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避讳

避讳

避讳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6篇、相关期刊399种,包括学术研究、殷都学刊、华章等; 避讳的相关文献由493位作者贡献,包括卞仁海、窦怀永、十年砍柴等。

避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6 占比:100.00%

总计:526篇

避讳—发文趋势图

避讳

-研究学者

  • 卞仁海
  • 窦怀永
  • 十年砍柴
  • 王建
  • 王彦坤
  • 佚名
  • 吕绍全
  • 汪婕
  • 王发国
  • 关红峻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曾文斌
    • 摘要: 上古、中古汉语时期,“读”“诵”为“诵读”义动词中的核心词。唐代中晚期起,“念”强势兴起,成为佛教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诵读”义动词,直接导致了“诵”的逐步衰弱,也冲击了主导词“读”。明代以后,“念”在普通文献中的用例也大幅增加,宾语类型更加多样,遂成为“诵读”义动词的主导词之一。避讳则是促使“诵读”义动词发生历时演变的主要原因。
    • 洪飏; 张祎航
    • 摘要: 《管子集校》集合诸家学者对《管子》的校释,是研读《管子》不可或缺的资料。其中运用文字学、训诂学知识释解文字、疏通文理,有许多精妙之处可供探讨。本文从《管子集校》中关于字形讹误的阐释出发,以管窥该书所具有的文献价值。
    • 刘淑芬
    • 摘要: 生和死,既对立又统一。没有出生就没有死亡,而出生就意味着必然要面对死亡。对于婴儿的出生,我们都会提前做很多准备;而面对死亡,却很少有人会为此做准备,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讨论死亡是很避讳的事情。其实,死亡真的需要准备,而且需要很好的准备。心理治疗小说《爱情刽子手》里面有一个故事:潘妮的女儿患一种罕见的血癌,经历4年痛苦的化疗后最终还是离世。
    • 徐军华
    • 摘要: 乾隆朝著名宗室诗人爱新觉罗·永忠著有《延芬室集》,以编年为序,且有好友批注,其中原编第三十二册无编年亦无批注,这部分无编年诗歌的作者为永忠祖父,即康熙十四子允禵。利用避讳的方式判断书籍的抄写年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梳理《延芬室集》和编年诗中“明”“祯”“玄”“真”等字的避讳情况,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一百余首编入《延芬室集》第三十二册的无编年诗,作者是允禵,抄写者亦是允禵本人,抄写时间当为康熙末年。
    • 盖建民; 张克政
    • 摘要: 李荣是初唐与成玄英齐名的重玄学大师,主要著作为《道德经注》。大多数学者对该注成书时间及地点考证不详,论证较详细的少数学者的结论又值得商榷。根据李荣曾为东明观道士这一史实和学界尚未充分注意的该注“序”相关内容进一步考辨可知,该注应成书于显庆五年八月李荣被“令还梓州”后至龙朔三年上半年其二次入京之前。史料记载,历史上,蜀地曾建有多处元天观、玄天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后,为避宋圣祖赵玄朗讳,常以“元”代“玄”。根据避讳之制辨析,李荣撰成该注的道观的本名应为元天观。因史料阙如,该观具体位置及建设年代不克详考。
    • 金雷磊
    • 摘要: 宋代文献中,图书的印刷传播一般用"镂板""镵板""锲木"等话语表述.印刷传播的书籍,在形式上有大字本、中字本和小字本之分;在内容上注重避讳;相对手抄传播而言,印刷传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复本更多.面对雕版印刷术这一新兴媒介形态,宋代士人的心态各为不同:部分士人持积极心态,注重书籍、信息和知识的分享与传播;也有部分士人持保守心态,认为印本书获得较为容易,易导致读者对图书不够珍惜甚至不爱阅读.作为新媒介的印本书与作为旧媒介的抄本书,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宋代图书传播的二元格局.
    • 金雷磊
    • 摘要: 宋代文献中,图书的印刷传播一般用“镂板”“镵板”“锲木”等话语表述。印刷传播的书籍,在形式上有大字本、中字本和小字本之分;在内容上注重避讳;相对手抄传播而言,印刷传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复本更多。面对雕版印刷术这一新兴媒介形态,宋代士人的心态各为不同:部分士人持积极心态,注重书籍、信息和知识的分享与传播;也有部分士人持保守心态,认为印本书获得较为容易,易导致读者对图书不够珍惜甚至不爱阅读。作为新媒介的印本书与作为旧媒介的抄本书,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宋代图书传播的二元格局。
    • 刘墉
    • 摘要: 死,竟是可以如此豁达,且带有一份自嘲、几丝幽默的!跟八九十岁的老人家在一块,常能听见他们彼此打听。"喂!某人还在不在?好久没看到了!""那个谁谁谁,早该死了!还拖着呢?"死,明明是个避讳的字,但是对于他们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刺激,遇到朋友驾鹤西去,一群仍在的老人,齐赴灵堂,谈笑风生,丝毫不见伤恸,倒真像饯行,托死者先去另一边打点,等等大伙就跟来的意思。
    • 王浩淼; 徐梓又
    • 摘要: 明朝宗室成员名讳之命名与改易皆由朝廷掌控,如对于当朝君主、太子及本支祖辈的名讳均需回避,以防止小宗违礼擅权的情况出现.此外,嗣君与普通臣民亦需回避先帝名讳.为减少重名,明代严格实行五行偏旁为序的宗室名讳制度,并最终成为宗藩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 王吴军
    • 摘要: 我国古代对于帝王和尊长的名字,在语言和书写的时候有严格规定,有些是必须要避讳的。春秋战国时期,国王和被尊为儒家至圣先师的孔子之名举国上下都要避之,称之为“国讳”或“公讳”;每家的祖先和父亲之名全家都要避之,称之为“家讳”或“私讳”。古代对于人名的避讳之法或改用同义、同音字,或在书写原字时使用缺笔,就是少写一笔或两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