,公营企业(public enterprises)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许多国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在某些产业的关键部门和金融部门占据主导地位。不过,这些企业的业绩参差不齐。无数的事例表明,公营企业已经成为政府所有者在财政上的沉重负担。也由于这个原因,在经济领域也就提倡更广泛地摆脱政府的直接干预,以便更多地强调对私营部门的支持。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公营企业发展中,私有化已经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主题。然而,公营企业在许多经济体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努力改进依然由国家控制的企业的公司治理,在近年内重新变得重要起来了。
  • 摘要:@@各位都可以感觉到,这两个报告对正在深化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有启发的。我想做三个方面的评论。 第一,这两个报告谈到的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法国国企在近些年的发展趋势。以下三点是共同的:国有企业的地位日渐式微;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受到高度关注。国有企业地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即在经济自由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非国有经济以大大快于国有经济的速度发展;二是国有经济自身的问题,以及不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发展缓慢。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事实上,是进行产权(或股权)重组的改革。尽管这一改革困难重重,如利益集团的制约、沉重的债务负担等,但成效是显著的。于教授的报告指出,台湾从1989年到2003年,对31个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改革,保留了19个国有企业。调查发现企业的私有化随着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企业效率和竞争力都得到了提升。可见,这里的关键是通过股权重组的改革,改变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庇古先生则告诉我们,现在法国国有企业治理的依据是私有企业模式,在一系列改革力量的推动下,治理结构成为“混合体”,进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摘要:@@首先,请允许我为被邀请参加这次重要的会议而对组织者、主办方和支持者表示感谢。我对中国企业改革的兴趣可以推溯到10年之前,很高兴我能有机会再一次研究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所关注并立志解决的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我怀有浓厚的兴趣拜读了在这次会议上提交的这两篇论文,也阅读了在会议开始之前发放的其他材料。
  • 摘要:@@上海围绕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总体要求.经过十年的探索,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有资产总量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趋向合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在具体实践中,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始终坚持八个“有机统一”。 1.坚持国资改革与国企改革的有机统一 国资改革要以国企改革为核心,国企改革要以国资改革为体制基础。改革的重心应从以国企改革为中心环节转向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以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搞活国民经济。
  • 摘要:@@十六大报告论及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时,重点阐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将之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这是亮点之处。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四个观点:第一,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这实际上是强调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地方管理的权限。第二,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包括出资人制度以及管人、管资产、管事相统一的体系。这其实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亟须宏观决策的问题。中央的表态及时明了,必将产生现实效用和深远影响。第三,科学界定中央和地方各自管理国有资产的领域,做到责任明确,为减少代理环节,建立人格化机制奠定基础。同时,要求建立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第四。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本文认为,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关键在于处理好以下三方面关系.
  • 摘要:@@刚才听了三位专家精彩的演讲,他们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他们总结了我们国家国有资产改革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对策和建议。我认为很有见地,也很受启发。在短时期内让我对这么大的一个问题做评论,感到勉为其难。下面我对刚才的演讲提一些随感而发的意见,不到之处,请专家谅解;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
  • 摘要:@@国资管理和国企改革问题,我认为目前主要集中在经济体制和运行效益两个始终交融在一起的方面。从俄罗斯来看,它一夜之间就把转变机制问题那一页翻过去了,剩下的是如何提高运行效益的问题;而联邦德国兼并民主德国可能用了五年的时间。我国国资管理和国企管理的问题,从转变机制这个角度来讲,已经搞了十多年了,好像还翻不过去,还看不出这个问题哪天结束。国企改革和国资管理的问题将一次又一次成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甚至是焦点问题。
  • 摘要:@@非常感谢刚刚四位学者给我们的非常精彩的报告,我想围绕他们所谈的一些问题,谈三点想法。 第一,就是刚才姚洋教授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改制的企业效率的影响做了研究。在我们实际工作当中,如何评价国企改制的效率,怎么把握价值标准,不是简单的问题。可以从财务的标准,比如说净资产收益率,看改制前后的变化,是否由于改制效率改进了;还有另外一些角度,企业通过改制,国资实现增殖了;通过改制消化了很多历史成本等,所以这是非常复杂的事情。这些标准并不都是同方向的,有的时候是冲突的。举个例子,经常有人讲,国有资产尽快处置掉,加快处置进程,甚至在政策上可以松一点,可以加快进程。进程加快了以后,企业的效率提升了,实际上在里面的国资也是增殖了,这是有道理的。具体到实际操作当中,在政策把握的时候,会碰到这类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改制推动着的期望值,即期望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得到一个怎样的结果;涉及到一些相关政策的制订和操作中的一些问题。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是政策放松了,这里讲是国有资产流失;政策的度把紧了,又讲说政策比较死,限制了资产的流动,延缓了国企的改制。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像我们的资产评估一套体系,市场价格体系不是很完善,资产定价本身就很困难,所以我认为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认为,国资流失不是效率问题,是公平问题。
