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头颈癌

头颈癌

头颈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526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护理研究、中华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放射肿瘤物理学年会、第九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术研讨会、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等;头颈癌的相关文献由624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家伟、席淑新、孙艳等。

头颈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2 占比:2.0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526 占比:97.88%

总计:10754篇

头颈癌—发文趋势图

头颈癌

-研究学者

  • 郑家伟
  • 席淑新
  • 孙艳
  • 杨雪蓝
  • 罗家洪
  • 孟琼
  • 王代友
  • 魏兰兰
  • 万崇华
  • 刘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亭; 刘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头颈癌患者放疗不同时期营养相关症状的纵向变化,以期获得对营养相关症状管理的最佳时机和方案。方法运用头颈患者症状清单,对111例头颈癌放疗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头颈癌患者放疗各阶段营养相关症状发生率最高为口干(64.86%~96.40%),最低为腹泻(0~5.41%)。放疗第1周、第3周、第5周、第7周和放疗结束后1个月营养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总评分分别为3(2,8)、11(8,14)、14(11,19)、17(13,21)和9(7,13),不同时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各阶段营养相关症状对进食的干扰总评分分别为2(1,4)、7(4,10)、10(7,13)、11(8,14)和6(4,8),不同时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味觉改变症状的严重程度得分及对饮食摄入的干扰得分高于其他症状。结论头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相关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对饮食的干扰程度均随着放疗进程而进行性加重。味觉改变是最严重且对饮食干扰最大的症状,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并及早进行症状管理。
    • 迪丽努尔·尼加提; 杨娜; 古丽娜尔·吐尔地
    • 摘要: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膀胱癌相关转录因子1(BLACAT1)对下咽鳞状细胞癌(HSCC)细胞株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40例HSCC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HSCC细胞株FaDu及DDP耐药细胞株FaDu/DDP中lncRNA BLACAT1的表达水平,CCK-8检测经不同浓度DDP处理后FaDu细胞和FaDu/DDP细胞的存活率。分别转染siRNA-BLACAT1序列和siRNA阴性对照至FaDu/DDP细胞中,记为si-BLACAT1组和si-NC组,以未转染的FaDu/DDP细胞作为对照组,qRT-PCR验证转染效果,CCK-8检测转染后经不同浓度DDP处理的FaDu/DDP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测定LC3B荧光斑点的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HSCC组织中lncRNA BLACAT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FaDu/DDP细胞中lncRNA BLACAT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FaDu细胞(P<0.05)。si-BLACAT1组细胞lncRNA BLACAT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和si-NC组(P<0.05);当DDP作用浓度在6.25μmol/L及以上时,FaDu/DDP细胞存活率高于FaDu细胞(P<0.05),si-BLACAT1+DDP组细胞存活率低于DDP组和si-NC+DDP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DDP组和si-NC+DDP组FaDu/DDP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DDP组和si-NC+DDP组比较,si-BLACAT1+DDP组细胞凋亡率也升高(P<0.05)。对照组有一些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形成,DDP组和si-NC+DDP组自噬溶酶体形成较多,而si-BLACAT1+DDP组细胞中未观察到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DDP组和si-NC+DDP组细胞内LC3B荧光斑点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si-BLACAT1+DDP组细胞内LC3B荧光斑点数较DDP组和si-NC+DDP组均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DDP组和si-NC+DDP组FaDu/DDP细胞中LC3-Ⅱ/LC3-Ⅰ水平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量上升,p62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与DDP组和si-NC+DDP组比较,si-BLACAT1+DDP组细胞中LC3-Ⅱ/LC3-Ⅰ水平下调,Beclin-1蛋白表达量下降,p62蛋白表达量上升(P<0.05)。结论lncRNA BLACAT1在HSCC组织及DDP耐药细胞株FaDu/DDP中高表达,下调lncRNA BLACAT1能够提高HSCC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自噬水平实现。
    • 孙美蓉; 金艾香
    • 摘要: 头颈肿瘤是世界上第七大恶性肿瘤,由于其特定的部位,可能会引起面部病变。尽管当今外科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的结合越来越先进,但头颈肿瘤患者还面临死亡的威胁和与治疗有关的疼痛以及可能难以掩盖的面容缺陷,极易使患者产生很大的负性情绪。养生功法八段锦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1],本次研究头颈癌术后患者通过练习路氏八段锦3个月后,明显减轻了焦虑、抑郁的状态,提高了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 段红红; 王伟
