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尖孢镰刀菌

尖孢镰刀菌

尖孢镰刀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3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1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92001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尖孢镰刀菌的相关文献由221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波、肖荣凤、朱育菁等。

尖孢镰刀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1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2001 占比:99.35%

总计:92604篇

尖孢镰刀菌—发文趋势图

尖孢镰刀菌

-研究学者

  • 刘波
  • 肖荣凤
  • 朱育菁
  • 车建美
  • 蓝江林
  • 沈其荣
  • 葛慈斌
  • 林抗美
  • 黄俊生
  • 余德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小娟; 任莉; 张铃玉; 李洁明; 周波; 王惠民; 苏文金; 吴达仁
    • 摘要: 以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病原菌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牛津杯法等方法,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SJ100001对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SJ100001菌株抑菌活性成分的来源、SJ100001菌株发酵液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其理化稳定性;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测定,探究SJ100001菌株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SJ100001菌株对尖孢镰刀菌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62.80%,其中SJ100001菌株发酵液抑菌率达到了38.11%,而菌体胞内可溶物的抑菌率仅0.61%,说明抑菌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发现,在180 r/min摇床中,37°C、恒温培养72 h为解淀粉芽孢杆菌SJ100001最佳的发酵条件,发酵液对尖孢镰刀菌作用48 h时达到最佳抑菌效果,抑菌率为54.65%。稳定试验表明,发酵液在pH=2~11时,抑菌率保持在50%以上,有较好稳定性,在pH=12~13时,抑菌率为0.41%,耐强碱性较弱;发酵液经121°C处理60 min或经不同蛋白酶处理后,抑菌率依旧在44%以上,且发酵液经连续紫外照射24 h后,抑菌率在3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率没有显著下降,说明发酵液具有较强的理化稳定性。此外,SJ100001菌株的发酵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IC_(50)=(0.065±0.05)g/L,并且具有较好的还原力。
    • 裴广鹏; 李俞昕; 朱宇恩; 刘伟; 李华
    • 摘要: 为探明生物质炭介导的系统抗性在土传病害防治过程中的作用,以番茄枯萎病为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尖孢镰刀菌胁迫下生物质炭对番茄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类抗氧化分子含量的变化,及对相关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质炭可显著降低番茄的病害程度。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番茄叶片光合色素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生物质炭的施加可显著降低尖孢镰刀菌胁迫造成的光合色素和丙二醛含量变化。施加生物质炭在降低番茄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同时,可提高“解毒酶”(包括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番茄体内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明显升高,生物质炭的施加(3%)在显著降低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表明生物质炭可通过提高抗氧化分子含量来加强番茄体内活性氧的清除效率。此外,在生物质炭的作用下,番茄水杨酸相关基因PR1a、MPK2和NPR1的表达下调,而茉莉酸相关基因DEF1、JAZ1、JAZ3和乙烯相关基因ACO1和ACS的表达上调。结果表明施加生物质炭可增强番茄系统防御尖孢镰刀菌入侵的启动效应和能力。
    • 李晶; 李娜; 丁品; 付麟雲; 王涛; 杜文静; 张建军; 武建荣; 刘锦霞
    • 摘要: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箭叶橐吾(L.sagitta)和藏橐吾(L.rumicifolia)均为青藏高原东缘退化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典型毒杂草。本研究从“变害为利”的角度出发,通过测定和对比3种植物提取物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e)幼虫的生物活性、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生长的影响,探索其生物农药潜力开发价值。研究结果表明:3种橐吾属植物提取物对受试害虫均有较强的胃毒、触杀和拒食作用,表现为藏橐吾>黄帚橐吾>箭叶橐吾。藏橐吾提取物浓度较低时(5 mg·mL^(−1)),对粘虫幼虫的胃毒7 d累计校正死亡率和触杀7 d累计校正死亡率就分别在70%和50%以上;黄帚橐吾提取物浓度在10 mg·mL^(−1)以上时,对粘虫幼虫的胃毒7 d累计校正死亡率和触杀7 d累计校正死亡率才能达到70%和50%;而箭叶槖吾提取物在20 mg·mL^(−1)时对粘虫幼虫的胃毒7 d累计校正死亡率和触杀7 d累计校正死亡率仍都不超过50%。此外,浓度高于2.5 mg·mL^(−1)时,粘虫幼虫对3种槖吾属植物提取物的拒食率均大于60%。同时,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藏橐吾和黄帚橐吾提取物的毒力相对较强,LC_(50)分别为1.067和1.851 mg·mL^(−1),而箭叶槖吾提取物的毒力LC_(50)为27.957 mg·mL^(−1)。与对照相比,3种植物提取物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都呈现出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综上表明,3种橐吾属植物都具有较好的生物农药开发潜力,本研究为草原毒杂草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 杜艳红; 杨贵春; 王殿发
