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草净
扑草净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3年内共计34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化学、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8569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农药科学与管理、淡水渔业、水产科技情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植保导刊》创刊30周年暨绿色植保高层论坛、第九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会议等;扑草净的相关文献由843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仕仙、张坤、王丽等。
扑草净—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8569篇
占比:99.26%
总计:38857篇
扑草净
-研究学者
- 孙仕仙
- 张坤
- 王丽
- 郑毅
- 应冰如
- 李攻科
- 范广宇
- 郭崇友
- 刘慧慧
- 吴明根
- 孟祥龙
- 张宝俊
- 彭永强
- 李文龙
- 杨云
- 石傲傲
- 袁观银
- 邓志华
- 郭莹莹
- 陈叶青
- 黄松钦
- 侯永生
- 刘佳
- 刘刚
- 刘学涛
- 刘宗阁
- 刘栋
- 吴勇
- 唐兴春
- 唐兴玉
- 唐兴禄
- 唐建军
- 唐秀
- 孙国庆
- 宗万里
- 宫向红
- 应波
- 张云青
- 张建荣
- 张晓波
- 徐英江
- 曲明静
- 李鑫圆
- 桂英爱
- 王义生
- 王旭
- 王洪艳
- 王玮云
- 石振龙
- 程玉臣
-
-
马瑞欣;
王晓静;
李雪萍;
张鹏燕;
周凡
-
-
摘要: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LC-MS/MS)同位素内标法同时检测海参中的甲氰菊酯和扑草净。样品经乙腈提取,浓缩后LC-MS/MS分析,同位素内标法标准曲线定量。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在0~100 ng/mL、扑草净在0~5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方法定量限:甲氰菊酯5.0μg/kg,扑草净1.0μg/kg。在5.0~50μg/kg添加水平下,甲氰菊酯平均回收率在82.4%~102%之间,RSD小于6%;在1.0~50μg/kg添加水平下,扑草净平均回收率在104%~115%之间,RSD小于3%。其中甲氰菊酯的回收率明显优于外标法,甲氰菊酯和扑草净的精密度均优于外标法。
-
-
陈国峰;
贾金蓉;
李雪茹;
廖辉;
张晓波;
刘峰;
董见南
-
-
摘要:
为评价复配农药78%扑草净·乙草胺·异噁唑草酮悬乳剂在春玉米生产上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改进的QuEChERS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青玉米、玉米、青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中的3种有效成分扑草净、乙草胺、异噁唑草酮和异噁唑草酮代谢物(异噁唑草酮-二酮腈)进行测定,并依据国家估算的每日摄入量(NEDI)与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ADI),评估这些农药的风险商(RQ)。结果表明,在0.001~0.5 mg/L范围内,3种有效成分及代谢物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在0.005~0.2 mg/kg添加水平下,3种有效成分及代谢物在青玉米、玉米、青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5.5%~1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0%~14.40%。在良好农业规范(GAP)条件下,3种有效成分及代谢物的最终残留量在青玉米、玉米、青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中均未检出。普通人群对3种有效成分的NEDI分别为0.0482、0.0230、0.000437 mg/(kg bw);RQ分别为1.91%、3.65%和0.035%。以上结果说明,施用2340 g a.i./hm^(2)78%扑草净·乙草胺·异噁唑草酮悬乳剂对普通人群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
-
张坤;
孙仕仙;
石傲傲;
郑毅
-
-
摘要:
为了解香根草在扑草净胁迫下植物体内的代谢应答机制,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研究了香根草在5 mg/L扑草净胁迫下叶片中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扑草净胁迫5 d时,与对照相比,差异代谢物总量为121个;胁迫10 d时与对照和5 d相比,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151、48个。在胁迫过程中差异代谢物下调较多的是黄酮类、生物碱和脂质,上调数量较多是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碱和其他类(如微生物、糖、醇类);丙酮酸、茉莉酸、五羟色胺等物质推测在抗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中茉莉酸可能在胁迫后期起到防御信号终止的作用;游离氨基酸下调的数量要高于上调的数量。从代谢通路上看,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在叶片抵御扑草净胁迫中起主要作用。
-
-
曹茹冰;
郑毅;
孙仕仙;
张坤;
邓志华;
吴珂
-
-
摘要:
为评价重金属镉和除草剂扑草净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以滤纸接触法、人工土壤法判断2种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并通过人工土壤染毒法测定出镉单一和镉-扑草净复合污染对蚯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得镉对蚯蚓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63.821 mg·L^(-1)和96.336 mg·L^(-1);扑草净对蚯蚓24 h和48 h的LC_(50)分别为46.469 mg·L^(-1)和18.149 mg·L^(-1);(2)由人工土壤法结果可知,当镉单一作用时,蚯蚓体内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在整个实验周期内(7、14、21和28 d)随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在暴露初期被诱导,随时间延长、浓度增加而降低;(3)当镉-扑草净复合作用时,蚯蚓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在染毒初期被激活、后期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GS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在镉单一作用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与扑草净复合作用时先升高后降低。镉和扑草净复合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镉单一污染对蚯蚓的氧化胁迫,随时间延长镉-扑草净复合污染仍会对蚯蚓造成氧化损伤。
