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茄病镰刀菌

茄病镰刀菌

茄病镰刀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眼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7601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中国真菌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耐药监测与临床耐药菌感染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等;茄病镰刀菌的相关文献由323位作者贡献,包括徐云飞、王勇、赵伟春等。

茄病镰刀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7601 占比:99.93%

总计:137695篇

茄病镰刀菌—发文趋势图

茄病镰刀菌

-研究学者

  • 徐云飞
  • 王勇
  • 赵伟春
  • 黄唯一
  • 祁依佳
  • 高婧
  • 扈顺
  • 王永
  • 贾瑞芳
  • 韩凤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梦寒; 赵望; 贾庚佩; 孙毅; 曾同祥
    • 摘要: 目的构建大蜡螟幼虫动物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并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方法选用临床分离获得茄病镰刀菌1株,实验所用孢子悬液浓度梯度为1×10^(5)~1×10^(8)CFU/mL,根据死亡率筛选出最佳感染浓度,并以此浓度感染大蜡螟幼虫,用伏立康唑(1.5 mg/kg)治疗;同时设置未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收集大蜡螟幼虫尸体做病理检测并记录5 d内死亡情况,每24 h记录1次。通过感染后病理组织切片和大蜡螟幼虫生存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大蜡螟幼虫在1×10^(7)CFU/mL茄病镰刀菌感染后,5 d死亡率达100%,1×10^(7)CFU/mL为本次实验组最佳感染浓度;大蜡螟幼虫感染第2 d死亡虫体病理检测发现大量茄病镰刀菌菌丝和孢子,经伏立康唑治疗后,单个幼虫体内菌体减少,菌体内菌丝减少;大蜡螟幼虫生存曲线显示伏立康唑治疗组较单茄病镰刀菌感染组生存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蜡螟幼虫能够作为茄病镰刀菌体内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可用于观察药物治疗效果。
    • 邢珏珺; 许毓钊; 苏钰彤; 魏欣莹; 江海琪; 喻国辉; 尹艳
    • 摘要: 【目的】鉴定广东花生果腐病病原菌类型并筛选有效的杀菌剂种类,为生产上防控该病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大田采集的患病花生果荚中分离获得果腐病的真菌纯培养物,回接验证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后确认其病原,通过克隆菌株的ITS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0%福美双水悬浮剂、98%噁霉灵可溶性粉剂、24%井冈霉素A水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从韶关采集的花生果腐病样本中分离获得2株病原真菌,回接后均可以引起花生果荚腐烂,严重时导致果仁腐烂。基于菌株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urm)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供试杀菌剂中40%福美双悬浮剂对2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1 mg/L和0.021 mg/L,其次是噁霉灵,EC50分别为0.296 mg/L和0.217mg/L,井冈霉素A的EC50分别为20.575 mg/L和11.185 mg/L,苯醚甲环唑和多抗霉素对2株病原真菌没有抑菌效果。【结论】广东韶关地区花生果腐病主要由镰刀菌复合感染引起,以茄病镰刀菌为主,病原菌对福美双和噁霉灵敏感,生产上可以考虑使用这两种杀菌剂防控。
    • 杨瑞先; 刘萍; 汪玉婷; 冯文静; 黄学澄; 王玉蝶
    • 摘要: 2016-2018年以洛阳地区不同牡丹种植地的根腐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检测分离物的致病性,同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具有致病性的分离物进行鉴定,以明确引起洛阳地区牡丹根腐病发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从30份根腐病株中共分离获得15株病原分离物,离体致病性检测表明9株分离物具有显著致病性;根据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9株致病分离物为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rDNA-ITS序列和EF-J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中7株致病分离物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2株致病分离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因此,该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是引发洛阳地区牡丹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2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根腐病的发生,其中茄病镰刀菌为优势致病菌.
    • 朱然; 梁舒; 钱晶晶; 李豪亮; 张希熹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环境下茄病镰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对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的黏附能力和HCEC中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CEC分为3组:低糖组(5.5 mmol·L-1葡萄糖培养基培养)、高糖组(25.0 mmol·L-1葡萄糖培养基培养)和糖波动组(5.5 mmol·L-1和50.0 mmol·L-1葡萄糖培养基交替培养),根据干预真菌的不同共分9小组(低糖-对照组、高糖-对照组、糖波动-对照组、低糖-茄病镰刀菌组、高糖-茄病镰刀菌组、糖波动-茄病镰刀菌组、低糖-尖端赛多孢子菌组、高糖-尖端赛多孢子菌组、糖波动-尖端赛多孢子菌组).真菌干预组均加入相应真菌孢子悬液,且孢子与HCEC的比例为10:1,对照组加入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观察真菌在培养板上的生长状况,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每组HCEC的形态,荧光白染色法和平板稀释涂布法用于HCEC的黏附真菌计数,利用qRT-PCR检测各组HCEC中MMP-9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CEC中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与真菌共培养的HCEC出现不同程度的形变和脱落,尤以高糖-茄病镰刀菌组和糖波动-茄病镰刀菌组最为显著.荧光白染色法和平板稀释涂布法计数结果显示,两种真菌高糖组和糖波动组对HCEC的黏附量均大于低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高糖和糖波动环境能够促进HCEC分泌更多的MMP-9,并增加真菌对HCEC的黏附.
