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紫罗兰酮
β-紫罗兰酮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专利文献41395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昆虫学报、安徽化工等;
β-紫罗兰酮的相关文献由66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涛、吕英东、杨华武等。
β-紫罗兰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1395篇
占比:99.77%
总计:41490篇
β-紫罗兰酮
-研究学者
- 张涛
- 吕英东
- 杨华武
- 林龙
- 黎源
- 陈雄
- 周祖新
- 黎艳玲
- 王爱民
- 程晓波
- 苏利霞
- 赵瑜
- 张旭
- 唐瑞仁
- 翟文超
- 刘长辉
- 李浩然
- 王延斌
- 郭劲资
- 陈志荣
- 何卫平
- 华卫琦
- 吕国锋
- 吴春雷
- 朱龙龙
- 沈润溥
- 银董红
- 张符
- 朱卓越
- 刘建福
- 李金明
- 吴毅斌
- 张建斌
- 毛多斌
- 罗一鸣
- 钟科军
- 陈建辉
- 于学丽
- 于明
- 俞磊
- 党松年
- 刘珊
- 叶伟东
- 叶建斌
- 孙向荣
- 宋军伟
- 尚海涛
- 张飞
- 文瑞明
- 曹娜
-
-
魏小华;
章嘉晴;
魏竹秋
-
-
摘要:
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处理新鲜采摘的桂花,利用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法定性分析β-紫罗兰酮,考察β-紫罗兰酮的碎裂方式,再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GC-MS/MS)多重反应监测(MRM)定量分析桂花中β-紫罗兰酮。该方法在2.00μg/L~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8.67 ng/L。用该方法连续2 d测定新鲜桂花,β-紫罗兰酮均值为5.55 mg/kg。
-
-
魏涛;
王敏;
张志平;
段乃心;
杨旭;
黄申;
毛多斌
-
-
摘要:
以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扩增β-胡萝卜素9,10’双加氧酶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表达,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9,10’双加氧酶活性。结果表明,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和分子筛Sephacryl TM S-200,得到纯化重组β-胡萝卜素9,10’双加氧酶,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表明,该酶分子质量约57 k Da,最适反应温度为40°C,最适反应p H值为8.5;当底物β-胡萝卜素质量浓度为500 mg/L,β-胡萝卜素9,10’双加氧酶酶活为0.4 U/m L时,β-紫罗兰酮产量为142.3 mg/L,产率达到79.4%。
-
-
张健唯;
谭昊;
梁宸;
刘助水
-
-
摘要:
以比尔森麦芽、酒花、拉格酵母和桂花为原料,采用浸出糖化法制备麦汁,通过改进桂花浸提及添加工艺,达到提高桂花啤酒质量的目的。主要研究了桂花添加量、桂花浸提水温、桂花恒温浸提时长、桂花浸提液添加工序点对酿造桂花啤酒的影响。以β-紫罗兰酮和总多酚含量为依据,结合感官品评结果得到最佳桂花浸提及添加工艺为:桂花添加量占麦汁质量的0.20‰,在30°C水温下浸提2 h后,再将浸提液添加到回旋沉淀槽。本研究为桂花啤酒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
-
王瑞杰;
王慕;
杨舒;
朱嘉顺;
庄星宇;
谈振娇;
唐玉霖
-
-
摘要:
为了探讨净水厂中嗅味物质的浓度变化规律与各级处理单元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净水厂更加高效地去除水中的嗅味物质提供依据,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太湖流域某净水厂中的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l,2-MIB)、土臭素(Geosmin,GSM)、β-紫罗兰酮(β-Ionone,p-Ion)和β环柠檬醛(pCyclocitrial,p-Cyc)4种特征嗅味物质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了净水厂各级处理单元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β-Cyc的平均浓度最高,为5.83 μg/L,其次为β-Ion,平均浓度达到41.36 ng/L,2-MIB和GSM的平均浓度相对较低,分别为4.02 ng/L、l.13 ng/L;净水厂处理工艺对2-MIB、β-Cyc、β-Ion和GSM的去除率分别为99.93%、93.73%、64.09%和0;净水厂的处理工艺对嗅味物质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嗅味物质浓度沿着水处理工艺流程呈下降趋势,嗅味物质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深度处理阶段.