-
-
马丽莎;
尹怡;
田斐;
谢文平;
单奇;
郑光明;
李丽春;
刘书贵;
戴晓欣;
赵城;
魏琳婷;
林嘉薇
-
-
摘要:
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手段,建立测定水产品中扑草净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样品以乙腈-二氯甲烷(V∶V=8∶2)混合溶液提取,提取液经吸附剂中性氧化铝、N-丙基乙二胺(PSA)、纳米二氧化锆结合石墨化炭黑(GCB)净化后上机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扑草净质量浓度介于5~2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9。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鳜(Siniperca chuatsi)、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海参(Holothuria sp.)和文蛤(Meretrix meretrix)进行4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10、20、40和200μg·kg^(−1)),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5.8%~111.8%,相对标准偏差为1.2%~8.8%,满足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中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扑草净的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5和10μg·kg^(−1)。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净化效果好,能满足水产品中扑草净残留的检测需求。
-
-
郑杨;
李岩
-
-
摘要: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3%乙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用ZORBAX SB-C 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36nm波长下对试样中的乙草胺、扑草净和2,4-滴异辛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乙草胺、扑草净和2,4-滴异辛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7,0.99992和0.99994;标准偏差分别为0.09、0.02和0.11;变异系数分别为0.17%、0.93%和0.5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1%、99.56%和99.83%。
-
-
刘炜;
周国勤;
裴雪莹;
茆健强;
陈树桥;
张雷鸣;
代雅凡;
石晓兰
-
-
摘要:
为了解烟酰苯胺、硫酸铜和扑草净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的毒性影响,在水温(28±1)°C下,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法开展了这3种药物对体质量(2.88±0.34)g、全长(7.30±0.30)cm的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烟酰苯胺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729、4.041、2.224、1.257 mg/L,安全浓度为0.126 mg/L;硫酸铜对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187、2.116、1.354、0.984 mg/L,安全浓度为0.098 mg/L;扑草净对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72、0.037、0.020、0.012 mg/L,安全浓度为0.001 mg/L。结果表明,烟酰苯胺和扑草净对翘嘴鲌幼鱼的毒性较大,应避免其污染养殖水体,硫酸铜在其常用质量浓度范围内会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的成活率产生影响,应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并规范使用方法。
-
-
魏迎凤;
张全成;
查慧;
王小丽;
王俊刚
-
-
摘要:
为明确新疆棉田杂草龙葵对二甲戊灵的抗性水平及对其他常用土壤处理型除草剂的多抗性,本研究分别采用培养皿种子检测法和整株植物检测法,测定了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的56个龙葵种群对二甲戊灵的抗性,比较了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依据整株植物检测法的结果,分别选取敏感(SHZ-8)、中抗(CJ-2)及高抗(BL-1)3个种群,测定了其对扑草净、乙氧氟草醚和丙炔氟草胺的多抗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抗性趋势一致,新疆龙葵对二甲戊灵的整体抗性水平为北疆>南疆、东疆,但培养皿种子检测法的抗性指数普遍低于整株植物检测法。培养皿检测法的敏感、低抗、中抗和高抗种群分别占总数的12.5%、71.4%、12.5%和3.6%,整株检测法中该指标分别为5.4%、73.2%、16.0%和5.4%;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表明,新疆棉田龙葵对二甲戊灵大多为低到中抗水平。相较于敏感种群SHZ-8,BL-1种群在两种检测方法中相对抗性均最高:培养皿种子检测法的GR_(50)值为90.30 mg/L,抗性指数为20.62;整株植物检测法的GR_(50)值为4805 g/hm^(2),抗性指数为26.20。多抗性研究发现,BL-1种群对丙炔氟草胺产生了多抗性,而WJQ-2种群对乙氧氟草醚、丙炔氟草胺和扑草净均未产生多抗性。
-
-
石傲傲;
郑毅;
张坤;
角慈梅;
李鑫圆;
孙仕仙
-
-
摘要:
以香根草为供试材料,采用温室水培的方法,研究了香根草对1和10 mg·L^(-1)扑草净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和10 mg·L^(-1)扑草净处理后,香根草总鲜重和鲜重增长率较CK(未添加扑草净)显著下降;香根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随扑草净处理天数的延长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胁迫效应随扑草净浓度增大而增强;胞间CO_2浓度(Ci)随扑草净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处理天数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但扑草净未对香根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产生显著影响.1 mg·L^(-1)扑草净处理35 d后,香根草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10 mg·L^(-1)扑草净处理则呈缓慢恢复趋势.种植香根草的营养液中1和10 mg·L^(-1)扑草净的去除率较未种植香根草处理分别提高了44.68%和53.76%.
