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剪灯新话》

《剪灯新话》

《剪灯新话》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92559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北方论丛、东方论坛、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剪灯新话》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乔光辉、时培根、陈才训等。

《剪灯新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2559 占比:99.94%

总计:292746篇

《剪灯新话》—发文趋势图

《剪灯新话》

-研究学者

  • 乔光辉
  • 时培根
  • 陈才训
  • 陈益源
  • 孙鹤云
  • 李时人
  • 李树果
  • 李野
  • 赵素忍
  • 乔光辉1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杨曦
    • 摘要: 《伽婢子》中的部分作品是浅井了意运用"翻案"的文学创作手法,以中国明朝的《剪灯新话》为基础创作出来的,本文选取两部作品中以女性为主角,以婚恋为主题的七个故事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了意增删或修改的情节,探讨浅井了意在《伽婢子》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及其意图。
    • 高攀
    • 摘要: “桃花源情节”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瞿佑在《剪灯新话》中,创作了六篇包含“桃花源情节”的小说。瞿佑通过设置不同人物的经历与结局,表现出在元末明初社会动乱与政治黑暗的背景下,士人对现实的躲避与反战意识、乱世中“仕”与“隐”的心理矛盾和对现实失落的追寻等心态。
    • 赵云凤; 张一丹
    • 摘要: 《剪灯新话》内容新奇,文笔雅致,语言极具艺术价值。书中包含许多隐喻现象,其隐喻类型十分丰富,既有单向隐喻也有逆向隐喻,映射的目标域既有心理域、人际域、事态域、时间域、环境域等较为抽象的目标域,也有人体域和其他事物域等较为具体的目标域,呈现出多样化、交叉性的特点。《剪灯新话》中隐喻的使用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增强了语言的含蓄意味,二是突显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两个成分是否具有相似性、显著度的高低以及人们的文化习惯、思维方式,对隐喻的使用形成了制约影响。
    • 崔溶澈(受访人); 姚军玲(采访人)
    • 摘要: 访谈按语:崔溶澈,1953年出生于韩国堤川。1972年入学高丽大学中文系。1990年以论文《清代红学研究》获得中国台湾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崔溶澈长期致力于以《红楼梦》为主的明清小说与东亚比较文学研究,先后在汉阳大学及高丽大学任教,曾任高丽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民族文化研究院院长、韩国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语文研究会会长、东方文学比较研究会会长等职,现任高丽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韩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著有《红楼梦在韩国的翻译与传播》、《金鳌新话的版本》、《剪灯三种(剪灯新话、剪灯余话、觅灯因话)译注》、《红楼梦全译》(合译)、《四大奇书与中国文化》等;主持校勘《韩国汉文小说集成》。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崔溶澈教授经常访问中国著名大学,与中国学者交流,多次参加中国小说国际研讨会,并与红学界、金学界保持频繁的学术交流互动。笔者与崔溶澈先生相识于2019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海外汉学研究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论坛--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新书推介会”。崔溶澈先生在会上做主题发言时,专门提及《红楼梦在德国的传播与翻译》,此书是我在教育部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而崔溶澈是《红楼梦在韩国的翻译与传播》的作者。两位作者,一位是中国人,一位是韩国人,立足于怎样处理《红楼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围绕翻译的目的(为什么翻译,为谁而译)、翻译选择(如何确定文本)、翻译方式(如何翻译,为什么这样翻译)等展开了恳谈。
    • 向志柱
    • 摘要: 《剪灯新话》存在早期抄刻本和晚年重校本两种版本系统.但由于缺乏文本验证,学界对早期刊本往往语焉不详.《剪灯新话》的章甫言刻本、黄正位刊本、虞淳熙序本等全本,《太平通载》《稗家粹编》等选本,均属于《剪灯新话》早期版本系统.章甫言刻本系今见最早的《剪灯新话》早期刊本的全本,朝鲜《训世评话》则保存有最早的早期刊本证据.《剪灯新话》早期版本的发现,有利于深化《剪灯新话》的版本研究、细化《剪灯新话》的传播研究、体察瞿佑前后期的创作心态以及培养学界的《剪灯新话》版本征引意识.
    • 李琳萱
    • 摘要: 汉魏洞窟故事衍生出桃源类型小说,遵循着"进入(洞窟)—游历—离开"的叙事模式.瞿佑《剪灯新话》中亦有一组桃源类型小说,遵循着同样的叙事模式.但也表现出自身的特质:个人身份的文人化、人物行为的世俗化和结尾的奇遇化叙事.实质上反映的是主观意识觉醒下,文人面对物质欲望与精神自由相冲突时的抉择.由此瞿佑构建出两重桃源意境:世俗桃源意境和(远游)山水桃源意境.两重桃源意境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前者是通往后者的桥梁,精神性的山水桃源是人类的最终归宿,极具现代化意识.对当今的世俗化与现代化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 李琳萱
    • 摘要: 《剪灯新话》是明初产物,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具有转折期的特点.同理,小说中存在的桃源叙事,亦具有转折的特性:神圣的桃源仙境与雅洁的桃源田园融合,逐渐走向富有俗尘气息的桃源生活.这种"桃源意境"现象的转变,可归因于两点:一是文本和作家所依托的明初复杂的时代特征:世俗性;二是文本背后作家"俗儒"的定性.由此"桃源意境"的叙事呈现出世俗的特性,从而反映出瞿佑对于时代的选择性.
    • 周楞伽(遗作); 周允中(整理)
    • 摘要: 《剪灯新话》是明初瞿佑在文网森严情况下创作的传奇小说集。其故事曲折,叙写闺情至奇艳,在当时风行一时;以后一二百年间,仿效者众,且传至亚洲汉文化圈,成为具有世界性的文学作品。
    • 匡凤
    • 摘要: 明代瞿佑的《剪灯新话》是一部命运奇特的文言小说,在刊印之初便广为流传,其影响之大,至于《剪灯余话》《觅灯因话》之类的效仿之作频出,但不久即因“邪说异端”而惨遭禁毁。 在半个世纪之后的朝鲜王国,《剪灯新话》因其流畅易懂、便于学习汉文而广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当时著名的文人金时习创作的《金鳌新话》便是在其影响之下产生的作品。 两部作品在题材内容、人物设定、故事情节、文体文风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但同时又因所处的不同时代及社会背景而各自打上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鲜明烙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