    • 刘刚
    • 摘要: 由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等引起的洋葱茎基盘腐烂病,是甘肃河西高海拔冷凉区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且危害面积和程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生产上喷雾防治防效较差,灌根防治容易造成农药过量施用。为了解决洋葱茎基盘腐烂病发病重、药剂防效差的问题,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选取7种药剂,在移栽时进行蘸根处理,观测分析了不同药剂处理对洋葱植株成活率、生育期、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
    • 李豪亮; 朱然; 张希熹; 陆志峰; 钱晶晶; 梁舒
    • 摘要: 目的 探讨茄病镰刀菌对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中NOD2表达及下游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hCEC分为对照组(无真菌刺激)、真菌刺激组(根据加入真菌浓度不同分为103、104、105、106 CFU·mL-1刺激组),真菌刺激组分别刺激hCEC 4 h、8 h、12 h、16 h,RT-qPCR检测各组hCEC中NOD2 mRNA表达;105 CFU·mL-1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12 h、24 h、36 h,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CEC中NOD2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OD2分子定位和表达;103、104、105、106 CFU·mL-1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hCEC 36 h,ELISA法检测各组hCEC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含量.结果 随着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浓度的升高和刺激时间的延长,hCEC中NOD2 mRNA表达逐渐升高,105 CFU·mL-1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8 h,hCEC中NOD2 mRNA相对表达水平达到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 CFU·mL-1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hCEC 12 h、24 h、36 h,hCEC中NOD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逐渐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05 CFU·mL-1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24 h后,NOD2主要表达在hCEC细胞质中,其荧光分子表达强度显著增加.随着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浓度的增加,hCEC中相关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增加,104、105、106 CFU·mL-1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hCEC 36 h,IL-6、IL-8、TNF-α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可上调hCEC中NOD2表达并促进相关炎症因子分泌,NOD2参与了hCEC抗茄病镰刀菌的固有免疫反应.
    • 韩凤英; 高婧; 王勇; 慕宗杰; 康立茹; 王永; 赵君; 贾瑞芳
    • 摘要: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胡萝卜茄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方法]对采自不同地区胡萝卜根腐病茄病镰刀菌TPL-1、WQ1、WQ2、DM、TX31、TX3-1的生长速度、产孢量进行测定,并且设置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药剂条件,测定各菌株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速度.[结果]正常生长条件下,菌株TX3-1生长速度最快,菌株TX31产孢量最少;在温度为5~40°C和pH值为5~11所有菌株均可生长,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C,最适pH值为7;适宜碳源依次为淀粉、麦芽糖;适宜氮源依次为蛋白胨、牛肉膏、硝酸钾;对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表现敏感.[结论]茄病镰刀菌适应范围较广,温暖、中性生态环境条件利于其快速生长繁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抑制其生长.
    • 韩凤英; 王勇; 于传宗; 高婧; 杨叔青; 贾瑞芳; 扈顺; 朱春侠
    • 摘要: 【目的】探明内蒙古赤峰市和呼和浩特市胡萝卜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为胡萝卜根腐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分离到5个菌株,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显示菌株均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用胡萝卜肉质根回接病原菌验证,均表现出致病性。【结论】明确了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两个地区胡萝卜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 韩凤英; 高婧; 王勇; 慕宗杰; 康立茹; 王永; 赵君; 贾瑞芳
    • 摘要: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胡萝卜茄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方法】对采自不同地区胡萝卜根腐病茄病镰刀菌TPL-1、WQ1、WQ2、DM、TX31、TX3-1的生长速度、产孢量进行测定,并且设置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药剂条件,测定各菌株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速度。【结果】正常生长条件下,菌株TX3-1生长速度最快,菌株TX31产孢量最少;在温度为5~40°C和pH值为5~11所有菌株均可生长,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C,最适pH值为7;适宜碳源依次为淀粉、麦芽糖;适宜氮源依次为蛋白胨、牛肉膏、硝酸钾;对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表现敏感。【结论】茄病镰刀菌适应范围较广,温暖、中性生态环境条件利于其快速生长繁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抑制其生长。
    • 刘刚
    • 摘要: 辣椒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其中茄病镰刀菌是引起发病的主要病原菌,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一、田间症状辣椒根腐病通常引起辣椒根及颈基部坏死,主要发病部位在地表以下近地表处的根颈部,不向上发展(区别于辣椒枯萎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