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604篇,主要集中在法律、社会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53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21204篇;相关期刊1570种,包括法律与生活、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决策论坛——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第十七届(2014)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第八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等;家庭暴力的相关文献由420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亚林、本刊编辑部、黄国平等。

家庭暴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53 占比:17.64%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21204 占比:82.16%

总计:25807篇

家庭暴力—发文趋势图

家庭暴力

-研究学者

  • 张亚林
  • 本刊编辑部
  • 黄国平
  • 杨世昌
  • 曹玉萍
  • 李春斌
  • 郭果毅
  • 吴久玲
  • 张慧娟
  • 王国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琳(图)
    • 摘要: 年初,陕西一公司高管因家暴妻子被停职的新闻事件冲上热搜,一时间,有关家暴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事件并不鲜见,但受害人公开求助的少,到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更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如今已6年了。我们再一次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据住”家暴的拳头。“家暴不是家务事”应成为共识!
    • 王志晓; 李卓淳; 闫文耀
    • 摘要: 公共安全危机对社会稳定和人权构成威胁,令人担忧。社交媒体上帖子的可用性使得公共安全危机更容易被探测。然而,手动浏览和分析大量可用帖子耗时且效率低下。鉴于深度学习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优势,采用深度学习技术自动识别潜在的公共安全危机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文中以家庭暴力危机为例,将社交媒体Facebook上有关家庭暴力的英文帖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Facebook GraphAPI获取后进行文本预处理。采用Word2vec方法构建词向量模型,使用Bi-LSTM+self-Attention(SA-BiLSTM)深度学习模型完成了家庭暴力危机识别任务,并与CNN、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循环神经网络)、LSTM三个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CNN和LSTM模型表现明显好于RNN,与SA-BiLSTM模型表现相接近;同时,使用self-Attention机制后Bi-LSTM模型综合表现最好,F1值、召回率、准确率均最高,其中召回率和准确率超过90%。该研究成果将为使用深度学习技术自动探测公共安全危机问题提供参考和帮助。
    • 袁一珺; 胡茂荣; 韩勇; 廖世超; 杨浩宇
    • 摘要: 目的了解家庭暴力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历程,把握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文献为分析对象,利用情报学软件CiteSpace对1966年1月-2021年9月发表的20417篇家庭暴力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文献的数量、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结果①2015年以后,关于家庭暴力的文献发表数量增长迅速;②在作者中,Kelsey Hegarty、Gene Feder等人的发文数量最多,作者之间的合作形成了部分小型合作团体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团体;③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紧密,发表论文数最多的机构是北卡罗莱纳大学,中心性最强的机构是波士顿大学;④热点关键词一直在发展变化,当前的热点主要是约会暴力、性暴力以及家庭成员对家庭暴力的感知和实施等。结论家庭暴力领域研究人员众多且研究范围广泛,并诞生了许多新兴研究热点。
    • 孙晶晶
    • 摘要: 家庭暴力或亲密伴侣暴力的目的是权力与控制,这些暴力建立在加害、被害双方地位不平等的基础上,施暴者通过身体暴力、情感暴力等手段,否定被害人的独立人格,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权威,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塑造被害人。相较于“亲密伴侣暴力”,我国法律领域内使用更多的概念是“家庭暴力”。从有关家暴的立法与司法现状来看,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对此类暴力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对被害人人格尊严伤害更大的胁迫、控制行为不能被评价为“暴力”,被害人得不到公平公正的保护与救济。因此,有必要在考察域外家庭暴力犯罪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亲密伴侣暴力理论,以权力与控制这一本质为指引,重新深刻、全面地把握亲密伴侣暴力和家庭暴力的适用对象、目的、行为与后果,从而完善我国家庭暴力和虐待的相关立法。
    • 卢文捷
    • 摘要: 家庭暴力不仅侵害家庭成员的人身权益,而且影响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已超出了家务私事的范畴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公害。然而,个体救济思维主导下的私益诉讼模式对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效果并不理想,人民法院在涉家庭暴力离婚案件中对家庭暴力的确认比例明显偏低。因此,需要通过建构家庭暴力公益诉讼制度,拓宽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路径,以突破家庭暴力私益诉讼的现实困境,从而更加有效地干预家庭暴力,保护受害人。
    • 孙瑜
    • 摘要: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婚姻家庭中的家庭暴力问题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和谐与否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今社会,随着人们的思想文化不断进步变化发展,人类文明在进步,但家庭暴力行为依然是一个热门问题,尤其是就在家庭暴力中,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受到的侵害最为突出,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这必定对社会的安定也造成了影响。经过各方长期的工作,《反家庭暴力法》于 2016 年 3 月 1 日生效。
    • 杨小红
    • 摘要: 近年来,家庭暴力问题一直是社会大众比较关注的话题。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不仅包括夫妻双方之间的暴力,还包括对未成年子女、老人和其他家庭成员实施的暴力行为。它对家庭中的每一名成员都造成了影响,对未成年子女的影响尤甚。本文主要分析了家庭暴力对中学生学习心理尤其是学习动力的负面影响,并从完善反家庭暴力治理体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 摘要: 【案例】刘某、李某均是再婚,未生育子女。婚后共同生活中,双方因性格不合等原因发生矛盾。在一次争吵中,李某将刘某的眼部咬伤,刘某随即报警。民警在现场做出民事纠纷调解后,李某离开刘某,与其再无联系。然而受伤后的刘某因经济拮据无法对眼部伤势进行治疗,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离婚,并要求李某赔偿其损失。法院经审理、鉴定,判决刘某与李某离婚,并要求李某支付刘某各项损失共计3.2万元。
    • 赵忆雪
    • 摘要: 通过对534份离婚案件民事判决书实证研究发现,由于《反家庭暴力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文件未对不同类型家庭暴力行为的事实认定标准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实务中家庭暴力事实构成司法认定存在“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探究成因,结合现状,应重塑家庭暴力事实构成司法认定标准:针对身体暴力行为适用“程度+频率”二元认定标准;针对精神暴力行为适用“状态+病理”认定标准;针对法律尚未规定的性暴力和冷暴力两种新型家庭暴力行为进行实质审查和类型化认定,将性暴力的实施手段和伤害后果作为身体暴力事实认定的加权因素,将冷暴力纳入精神暴力范畴予以分析认定。
    • 张澍
    • 摘要: 家暴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国家干预以保障其基本权利。国家介入未成年人家庭暴力具有法律依据和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家庭暴力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国家介入未成年人家庭暴力的基本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