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14-3-3蛋白

14-3-3蛋白

14-3-3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05459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疾病监测、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第八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等;14-3-3蛋白的相关文献由67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伟、董小平、石琦等。

14-3-3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05459 占比:99.96%

总计:505654篇

14-3-3蛋白—发文趋势图

14-3-3蛋白

-研究学者

  • 周伟
  • 董小平
  • 石琦
  • 沈继龙
  • 陈小武
  • 孙圣刚
  • 张宝云
  • 陈操
  • 肖康
  • 韩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曾凡松; 史文琦; 向礼波; 薛敏峰; 袁斌; 龚双军; 杨立军
    • 摘要: 旨在揭示小麦白粉菌BgtFTT1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在白粉菌分生孢子形成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解析14-3-3蛋白在小麦白粉菌无性生殖调控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序列分析和PCR扩增技术克隆BgtFTT1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BgtFTT1的序列特征和分子结构﹐监测该基因在白粉菌产孢过程中的表达动态。结果表明,BgtFTT1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91 bp,编码1个含有296个氨基酸的偏碱性亲水蛋白,预测的分子质量为34.18 ku,属于14-3-3蛋白家族。BgtFTT1含有5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不含信号肽和跨膜螺旋。BgtFTT1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呈"球状"。BgtFTT1和源自其他白粉菌的同源蛋白在进化上独立于源自兼营腐生真菌的14-3-3蛋白。在21个白粉菌菌株中,BgtFTT1存在2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BgtFTT1基因表达水平在小麦白粉菌足细胞和分生孢子梗形成阶段显著上调。
    • 吴静; 王媛媛; 王丹妮; 刘百超; 刘中原
    • 摘要: 14-3-3蛋白通常也称为通用调节因子(general regulatory factors,GRF),是一类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结合蛋白,通过与其他转录因子或信号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调节细胞内基础代谢、信号传导、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环境胁迫应答等一系列生理过程。本研究从刚毛柽柳干旱转录组中克隆获得一条干旱胁迫差异表达的ThGRF2基因。ThGRF2基因CDS片段全长为786 bp,编码26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9.40 kDa,理论等电点(pI)为4.76。将ThGRF2基因构建到pROK2过表达载体上,瞬时转化刚毛柽柳,渗透胁迫前后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渗透胁迫后ThGRF2过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柽柳的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EL)和失水率,表明ThGRF2基因在刚毛柽柳渗透胁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刚毛柽柳ThGRF2基因的非生物胁迫耐受性功能奠定基础。
    • 肖康; 周伟; 王园; 董小平; 石琦
    • 摘要: 目的 了解2018年中国克-雅病监测网络中12个省份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国克-雅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克-雅病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和219位氨基酸多态性及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 2018年共监测克-雅病病例537例,其中散发型确诊诊断病例2例(0.37%),临床诊断病例212例(39.48%),疑似诊断病例13例(2.42%),遗传型病例16例(2.98%),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5例(0.93%),格斯特曼综合征2例(0.37%).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确诊诊断和临床诊断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4(34~87)岁,男女性别比为1.19:1;疑似诊断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3(39~76)岁,男女性别比为0.86: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517份血液样品PRNP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507例129位氨基酸为M/M纯合子,510例219位氨基酸为E/E纯合子.结论 2018年我国监测到的克-雅病病例的报告时间、长久居住地、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克-雅病的发病特点.
    • 张志兴; 陈花; 敏秀梅; 许海龙; 宋果; 林文雄
    • 摘要: 14-3-3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亚型GF14f在水稻弱势籽粒中高表达是其灌浆结实差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本研究首先通过分子对接的方式,发现多肽R18与GF14f蛋白具有潜在的结合位点,进而采用体外竞争性实验,发现R18能够竞争性的与GF14f蛋白结合,从而导致GF14f与SuS2、SS和AGPS三个互作靶蛋白间的结合力减弱,与此同时,体外酶活实验表明,外源添加R18能够显著提高淀粉合成酶(StSase)、蔗糖合成酶(SuSase)和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3个酶的活性.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R18在水稻籽粒中除了能和GF14f结合外,还能与GF14b、GF14c、GF14d及GF14e结合,BiFC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果.籽粒灌浆期,外源喷施60 mg L-1浓度的R18于弱势籽粒上,StSase、SuSase及AGPase酶活性显著提高,弱势籽粒千粒重及结实率也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多肽配体R18能够与14-3-3互作靶蛋白竞争性结合,减弱14-3-3与靶蛋白间的结合力,进而释放籽粒灌浆过程中蔗糖转化及淀粉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弱势籽粒灌浆充实.
