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4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7480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种子世界、植物保护、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全国生物农药研究开发与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黄瓜枯萎病的相关文献由840位作者贡献,包括沈其荣、吴慧玲、张虹等。

黄瓜枯萎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3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7480 占比:99.49%

总计:57772篇

黄瓜枯萎病—发文趋势图

黄瓜枯萎病

-研究学者

  • 沈其荣
  • 吴慧玲
  • 张虹
  • 毛爱军
  • 云兴福
  • 刘刚
  • 吕国忠
  • 李宝聚
  • 王勇
  • 石玲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年俊兵
    • 摘要: 1枯萎病在大棚黄瓜种植中,枯萎病是严重病害,特别是在连作大棚内发病率更高,连作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该病多发于黄瓜苗期,患病后叶片逐渐萎蔫,病株茎基部初现条斑,呈黄褐色,最终导致黄瓜枯死。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病原菌大量繁殖并发病。防治黄瓜枯萎病,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做好种子消毒工作,播种前准备适量55°C温水,然后放入种子浸种15 min,亦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 h后催芽播种;其次,强化栽培管理工作,在种植时,最好采用高畦和地膜栽培法,种植前施加充足腐熟发酵的农家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结瓜期应做好灌排水工作,避免引发涝灾;再次,做好大棚土壤消毒工作,可采用高温闷棚法或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土穴施消毒;最后,采用药剂防治,优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治疗,每株灌药0.5 L,每间隔1周灌药1次,连续灌药2~3次即可。
    • 郝大志; 王咏坤; 陈捷; 辛舟生; 高永东
    • 摘要: 海藻渣资源化高效利用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海藻渣与棘孢木霉菌剂、解淀粉芽胞杆菌菌剂单一和复配使用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效和寄主防御反应的影响,明确海藻渣和复合菌剂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1%海藻渣+3.0×10^(5)cfu/g棘孢木霉菌剂+2.0×10^(8)cfu/g解淀粉芽胞杆菌菌剂(T1)拌土处理对枯萎病防效达93.39%,较单独使用棘孢木霉+解淀粉芽胞杆菌混合菌剂(T3)提高11.71%。接种镰孢菌9 d后,T1处理的叶片POD、SOD、CAT、PPO、PAL活性均显著高于T3,T1处理的叶片和根部SA含量也显著高于T3,证明了海藻渣的添加增强了木霉和芽胞杆菌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T1诱导黄瓜SA防御反应基因表达也有类似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添加海藻渣与木霉和芽胞杆菌诱导黄瓜抗枯萎病相关信号物质产生和基因及酶活表达呈正相关。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证明了三种组分的复合制剂协同产生的微生态效应和系统诱导抗性作用是防治黄瓜苗期枯萎病协同增效的主要原因。
    • 陈凯; 隋丽娜; 赵忠娟; 李玲; 扈进冬; 李纪顺
    • 摘要: 为明确深绿木霉HB20111和哈茨木霉TW21990共培养发酵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采用对峙培养法观察两菌株的亲和性,通过浸种抑菌萌发试验筛选共培养发酵的最佳条件,并在温室条件下验证其生防效果。结果表明:在PDA平板上25°C对峙培养5d,两株木霉亲和性较好。两菌株等量接种发酵培养基,25°C、130r/min振荡培养72h,共培养发酵液500倍稀释浸种处理,对黄瓜种子根长的促生效果显著(P<0.05)。温室条件下,共培养发酵液500倍稀释液浸种对黄瓜枯萎病的温室防治效果和黄瓜幼苗增重率分别达73.65%和35.64%,较单菌株HB20111、TW21990分别提高了6.76%、9.46%和11.54%、13.31%;同时共培养发酵液也显著降低了黄瓜根际土尖孢镰孢拷贝数(P<0.05)。HB20111和TW21990共培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本文为高效生物农药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 敖静; 李杨; 刘晓辉; 高晓梅; 孙玉禄
    • 摘要: 【目的】筛选黄瓜枯萎病的高效拮抗细菌并研究其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设施温室土壤样品中筛选拮抗细菌,对其中抑菌率最高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测序分析;利用平板倒扣法、凹玻片法以及HPLC等方法对其抑菌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共筛选得到8株拮抗细菌(XN-1~XN-8),其中抑菌率最高的为XN-3。在NCBI数据库的分析比对结果显示:XN-3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16S rDNA序列的同源相似性最高(99%)。XN-3能产生有抑菌作用的挥发性物质。XN-3可使病原菌菌丝卷曲,长度变短,显微形态出现菌丝膨大、弯曲不均,分枝菌丝生长受阻,有厚垣孢子生成;其胞外物质使病原菌孢子萌发率降低89.01%。HPLC色谱图显示:峰A-2中的成分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结论】分离得到的拮抗细菌XN-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其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以通过胞外物质抑制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来实现抑菌。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其生防机制奠定了基础。
