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自然
平淡自然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专利文献16587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齐鲁学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等;
平淡自然的相关文献由180位作者贡献,包括池莉、王启鹏、陈子建等。
平淡自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587篇
占比:98.90%
总计:16771篇
平淡自然
-研究学者
- 池莉
- 王启鹏
- 陈子建
- 刘萍
- 周善军
- 张萌萌
- 张铁慧
- 李箫
- 赵治中
- hazel
- 丁亚平
- 丁睿
- 严赞仓
- 于风雷
- 任永刚
- 伍先芳
- 何竞
- 何艳梅
- 余茉莉
- 侯小艳
- 冯娜(译)2
- 刘孟阳
- 刘晓路
- 刘波
- 刘谦
- 包涵
- 包立民
- 卡罗丽娜·伊莉卡1
- 卫中
- 卫倩倩
- 吕新峰
- 吴代芳
- 吴飞
- 吴鹏
- 周浪
- 周笃文
- 哈迎飞
- 唐娒嘉
- 唐文华
- 孙树山
- 孙清廉
- 孙玲
- 孙静
- 家振
- 封树礼
- 崔嵬
- 崔日义
- 崔雄权
- 布小继
- 帅光鹏
-
-
陆丽萍
-
-
摘要: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了解文中景物的特点;2.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3.感悟作者独特的情趣;4.懂得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哲理。【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比较法【学习方法】圈点勾画法,比较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投影: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
-
郭媛
-
-
摘要:
两宋理学家咏物赋共计36篇,与“格物致知”“以物观物”等理学观点和思维模式密切联系。朱熹等人在“格物致知”等理学观点影响下,能够在其咏物赋中通过情景交融的细腻描写,体现其对“心道合一”心态的向往和对“孔颜乐处”“曾点之境”美好道德境界的追求;在“以物观物”思维模式的影响下,杨万里、陈傅良、薛季宣能够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他们的济世热情,在辞赋“体物写志”“劝百讽一”的辞赋功能中抒发其入世情怀,践行其事功理念。两宋理学家咏物赋较文学家而言,能够凸显理趣韵致,更加呈现平易自然的文风。
-
-
王天财
-
-
摘要: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写景抒情散文的素材特点和“形散神聚”的特征,以文识类;2.体会并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重点品味“滋味美”和“人情美”的语言;3.理解汪曾祺“平淡自然,饶有趣味”的语言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浏览和默读,梳理文本内容;2.通过圈点批注,学会品析文章语言(注意标点和细节词语);3.通过朗读,逐步体会作者“想念”之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想念”之情.
-
-
于风雷
-
-
摘要:
学艺感言:若说写字这件事,学习和认知的过程很像赵州和尚"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则有名的禅宗公案。近来喜读一些禅诗,也看了不少出家人的字,我在书写时心境愈发放松。其实,写来写去如果真能找到平淡自然的感觉还挺不容易的,不过写字过程让我很享受。
-
-
邱兼顾
-
-
摘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论语》中难得的结构完整的长篇,记述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的一番对话,平淡自然、含义深隽,勾勒了一幅先贤论志图,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孔子与弟子论志,反映出儒家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社会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论志的教学现场,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和方法,使文本具有相当高的教育价值。
-
-
胡学文
-
-
摘要:
一下车便嗅到老县城的气息,浓烈、独特,而又平淡自然。说不清那气息是什么,从何处生发,只知自己淹没其中,就如被潮湿的空气包裹。也许是敞着门的商铺,好保货架上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取。也许是商铺的招牌、牛肉粉羊肉粉、虫草花猪脚!粉,当然最多的还是红油米粉,数米.数十米便行—家。
-
-
韩丽荣
-
-
摘要:
《小团圆》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具有真实可信、平淡自然的特征,小说的描写对象都是真人真事,描写不但如实详尽,而且深刻到位,白描式的语言通俗质朴,这些特点赋予了整部作品"平淡而近自然"的韵味,成为"通常的人生的回声"。
-
-
郜阳
-
-
摘要:
山水画的理论在魏晋时期开始萌芽,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一部分士大夫不得不退身于山林,因而,崇尚“自然清净”的老庄之学在魏晋时期得以大放光芒。受《老子》《庄子》等玄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宗炳与王微在山水画的初创时期,明确地表达了他们作为老庄思想的践行者,看待山水画的诸多方式,例如“远小近大”等表现方法的明确。这样的理论思想一直被后世山水画家们奉为经典,直到北宋时的郭熙在《林泉高致》明确了山水画的“三远”法,并且可以看到他运用“平远”法表现的作品更能够体现庄子“逍遥”的境界。
-
-
陈爱平
-
-
摘要:
近日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忆师友,谈人生》一书,不愧是语文名师,写文章那么有文学性,又那么诙谐有趣。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引人入胜,结构安排精巧。开头,有的平淡自然,有的出其不意,有的朴实叙事:结尾,或戛然而止,或意味深长,或饱含真情的感叹,或启迪性的抒情。诗一般明净爽利的语言,读来兴味盎然。
-
-
卫倩倩
-
-
摘要:
陶渊明为东晋时期诗人,在其归隐田园以后,创作了诸多诗歌辞赋,成为田园诗的鼻祖。在田园诗中,诗人采用口语式语言对农家生活以及田园风光进行了描述,但却彰显出不寻常的诗意,形成了自然和醇美和谐统一的全新艺术风格。基于此,文章将陶渊明《归园田居》这首田园诗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其中的艺术风格,彰显诗中平淡自然和深厚醇美的有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