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士人心态

士人心态

士人心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专利文献335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北方论丛、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文杂志等; 士人心态的相关文献由19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峰屹、卢盛江、王涛等。

士人心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37.03%

专利文献>

论文:335 占比:62.97%

总计:532篇

士人心态—发文趋势图

士人心态

-研究学者

  • 张峰屹
  • 卢盛江
  • 王涛
  • 陆迎松
  • 亢学军
  • 何成
  • 关四平
  • 冯新华
  • 孙学堂
  • 崔微微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峰屹
    • 摘要: 从思想文化与文学的视角看,东汉后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段。政治的深度腐败以及相应的社会全面衰败,导致思想文化发生多元化转向:经学衰颓,道家思想强势回潮,佛教、道教也悄然兴起。东汉后期外戚、中宦和权臣角力争夺、相继专权的政治生态,给士人带来极大的政治风险,不止仕路艰难,甚至危及生命。东汉后期士人的处世心态也因此发生了极大变化:在趋向多元的基本格局中,更多呈现出疏离政权、重生保命的倾向。此种情形,推动东汉后期文学走向了自我和情感,走向了独立自足。
    • 刘艳伟
    • 摘要: 清代记录东林书院历史的志书有两种,一为由严瑴编、高世泰续编于康熙年间刊刻之《东林书院志》,一为高廷珍等编雍正年间刊刻之《东林书院志》。两部志书中的东林士人形象,经历了由学术、事功、气节并著,到理学传人的转变。不同的情境之下,志书编纂者采取了不同的叙事模式。“严志”为驳斥东林祸国之说,塑造出东林士人“理学、事功、气节并著”的形象。“高志”编纂之时,处于紧张的文化氛围之中,其编纂者遂采用“道统”叙事模式书写东林历史。一方面,强大的政治压力,逼迫士人选择较为安全的叙述路径;另一方面,士人的自我规训,亦使得历史书写趋向官方的意识形态。东林形象的转变正是这两种合力作用的结果。
    • 陈佳
    • 摘要: 宋代养鹤之风盛行,士人与鹤的关系更为紧密,出现了较多咏鹤诗文,其中包括5篇鹤赋,分别为吴淑《鹤赋》、李洪《双鹤赋》、秦观《叹二鹤赋》、刘克庄《吊小鹤赋》及方回《吊鹤赋》。与前代相比,宋代鹤赋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从宋代鹤赋的写作倾向、鹤形象的塑造及鹤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三方面,可以发现宋人偏好鹤遗世独立的“仙禽”特质,背后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公与私、仕与隐的矛盾与调和,而鹤承载的正是宋人对闲适隐逸生活的企慕与向往。
    • 高攀
    • 摘要: “桃花源情节”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瞿佑在《剪灯新话》中,创作了六篇包含“桃花源情节”的小说。瞿佑通过设置不同人物的经历与结局,表现出在元末明初社会动乱与政治黑暗的背景下,士人对现实的躲避与反战意识、乱世中“仕”与“隐”的心理矛盾和对现实失落的追寻等心态。
    • 陈光
    • 摘要: 解缙在明初以才子之名与狷狂之气著称,其惨死使文臣意识到,耿直狂放的文人习气并不适合当时的政治生态,士人逐渐形成老成持重、端庄谨厚的人格特征。这意味着士人心态由文人化向官僚化与模式化的转变,并推动着台阁诗学审美形态的变迁:端庄敬敏的士人心态是仁、宣时期君臣相谐的重要原因,为台阁文学的生成提供了现实土壤;更重要的是,此种老成心态外化为形式工稳、情感平和的台阁诗风。台阁诗学具有模式化与官僚化的双重特征,从馆阁文臣心态转变的角度入手,有助于探明其生成的内部机制。
    • 金雷磊
    • 摘要: 宋代文献中,图书的印刷传播一般用"镂板""镵板""锲木"等话语表述.印刷传播的书籍,在形式上有大字本、中字本和小字本之分;在内容上注重避讳;相对手抄传播而言,印刷传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复本更多.面对雕版印刷术这一新兴媒介形态,宋代士人的心态各为不同:部分士人持积极心态,注重书籍、信息和知识的分享与传播;也有部分士人持保守心态,认为印本书获得较为容易,易导致读者对图书不够珍惜甚至不爱阅读.作为新媒介的印本书与作为旧媒介的抄本书,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宋代图书传播的二元格局.
    • 金雷磊
    • 摘要: 宋代文献中,图书的印刷传播一般用“镂板”“镵板”“锲木”等话语表述。印刷传播的书籍,在形式上有大字本、中字本和小字本之分;在内容上注重避讳;相对手抄传播而言,印刷传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复本更多。面对雕版印刷术这一新兴媒介形态,宋代士人的心态各为不同:部分士人持积极心态,注重书籍、信息和知识的分享与传播;也有部分士人持保守心态,认为印本书获得较为容易,易导致读者对图书不够珍惜甚至不爱阅读。作为新媒介的印本书与作为旧媒介的抄本书,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宋代图书传播的二元格局。
    • 谭春蓉
    • 摘要: 明代李昌祺小说集《剪灯余话》共有集句诗46首,这在小说创作中极为罕见.小说中的集句诗主要为"集唐诗",是明代士人"宗唐"诗歌观念在小说中的反映,整体上具有细腻深情、偏于婉约的特点,其主要作用是塑造博学多才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折射出明代士人的炫才意识.小说中的诗文包括集句诗有利于增强文采,提高小说雅趣,但"连篇累牍"也致喧宾夺主,可能拖累情节发展、削弱小说本身的艺术魅力.
    • 张峰屹
    • 摘要: "中国文学思想史"是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经典路径"文学批评史"之后新生的一种古代文学思想的研究路径.它以尽可能描述古代文学思想的原貌为旨归;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在研究理论表述形态的文论之外,又加入了实际的文学创作倾向的提炼总结,把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描述一个作家或一个文学流派、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思想;它的思想理路的特色,是在外部的政局社会、文化思潮等重要影响因素与文学创作倾向、文学思想观念之间,加入了士人心态这个不可或缺的中介(或折射)环节,从而建构出"政局社会-文化思潮-士人心态-文学创作倾向-文学思想观念"的研究范式,使古代文学思想研究的思理逻辑更为严密而合理;同时,这个研究范式也更能有效地保证文学思想史描述的准确.
    • 叶会昌; 郎瑞萍
    • 摘要: 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左传》等典籍中已经开始出现幽兰意象,屈原开辟了士人竞相描摹幽兰的先河.汉魏六朝以来,文学作品中的"幽兰"书写成为一种时尚.或以其芬芳修饰事物,或以其美丽喻佳人,或以其高洁而比君子,或以其同题乐曲而增加文学意味.初唐杨炯的《幽兰赋》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王绩、王勃、骆宾王、陈子昂等下层士人多喜写幽兰,正是因为幽兰与他们才高位蹇的命运的相似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