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徽州

徽州

徽州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36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建筑科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8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7篇;相关期刊1085种,包括徽州社会科学、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中国东南地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徽州的相关文献由266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振忠、卞利、陈瑞等。

徽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82 占比:98.65%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37 占比:1.02%

总计:3631篇

徽州—发文趋势图

徽州

-研究学者

  • 王振忠
  • 卞利
  • 陈瑞
  • 江志伟
  • 耘田农夫
  • 方利山
  • 程敦辉
  • 陈琪
  • 冀凤全
  • 郑小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费利君
    • 摘要: 徽州传统造物研究呈现出“冷”“热”并存的显现,一方面是对“物”的研究的“热”,所以徽州工艺研究成果丰富;另一方面是对“人”的研究的长期缺席,徽州工艺的创造者——工匠的价值得不到彰显。对徽州工匠群体的研究,包括对徽州工匠群体的生活、技艺和精神诸方面,是构成徽州地域设计研究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总结徽州造物运行的规律,发掘和提炼徽州工匠文化。
    • 宣冉
    • 摘要: 科举图像是徽州建筑雕刻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将科举图像的雕刻图式进行细分,从具体的以线造型、散点透视、平叠空间出发,着重分析科举图式的价值和艺术特色。徽州建筑雕刻科举图像是民间艺术的活态传承,也是古代历史、文化和生活的缩影。徽州建筑雕刻科举图像的工匠们寓情于景,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与教化功能。
    • 本刊通讯员
    • 摘要: 2021年12月28日,安徽省黄山市管道天然气“县县通”工程暨天然气徽州至休宁管线项目启动仪式在休宁举行。据了解,黄山市管道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包括天然气徽州-休宁、休宁-黔县-祁门-黄山区、石台-夥县3个子项目.
    • 费利君; 王小荣
    • 摘要: 徽州工匠文化是徽文化丰沃土壤滋养的结晶,是徽州自然、人文、商业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工匠群体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既有着工匠文化的一般特征,又极富地域特色,形成了徽骆驼精神、崇德、尚拙、精品意识等显著特征。
    • 方华(文/图)
    • 摘要: 徽州大峡谷,原名源芳大峡谷,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源芳乡仰山境内。徽州大峡谷景区有三大游览区,分别为仰山寺、徽州峡谷漂流和源芳翠谷。天下人或知皖南有黄山、九华山,还有齐云山,怕鲜有人知仰山。其实,仰山也曾是历史上的佛教名山,只是在漫漫的时光里渐渐湮灭了光环。
    • 沈彤
    • 摘要: 古琴是一门文化内涵远超艺术内涵的乐器,徽州有着文风鼎盛的人文环境,当地善琴的文人群体为琴学发展奠定了人文基础。宋代以来,徽州文人朱熹、程瑶田等为琴学发展作出了理论贡献,他们将自身的儒学修养结合古琴琴理,使琴学理论的阐发科学化,也赋予了古琴更为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服务于礼法的教化作用。文章通过阐述徽州琴乐发展的条件、特点与主要文人琴家所作的琴学贡献等问题,探讨了徽州琴乐发展的基本风貌。
    • 李明泽; 董家魁
    • 摘要: 户帖自晚唐发现,宋元续存,明代已处于成熟时期。明初为巩固政权、稳定经济,使得户帖成为支撑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制度之一,户帖在明代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由于户帖分发到每家每户,散落各处,很难见到完整的户帖。家谱将其收录于内,作为家族荣耀象征,很好地保存其完整性,成为研究户帖的重要史料。文章从徽州家谱所见户帖文书的留存数量、分布情况、特点和价值及在整理明代户帖时产生的相关问题,对明代户帖略做探析。
    • 黄佳伟; 彭然; 叶烽
    • 摘要: 以徽州地区的民宿作为研究对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我国历史文化旅游区民宿火热发展的当下需要冷静反思的建设问题:由传统建筑改造而成的民宿存在着诸多固有的局限性,导致其不能给予人舒适的居住体验,而数量众多的仿古新建类民宿则多因在建设过程中无序化的粗放式发展,从而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课题组基于此矛盾提出了一种解决思路以供民宿的建设者和经营者参考借鉴:即以传统建筑增新扩建的方式整合民宿,传统部分主要作为公共空间给予游客人文体验,新建部分则主要作为住宿空间保证现代化的居住环境。
    • 程国栋; 杨蓉
    • 摘要: 本文通过考察明清时期安徽版画刊刻的主体、技术、代表性作品,探讨其在版画史中的深远影响和突出贡献,并由此牵出20世纪以来“新徽派版画”的形成及创作活动背后的文脉,进而得出相关结论,即安徽版画要想延续繁荣,一方面是要敢于走出学术的象牙塔,回归大众社会,另一方面是既要继承明清时期安徽版画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又要学习他们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活学活用的艺术思维,既要扎根于本土传统文化土壤,又要淡化画种界限和地域,积极融入科技时代发展潮流,拓展艺术语言和题材范围。
    • 祝虻
    • 摘要: 明代徽州民间长期藏有大量的公私文书,这些文书被明代徽州家谱编修者所用,成为书写族人生平、描述宗族发展的重要史料。在载人篇章方面,编谱者多用公文书证明族人的任官履历或个人身份。而在纪事篇章上,编谱者则以收录全文或节录内容的方式利用公私文书,展现宗族所占有的资产,以及举办的活动。文书入谱现象是在编谱者求真思想、家谱编修体例演进以及地方社会情境三者共同作用下出现在明代徽州的,它是中国家谱编修史上的重要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