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权益
妇女权益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5篇,主要集中在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2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039篇;相关期刊492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兵团工运、人权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2010全国婚姻家庭研讨会暨纪念新中国首都婚姻法颁布60周年大会、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等;妇女权益的相关文献由1064位作者贡献,包括顾秀莲、陈慕华、何鸿娟等。
妇女权益
-研究学者
- 顾秀莲
- 陈慕华
- 何鸿娟
- 张莹
- 王秀英
- 李小云
- 陆建民
- 黄晴宜
- 巫昌祯
- 张笑寒
- 曲晓鹏
- 李艳梅
- 杨湘岚
- 龙翼飞
- 倪豪梅
- 张彦红
- 张燕
- 彭珮云
- 徐晓叶
- 本刊编辑部
- 李如英
- 李静
- 杨大文
- 睢雪
- 莫文秀
- 邱仁宗
- 黄启璪
- 丁海军
- 丁辉
- 任小青
- 何玲
- 何越
- 冯洁
- 分忧编辑部
- 刘伯红
- 刘宁
- 刘海荣
- 刘雅芝
- 刘静
- 卢丙乾
- 卢玉娟
- 叶劳宗
- 吕晋
- 吴华
- 周冶陶
- 周璇
- 喻晶
- 姜婉莹
- 孙健
- 孙桂燕
-
-
-
-
摘要:
又到一年“三八”节,全世界人民共同庆祝这一彰显妇女权益的节日。上世纪初,全世界掀起了女权运动的高潮,1911年3月8日成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国人首度公开、正式庆祝“三八”节的活动始于1924年的广州,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蜜月期。此后,“三八”节在中国各地、各妇女团体间迅速传播,每年的庆祝活动不断。
-
-
郑真真
-
-
摘要:
出生性别比失衡发生在生育率下降且存在强烈生男偏好的社会,反映了性别平等方面的社会问题。中国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失衡持续了相当长的时期,这种人口现象是社会问题的突出反映,也会引发一系列人口、社会和家庭问题,影响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回顾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以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应对,从制度安排、村落文化、家庭需求和个体观念等方面分析影响生男偏好的主要因素,可以发现要真正扭转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现象,仍有待于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从解决根源问题入手,包括实现全面的男女平等以及切实保障妇女权益。
-
-
刘雨璇
-
-
摘要:
农业的稳定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土地的稳定关乎农业产业的兴衰。在农村地区,“外嫁女”的土地承包权益保护问题比较突出,“外嫁女”的户口被强行迁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被强制收回,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究其缘由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问题未得到合理解决。2018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部分条款中的变更可以为“外嫁女”的土地承包权益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
-
-
冯小敏
-
-
摘要:
妇女权益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近年最高检联合全国妇联为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创新探索,也是司法针对近年来妇女权益侵害呈现的群体化趋势做出的回应。明确其受案范围是诉讼制度建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以当前《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旨在保障妇女权益的规范性文件为起点,结合两高及地方检察机关的实践探索,将妇女平等权、发展权、人格权明确纳入检察公益诉讼管辖案件范畴有其必要性。
-
-
雷帅利
-
-
摘要:
近年来,贵州省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低于全国妇女儿童事业的平均水平。本文以 A 市为视角深入分析目前贵州省的妇女权益保护现状,总结出贵州省妇女的人身权益、平等就业权和继承权的相关问题。究其原因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和法律制度不完善,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加快贵州省妇女事业发展,提高整体的社会文明水平。
-
-
赵宇新
-
-
摘要:
自1988年成立以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妇基会)致力于维护妇女权益、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发展,关心贫困妇女、残疾妇女、留守妇女等困难妇女,为促进女性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
姚琪
-
-
摘要: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是罗斯科·庞德法社会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法律是控制社会、推进文明的手段,其任务和价值在于通过协调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作为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两性关系,其核心即在于对妇女权益的保障,而法律尤其是宪法对该关系背后的行为予以调整控制,是符合其内在逻辑的。本文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这一视角,探讨宪法对妇女权益保障的必要性及意义。
-
-
杨翠美;
渠彦超
-
-
摘要:
保障妇女权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依据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的科学理论,在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妇女权益保障实践。其中,维护妇女的婚姻自主权、提高妇女的家庭话语权、保护妇女的社会参与权成为中国共产党保障妇女权益的实践内容,并以强大的贯彻执行力取得了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保障妇女权益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
分忧编辑部
-
-
摘要:
亲爱的读者:2021年是《分忧》创刊40年的非凡之年。《分忧》是由四川省妇联主管、四川巾帼园主办、《分忧》编辑部出版发行的一本社会文化生活类月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分忧》用自己独特的视觉始终关注着女性的命运与发展,维护妇女权益,促进两性平等,为女性发声出力!
-
-
分忧编辑部
-
-
摘要:
亲爱的读者:《分忧》即将迎来创刊四十周年的大喜之年.《分忧》是由四川省妇联主管、四川巾帼园主办、《分忧》编辑部出版发行的一本社会文化生活类月刊.自1981年筹建,1982年4月创刊以来,《分忧》用自己独特的视觉始终关注着女性的命运与发展,维护妇女权益,促进两性平等,为女性发声出力!
-
-
黄显辉
- 《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
| 2011年
-
摘要:
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维护人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男女平等,是人权的最基本追求.中国在保障妇女权益这个任务上亦取得骄人成就.澳门回归祖国即将迎来第十二个年头,在这十二年中,在基本法的框架下,本澳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伟大构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升,妇女的地位与日俱增,妇女权益的保障也日益完善,本文透过介绍指出,男女平等这个普世价值观,体现于澳门立法中。在工作、就业、学习等方面,法律对妇女提供了相当的保障,以确保女性在平等的前提下工作、学习。此外,因应女性的生理情况,法律有特别的规定,以保障女性的因怀孕而得到特别的保护,及不因怀孕而丧失工作。在家庭方面,确保男女双方获得同等权利和承担相同义务,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同时,亦透过家庭居所、扶养等制度保障因为家庭而放弃事业的女性。对于女性人身安全方面,法律订定多种罪名,以保障女性免受性犯罪伤害。此外,透过适用国际及区际协议、国际和区域合作,打击跨境的有组织操纵卖淫与贩卖人口犯罪,对女性身心安全做最大的保障。由此可见,以基本法为根本依据,结合适用于澳门的国际和区际协议所订明的指导原则,澳门立法机关透过多形式的立法对澳门女性的权利提供了相当的保障。然而,鉴于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完全的男女平等;所以提高女性权利,保障男女平等继续成为澳门一项任务。继续加强政府和民间的力量,优化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同时配合教育以及为保障妇女权益、争取男女平等作出努力。
-
-
-
-
-
商春荣;
黄燕
- 《2006年全国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
| 2006年
-
摘要:
农村妇女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主体,她们土地权益却受到越来越严重的侵害.研究农村妇女问题的起点在村庄,村庄根据乡村规则以一个妇女的婚姻状况判定其成员资格,妇女的婚姻与其村民资格、进而与其权益密切相关.妇女权益问题成为农村久拖不决的难题的原因,其一在于有关妇女权益法规与其他法规之间存在制度冲突,其二在于缺乏有效的化解途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