-
-
肖敏;
孙仕仙;
代泽娅;
李丽萍;
邓志华
-
-
摘要:
[目的]针对土壤中农药的吸附-解吸过程会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利用这一现象,分析了扑草净在我国南方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吸附机理.[方法]吸附试验采用批量平衡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南方水稻土,红壤和黄壤对扑草净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等温吸附-解吸特征.[结论](1)扑草净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经历了快速(180 min之间)、慢速(180 min之后)及平衡(720 min)吸附3个阶段,这种现象与供试土壤表面吸附位点有限有关.采用不同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其中准二阶动力学方程与水稻土(R2=0.98)、黄壤(R2=0.97)对扑草净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较为吻合,红壤(R2=0.95)对扑草净的吸附动力学用Elovich方程来拟合更适合;(2)扑草净在3种供试土壤的等温吸附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这表明扑草净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作用主要属于单层吸附,吸附位点均一,是一个以物理作用为主的,自发(?G1)中解吸.
-
-
宋丹;
贺敏;
李传仁;
朱晓丹;
王东
-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韭菜中二甲戊灵和扑草净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分散吸附剂(50mg NH2+15mg GCB)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和扑草净在0.0001~0.2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二甲戊灵、扑草净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3mg/kg、0.0015mg/kg,定量限均为0.005mg/kg.在0.005mg/kg、0.05mg/kg、0.50mg/kg三个添加水平下,二甲戊灵和扑草净的平均回收率为71.5%~107.4%,相对标准偏差为2.3%~16.1%.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大批量韭菜样品快速检测.
-
-
刘栋;
李献刚;
李雪梅
- 《第四届环渤海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
| 2016年
-
摘要:
扑草净为三嗪类除草剂的一种,其作为预防农田杂草生长的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三嗪类除草剂在作物及食品中的残留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毒害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其可经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主要积聚于动物的脂肪组织,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近日,日本加强对中国出口水产品的检查,要求出口贝类及其产品均需接受农残扑草净检测方可销售,限量为10μg/kg.可见,农药残留不仅污染水源及土壤,还会污染到水产品.本文采用超声波提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扑草净残留量,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定性定量分析取得满意效果。
-
-
-
-
-
-
-
胡存中;
许如芳
- 《第四届全国农药交流会》
| 2004年
-
摘要:
介绍了除草剂乙草胺和扑草净复配制剂的气相色谱的分析方法.选用HP-5(Crosslinked 5﹪ PH ME Siloxane)色谱柱15m×0.32mm×0.25u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氮气做载气,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标物,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和测定.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乙草胺和扑草净的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0,方法回收率在99.76﹪~100.55﹪之间,标准偏差小于0.067,变异系数优于0.41﹪.
-
-
胡小刚;
李攻科
- 《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分析化学年会暨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以扑草净为模板分子在硅烷化石英纤维表面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涂层固相微萃取头.在对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后,该萃取头与液相色谱法联用,测定黄豆、玉米合成样品提取液中五种三嗪类除草剂,线性范围在0.1~2 μg/L之间,相关系数R在0.993 3至0.999 4之间,精密度在5.7%~10.6%之间,检出限在0.012~0.090 μg/L之间,回收率在78.0%~113.2%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