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失乐园》

《失乐园》

《失乐园》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28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01篇;相关期刊346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北方文学(中旬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等;《失乐园》的相关文献由50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玲英、翟天尧、徐莉华等。

《失乐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7 占比:51.2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501 占比:48.69%

总计:1029篇

《失乐园》—发文趋势图

《失乐园》

-研究学者

  • 吴玲英
  • 翟天尧
  • 徐莉华
  • 谢金
  • 罗诗旻
  • 于桂玲
  • 寇研
  • 苏杨
  • 郭丹曦
  • 陈敬玺

《失乐园》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洛梵
    • 摘要: 弥尔顿依据17世纪新教主义在反天主教理论与科学浪潮中获得的新知,以身体为中心构建了《失乐园》的叙事结构。通过将基督教的宇宙构造、造物与造物者的物质关系置于稳定而严密的身体构造与身体功能之中进行探讨,弥尔顿展现了其独特的物质主义新教神论。同时他将身体的自我消耗性与地狱叙事联系,驳斥了传统的圣餐论,将身体作为叙事的主基调,体现了人文主义与初期唯物主义色彩。文章以此探究弥尔顿在基督教神学理论和当时的科学研究之间作出的调和书写,以及他自由意志政治思想的诗意体现。
    • 林卫健
    • 摘要: 在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篇史诗《失乐园》中,夏娃的诞生被描述为是由亚当被抽出的“左侧肋骨”创造出来,而英文单词“left”在《圣经》与《失乐园》中,都与绝对的负面含义相联系,通常意味着“罪恶”。同时,夏娃与诗中另一位女性角色“罪”彼此互成镜像,二者自诞生起便命运重叠,并经历了类似的文学变形。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诗人对夏娃进行了歌颂,但17世纪“厌女主义”的论调依然不可避免地成为启蒙诗歌《失乐园》中的一道杂音。
    • 罗诗旻
    • 摘要: 通过加剧与传统之间的张力,《失乐园》的诗歌叙事与正统教义间呈现出一种内在的断裂。两者之间强烈的伦理冲突将之前统摄人类的上帝的唯一绝对伦理解体为数百个被人们分享的相对伦理,从中依稀可见现代世界的伦理雏形。与此同时,《失乐园》的诗歌叙事又时时努力缓和与传统之间的冲突,试图找回被放逐的上帝,寻找生活中确定的、共同的价值基础。《失乐园》将其诗歌叙事作为一种伦理训练,这种分裂中包含的不确定性正是《失乐园》作为经典的魅力来源。
    • 罗诗旻
    • 摘要: 通过加剧与传统之间的张力,《失乐园》的诗歌叙事与正统教义间呈现出一种内在的断裂.两者之间强烈的伦理冲突将之前统摄人类的上帝的唯一绝对伦理解体为数百个被人们分享的相对伦理,从中依稀可见现代世界的伦理雏形.与此同时,《失乐园》的诗歌叙事又时时努力缓和与传统之间的冲突,试图找回被放逐的上帝,寻找生活中确定的、共同的价值基础.《失乐园》将其诗歌叙事作为一种伦理训练,这种分裂中包含的不确定性正是《失乐园》作为经典的魅力来源.
    • 陈向辉
    • 摘要: 由约翰·弥尔顿创作的长诗《失乐园》被奉为17世纪人文主义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撒旦形象具有十分丰富的研究意义。撒旦既是一个具有叛逆精神和革新意识的变革者,同时也是一个由于盲目复仇而失去自我定位的角色。本文旨在从人文主义的视角去挖掘《失乐园》中撒旦这一形象的存在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文中分析了撒旦堕落的原因,其堕落的过程,以及他对人类成长所产生的意义。文章将重点探讨撒旦反叛行为对人类离开伊甸园后进行生存探索所作的启示。本文发现,尽管撒旦带给了人类一系列的灾难,却通过自身的探索向人类暗示了堕落与成长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令人类找到了更加合适的生存方式并获得对生命更加全面的理解。
    • 潘丽文
    • 摘要: 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以人性为基底,从欲望、情爱、仇恨、本性等角度出发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更深层次且赤裸的剖析.爱情持续时间的短暂、婚姻的束缚与人们对激情需求的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在二十世纪还是现代都是人们感到困惑和无法摆脱的问题.在作者眼中婚外情同对爱情自以为是的挽留都是享受爱情的无奈和可悲之举.爱情悲剧下的伦理观念是否科学,爱情伦理是否符合人性与社会的发展这些都是当代人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 王瑞方
    • 摘要: 1990年代以来,在日本大众文学作家作品的译介方面,渡边淳一的作品是最大的亮点,特别是其小说《失乐园》的译介,引起了中国读者的巨大反响.《失乐园》是中年人的"情爱小说",主人公在爱与性、性与人性、人性与伦理性的矛盾与纠葛中,以"情死"的方式超越了现实和道德,实现了"绝对爱"和"万般有".《失乐园》不仅具有日本传统审美文化的普遍性,更具"渡边淳一式"的独特性,在情节上体现了伦理与美学的并置与冲突,最终以美学方式超越和解决伦理问题,实现伦理困境向审美的转化,这对中国读者的审美乃至关于人性、人情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的观念冲击非常大.因此,《失乐园》的翻译、阅读、理解成为中国人欣赏、理解日本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接受史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现象.
    • 闫红
    • 摘要: 最近买了个投影仪,又刷了一遍《失乐园》。上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十几年前,这次在更大的屏幕上看到,仍然会被黑木瞳扮演的女主角凛子的美所打动。她总是穿着黑衣服,神情沉静,五官柔和,肌肤透明如冰雕,呈现出植物般没有侵略性的美,这符合她的身份--医学教授的太太。
    • 丁安华
    • 摘要: 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取代主权法定货币的可能性为零,其跨国支付将面临越来越严厉的监管和执法环境。展望比特币的未来,如同青春失乐园。去中心化的对象如果是政府和金融中介,只能是乌托邦式的想象。
    • 吴玲英; 陈则恩
    • 摘要: 技术发明是《失乐园》中众多科技情节的范例,主要包括生火、金属冶炼和火药武器三种与火相关的发明.通过对技术发明的细节描写,弥尔顿与培根就有关科技发展的"大复兴"论进行了"对话".培根"大复兴"论认为,人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恢复到堕落以前对于自然的主宰状态,并实现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弥尔顿则将上述三项发明置于人类历史中,对"大复兴"论进行了反思,探讨技术对于人类文明前进的复杂作用,强调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精神文明作为支撑和指引.科技与人文价值的结合,也成为史诗《失乐园》中设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