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宗法制度
封建宗法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18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专利文献26779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宁夏师范学院学报、丽水学院学报等;
封建宗法制度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南矩容、马婷婷、丁卫平等。
封建宗法制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779篇
占比:99.27%
总计:26976篇
封建宗法制度
-研究学者
- 南矩容
- 马婷婷
- 丁卫平
- 任继愈
- 张涛
- 朱海燕
- 赵治中
- 马继宝
- 丁时良
- 丁瑰玶
- 丁胜如
- 严巧玲
- 于保政
- 亓树新
- 任辉
- 何植靖
- 余岢
- 余忠云
- 侯守斌
- 兰文杰
- 冯望岳
- 刘世昌
- 刘俊杰
- 刘先悦
- 刘培明
- 刘宗碧
- 刘成纪
- 刘晓晖
- 刘秉吉
- 刘继铭
- 华立筠
- 古远清
- 史学清
- 叶九如
- 叶显恩
- 叶松林
- 吕金良
- 周双利
- 周庆基
- 周颖
- 哈萨
- 唐宜荣
- 唐振南
- 唐雪凝
- 喻志华
- 坚毅
- 堵纪良
- 夏承焘
- 姚奠中
- 姜红梅
-
-
任辉
-
-
摘要:
鲁迅小说深刻的人道主义和塑造的女性形象贯穿着鲁迅小说的始终,成为两大重要内容和主题.而这两大主题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内容和复杂的背景,所体现和反应的时代价值与显示的意义也是深刻悠远的.并且在这两个主题之间也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都是鲁迅先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当时社会大背景的一种沉思和深邃的反省.通过透视和解析鲁迅作品中对不同女性的悲剧命运,如祥林嫂、单四嫂子等人物,可以充分展示鲁迅先生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发展脉络、趋向,以及人文情怀的现实意义.
-
-
-
蔡肇基
-
-
摘要:
反复阅读鲁迅小说《祝福》,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祥林嫂,假如没有鲁四老爷和四婶……假如没有鲁四老爷和四婶,就是说只有其他人。在鲁镇这个"世界",祥林嫂与男女百姓,与阶级姐弟,与(侧面表现出来的)家族之主,与新党之"我",与鲁四老爷和四婶,也就是说,从婆家到夫家(两家不是一家),从百姓到老爷,从旧派到新党,从阶级兄妹到阶级敌人,祥林嫂与他们都有一定的接触,产生一定的关系。
-
-
-
金兰芬
-
-
摘要:
"当政治与人生相遇,孰是孰非"。知识分子是以传播思想文化为职业的,知识分子阶层是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和社会力量,最本质的特征是以追求真理并坚持真理为己任,有其独立人格,不屈从任何权威与偏见。
-
-
李丽
-
-
摘要: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妇女长期被压在社会最底层,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的压迫和摧残特别深重。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伟大而深刻的民族民主革命。在这场开天辟地的革命运动中,广大妇女为了摆脱受压迫、受屈辱、受摧残的悲惨境遇而舍生忘死地斗争,涌现了许许多多丝毫不逊须眉的巾帼英雄,中共最早的女党员缪伯英便是其中之一。缪伯英是湖南省长沙县清泰乡缪家洞枫树湾人,1899年10月21日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她的出生,给父亲缪芸
-
-
赵帆
-
-
摘要: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道德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许多积极向上且行之有效的德育内容和方法。朱熹认为《大学》是"修身治人底模规",就像盖房子,先要搭好房子的"间架","间架"即"大学之道"。与其他儒家经书相比,《大学》有一套系统的德育理念,它既是协调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又是儒家德育的重要典籍。可以说《大学》是我国人文世界的精神土壤,融入了整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规范之中。
-
-
-
张於
-
-
摘要: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对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多,但现实情况往往事与愿违,教师的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在学生那儿收效甚微。上了不计其数的阅读课,学生却仍是一知半解,摸不着头脑,更有甚者对阅读课产生了恐惧和抵触的心理。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寻找相应的策略和解决方法。一、教师学生是源头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个突
-
-
梁淑群
-
-
摘要:
过继文书,严格的说应是收养文书。古代的收养分"立嗣"和"乞养"两种。宋欧阳修《文忠集一百二十·濮仪一》:"但习见闾阎里俗,养过房子及异姓乞养义男之类,畏人知者,皆讳其所生父母"。《元史·刑法志·户婚》:"诸乞养过房男女者听,奴婢过房良民者禁"。可见,在古代收养子嗣是普遍的社会现象。综观馆藏的过继文书和收养义子文书,笔者发现收养对象均为男性,没有一份是收养女性的。本文通过对馆藏过继文书的研究(图一、图二),发现旧时的过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