    • 杨凡; 唐艳领; 牛莉莉; 马凯; 王晨阳; 米国全; 余其红; 史宣杰
    • 摘要: 建立黄瓜枯萎病接种方法,旨在实现快速、准确的黄瓜种质资源抗病性筛选。利用下胚轴注射、菌土、胚根和灌根接种法对病原菌接种浓度、摇菌时间等进行了黄瓜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下胚轴注射接种法优于其他3种接种法,当病原菌孢子最适接种浓度为1×10^(6)孢子·mL^(-1)、最佳菌种摇菌时间为7 d时,可以有效区分黄瓜枯萎病抗感性差异。下胚轴注射接种法适用于黄瓜种质枯萎病抗性快速高效鉴定。
    • 杨倩; 薛璐; 郭慧; 付瑞珂; 张涛; 申顺善; 杜南山; 朴凤植
    • 摘要: 黄瓜枯萎病是制约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重要生物胁迫因素。近年来,黄瓜生产过程中土地长期高度集约化、高复种指数以及不合理的施肥、灌溉等措施造成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导致黄瓜枯萎病危害日趋严重。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不仅能改善黄瓜根际微生物区系结构,促进黄瓜生长发育,还能通过自身作用或诱导黄瓜产生系统抗性以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综述了PGPR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治病害的作用机制,以及利用PGPR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PGPR在黄瓜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李亚莉; 侯栋; 岳宏忠; 张东琴; 段艳巧
    • 摘要: 为筛选出拮抗黄瓜枯萎病的生防细菌,从甘肃省22块多年连作黄瓜的枯萎病发生地块采集土样,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基因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并且测定拮抗菌株的抑菌谱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的6株对尖孢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均被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施用L1-3菌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64.71%,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POD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且对尖孢镰孢菌甜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十字花科专化型、辣椒腐霉菌、辣椒灰葡萄孢菌、辣椒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菌、茄链格孢均有较强的拮抗效果。
    • 郑庆伟
    • 摘要: 华中农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以含有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病土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巨大芽孢杆菌B213、多粘类芽孢杆菌B207和枯草芽孢杆菌B204单独或联合施用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
    • 刘刚
    • 摘要: 近期,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土传病害生物防治课题组与荷兰生态研究所合作在《Applied Soil Ecology》上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不同耕作体系与定殖于黄瓜枯萎病菌菌丝上细菌种群构成和功能的关系,发现受黄瓜连作以及病原菌接种影响,定殖在枯萎病菌菌丝周围的细菌种群构成和优势细菌丰度发生明显变化,细菌的抑病功能发生衰退,研究结果为连作条件下黄瓜枯萎病加重成因提供了新的解释,为枯萎病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 王瑶; 张丹; 王晓梅
    • 摘要: 以黄瓜枯萎病菌为靶标菌,以从土壤中分离纯化的真菌菌株为试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初筛并对发酵液抑菌率进行复筛,结合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中分离所得真菌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进行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以期为黄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有6株菌株拮抗效果较明显,其中14号菌株的抑菌率最高,为70.83%;构建系统发育树,将14号菌株鉴定为绳状篮状菌Talaromyces funiculosu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