    • 张志兴; 敏秀梅; 宋果; 陈花; 许海龙; 林文雄
    • 摘要: [目的]籽粒灌浆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14-3-3蛋白是一种信号转导调节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14-3-3蛋白家族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及其互作靶蛋白,从而揭示其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水稻14-3-3基因家族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模式,并从中选取GF14b及GF14e进行后续的蛋白功能分析.利用KEGG数据库对GF14b及GF14e蛋白功能motif位点进行分析;构建GST-GF14b及GST-GF14e表达载体,利用亲和层析技术分别钓取籽粒中与GF14b及GF14e互作的靶蛋白,并借助LC-MS/MS对靶蛋白进行鉴定.采用GST pull-down方法验证靶蛋白与GF14b及GF14e间的蛋白互作关系.利用Kinasephos在线程序对靶蛋白的Ser和Thr磷酸化位点进行预测;采用MapMan 3.6.0软件对靶蛋白的功能及参与的代谢过程进行分析.在籽粒灌浆期(花后15 d),分别喷施25×10-6 mol·L-1 ABA,10×10-6 mol·L-1 IAA,100×10-6 mol·L-1 GA,50×10-6 mol·L-1 ZR和2×10-4 mol·L-1 BR,研究外源激素处理对籽粒灌浆过程中GF14b,GF14e及其互作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4-3-3家族基因中,除GF14h外,其余7个家族成员在水稻籽粒中均有表达,其中GF14b及GF14e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大.通过蛋白序列分析发现,GF14b与GF14e间具有3个相同,2个差异的motif功能位点.通过亲和层析试验,在籽粒中共鉴定到59个与GF14b和72个与GF14e互作的靶蛋白,其中有43个靶蛋白与2个成员均有互作,分别有16个和29个靶蛋白与GF14b和GF14e特异结合.随机选取2个靶蛋白进行体外蛋白互作验证,结果表明靶蛋白SUS3与GF14b和GF14e均存在互作关系,而靶蛋白PSA仅与GF14e有相互作用关系,验证了亲和层析结果的准确性.蛋白功能的分析表明,GF14b和GF14e通过与靶蛋白的结合,共同参与了籽粒灌浆过程中蔗糖转化、淀粉合成、糖酵解、TCA循环等碳代谢途径.同时,GF14b及GF14e还具有特异的调控功能,其中GF14b与核酸代谢及物质转运密切相关,而GF14e与C1代谢中的关键蛋白存在互作.此外,大部分靶蛋白均鉴定到具有潜在的Ser和Thr磷酸化位点.外源激素处理下,籽粒中GF14b和GF14e上调表达,而与淀粉合成代谢相关的靶基因(SUS2、AGPS、AGPL、PPDK2、SBE)大部分呈下调表达的趋势.[结论]14-3-3基因家族成员GF14b和GF14e在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幅度较大,且会响应激素浓度的改变,并通过蛋白互作的形式负调控淀粉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对水稻籽粒淀粉的合成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 于丽
    • 摘要: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免疫介导的急性炎症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生是细胞及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结果.周围神经在T细胞、B细胞和错误识别自身组织的抗体作用下,神经脱髓鞘和轴索出现损伤,自体组织损伤释放的蛋白进入脑脊液中,比如S100B蛋白、14-3-3蛋白等.炎症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脑脊液蛋白量增加.这些异常进入脑脊液的蛋白在GBS诊断和预后判断上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与参考,并且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为此,该次对吉兰-巴雷脑脊液蛋白标志物作了一综述.
    • 刘漫; 王月华; 杜冠华
    • 摘要: 14-3-3蛋白是一种真核生物保守性调节蛋白,参与神经元发育、细胞周期和信号转导等多种生理过程调控,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受到高度关注.针对14-3-3蛋白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调节,发现了一些小分子14-3-3蛋白-靶蛋白相互作用稳定剂和抑制剂,将来可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肿瘤等疾病的药物干预.本文对14-3-3蛋白生物学特征及潜在药物靶点研究进行综述,为基于14-3-3蛋白的药物研发提供策略.
    • 刘波; 王涤; 刘颖; 景伟; 杨圆圆; 吴壮; 陈明星
    •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康法不同时间介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神经功能及大脑皮质内Akt、14-3-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针刺组)、D组(康复组)和E组(针康组),每组再分为24 h、72 h和7 d 3个亚组.B组、C组、D组和E组用Rice-Vannucci法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A组、B组不予任何治疗;C组进行头穴丛刺疗法,留针2 h;D组采取转笼、转棒方法,每次10 min;E组同时进行C组、D组2种治疗.结果 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和E组Bederson评分、细胞凋亡数在各时间点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Akt、14-3-3蛋白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E组在各时间点与B组比较,其Bederson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其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Akt、14-3-3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与E组比较,C组、D组Bederson评分在72 h和7 d时间点上均显著减少(P<0.05),其细胞凋亡数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14-3-3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 针康法可保护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功能,减轻脑损伤,可能与促进脑细胞中Akt、14-3-3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