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唐

中唐

中唐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53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4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360种,包括北方论丛、唐都学刊、天中学刊等; 中唐的相关文献由503位作者贡献,包括穆伟、余颖、严春华等。

中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4 占比:99.26%

专利文献>

论文:4 占比:0.74%

总计:538篇

中唐—发文趋势图

中唐

-研究学者

  • 穆伟
  • 余颖
  • 严春华
  • 刘杨
  • 方丽萍
  • 田恩铭
  • 郭树伟
  • 刘宁
  • 封立
  • 朱德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闻竞; 陈宗杰
    • 摘要: 三长制、均田制和府兵制是隋唐国强大的密码,但是这一体系之中有一个最大的缺陷是国家一定要有着充分的土地去支配,否则就会导致建立在其上的国家税收制度的失效。中唐以来,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以及大量浮逃户的出现,建立在土地公有制上的租庸调也随之失灵,李唐王朝只有日益缩小的税基。故中唐以来,"两税法"逐渐代替"租庸调"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农业税收制度,但两税法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只能"救时之弊"。两税法的实施至多在税收项目和征收手续上有所简化,但是对剥削量而言并没有减少,所以也并未减轻农民负担,更没有解决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问题,最终导致李唐王朝的税收彻底瓦解。
    • 于景祥; 张力仁
    • 摘要: 中唐时期的骈文批评在中国骈文批评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功利派骈文批评与折中派骈文批评的论争:功利派骈文批评以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为代表,他们基于功利和实用的文学观念,批评重视形式技巧之美的骈体文;折中派骈文批评以皎然与裴度等人为代表,他们在否定骈文、倡导古文之风盛极一时的情况之下,以折中的态度看待骈文与散文,批评古文家对骈文的过激态度,强调用骈用散要顺其自然。
    • 王东峰
    • 摘要: 碑志文是韩愈散文写作的重要内容及韩愈别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传世的韩愈别集中的文章类作品共30卷,其中碑志文就有12卷之多。韩愈之所以写作大量碑志文,与中唐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一是中唐时期藩镇割据,造成中央财政收入减少,官员俸禄随之降低,其时自然灾害频发又造成粮价暴涨,导致官员家庭经济压力大增;二是中唐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文人传统价值观念的强力冲击;三是唐人丧葬重视碑志以及中唐时期“家自为谱”的社会风尚。
    • 李荣
    • 摘要: 《热河日记》是18世纪后期朝鲜王朝学者朴趾源的著名“燕行录”作品。首先,《热河日记》里的中国岭南乃“故谪居地”,中唐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被贬至岭南一事折射出朝政的腐败,更说明岭南未能被朝廷正确定位之事实,这为越南的动乱乃至其后的独立暨岭南地域版图的缩小埋下了伏笔;其次,越南本土文化的独特性,以五代动乱为契机而得以彰显,最终越南获得脱离中国之机;其三,自宋至清,越南以藩属国身份保持与中国的关系,而《热河日记》转述成书于康熙时期的《海外纪事》的越南书写,则表明作者对越南“别是一国”的认同。
    • 胡雯
    • 摘要: 音乐在艺术中属于极为抽象的一种,是一种比较跳跃的符号,无法对其进行捕捉;舞蹈在艺术中则属于动态形态,舞姿都是千变万化的,如要对其采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则需要其表述人员具备一定的鉴赏与语言驾驭等方面的能力,方能将其表述出来,同时也可以将其比作拥有一定难度的行为艺术与语言艺术。随着人们对乐舞的喜好,中唐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对乐舞描摹的佳作。中唐时期的乐舞诗不仅具有非常杰出的艺术魅力色彩,同时还在该艺术魅力中表达出了十分丰富的社会内涵。本研究通过对中唐期间乐舞诗的社会内涵就行探讨分析,以便后期学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惠青香; 郑刚; 廖传珠
    • 摘要: 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结合中学化学学科及学科教学实际,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 葛承雍
    • 摘要: 盛唐、中唐之交的时代,是一个纵横驰骋、轰鸣回荡的时代,虽然安史之乱的铁蹄狼烟,使得唐王朝的崇楼峻厦遭受风剥雨蚀,残损不整,但它依然没有倒塌。广大的知识分子仍然向往着、倾心着这个强盛而美好的王朝,有的奋起抗击叛军,有的在颠沛流离中,积极寻找新天子(肃宗李亨),有的在被叛军的囚禁中还时时企盼着能再见唐王的圣颜。
    • 刘治羽; 路成文
    • 摘要: 中唐两京牡丹审美游赏活动日益盛行,白居易对牡丹以及牡丹风俗多有关注,经常形诸题咏.白居易对于牡丹的题咏,以及借牡丹诗传达的情感、意念或关切,既与中唐时代文化风俗相关,更与其政治理想、诗歌观念、人生际遇相关,白居易在其牡丹诗中,寄托了或热情或冷寂的政治意识、或轻快或迷离或感伤的个人情感体验.概而言之,牡丹之伤与元白之交、牡丹之美与风俗批判、牡丹之白与宦情之冷,是白居易牡丹诗的突出特点和重要主题.此外,白居易对牡丹审美文化的丰富和推广,也值得我们关注.
    • 秦小淮
    • 摘要: 中唐时期是一个充满世俗精神的时期,社会风习逐渐浸润于文人雅集,并对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为社交活动提供了创作契机和传播平台,地域特色影响了文人的创作风格及题材选择,诗歌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得以彰显.风俗文化不但提高了诗歌的数量与质量,还赋予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品格,对唐代诗歌的空前昌盛具有重要作用.
    • 秦小淮
    • 摘要: 中唐时期是一个充满世俗精神的时期,社会风习逐渐浸润于文人雅集,并对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为社交活动提供了创作契机和传播平台,地域特色影响了文人的创作风格及题材选择,诗歌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得以彰显。风俗文化不但提高了诗歌的数量与质量,还赋予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品格,对唐代诗歌的空前昌盛具有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