    • 摘要: 目的探讨头颈癌放射治疗口腔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行放射治疗的63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口腔感染情况和病原菌分布特点,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肿瘤分期、肿瘤部位、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化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口腔黏膜保护剂使用情况等方面分析影响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中124例发生口腔感染,口腔感染发生率19.50%。真菌感染最多,有71例(39.01%)。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化学治疗、糖尿病、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大[OR=2.517(95%CI:1.362,4.364)]、肿瘤分期高[OR=2.953(95%CI:1.473,6.201)]、口腔环境差[OR=2.805(95%CI:1.339,5.955)]、口腔自洁习惯差[OR=2.979(95%CI:1.817,7.509)]、化学治疗[OR=3.164(95%CI:2.072,9.116)]、合并糖尿病[OR=4.102(95%CI:2.239,10.254)]、使用抗生素[OR=2.331(95%CI:1.261,3.889)]是影响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易发生真菌感染,年龄大、肿瘤分期高、口腔环境差、口腔自洁习惯差、化学治疗、合并糖尿病、未使用抗生素是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高危因素。
    • 王荣娜; 高骥; 郑晓燕; 苏汐锡; 黄修妤; 刘黄菊
    • 摘要: 目的了解头颈癌患者吞咽困难现状,分析疾病不确定感对吞咽困难的影响及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和消极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分量表调查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头颈癌患者200例。结果头颈癌患者吞咽困难得分(53.10±11.50)分;消极认知情绪调节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吞咽困难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均P<0.01)。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在疾病不确定感与吞咽困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0%。结论头颈癌患者普遍存在吞咽困难,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对头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尽早识别其消极认知,进行相应的认知情绪调节干预,以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 杨忠明; 杨晓辉; 曾瑞; 邹晓燕; 庞军; 李静; 杨叶青; 董娅; 刘丽; 何珩; 王杰; 田园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贞芪六君养阴解毒颗粒配合头颈癌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科接受同步放化疗初治头颈癌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3),两组均接受直线加速器放疗和顺铂25 mg/m^(2)、1次/周的化疗;试验组在放疗开始第1天给予贞芪六君解毒颗粒口服,1剂/d,连服8周。观察两组治疗的近期疗效、放射性黏膜反应、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营养状况。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对比,客观反应率(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咽黏膜反应和消化道、骨髓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营养状况和karnofsk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贞芪六君养阴解毒颗粒可提高头颈癌同步放化疗ORR,减轻放射黏膜反应、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改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 王延莉; 胡雁; 谢忠飞; 李红丽; 李小寒; 王爱平; 刘宇霞; 吴子敬
    • 摘要: 目的检索头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系统检索美国国立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护士协会、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技术优化研究所、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澳大利亚癌症协会、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头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指南2篇、专家共识3篇,最终在头颈癌放疗患者的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支持、营养监测与随访等三个方面,总结出17条最佳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可应用最佳证据开展营养管理的实践变革,提高头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管理的科学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
    • 郭晓娜; 李劲风; 胡宗风; 朱伟; 李小鹏
    • 摘要: 为揭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阳性及阴性头颈癌中PIK3CA突变的致癌分子机制,研发针对PIK3CA突变癌症的靶向药物。通过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同源重组机制获得HPV16阳性和阴性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PIK3CA H1047R功能性点突变细胞系,对该点突变细胞系的研究表明,PIK3CA H1047R突变细胞系已构建完成。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基因编辑后的细胞系能够正常表达PIK3CA编码蛋白;RT-PCR测序结果显示,点突变基因能够正常表达;同时,相比于永生化不成瘤细胞,突变后的细胞具有成瘤性并且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功能性点突变细胞系的获得,为进一步揭示PIK3CA突变的致癌分子机制,研发针对PIK3CA突变肿瘤的靶向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 沈利凤; 孙美蓉; 朱慧; 金艾香
    • 摘要: 目的 分析虚拟现实技术(VR)沙盘游戏对头颈癌术后情绪障碍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头颈癌术后存在情绪障碍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VR沙盘游戏。干预3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74、9.03,P均<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15、21.37、30.51、38.78,P均<0.05)。观察组总体健康状况、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量表、单一条目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34、-3.07、6.05、4.76,P均<0.05)。结论 对头颈癌术后情绪障碍患者实施VR沙盘游戏后,可以改善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梁秋婷; 杨丽; 周溢; 叶夏兰; 卢佳美
    • 摘要: 就头颈癌与骨骼肌质量下降的关系、骨骼肌质量的测量工具及优缺点、主要影响因素和对护理工作的启示进行综述,指出今后应开展更全面的临床药物试验,提出科学、有效的个性化营养联合运动干预流程及措施,为临床护理和营养支持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