  • 摘要:@@一引言本文从香港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来阐述中国的公司治理、资本市场发展以及产权基础设施之问的关系。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要靠三个方面的约束:自我约束、监管约束以及市场约束。其中资本市场约束是公司治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健全的资本市场能够为业绩好的公司提供成本低廉的资本,同时阻止业绩差的公司从市场取得资金。一个良好运作的资本市场必须能够清晰地界定产权、顺畅地交易产权并保障产权的界定与交易能够有效地执行及落实。而这一切得依赖一系列的法律及规章制度来实现。本文将这些与产权有关的法律及规章制度及其他支持市场运作的系统称为产权基础设施(Property Rights Infrastructure or PRI)。中国经济要成为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的真正的市场经济,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稳固的、功能健个的产权基础设施。产权基础设施是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 摘要:@@本文中所称经营者人才是指:企业中从事经营决策、负责资产运作或监督管理的领导群体,主要对象是出资人代表(董事长、独立董事等)、职业经理人、职业监管人员等三类人才。设想突破了所有制的界限,从全社会角度着眼,强调要重点建设高层次、国际化的经营者人才,以提高经营者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 摘要:@@今天能来到这里我感到非常荣幸,非常感谢你们,我非常感谢这个机会。我主要从私人部门的角度以及我们主要的对公司的咨询工作的角度来谈。当然,在中国,我们也为政府做一些事情。我非常同意Andrew的观点,他认为产权基础设施是一个公共产品。而且,建立一个有效的基础产权设施,实际上不是政府的目标。我很欣赏他把秦始皇看成是在中国建立基础产权设施的第一个人。任何一个看过关于秦始皇的电影的人,都会了解到第一个去做某些事情的人总是会犯一些错误。我想,在中国建立基础产权设施也不会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
  • 摘要:@@尊敬的大会主持人及各位嘉宾,刚才沈联涛先生(Andrew sheng)和肖建安先生做了很精彩的演讲。我很荣幸对他们精彩的演讲做一个点评,并谈一点感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想讲三点。 第一点,我觉得两位的演讲搭配得很好。沈先生讲的是资本市场,肖先生讲的是劳动力市场。我们知道,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要素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沈先生讲的是香港,肖先生讲的是上海。我们知道香港是东方之珠.上海是东方明珠。这两个城市是我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双城辉映,相得益彰。因此,我觉得他们两位的演讲搭配得颇有韵味,这体现了大会主办者的智慧。
  •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两权分离”,拥有物质资本的“资本家”可以通过授权经营弥补自己的“智力”不足,而拥有知识的“智本家”则可以找到“用武之地”。两种“资(智)本”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成就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辉煌。然而,也正是由于两权分离,使得资产所有者(即企业主或股东)不得不将自己所有的资产委托给智本家(即经营者或经理人)经营,而经营者也不得不担负起资产的受托经管责任,于是就产生了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委托人(股东)的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受托人(经理人)的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就产生了利益冲突。“智力资本”区别于“物质资本”的本质特征是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内,具有完全的人身依附性。由于人们的理性、信息的不对称、契约的不完备,监督与激励就成为充分利用智力资本(经理人才能)的最可行方法。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就是协调股东与经理层之间利益冲突、充分激发经理人管理能力的一种制度安排。
  • 摘要:@@目前,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还存在不少“痼疾”必须清除。其中管理者薪酬制度改革是一个重大的难点。不少国有企业沿袭旧体制而设立的经营者薪酬制度,已难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与约束功能,暴露出很多弊端。近年来,中央政府及部分地方政府开始对国企老总薪酬制度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并付诸实践。但应当看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制约着有关改革的前行。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犯规”率一直很高,从经营者犯规的年龄特征来看,犯规者以30年代到40年代出生的居多,即临近退休的经营者犯规率最高。上海以及全国各地有许多知名的企业家、国企经营者都出现了“晚节不保”的情况,这种普遍存在的经营者在退休前“捞一把”的情况被人们称为“59岁”现象。“59岁犯规”的原因是多重复杂的,作为一种一般的社会经济现象,其产生不仅有经营者个人素质方面的原因,而且有社会经济方面的根源,它与我们制度上的某些不完善之处不无关系。因此,仅通过加强反腐力度的办法来抑制“59岁犯规”是不够的,还需要确立新的机制、配合以其他办法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而透彻地了解“59岁犯规”的原因,是有效防治“59岁犯规”的前提。
  • 摘要:@@公司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机构,在大多数国家,其行为一直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由此,学者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复杂的治理体系来规范公司行为,并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治理体系的多样性:融资结构的差异,经济有效性的要求,对金融机构约束的存在,立法体系本质的不同等等。虽然以上这些因素在塑造世界范围的公司治理模式上是重要的,但是,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那就是文化及其传统的影响和作用力。最近也有很多学者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引进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形式上很接近,而其运作功能和效率并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在西方国家能够正常运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一引进我国就变了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公司文化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差异。
  • 摘要:@@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金融风险主要有养老金欠账风险、保险市场风险、各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股票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银行风险。据有关报道,我国养老金欠账数以万亿计,问题较为严重,但短期应无大碍。保险市场的风险也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魏加宁(2004)系统详尽地分析了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本质上是银行风险问题。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