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7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物理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9篇、专利文献111737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新课程.中学、数理天地:初中版、物理教学等;
弹簧测力计的相关文献由61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元俊、周新雅、周行等。
弹簧测力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1737篇
占比:99.54%
总计:112256篇
弹簧测力计
-研究学者
- 杨元俊
- 周新雅
- 周行
- 万中厚
- 万继胜
- 不公告发明人
- 严立平
- 任英琦
- 何邦来
- 冯春雷
- 刘吉良
- 华庆富
- 吉临荣
- 吴亚平
- 孙金霞
- 宋晓楼
- 康雨雷
- 廖岩
- 张小青
- 张文亮
- 张杰
- 张钟文
- 徐洪海
- 成际秋
- 戴国江1
- 朱凌
- 李丽峰
- 李参军
- 李秀芬
- 汤仲华
- 汤祖军
- 沈红如
- 王瑞军
- 甄伟
- 编辑部
- 罗加
- 胡利华
- 胡忠国
- 苏福河
- 赵嘉宇
- 邱石军
- 陈德智
- 陈红梅
- 韩绍章
- 顾建康
- 马淑英
- 黄传霞
- 龙玉莲
- 万华廷
- 丘燕萍
-
-
刘雪燕
-
-
摘要:
文章通过用一根弹簧把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力、支持力、牵引力、浮力等联系起来,把力与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总结的方式串在一起分析比较,把考点与中考真题结合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同时使用弹簧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应用,使学生更好地将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运用,达到最佳效果。
-
-
-
贺沙莎
-
-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知道了静摩擦力的定义,会通过二力平衡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粤教版物理教材安排学生在了解滑动摩擦力之后学习静摩擦力的特点。受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静摩擦力大小除了与外力有关,还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正压力有关,与影响最大静摩擦力的因素相混淆。人教版和粤教版教材中,探究静摩擦力演示实验方案都是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放在长木板上的木块,如图1所示。
-
-
-
-
摘要: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小学科学中有关于认识常见的力、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等学习内容。传统的方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具有某些局限性。比如:可以测拉力,不能够测压力;只能在静止状态下读取数据,动态中很难准确记录数据变化;在竖直向下测力时,很难将拉钩的重量调零;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力传感器以其精确测量、实时显示、灵活调零等优势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明了快速地读出力的大小及变化,便于测量不同状态下的力。
-
-
-
胡超越;
周新雅;
沈林东;
周行
-
-
摘要:
针对弹簧测力计调零存在的问题,可使用"弹簧测力计+传感器"进行创新改进,经标准钩码校验和拉力传感器验证,发现改进后的弹簧测力计可以精准调零.在测力计有效测量范围内,改用"弹簧测力计+传感器"互拉调零在竖直方向倒置使用时有效,超出这一范围,误差较大.
-
-
陈婉婷
-
-
摘要:
2017年我国颁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并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科学必修课,本文试图将新教材与STEAM教学理念相结合,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弹簧测力计》一课为例,探索一堂STEAM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方案。本课围绕“测量生活中常见物体对弹簧拉力的大小”这一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分为(1)情境创设,提出问题;(2)头脑风暴,设计方案;(3)执行方案,解决问题;(4)测试评估,检验效果;(5)迭代优化,联系实际五大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对于在课程设计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进行了反思与讨论。
-
-
管志会;
马跃
-
-
摘要:
实验要点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物块的选择:物体的重力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物体密度大于水;物体不吸水。(2)正确使用溢水杯:溢水杯中的液体要达到溢水口,以保证排开的液体全部流入小桶。(3)实验顺序:先分别测出空桶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再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后测出桶与排出液体的总重力。
-
-
范颖
-
-
摘要:
"测量液体的密度"是八年级下册苏科版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实验,弹簧测力计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测量工具,将弹簧测力计与浮力知识相融合,利用弹簧测力计制作密度计,经过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处理、刻度盘改造、检验刻度等环节,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突破学习难点。
-
-
齐占波
-
-
摘要:
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呢?下面列举三例,加以说明。一、正确读数弹簧测力计读数时先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数出指针所指的小格数,再用小格数乘以分度值即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