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病性鉴定

抗病性鉴定

抗病性鉴定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38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2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458872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中国棉花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3第三届中国·寿光国际设施园艺高层学术论坛、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等;抗病性鉴定的相关文献由1257位作者贡献,包括彭贤力、董新国、曹远银等。

抗病性鉴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2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58872 占比:99.92%

总计:459223篇

抗病性鉴定—发文趋势图

抗病性鉴定

-研究学者

  • 彭贤力
  • 董新国
  • 曹远银
  • 李国英
  • 任毓忠
  • 张国丽
  • 张子君
  • 杜宜新
  • 甘林
  • 石妞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郭成,男,1985年10月生,甘肃会宁人,博士,副研究员。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玉米与杂粮作物病害研究室主任,兼任甘肃农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队队员、国家玉米品种审定西北春玉米抗病性鉴定任务承担人、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区试玉米品种审定抗病性鉴定负责人。
    • 郗小倩; 李洪; 王瑞军; 张旭丽
    • 摘要: 为了选育出高产抗性强的玉米(Zea mays L.)品种,对联合体玉米区试的10个品种进行5种病害的抗性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病害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0个品种对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的抗性总体都强,对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的抗性总体都弱;主成分分析综合排名第一的太育184对茎基腐病为高抗,对穗腐病为抗性,对大斑病为中抗,综合抗病性好;综合排名第二的RF1915的玉米产量最高。在玉米选育时要综合考量,选育出适合地域种植的最佳玉米品种。
    • 王素华; 张璐; 杨学乐; 何录秋
    • 摘要: 芝麻是含油率高(55%)的作物,但其生产效益不高,种植期间常遭到茎点枯病和枯萎病的威胁。因此,开展芝麻抗病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从芝麻抗病性鉴定、芝麻抗病相关蛋白、抗病基因的挖掘3个方面阐述了芝麻对茎点枯病、枯萎病抗病性的研究进展。提出挖掘广谱抗源、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体细胞融合、重离子诱变等技术是我国芝麻抗病育种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郑志鸿; 王宁山; 鲍健; 艾尼江; 杨永林; 冯国礼
    • 摘要: 对2017―2021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581个棉花品种(系)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进行分析,为新疆棉花抗病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81个品种(系)中未出现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免疫的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且稳定,达到抗级及以上的占比在90%以上,其中2019年早中熟棉、2020年早熟棉和早中熟棉、各年彩色棉和长绒棉中抗级及以上的品种占比均为100%;除参试长绒棉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外,早熟棉、早中熟棉和彩色棉品种(系)均以耐病为主,5年中耐病的品种(系)平均占比为60.0%;长绒棉和早中熟棉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总体抗性优于早熟棉,不同年份间彩色棉的黄萎病抗性波动较大。所有参试品种(系)的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远大于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和总体枯黄萎病兼抗指数(rFV),各年份均表现为rF>rV>rFV。可见,筛选出抗黄萎病的品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审定双抗棉花品种的关键。
    • 杨凡; 唐艳领; 牛莉莉; 马凯; 王晨阳; 米国全; 余其红; 史宣杰
    • 摘要: 建立黄瓜枯萎病接种方法,旨在实现快速、准确的黄瓜种质资源抗病性筛选。利用下胚轴注射、菌土、胚根和灌根接种法对病原菌接种浓度、摇菌时间等进行了黄瓜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下胚轴注射接种法优于其他3种接种法,当病原菌孢子最适接种浓度为1×10^(6)孢子·mL^(-1)、最佳菌种摇菌时间为7 d时,可以有效区分黄瓜枯萎病抗感性差异。下胚轴注射接种法适用于黄瓜种质枯萎病抗性快速高效鉴定。
    • 支旭欣; 张帆; 杨青川; 王珍; 康俊梅; 龙瑞才
    • 摘要: 紫花苜蓿根腐病是我国苜蓿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其主要致病病原为尖孢镰刀菌。采用水培接菌法接种尖孢镰刀菌,测定58份供试苜蓿材料的病情指数、株高、根长、地下生物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紫花苜蓿种质材料苗期根腐病抗性。结果表明,株高、根长、地下生物量与病情指数均呈负相关。病情指数变化范围为12.50~70.83,根据病情指数共划分出4个不同抗性等级,分别是抗病材料、耐病材料、感病材料和高感材料。其中,抗病材料共1份,耐病材料共22份,感病材料共25份,高感材料共10份。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8份紫花苜蓿材料大致分为可分为三类,分别为15份耐病材料、24份感病材料和19份高感材料。虽然部分材料与病情指数划分结果不是完全一致,但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在聚类分析结果中能够被明显区分。其中,不同分析方法都表明,PAMPA为抗病材料,阳高、甘农3号、新牧2号、龙牧1号、CF030056、狼山、北疆、敖汉、偏关、G 13608都为高感材料,没有对根腐病完全免疫的种质材料。