-
-
石远洋
-
-
摘要:
β-紫罗兰酮(β-Ionone,BI)是一类环化异戊二烯,广泛分布于水果和蔬菜中.BI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抗癌活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并可成为一种潜在的癌症化学预防剂.为更好地理解其抑制肿瘤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对BI近年来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地综述.
-
-
叶振兴;
区家杰;
姚伟平;
张健文
-
-
摘要:
以β-紫罗兰酮为原料,氯酸钠为氧化剂,碘化钾为催化剂,盐酸或氢溴酸为氢离子供体,添加二氧化锰作为稳定剂,在20~45°C下反应并控制体系pH<1.0,氧化制备得到目标产物4-氧代-β-紫罗兰酮.反应液经碱液洗涤后得到棕黄色粗产物,粗产物在惰性溶剂中结晶可得到黄色固体,也可经减压蒸馏得到淡黄色粘稠液体,产物GC含量90%~95%,平均收率约65%.
-
-
-
郑佩;
王琳琳;
梁杰珍;
陈小鹏;
童张法;
韦小杰;
唐锐
-
-
摘要: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柠檬醛(1)+α-紫罗兰酮(2)、柠檬醛(1)+β-紫罗兰酮(2)和α-紫罗兰酮(1)+β-紫罗兰酮(2)体系在333.15、368.15和403.15 K温度下的等温汽液相平衡数据;采用Redlich-Kister 面积检验法和van Ness点检验法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检验;采用Aspen plus V 10.0软件、Britt-Luecke算法回归NRTL和UNIQUAC活度系数模型参数;采用NRTL活度系数模型计算体系的超额自由焓(GE).结果 表明,所测体系的p-T-x-y数据均符合热力学一致性;柠檬醛(1)+α-紫罗兰酮(2)、柠檬醛(1)+β-紫罗兰酮(2)和α-紫罗兰酮(1)+β-紫罗兰酮(2)体系的气相组成(y1)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平均绝对偏差(AAD)分别为0.0044、0.0060和0.0032;三组二元体系GE的正、负偏差最大值分别为0.4002、0.2315和-0.7143 kJ·mol-1.
-
-
袁雷;
刘瑜;
扎罗;
钟政昌
-
-
摘要:
为系统分析和评价林芝野生鸡油菌营养成分,以西藏林芝野生鸡油菌为试验材料,采用国标方法测定其水分、粗蛋白、灰分、粗脂肪和总糖含量,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技术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其矿质元素、α-生育酚、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结果 表明:鸡油菌中水分、粗蛋白、灰分、粗脂肪、总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0.36%±0.82%、21.82%±0.21%、3.54%±0.34%、2.12%±0.14%、37.72%±0.28%.每100 g鸡油菌样品中,K、Ca、Mg、Zn、Fe、Mn的质量分别为366.10±2.76、48.47±0.83、84.30±2.99、7.73±0.48、22.35±0.80、1.78±0.24 mg.氨基酸总量为11.19 g,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95g,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质量比为0.55,氨基酸构成与FAO/WHO蛋白标准模式相近,其AAS、CS和EAAI分别为1.13、0.84和0.81.每100 g鸡油菌样品α-生育酚含量高达9.56±0.36 mg.鸡油菌脂肪中共检出脂肪酸23种,其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12.92%,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7.19%,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79.89%.鸡油菌样品中共检出67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总馏出组分的77.60%,其主要成分为β-紫罗兰酮(26.02%)和γ-壬内酯(11.96%).研究表明,鸡油菌中富含常规营养成分及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同时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