    • 摘要: 西瓜枯萎病被称为瓜类病害癌症,是由尖孢镰刀菌侵染引起的[1],是一种发生普遍的毁灭性土传和种传真菌性病害,造成西瓜品质劣化,使产量下降30%~40%,重病地块减产8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我国是西瓜生产消费第一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球首位。西瓜生产对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
    • 章行远; 吴奇飞; 卯婷婷; 金义兰; 张昌容; 班菲雪; 刘少兰; 乔飞
    • 摘要: 【目的】探明辣椒根际土壤中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筛选可抑制辣椒枯萎病的生防菌,为绿色防控辣椒连作导致的枯萎病提供有效的生防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辣椒不同生长阶段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再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并鉴定拮抗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拮抗菌株种类。【结果】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真菌50株,其中5株木霉菌株对尖孢镰刀菌有拮抗作用,对峙培养抑菌率为60.47%~78.04%,LJ06020803菌株的抑菌率最高,为78.04%,其不含菌体的发酵液抑菌率为40.92%;根据LJ06020803菌株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树鉴定其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菌株LJ06020803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辣椒枯萎病病原菌有很好的拮抗效果,可作为一种生防资源用于防治辣椒枯萎病。
    • 高泽普; 佟静; 王宝驹; 卢彩鸽; 王丽萍; 王素娜; 武占会
    • 摘要: 为探明从不同病株分离的尖孢镰刀菌对莲藕致病力的差异,通过菌丝块接种的方式对莲藕发病情况进行测定,并选用3种化学药剂与2种生防菌剂进行室内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从发病莲藕病部分离出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对藕块和藕叶的致病力最强,分别达100.0%与83.3%;从甜瓜病株分离的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也可使藕块和藕叶发病,但发病率仅分别为66.7%与33.3%。化学药剂中,硫·酮多菌灵的防治效果最好,浓度为1.0 mg/L时,抑制率可达100.0%;生防菌剂中的哈茨木霉菌(3.0 g/L)与枯草芽孢杆菌(3.0 g/L)对尖孢镰刀菌F.commune的抑制率分别达78.8%、65.0%;下一步可进行大田防效验证。
    • 尤海霞; 郭萍婷; 林亚琪; 杨帅; 卢松茂; 云英子
    • 摘要: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oc)是引起香蕉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本试验利用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对Zn(Ⅱ) 2Cys6型转录调控因子Fow2(F.oxysporum wilt 2)在香蕉枯萎病菌中的致病调控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转录因子Fow2在FocTR4 (Foc tropical race 4)和Foc1 (Foc race 1)中均不参与调控菌丝的营养生长、分生孢子形态和孢子产量,也不参与调控病菌对盐胁迫、氧化胁迫、蛋白质胁迫以及细胞壁胁迫的响应过程;Fow2敲除突变体在香蕉植株叶片和根部的致病性明显降低,但其在根部的附着能力及早期侵染过程与野生型相比无明显差异.由此可知,Fow2是与Foc菌株致病性相关的转录因子.
    • 张国财; 安吉缘; 徐震霆; 马伟虎; 孙赫明; 柴守权
    • 摘要: 以5种植物病原菌为研究对象,用生长速率法测定7−羟基香豆素对各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尖孢镰刀菌为指示菌,测定了7−羟基香豆素抑菌活性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7−羟基香豆素对5种病原菌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尖孢镰刀菌作用最为显著,当浓度为1.6 mg/mL时,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可达93.66%。7−羟基香豆素在经过光照、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处理后,抑菌活性稳定;在酸性条件下,抑菌效果显著增强,而在碱性条件下,抑菌活性下降;在经过Ca^(2+)处理后,7−羟基香豆素的抑菌活性稳定;经过Co^(2+)、Ni^(2+)处理后,抑制效果达到100%,经过Mn^(2+)处理后,抑菌效果显著加强;经过K^(+)处理后,抑菌活性受到抑制。
    • 支旭欣; 张帆; 杨青川; 王珍; 康俊梅; 龙瑞才
    • 摘要: 紫花苜蓿根腐病是我国苜蓿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其主要致病病原为尖孢镰刀菌。采用水培接菌法接种尖孢镰刀菌,测定58份供试苜蓿材料的病情指数、株高、根长、地下生物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紫花苜蓿种质材料苗期根腐病抗性。结果表明,株高、根长、地下生物量与病情指数均呈负相关。病情指数变化范围为12.50~70.83,根据病情指数共划分出4个不同抗性等级,分别是抗病材料、耐病材料、感病材料和高感材料。其中,抗病材料共1份,耐病材料共22份,感病材料共25份,高感材料共10份。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8份紫花苜蓿材料大致分为可分为三类,分别为15份耐病材料、24份感病材料和19份高感材料。虽然部分材料与病情指数划分结果不是完全一致,但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在聚类分析结果中能够被明显区分。其中,不同分析方法都表明,PAMPA为抗病材料,阳高、甘农3号、新牧2号、龙牧1号、CF030056、狼山、北疆、敖汉、偏关、G 13608都为高感材料,没有对根腐病完全免疫的种质材料。
    • 孙景梅; 朱晓琴; 盛亚楠; 裴冬丽
    • 摘要: 本试验以河南省商丘地区患枯萎病番茄植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形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引起番茄枯萎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落呈圆形、白色,中心呈淡紫色,分生孢子镰刀状或椭圆状。经PCR扩增番茄病原菌ITS序列后得到长度为582bp的片段,对该序列在NCBI中进行比对,显示与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同源性达99%以上。综合形态特征和序列比对结果,确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将该病原菌回接到健康番茄植株上,引起番茄枯萎症状与田间一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