    • 田潇潇; 姜秉政; 曹振木; 刘子记; 凌鹏; 谢尚潜; 朱婕
    • 摘要: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类高度专化性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目前,世界上已报道的根结线虫种类有98种,我国危害农作物最为严重的根结线虫有6种,包括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 hapla)、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 arenaria)、拟禾谷根结线虫(M. graminicola)和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lii)。象耳豆根结线虫寄主范围广、致病力强,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线虫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由于象耳豆根结线虫在辣椒生产中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急需筛选高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的辣椒种质,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物质前提。本研究采用苗期接种鉴定法,对27份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接种象耳豆根结线虫,60 d后开展抗病性鉴定工作。从根结指数和卵粒指数可以看出,不同种质材料在抗病性上存在显著差异。L529-10-1-2-1的根结指数和卵粒指数均最大,L550-1-3的根结指数最小,L518×L535的卵粒指数最小,可推测L529-10-1-2-1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抗病性最弱,L550-1-3和L518×L535抗病性最强。结合隶属函数值和聚类分析,将27份供试辣椒种质分为抗病、低抗、感病和高感4类。其中抗病种质16份,隶属函数值在1.60以上;低抗种质4份,隶属函数值在1.26~1.51之间;感病种质5份,隶属函数值在0.64~0.93之间;高感种质2份,隶属函数值在0.42以下。选取高抗的L501M-1M和高感的L529-10-1-2-1接种象耳豆根结线虫,并在接种后0、3、6、9、12、15、20、25、30 d观察线虫侵染量和根系木质素含量。发现L501M-1M根系中的根结线虫数量远远少于L529-10-1-2-1,且L501M-1M中根结线虫的发育受到了阻滞。L501M-1M和L529-10-1-2-1在接种前木质素含量均较低,而接种后抗感种质木质素含量均有所上升,且L501M-1M的木质素含量明显高于L529-10-1-2-1,从而推测木质素与中国辣椒的象耳豆根结线虫抗性存在一定关联。该结果将为深入开展辣椒的根结线虫抗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 李维
    • 摘要: 一、川糯麦14561.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8天,比对照品种“川麦42”熟期晚2天,幼苗半直立,叶片略宽,叶色黄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5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长方形,长芒,红粒,籽粒半硬质,饱满度高。每667平方米(1亩)穗数27.2万穗,穗粒数45.5粒,千粒重38.4克。抗病性鉴定:高感赤霉病、叶锈病,中抗白粉病、条锈病。
    • 张鸿; 林志坚; 林赵淼; 李国良; 许泳清; 刘中华; 邱永祥; 邱思鑫
    • 摘要: 为建立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的甘薯抗甘薯瘟病的鉴定方法,研究建立了水体通气水培法和多孔定植块水培法2种鉴定技术,均能有效鉴定甘薯对甘薯瘟病的抗性.通过探索不同通气时间、接菌浓度对甘薯瘟病发生的影响,确定1×10^(7) CFU/mL菌体悬浮液和全时段通气为通气水培法进行甘薯抗甘薯瘟病鉴定的最佳条件.另外,采用1×10^(8) CFU/mL菌液接种后,使用透气保湿性佳的基质块进行定植,完成鉴定仅需7~10 d,比用土壤基质定植鉴定时间(14~21 d)缩短一半.建立的水培法丰富了甘薯抗甘薯瘟病鉴定的方法,有利于批量快速筛选抗甘薯瘟病的甘薯品种(系).
    • 石妞妞; 杜宜新; 何艳琴; 阮宏椿; 滕振勇; 甘林; 连金番; 杨中路; 陈福如
    • 摘要: [目的] 开展大豆品种炭疽病抗性鉴定,为筛选抗病品种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人工接种法鉴定了2011—2019年共590份大豆品种(系)对炭疽病的抗病性.?[结果] 鉴定出高抗品种(HR)、抗病品种(R)、中抗品种(MR)、中感品种(MS)、感病品种(S)和高感品种(HS)的数量分别为0、70、143、219、148和10份,比率分别为0、11.86%、24.24%、37.12%、25.08%和1.69%.不同年份间抗性品种比率(RR)范围为13.64%~68.00%,其中:2013年抗性品种的比率最高,为68.00%;其次的2012年抗性品种比率为52.00%;2016年抗性品种比率最低,为13.64%.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组(S1)、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组(S2)、国家鲜食大豆春播组(S3)、国家鲜食大豆夏播组(S4)、国家长江流域春大豆组(S5)、福建省大豆新品种组(S6)和其他新品种组(S7)抗性品种的比率范围为5.89%~69.23%,其中: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组(S2)抗性品种比率最高,为69.23%;其次为国家鲜食大豆夏播组(S4),抗性品种比率为57.69%;国家鲜食大豆春播组(S3)抗性品种比率最低,为5.89%.?[结论] 鉴定结果表明,590份大豆品种(系)中,抗病和中抗品种占比为36.10%,没有对炭疽病高抗的品种;春播鲜食大豆缺乏对炭疽病抗性较好的品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